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报迷踪-6》【开始炒地皮】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看板: BudaHelp
标题: 《业报迷踪-6》【开始炒地皮】
时间: Wed May 25 05:11:52 2005

《业报迷踪-6》【开始炒地皮】

上回世尊说到光音天人吃多了飞不起来,其实不但飞不起来,还会变
丑:《起世经》(p0361c07)
┬┬┬┬┬┬┬┬┬┬┬┬┬┬┬┬┬┬┬┬┬┬┬┬┬┬┬┬┬┬
 『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於世。而彼
  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相便胜。
┴┴┴┴┴┴┴┴┴┴┴┴┴┴┴┴┴┴┴┴┴┴┴┴┴┴┴┴┴┴

吃得少,身光较明亮,所以就有比较了:
┬┬┬┬┬┬┬┬┬┬┬┬┬┬┬┬┬┬┬┬┬┬┬┬┬┬┬┬┬┬
 『当於是时。形色现故。众各相欺。共诤胜劣。胜者生慢。以
  我慢故。地味便没。
┴┴┴┴┴┴┴┴┴┴┴┴┴┴┴┴┴┴┴┴┴┴┴┴┴┴┴┴┴┴

地味也就是地肥,这情形好像小时候兄弟姐妹争吃,结果大人不耐烦
就吼道:“吵吵吵,统统都甭吃…”,地肥因人的心而消失,可见环
境会因人心改变也是天然的现象,

这下子大事不妙,幸好那时又有“地皮”长出,滋味甜美,老祖宗的
第一道料理“抄地皮”大概就是那时出现的:
┬┬┬┬┬┬┬┬┬┬┬┬┬┬┬┬┬┬┬┬┬┬┬┬┬┬┬┬┬┬
 『续生地皮。色味具足。譬如成就羯尼迦罗花。有如是色。又
  如淳蜜煎除滓蜡。有如是味。(那时地肥没了的时候)彼诸
  众生。皆共聚集。忧愁苦恼。推胸叫唤。迷闷困乏。作是唱
  言。呜呼我地味。呜呼我地味。(呼天抢地十分沮丧)
 『譬如今者。有诸胜味。既尝知已。唱言呜呼。此是我味。执
  著旧名。不知真义。彼诸众生。亦复如是。(现在人也一样)
┴┴┴┴┴┴┴┴┴┴┴┴┴┴┴┴┴┴┴┴┴┴┴┴┴┴┴┴┴┴

但是地皮也因为人的差别心而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林蔓”:
┬┬┬┬┬┬┬┬┬┬┬┬┬┬┬┬┬┬┬┬┬┬┬┬┬┬┬┬┬┬
 『时彼众生。食於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少食形胜。以
  胜劣故。我慢相凌。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
  具足。譬如成就迦蓝婆迦花。有如是色。割之汁流。犹如淳
  蜜。乃至如前。聚共愁恼。
 『如是次第。林蔓没已。有粳米出。不耕不种。自然而生。无
  芒无糠(原字=〔禾*会〕)。米粒清净。香味具足。
┴┴┴┴┴┴┴┴┴┴┴┴┴┴┴┴┴┴┴┴┴┴┴┴┴┴┴┴┴┴

这米不用处理也是即时可吃的,吃了米後才长出男女相来:〔经上原注〕
┬┬┬┬┬┬┬┬┬┬┬┬┬┬┬┬┬┬┬┬┬┬┬┬┬┬┬┬┬┬
 『彼时众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脓血泉脉流布。
  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
  视瞻。既数相看。遂生爱欲。以欲爱故。便於屏处。行非梵
  行不净欲法。

 『是时复有诸馀众生。未行此者。见已告言。咄汝众生所作甚
  恶。云何如此。(因为是别人没见过的怪行为)时彼众生。
  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便得如是波帝名字〔波帝隋
  言堕即是夫主〕。(老公叫堕)

