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蒲缘碎屑
作者:孔明车(感谢作者同意转载)

以经释经 -- 《法印经》


不佞涩于所学加以生性疏懒,阅书读册多以囫囵,得过且过。遇难以知解处,则“多读两遍”以自颟。即是学佛读经亦难改积习。

尔今奉 卑玛师兄慈谕,试为冷媒同学代释《法印经》,始怅悟多年积习于误己之余,又将耽遗善心学人,不由惶惶。

唯得语问而不酬答,亦律仪所戒止。

几经思索,试以经解经(此处是以不同译本佛经对照互解),期免渗杂己见。也图得遮丑。

冷媒同学若于经注当中,再见晦涩,当于垂询处再试作注,不知可否。


大藏所录《法印经》,似有‘杂阿含第三卷’、‘赵宋施护所译’以及‘西晋竺法护所译’等三种译本。尔今以同类段落并列,方便参读评比,相互注疏。


为便于分别,‘杂阿含第三卷’以蓝底色框出‘赵宋施护所译’框以黄色底。至于‘西晋竺法护所译’则显以绿底。

虽是同一段落,不同译者所倾重处不同,也试以虚线框出,以利对照。

许有前后句不同处,则不拟亦不宜更易经文上下句,仍然存留于同一段落,想当可比对其间分别。

若某经少数句未有译翻者,则以夹注空白之。




杂阿含第三卷赵宋施护译西晋竺法护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在舍卫国,与苾刍众俱。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
是时,佛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有圣法印,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汝等应起清净知见,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
时诸苾刍,即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宣说,我等乐闻。”
是时佛告诸比丘。听诸比丘。唯诺受教佛言。当为汝说圣法印。所应威仪。现清净行。谛听善思念之。
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
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
“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
佛言:“苾刍,空性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
佛言。比丘。假使有人。说不求空。不用无想。欲使兴发。至不自大禅定之业未之有也。
设使有人。慕乐空法。志在无想。
兴发至要。
 
消除自大憍慢之心禅定之业此可致矣。辄如道愿。普有所见。
所以者何?
若得空已,
能起无相、无所有、
 
离慢知见者,
何以故?
空性无处所,
无色相,非有想,本无所生,非知见所及,
离诸有着。
所以者何。
慕乐于空。
欲得无想。
 
无慢自大见。
斯有是处。【赵宋施护译本
 似无相类句】
于慧业皆可致矣。
【杂阿含第三卷
 似无相类句】
由离著故,
摄一切法,
住平等见,
是真实见。
【西晋竺法护译本
 似无相类句】
“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苾刍当知,空性如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何谓比丘圣法印者。其圣法印。所可更习。至清净见。
比丘白佛:
 
“佛为法根、
法眼、
法依,
唯愿为说。
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复次诸苾刍,此法印者,即是三解脱门,
是诸佛根本法,
为诸佛眼,
是即诸佛所归趣故。
是故汝等,谛听谛受,
记念思惟,如实观察。
 
【西晋竺法护译本
 似无相类句】
佛告比丘:
“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
 
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
 
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
 
心乐、清净、解脱,
 
是名为空。
 
 
“复次苾刍,若有修行者,当往林间,或居树下诸寂静处,
如实观察:色是苦、是空、是无常,当生厌离,住平等见。
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是苦、是空、是无常,当生厌离,住平等见。诸苾刍,诸蕴本空,由心所生;
心法灭已,诸蕴无作。如是了知,即正解脱。
正解脱已,离诸知见,是名空解脱门。
 
假使比丘。处于闲居。若坐树下空闲之处。
 
 
解色无常。见色本无。
 
 
已解无常。解至空无。皆为恍惚。
 
 
 
无我无欲心则休息。
自然清净而得解脱。是名曰空。
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赵宋施护译本
 似无相类句】
尚未得舍憍慢自大。禅定清净所见业也。
“复有正思惟三昧,
观色相断,
 
声、香、味、触、法相断,
 
是名无相。
 
 
 
“复次住三摩地,
观诸色境,皆悉灭尽,离诸有想。
如是声香味触法,亦皆灭尽,离诸有想。
如是观察,名为无想解脱门。
入是解脱门已,即得知见清净。
虽尔得致柔顺之定。
 
即时辄见除诸色想声想香想以故
 
谓言至于无想。
故曰无欲。
 
 
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赵宋施护译本
 似无相类句】
尚未得消自大憍慢。至于禅定清净见也。
“复有正思惟三昧,
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
 
 
 
 
是名无所有。
由是清净故,
即贪瞋痴皆悉灭尽。
 
彼灭尽已,住平等见。住是见者,即离我见及我所见,即了诸见无所生起,无所依止。
 
其心续存柔顺之定。
彼则见除所有贪淫瞋恚愚痴。
 
 
 
 
是故名曰无欲之定。
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赵宋施护译本
 似无相类句】
尚未得除自大憍慢。至于禅定清净见也。
“复有正思惟三昧,
观察我所从何而生。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
 
 
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
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
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
“复次,
 
 
离我见已,
 
 
 
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
 
 
 
 
心自念言。
吾我起灭。
从何所兴思惟解知其吾我者。所因习味分别诸识。皆从因缘而致此业。从是因缘致有神识。
复自思惟解知其吾我者。所因习味分别诸识。
皆从因缘而致此业。从是因缘致有神识。
复自念言。此诸因缘。为有常乎为无常耶。
“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
彼因、彼缘皆悉无常。
 
 
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
 
彼所生识云何有常?
 
何以故?由因缘故,而生诸识;
即彼因缘,及所生识,皆悉无常。
 
以无常故,识不可得。
 
 
识蕴既空,无所造作,是名无作解脱门。
复自念言。因缘所合致神识者。
此皆无常。无有根本。
 
此神识者。依猗无常而有妄想。故有缘起十二因也。皆归于尽无常苦空毁坏别离离欲灭尽。
晓了是者。乃知无本。得至降伏。消一切起。
“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入是解脱门已,知法究竟,于法无著,证法寂灭。得入道行。是乃逮致除于自大无慢放逸。禅定之业。现清净行。
是名圣法印、
 
知见清净,
 
“佛告诸苾刍,如是名为圣法印,
即是三解脱门。
 
是则名曰由圣法印。
 
清净之业。从始至终。究竟本末。
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汝诸苾刍,若修学者,即得知见清净。”【西晋竺法护译本
 似无相类句】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时诸苾刍,闻是法已,皆大欢喜,顶礼信受。佛说如是。诸比丘。闻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民国第二乙酉年立冬后第一莲师日定稿

 
agama/研討_法印經_三個譯本的比較.txt · 上一次變更: 2013/11/12 19:26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917648077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