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若諸沙門、婆羅門見有我者,一切皆於此五受陰見我。諸沙門、婆羅門見色是我,色異我,我在色,色在我①;見受、想、行、識是我,識ⓐ異我,我在識,識在我。愚癡無聞凡夫以無明②故,見色是我、異我、相在,言我真實不捨;以不捨故,諸根③增長;諸根長ⓑ已,增諸觸;六觸入處④所觸故,愚癡無聞凡夫起苦樂覺⑤,從觸入處起。何等為六?謂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
「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無明界⑥,愚癡無聞凡夫無明觸⑦故,起有覺、無覺、有無覺、我勝覺、我等覺、我卑覺、我知我見覺ⓒ⑧。如是知、如是見覺,皆由六觸入故。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觸入處,捨離無明而生明⑨,不生有覺、無覺、有無覺、勝覺、等覺、卑覺、我知我見覺。如是知、如是見已,先所起無明觸滅,後明觸⑩覺起。」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宋、元、明三本無「識」字。
ⓑ 「長」,元、明二本作「增長」。
ⓒ 宋、元、明三本無「覺」字。
[註解]
① 我在色、色在我:「我」處於色之中,或色處於「我」之中。這兩種狀況也稱為(我、色的)「相在」。
② 無明:無智;不徹底明白佛法。也是「癡」的異名。
③ 諸根: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④ 六觸入處:由「六觸」進入身心的管道,常特指六觸使人心意動搖、產生貪愛的過程、時空、或情境。六觸是「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這裡的「觸」特指感官、外境、識,三者接觸,是十二因緣之一。
⑤ 苦樂覺:苦受及樂受。這裡的「覺」是「受」的異譯。
⑥ 意界、法界、無明界:六根的意根這一類(意界)、六境的法境這一類(法界)、無明這一類。(在卷八會解說,有意根、法界,就有意識,這三者和合生觸。這時如果是在無明的狀況下,就是無明觸。)
⑦ 無明觸:「無明」狀況下的「觸」;在六根對六境的認識了別中,沒有智慧。
⑧ 有覺、無覺、有無覺、我勝覺、我等覺、我卑覺、我知我見覺:(我)存在、(我)不存在、(我)有存在也有不存在、我比對方殊勝、我與對方相等、我比對方卑劣、我知道我看見等念頭。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我是、我是這個、我將是、我將不是、我將是有色的、我將是無色的、我將是有想的、我將是無想的、我將是非有想非無想的(的念頭)」。
⑨ 明:智慧;徹底明白佛法。「無明」的對稱。
⑩ 明觸:「明」狀況下的「觸」;在六根對六境的認識了別中,能夠有智慧。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有同學問:「本經中的『無覺』解為『我是無』或『我不存在』,那不是佛法說的『無我』嗎?」
凡夫主張「我不存在」,是睜眼說瞎話而講「我等於無」,這是斷滅見,不是正觀因緣生滅而得知無我。卷六第133經的「讀經拾得」對此有較詳細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