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80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①及见清净②。谛听,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③、无所有④、离慢⑤知见⑥’者,莫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⑦。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⑧?”
比丘白佛:“佛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空三昧的修法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无相三昧的修法复有正思惟三昧⑨,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无作(无愿)三昧的修法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何而生?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
“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
“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
“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者”,宋、元、明三本作“断”。
ⓑ “相”,宋本作“想”。
ⓒ 大正藏无“我”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正思惟三昧”,宋、元、明三本作“思惟”。
[注解]
① 圣法印:正法的印记;证入解脱的印记。如同印章可证实一个人的身分,佛法的印章就是“法印”,可用以证实正法。
② 见清净:正确、清净的见解。
③ 无相:不念一切相(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法相等)。
④ 无所有:断除贪瞋痴、没有任何造作。又译为“无作”。
⑤ 离慢:离于我慢;没有自我中心的傲慢。
⑥ 知见:了知、见解。
⑦ 无有是处:没有这样的情形。
⑧ 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参考前后文及本经异译,这里的“弟子”疑为“法印”的讹误。
⑨ 正思惟三昧:意向正确的三昧。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的对应经典有《佛说法印经》及《佛说圣法印经》,这两部经有较为详细的说明,值得对三三昧有兴趣的同学深入研究。
综合这几部对应经典的内容,圣法印的几个重点整理如下:
三三昧 | 观法重心 | 解脱五阴的次第 | 三法印 |
---|---|---|---|
空三昧 | 观五阴无常、本空 | 〔色、受〕 | 诸行无常 |
无相三昧 | 观六境(色声香味触法)灭尽,离诸有想〔,无我相、无我所相〕 | 想 | 诸法无我 |
无作(无愿)三昧 | 观无所有、贪瞋痴断〔,观因缘生灭、无我、无我所〕 | 行、识〔,五蕴皆空,证法寂灭〕 | 涅槃寂灭 |
(本表为综合第80经及其对应经典而整理,细部的次第,例如上表内中括弧〔〕的部分,不同的经论略有出入,请以实修印证为依归。)
这里所讲的“圣法印”,也可以对应到用以判别是否为佛陀正法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如其余经律中所说:
- 《杂阿含经》卷十第262经:“诸比丘语阐陀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CBETA, T02, no. 99, p. 66, b12-14)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九:“诸行皆无常,诸法悉无我,寂静即涅槃,是名三法印。”(CBETA, T23, no. 1442, p. 670, c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