 『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同行欲者将饭食来。共饷遗
  之。(堕觉得不好意思,就主动去拿米给女人吃)语彼女言。
  汝有堕也。汝有堕也。因此立名为婆梨耶〔隋言饭食即是妇
  也〕。(老婆叫有堕,意思是有了一个堕)
┴┴┴┴┴┴┴┴┴┴┴┴┴┴┴┴┴┴┴┴┴┴┴┴┴┴┴┴┴┴

本来新生人类是共同生活的(穴居原始人好像也是一样?)但是其它
看不惯那种怪异行为的众生,就把那对夫妻驱离,叫堕离远一点,别
再让大家看见:
┬┬┬┬┬┬┬┬┬┬┬┬┬┬┬┬┬┬┬┬┬┬┬┬┬┬┬┬┬┬
 『诸比丘,以此因缘。先旧下生诸胜人等。见於世间夫妻事出。
  心生恶贱。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离其处。时彼夫妻。或
  复二月。或复三月。去已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打掷之。
  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别再回来让人看见)
  因此现今嫁女身。(这就是嫁女的由来)

 『是故今者,诸女嫁时。或掷诸花。或掷金银衣服罗□〔罗□
  梵语即是熬稻谷为花者〕(爆米花)。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
  新妇。安隐(通稳字)快乐。』
┴┴┴┴┴┴┴┴┴┴┴┴┴┴┴┴┴┴┴┴┴┴┴┴┴┴┴┴┴┴

这个习俗古早是恶意,到了今天反成了美意:『诸比丘。如是次第。
往昔众人。用之为恶。今时诸人亦如是作。用之为好。』世尊接著说
『以是因缘。诸众生等。於世法中。行於恶行。』原先不好的事到後
来却变成好的,所以时风日下是人类的劣根性。这种沉沦的趋势会导
致人类趋於破败毁灭。当今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看在有觉悟的人眼里
更加忧心忡忡了。

人类的来源开始有了改变,因为地肥消失很久了,新生人类不再由光
音天直接下来,而是光音天命终的人要下生人间时由人间女人受胎而
生,人越生越多,恶事也就增多了:
┬┬┬┬┬┬┬┬┬┬┬┬┬┬┬┬┬┬┬┬┬┬┬┬┬┬┬┬┬┬
 『诸比丘。如是众生。更渐增长非法行时。有馀众生。福命业
  尽。从光音天。舍身来下。於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缘。
  世人渐多。非法渐增。
┴┴┴┴┴┴┴┴┴┴┴┴┴┴┴┴┴┴┴┴┴┴┴┴┴┴┴┴┴┴

本来粳米是因为先前来生的人的福力而自然生长,不必耕作管理的,
早上取米,晚上又生,晚上取米,早上又生,如果不取也不会坏掉,
经上记载著:
┬┬┬┬┬┬┬┬┬┬┬┬┬┬┬┬┬┬┬┬┬┬┬┬┬┬┬┬┬┬
 『诸比丘。诸旧胜人。先生世间。彼诸众生。馀福力故。不须
  耕种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须者。日初分取。於日後分
  寻复还生。日後分取。日初还生。成熟无异。若未取者。依
  旧常在。』
┴┴┴┴┴┴┴┴┴┴┴┴┴┴┴┴┴┴┴┴┴┴┴┴┴┴┴┴┴┴

可是人们的劣根性生出贪念,福力渐渐消失:
┬┬┬┬┬┬┬┬┬┬┬┬┬┬┬┬┬┬┬┬┬┬┬┬┬┬┬┬┬┬
 『後时众生。福渐薄故。□堕(懒惰)懈怠。贪吝心生。作如
  是念。今此粳米。非耕种得。何用辛苦。日初日後。时别往
  取。徒自困乏。(一天要收两次嫌太累了)

 『我今宁可一时顿取。遂即并取二时粳米。有馀众生。唤彼人
  言。食时方至。可共相随收粳米也。(取米时间到了一起去
  取米)

