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七守则 天凉好过秋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forjjlu@Lion (阿竹) (Thu Sep  9 21:57:16 1999)                民生报 86.10.11

养生七守则 天凉好过秋

配合温差变化,注意保暖,早起早卧、使志安宁,可避开秋日肃杀之气,防止感冒上身。 

陈建仲



 时令已至秋天,不同季节有它的气候特性,在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应互相配合,才能
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在生活起居方面的养生之道,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即指出此
时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避秋天肃杀之气。

  秋天早晚的温差较大,南北的温差也较显著,在如此气候多变的环境下,一些抵抗力
或适应性较差的民众就容易感冒。秋天时气候比较乾燥,空气中的湿度较低,在节气上
属於「燥」;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在这个时候的感冒,临床上比较容易出现中医温病
所谓「秋燥」的病理证型。这个季节的感冒特点为:常伴有皮肤乾燥、口乾鼻燥、咽喉
乾燥,咳嗽无痰或少痰难出等一系列上呼吸道黏膜津气乾燥的现象,简称为「燥象」。
这可从最近门诊的感冒患者,常见痰少或黏稠黄痰,甚至咳嗽剧烈仍难将痰咳出而得到
印证。

  在台湾一般来说,十月中旬之前气候较燥热,中旬之後天气就明显转凉;根据临床上
的经验,很明显的前者多出现中医「温燥」的证型,而後者则以出现「凉燥」的证型为
主。「温燥」的临床表现除了上述的「燥象」外,还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舌红,
脉数大等特点;而「凉燥」与其不同处,则在初起时恶寒重而发热较轻,舌头颜色不红,
脉浮紧而不数。

  临床用药方面,「温燥」宜选用辛凉甘润的药物,如桑叶、薄荷、菊花、杏仁、贝母、
沙参、梨皮、枇杷叶等,临床上常用桑杏汤、桑菊饮等方剂处理。「凉燥」则不宜温燥
药物,而以温润化痰宣肺为主,如紫苏叶、橘红、前胡、白前、百部等,临床上常用杏
苏散方剂处理。


  一般民众在保养上,应注意下列几点:


  1、秋天早晚温差较大,若天凉时宜酌加衣服,而睡觉时应盖好被子,若吹电风
      扇需注意风量不宜太大,并避免直接对著人吹,而冷气机温度设定不宜过低。

  2、若气候突然变化时,宜注意保暖,并少出现在人多的公共场所,以避免感染。

  3、若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早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4、若觉口乾舌燥或痰难出时,鼓励多喝温开水,而喝时不宜大口灌下,宜一口
      一口先含在嘴巴中,再慢慢吞下去,对润喉、化痰、祛寒上有一定的作用。

  5、「温燥」的患者可多吃杨桃、柠檬、葡萄柚、梨子等含维他命C或凉润的水
      果,避免冰品、辛辣、烧烤、油炸、咖啡、茶叶和乾果类等食品。

  6、「凉燥」的患者可煮葱加淡豆豉汤,或用老姜、红糖煮水喝,喝完可到被窝
      里微微发汗。避免服用冰冷饮料、寒性食物(如白萝卜、白菜、瓜果类等寒
      性水果等)、刺激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和乾果类等。

  7、体质比较虚弱或胃口不好的患者可吃热稀饭,吃完後也可到被窝里微微发汗。
      而感冒期间除非虚证明显外,不宜随便吃补药,否则病情会恶化。

(作者为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中医内科主任)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