《杂阿含经》第78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何等为正见?谓正见有二种,有正见,是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①;有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无取,正尽苦,转向苦边②。何等为正见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世间正见若彼见有施、有说,乃至知世间有阿罗汉,不受后有,是名世间正见,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何等为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出世间正见谓圣弟子苦苦思惟③,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于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④ ,是名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志?谓正志有ⓐ二种。有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志有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世间正志谓正志出要觉、无恚觉、不害觉⑤ ,是名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何等为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出世间正志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分别、自决、意解、计数、立意⑥ ,是名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语?正语有二种。有正语,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语,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语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世间正语谓正语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名正语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何等正语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出世间正语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贪ⓑ、口四恶行、诸余口恶行,离于彼,无漏、远离、不着,固守、摄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⑦ ,是名正语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业?正业有二种。有正业,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世间正业谓离杀、盗、淫,是名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出世间正业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乐着,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命?正命有二种。有正命,是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命,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命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世间正命谓如法求衣、食、卧具、随病汤药,非不如法,是名正命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命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出世间正命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于诸邪命无漏、不乐着,固守、执持不犯,不越时节,不度限防,是名正命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方便?正方便有二种。有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方便,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世间正方便谓欲、精进,方便超出,坚固建立堪能造作ⓔ,精进心法摄受、常不休息⑧ ,是名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方便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出世间正方便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忆念相应,心法欲、精进,方便勤踊超出⑨,建立坚固堪能造作,精进心法摄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念?正念有二种。有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念,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世间正念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⑩ ,是名正念世、俗,有漏、有取,正向善趣。何等为正念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转向苦边?出世间正念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是名正念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定?正定有二种。有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世间正定若心住不乱、不动、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出世间正定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住不乱、不散、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大正藏无“有”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贪”,大正藏原为“念”,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贪”。圣本作“会”。*
ⓒ 圣本无“集、灭、道道思惟”六字。
ⓓ 宋、元、明三本无“有”字。
ⓔ 圣本无“造作”二字。
ⓕ 大正藏无“正”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大正藏无“有正念”三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妄”,宋、元二本作“忘”。[*]
[注解]
① 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世间的、俗世的、有烦恼的、有执著的、导向好的往生处的。
② 圣、出世间,无漏、无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贤圣的、出离世间的、没有烦恼的、不执著的、彻底灭尽苦的、导向苦的尽头的。
③ 苦苦思惟:清楚地思惟苦。其中“苦苦”的重复,是用来表示清楚地了解苦。
④ 无漏思惟相应,于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契合于灭除烦恼的思惟,而对事物拣择、辨别、探究、觉察、聪慧、醒悟、观察。案:这是指对事物起各种知见时没有烦恼,而为出世间正见。
⑤ 出要觉、无恚觉、不害觉:离于贪欲的意向、没有瞋恚的意向、没有加害别人的意向。
⑥ 无漏思惟相应,心法分别、自决、意解、计数、立意:契合于灭除烦恼的思惟,而在心中辨别、自己判定、理解、算计、下定决心。案:这是指心中起各种意向时没有烦恼,而为出世间正志。其中“分别、自决……立意”可说是一个人做出决策过程的各个阶段。
⑦ 不度时节,不越限防:不超过时间,不越过限制;在正确的时间、范围(说适当的话)。
⑧ 欲、精进,方便超出,坚固建立堪能造作,精进心法摄受、常不休息:意愿勤奋上进,努力地超越(恶),勤奋地成就并稳固(善),内心勤奋上进维持不断。
⑨ 方便勤踊超出:努力且勤奋踊跃地超越(恶)。
⑩ 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心念专注、心念紧随着、心念谨慎、不忘失心念,没有妄想、虚假。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依本经所述,世间及出世间八正道的定义,表列如下:
八正道 | 世间 | 出世间 |
---|---|---|
正见 | 见有施、有说……乃至知世间有阿罗汉,不受后有 | 四圣谛思惟,无漏思惟相应,于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 |
正志 | 出要觉、无恚觉、不害觉 | 四圣谛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分别、自决、意解、计数、立意 |
正语 | 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 四圣谛思惟,除邪命贪、口四恶行、诸余口恶行,离于彼,无漏、远离、不着,固守、摄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 |
正业 | 离杀、盗、淫 | 四圣谛思惟,除邪命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乐着,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 |
正命 | 如法求衣、食、卧具、随病汤药,非不如法 | 四圣谛思惟,于诸邪命无漏、不乐着,固守、执持不犯,不越时节,不度限防 |
正方便 | 欲、精进,方便超出,坚固建立堪能造作,精进心法摄受、常不休息 | 四圣谛思惟,无漏忆念相应,心法欲、精进,方便勤踊超出,建立坚固堪能造作,精进心法摄受、常不休息 |
正念 | 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 | 四圣谛思惟,无漏思惟相应,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 |
正定 | 心住不乱、不动、摄受、寂止、三昧、一心 | 四圣谛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住不乱、不散、摄受、寂止、三昧、一心 |
简言之,相应于四圣谛、没有烦恼地行于八正道,即是出世间八正道,能证得涅槃。
- 南传《中部尼柯耶》〈不断品2〉第117经大四十经、〈分别品4〉第141经谛分别经中对于世间及出世间八正道的定义,表列如下供对读:
八正道 | 世间(南传《中部尼柯耶》) | 出世间(南传《中部尼柯耶》) |
---|---|---|
正见 | 有布施,有供养,有供物,有善作的、恶作的业之果与报,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众生,在世间中有正行的、正行道的沙门、婆罗门以证智自作证后而宣说此世、他世 | 凡有圣心、无烦恼心、具足圣道、修习圣道者的慧、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正见道支 |
正志 | 离欲的意向、无恶意的意向、无加害的意向 | 凡有圣心、无烦恼心、具足圣道、修习圣道者的思索、寻、意向、专注、细专注、心的导向、语行 |
正语 | 戒绝妄语、戒绝离间语、戒绝粗恶语、戒绝杂秽语 | 凡有圣心、无烦恼心、具足圣道、修习圣道者的四种语恶行之远离、弃离、回避、戒绝 |
正业 | 戒绝杀生、戒绝未给予而取、戒绝邪淫 | 凡有圣心、无烦恼心、具足圣道、修习圣道者的三种身恶行之远离、弃离、回避、戒绝 |
正命 | 舍断邪命后,以正命营生 | 凡有圣心、无烦恼心、具足圣道、修习圣道者的邪命之远离、弃离、回避、戒绝 |
正方便 | 为了未生起的恶不善法之不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尽心、勤奋;为了已生起的恶不善法之舍断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尽心、勤奋;为了未生起的善法之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尽心、勤奋;为了已生起的善法之存续、不消失、增加、扩大、圆满修习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尽心、勤奋 | |
正念 | 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婪、忧;住于在受上随观受,……(中略)住于在心上随观心,……(中略)住于在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婪、忧 | |
正定 | 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有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具念、住于乐者’的第三禅;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念遍净的第四禅 |
- 打坐时的体悟,要试着带入日常生活中。对于修行熟练的人,在平日以八正道待人处世时,能随时观照、不起贪瞋痴等烦恼,即是修习出世间八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