 『彼人报言。我已顿取日初後分。一时将来。汝欲去者可自知
  时。(我已拿一天的米了,时间要到了,你自己去拿吧)
  彼作是念(那人想)。此人善作(好样的,手脚真快)。快
  自安乐(自己享福)。日初後分一时顿取。我今亦可一时并
  取两三日食(你拿一天我就拿三天)。即顿取之。

 『尔时更有诸馀众生。唤彼人言。我等可共收取粳米。彼即报
  言。我前已取三日食分。汝自知时。彼人闻已。复作是念。
  此人甚善。我今亦宜一时并取四五日分。以为贮积。』(有
  样学样,各人越拿越多,屯积起米来了)
┴┴┴┴┴┴┴┴┴┴┴┴┴┴┴┴┴┴┴┴┴┴┴┴┴┴┴┴┴┴

这样积米运动越来越流行,粳米来不及熟,就渐渐长出糠来保护米粒,
有人干□脆把米给拔了,但是拔了就没了,再也长不出来:
┬┬┬┬┬┬┬┬┬┬┬┬┬┬┬┬┬┬┬┬┬┬┬┬┬┬┬┬┬┬
 『以此因缘。尔时粳米渐生皮[米*会]。盛裹其米。又被刈者。
  即更不生。未刈之处依旧犹在。於是稻谷便有分段。丛聚而
  生。』
┴┴┴┴┴┴┴┴┴┴┴┴┴┴┴┴┴┴┴┴┴┴┴┴┴┴┴┴┴┴

这样一来有的地方有米,有的没有米,再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
┬┬┬┬┬┬┬┬┬┬┬┬┬┬┬┬┬┬┬┬┬┬┬┬┬┬┬┬┬┬
 『是时众生方共聚集…。(中略)我等今者。宜应分境。结为
  疆畔。彼是汝分。此是我分。并立要契。侵者罚之。』
┴┴┴┴┴┴┴┴┴┴┴┴┴┴┴┴┴┴┴┴┴┴┴┴┴┴┴┴┴┴

世尊说:
┬┬┬┬┬┬┬┬┬┬┬┬┬┬┬┬┬┬┬┬┬┬┬┬┬┬┬┬┬┬
 『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界畔谪罚名字出生。(罚则出现)
┴┴┴┴┴┴┴┴┴┴┴┴┴┴┴┴┴┴┴┴┴┴┴┴┴┴┴┴┴┴

当有了你我田地之分,就有了地域、社会等结构形成,有人惜取自家
米粮先取他家,因而偷盗出生,《起世经》一一详说了整个社会的变
化,以下就简略的介绍一下:

因为有偷盗纠纷,所以产生了仲裁保护者,众人就给保护者米粮,於
是产生了【刹帝利】,许多的刹帝利之中自然产生了能力更强的【王
】。众生为求米粮,互相各种交换是交易行为开端,但是因为交易纠
纷日多,社会也乱象多多。又由於各有不服,所以争仗便开始出现。

当时有一些人看见那种混乱的现象,想起古人没有纷争的年代,认为
为食而争是一种恶行,因而严格修行自身,远离偷盗,只行善事,成
了受到尊敬的【婆罗门】,最後地位比刹帝利还高,又有一些人因为
有特殊技能,因而成了各种工商专家,名为【□舍】。这三种人各自
形成一个阶级,当然其它的人就是第四种阶级的【首陀罗】。

这样,一个世间就形成了。在《起世经》第十卷世尊最後作了一总结:
(p0364c28)
┬┬┬┬┬┬┬┬┬┬┬┬┬┬┬┬┬┬┬┬┬┬┬┬┬┬┬┬┬┬
 『诸比丘。如是次第。我所具说。世间转成。世间转坏。世间
  转住。』
┴┴┴┴┴┴┴┴┴┴┴┴┴┴┴┴┴┴┴┴┴┴┴┴┴┴┴┴┴┴

世间於是大功告成。世尊称之为“世间转住”。
--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婴愚~~
--
狮子吼站 相关资源: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电子三藏结集中            http://www.cbeta.org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