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施与受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刚)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施与受 时间: Sun Jul 24 14:39:21 2005 这一个主题,先前忘了回覆: ※ 引述《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这周进度已读完。 大家加油! > 就此周进度中有关施与受的问题来询问。 > 这要分两个层次来说。 > 一个是佛门出家僧给人种福田的问题;二是,我们「施主」如何施的问题。 > 其中有一个种田的婆罗门听完世尊说法後,就想供养,世尊拒绝,认为, > 不该因说法故,而受人供养。 > 可是如此一来,这位「施主」不就失去种福田的机会了吗?我们要如何施 > 与或供养才会如法? 佛曾说过,有许多状况下并不算布施,例如为还债故、为报恩故、 为有所求故。这些不见得是坏事,甚至是好事,但是并不算是「布施」。 以报恩为例,受到别人的好处,而想报答,这是人之常情,不这麽想的 话那麽就连畜牲也不如了。不过报答别人并不算是布施,而是该做的。 听法前就想布施,那麽是纯心净施,这功德是难以称量的。听法後, 觉得很好,而为报恩故想供养,这是护持三宝,不过不算布施。 回到主题,我个人猜测的几个缘由: 1. 理想上,供养与说法本来就应该分开,这一方面避免培养比丘为了获 得供养而说法的错误心态(「卖法」、靠佛法来赚钱),一方面也帮 助居士更能完成净施。 2. 佛世时的习惯就是如此。供养与说法分开,释迦牟尼佛不在说法後受 供养(不因说法受供养),而是由僧众自行决定是否要说法。实际上, 受了供养後,僧众是可以直接离开一语不发的,这才是真供养,而不 是买卖。不过为避世俗外道所讥,所以世尊曾制律,受完供养後,最 少要说祝愿偈,祝福施者得安乐。至於说不说法,则是分开考量。 3. 说法後不受供养,与施主种不种福田关系有限。真心愿护持三宝的人, 可以等待下次的供养(例如佛陀是接受居士预约下一次斋僧的),而 且光就受法益而内正思维来说,功德已甚大,已种了福田。另一个例 子:比丘有「不持银钱戒」,却不影响佛世时佛弟子们的种福田,但 是能协助比丘避免受到银钱的诱惑。 > 另外,世尊把这些食物著无□水,如热丸投入冷水中,请问这暗喻或象徵著 > 什麽? 象徵著此食除了圣众,无诸天世人有资格去消化。这可能是传抄当 中为了强调三宝之胜而作的比喻就是了。 或许也有其他的考量? 还请知道的同学告知,谢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