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简介(II)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 《大般若经》简介 (2) ] 发信站: 由 狮子吼站 收信 (Mon Oct 28 22:16:13 1996) ====================================================================== 【《大般若经》简介(2)】 ====================================================================== 通常读经的人常会把各经的缘起品之类的头几卷跳过,因为那些开头的内容 常常是被国文教授批为怪力乱神的东西,以前胡适先生最常把论佛者打得头破血 流的地方,也就是这些经典的开头几卷的部份。 但是在大众科学知识越来越提高的今天,一些对理工有兴趣和研究的学佛者 ,看这些放光、十方世界来往..等等的经卷却是看得津津有味。 例如《华严经》,研究哲学的人就只对其中哲学层面感到兴趣,而对开头四 五卷和此经有关的他世界的描述没有兴趣(可能不了解经上对宇宙的描述也是其中 的原因之一),古来大德论经便只能就所谓的经义加以谈论。 所以像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民国六十四年在辅仁大学讲华严时,谈到华严 的内涵也只针对经义的哲学部份来演说,有关前几卷的缘起部份几乎只字不提。 今天谈到《大般若经》也很多是如此,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以致於得 到的是片断零散的资讯。以「大乘」这个名词来说,大般若经上所讲的意义和今 天许多人用来呵责「小乘」的立场的意思根本是两回事。 本来《大般若波罗蜜多》就不是众生能仔细分辨的,於是聪明如须菩提者才 会「涕泪悲泣」,如果他不是知道“代志大条了”,明白这根本不是大多数人类 所能知见的,何故如此?(参见《金刚经》) 我们由经中得知,这部经是分成“十六会”,也就是佛说法十六次的记录, 随地点不同,说法的对象(听众)也不同,第一会以四众和大菩萨为主要会众, 中间有天众和龙众等参与的问答,各会的主要会众和地点如下: 初会:四众、大菩萨、天龙等八部众。 地点:王舍城鹫峰山顶 二会:四众、大菩萨。 地点:王舍城鹫峰山顶 三会:四众、大菩萨。 地点:王舍城鹫峰山顶 四会:比丘。 地点:王舍城鹫峰山顶 五会:比丘、大菩萨。 地点:王舍城鹫峰山顶 六会:比丘、大菩萨、诸天、阿修罗、龙王、药叉。地点:王舍城鹫峰山顶 七会:四众、大菩萨。 地点:给孤独园 八会:四众、大菩萨。 地点:给孤独园 九会:比丘。 地点:给孤独园 十会:大菩萨 地点:他化自在天宫 十一:比丘。 地点:给孤独园 十二:比丘。 地点:给孤独园 十三:比丘。 地点:给孤独园 十四:比丘。 地点:给孤独园 十五:比丘。 地点:鹫峰山顶 十六:比丘、大菩萨。 地点:竹林园白鹭池侧 这十六次的说法会都是以(大或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主,因此集结成了这 一系列的经典。但是“大般若”是以“空、实”互换的理论为主,初入门的学者 往往难以理解这种看似互相矛盾的理论,所以世尊要费更多的精神讲解。 我们看初会的《难信解品》由_182到_284卷花了一百多卷在解释大般若智的 现象,就知道其中的艰苦。大般若波罗蜜多是不好懂,只有那些“外星”来的大 菩萨们听得懂,但是我们不禁会想到,难道世尊只会对这些外星来的菩萨们说法 而放著地上的行者不管,而没有对舍利子他们谈到在地球上的修行者如何去“见 闻”或“学习”大般若波罗蜜多?答案当然是有的,我们看世尊在初会就花了四 百卷的篇幅在鹫峰山顶为四众说法,便能明白世尊的苦心。 前面说过,世尊对这些来自三千大千世界的菩萨们说:「若菩萨摩诃萨欲於 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波罗蜜」,因此而有大般若经的出现,这也间接印 证了世尊为天人师为三千大千世界所共相赞叹的所在,试想有许多歌星号称亚洲 知名,那麽如何求证?找个印度或巴基斯坦人来问问就得了,每个亚洲人都要知 道这个歌星才算数,自己在那儿嚷嚷不能当真的。但是歌星的事情是公关的手 法,世尊没有公关,他靠的是扎实的真知真见。 而当时有五神通的各弟子们也都知道,虽然五神通只能在有限的三界内行 走,起码世尊在这当中没有漏气过,不过世尊初会的地点是在山上,四众并不需 要有神通才能参加因此初会可说是相当重要的般若波罗蜜入门。 世尊的说法初善、中善、後善,绝不拖泥带水,因此就由舍利弗当机,开门 见山的在第一品的缘起放光结束,在第二品的《学观品》当中,他就问道般若波 罗蜜在什麽情形下,有哪些行为是和般若波罗蜜相应的? 世尊回答的很深,不过大都和空相有关,以世间修行和福善业来说,一切世 间福善业都可以说和般若波罗多相应,但是要行诸三千大千世界的大般若波罗蜜 多是不可以问相应不相应的。因为般若波罗多修习一天的所得的智慧比所有的声 闻、独觉都要强。无法用相应不相应这样的二分法来区分。 舍利子也老实不客气的直问世尊:「世尊,若声闻乘:预流、一来、不还、 阿罗汉智慧,若独觉乘智慧,若菩萨摩诃萨智慧,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智慧,是诸 智慧皆无差别,不相违背,无生无灭,自性皆空,若法无差别、不相违、无生 灭、自性空,是法差别既不可得,云何世尊说:『行般若波罗蜜多一菩萨摩诃 萨,於一日中所修智慧,一切声闻独觉所不能及』?」 舍利子的疑问也是我们的疑问,读过金刚经的人都知道一切法性空等无差别 的道理,而这个般若波罗蜜多还要厉害?这里顺便要提一下,在这当中,还没有 “大乘”这个名词出现,只有声闻乘和独觉乘,声闻就是四众中依佛所说法而修 的人,独觉就是不是闻佛法而修的修行人,同时声闻乘中也要入了流,得到四果 之一的,才能说他的智慧和诸佛菩萨的智慧是同样无生灭无差别的。 许多人以为皈了佛法僧,入了声闻就一切都性空了,老祖宗训斥我们这些 人:「不『入流』的东西」正是如此。要修行般若波罗蜜的层次,除非入了流, 否则难以言谈。 声闻和独觉的修行人有了初步的能力,为何不及修般若波罗蜜多一天的大菩 萨呢?这些答案就在第三卷到第十卷中(哇,真累),接著善现问道,菩萨摩诃 萨是什麽?要如何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呢?这些在第十一卷起的《教诫教授品》 中便一一有所解说。 本来世尊要具有辩才的善现尊者为三千大千世界来出席的菩萨众们说说如何 修行大菩萨法的,但是善现老实回答:「我不见有法可名菩萨摩诃萨法,也不见 有法可名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尊者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在世尊当时弟子中得到无诤第一的名号 的,本来他老兄性情暴燥,见家人乃至畜生都生嗔恨心,於是离家到山上清修, 但是看见山林树林以及一切□鱼鸟兽甚至风吹草动也都生嗔恚心,可说是看什麽 都不顺眼,後来世尊为他说忏悔罪吝法後,便得须陀洹,再入阿罗汉。从此以解 空之慧 和辩才之智而得无诤第一名号。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