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提婆達多ⓐ①有利養起,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②日日侍從五百乘車,來詣提婆達多所,日日持五百釜③食,供養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將五百人別眾④受其供養。
時,有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聞提婆達多有如是利養起,乃至五百人別眾受其供養。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聞提婆達多有如是利養起,乃至五百人別眾受其供養。」
佛告諸比丘:「汝等莫稱是⑤提婆達多所得利養。所以者何?彼提婆達多別受利養,今則自壞,他世亦壞。譬如芭蕉、竹、蘆ⓒ,生果即死⑥,來年亦壞;提婆達多亦復如是,受其利養,今世則壞,他世亦壞。譬如駏驉⑦,受胎必死;提婆達多亦復如是,受諸利養,今世亦壞。他世亦壞,彼愚癡提婆達多隨幾時受其利養,當得長夜不饒益苦。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我設有利養起,莫生染著。』」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芭蕉生果死, 竹蘆ⓓ實亦然,
駏驉坐妊ⓔ死, 士以貪自喪。
常行非義行, 多知不免愚⑧,
善法日損減, 莖枯根亦傷。」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提婆達多」,巴利本作 Devadatta。
ⓑ 「阿闍世」,巴利本作 Ajātasattu.
ⓒ 「蘆」,宋本作「籚」。
ⓓ 「蘆」,宋、元二本作「籚」。
ⓔ 「妊」,聖本作「任」。
[註解]
① 提婆達多:阿難尊者的兄長,佛陀的堂兄弟,曾加入佛教僧團,在修成神通後貪取名利而自立教團,吸收阿闍世王的供養,與佛陀為敵。
② 阿闍世毘提希子:即阿闍世王,優婆塞名,摩竭陀國王舍城的統治者,父親是頻婆娑羅王,母親是韋提希(毘提希)夫人,在懷胎時命相師都說此兒會害其父,因此名為阿闍世,意思是「未生以前結怨」。長大後被立為太子,卻結交惡友提波達多,囚禁父母,自立為王,併吞諸小國,建立統一印度的基礎,並與波斯匿王交戰數次。後因殺害父親頻婆娑羅王的業報而全身長瘡,在佛前懺悔後得痊癒,並皈依於佛陀,成為佛教的大護法,並在佛滅後護持第一次的經典結集。又譯為「韋提希子阿闍世」。
③ 釜:鍋。讀音同「府」。
④ 別眾:不和僧團一起行動,如另行拖鉢,另外受供養等等。
⑤ 稱是:贊成、肯定。
⑥ 芭蕉、竹、蘆,生果即死:芭蕉在開花結果採收過後會自然死亡,竹子在開花結子後會整叢死亡,蘆葦在開花結子之後,地上部分會枯萎。
⑦ 駏驉:讀音同「巨虛」。母驢與公馬交配所生的雜交種,似騾而小,無法生育。
⑧ 多知不免愚:看似聰明的做法,實則是愚笨的行為。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