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素菜罗汉斋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forjjlu@Lion (阿竹)  (Thu Mar 23 02:06:16 2000)         中时电子报  2000.03.19

美味素菜罗汉斋  大味王   ⊙朱振藩(中时.居家周报)

  中国人吃素源远流长,早在周代时,素食便与斋戒一体奉行了。而寺院开始吃全素,
则始自梁武帝。笃信佛教的他,以大护法、大教主自居,严守一日一餐,曾下《断酒肉
文》诏令。这些寺院在断酒肉後,素馔即应运而兴,取得了重大发展。

 唐朝礼佛风气极盛,大小寺院林立,且均设有膳房(注:称「香积厨」),除自行料
理伙食外,亦对香客供应素馔及素席。佛门并称此为「素斋」或「斋菜」。由於搭伙的
人实在太多,寺院只好烧大锅菜应付,罗汉斋这道菜於焉产生。

 罗汉斋又名「罗汉菜」,一般用料在十种左右,如多达十八种,则称「罗汉全斋」(
意即十八罗汉,一个不少)。因而历代人士在佛门设素席时,莫不备办此菜,以示隆重
之意。

 到了清朝,不光寺院有罗汉斋供应,民间甚至宫廷亦常制作,变得有点家常菜的味道。
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便载有罗汉斋的用料和做法,很有参考价值。他说:「罗汉
菜,菜蔬瓜□之类,与豆腐、豆腐皮、面筋、粉条等,俱以香油炸过,加汤一锅同焖,
甚有山家风味。」


 至於宫廷内的罗汉斋是怎麽烧的?读者想必很有兴趣,这可从爱新觉罗.浩(注:末
代皇帝溥仪的弟媳妇,原名嵯峨浩,是日本嵯峨胜侯爵的女儿,於一九三七年嫁给溥杰)
所著的《食在宫廷》一书内,找到答案。她说:「在满族的习俗中,从新年的第一天至
第五天都要吃素。这些素食,大多是模仿寺院的斋食精制而成,……罗汉斋即其一例。」

 其做法为:「将白菜切成三公分见方小块。将胡萝卜和山药削去皮,分别切成长三公
分、宽一点二公分的滚刀块。将豆腐切成三公分长、宽一点五公分、厚六公厘的薄片。
用开水将口蘑浸泡二十分钟,然後切成三公分长、宽一点二公分、厚六公厘的薄片。用
开水把腐皮浸泡二十分钟,然後划成三公分、宽一点二公分的薄片。木耳用开水浸泡十
分钟後,摘洗乾净。乾黄花(即金针)用开水浸泡三十分钟後,每根切成两段。将鲜姜
切成末」。

 当这些前置工作完成後,「锅内倒入香油,烧熟後将山药、胡萝卜和豆腐分别炸约三
分钟捞出」。随即「在另一锅内放入酱油,烧开时投入姜末和白菜,稍炒後加入水,烧
开後下全部原料,加入适量盐,改用小火,煨四十分钟左右,待白菜软烂而不碎时,即
可起锅供膳」。

 当您在享用此宫廷菜时,切记「趁热食之最美」,於万不得已情形下,「凉後加热再
食也可以」,只是风味逊色不少啦!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