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佛教(7)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grace@Lion (善护念), 信区: BudaMagazine 标 题: 认识佛教(7)----净空法师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Jan 27 21:39:24 2000) 转信站: Lion 《认识佛教》 第三段讲六度。六度是菩萨日常生活上的守则,就是我们日常从早到 晚,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用甚麽样的原则来修学?佛告诉我们,第一个要 布施。布施是甚麽呢?布施是放下,放下万缘。放下不是叫你甚麽事都不 要做了,那个问题严重了。不是这个意思。是叫你心□面放下,把你的烦 恼放下,把你的忧虑放下,把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放下,这个是最重要的, 这个非常重要。妄想执著,把这些放下。所以现在大家误会了,认为布施 赶紧身上带点钱去奉献,以为这个就是布施了。这个布施没有用处,这个 不是菩萨布施。实在对你讲,只是种一点痴福而已,不管用。对你行为修 正上并没有帮助。 譬如有些人到佛门□面来捐钱,他为甚麽来捐钱?听说佛门舍一得万 报,这一本万利,这生意太好了。到佛门□来布施,他是贪心来的。佛教 他把贪心舍掉,他是贪心来的。我为甚麽要捐钱?我今天捐一块钱,明天 佛就保佑我得一万块,一本万利。到了第二天没有一万块,啊呀!这佛不 灵,又要骂骂佛,佛不灵了。是你自己把意思搞错掉了。你没搞清楚,佛 不是这样教你。教你布施,头一条把你的妄想执著布施掉,把它舍掉,布 施是舍,从这地方舍起。这□面经义非常之多。时间短,都不能够讲,以 後在讲经□面都会讲到。 第二是持戒。持戒呢就是守法,是佛的教诫。佛对於学生的教诫,我 们要遵守。最低的限度,我们要守的五戒十善,这一定要遵守。五戒十善 是基本的戒条,必定要遵守。国家的宪法、法令规章、社会的风俗、社会 的道德,这通通是在戒律内容之内,我们都要遵守。所谓是家有家规、国 有国法,入境要随俗,一定要遵守这一个地区他们的法律规章、风俗习惯 、道德观念,这叫做持戒。所以持戒,不要搞得很狭义了。甚麽佛教□头, 甚麽五戒、菩萨戒、比丘戒,那你就搞得太小太小了。你圈子愈画愈小, 这有甚麽用处呢?没有用处。当然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接受,不会被这个社 会所容纳。这不是佛的本意,大家一定要知道。 第三忍辱。忍辱就是要忍耐,无论做甚麽事情要有耐心。天下事再简 单的,也没有说是一天两天就成就的。何况佛法这麽深的一门学问,它的 目标是整个宇宙人生彻底的觉悟明白,哪□说是几天、几年就能成功的, 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有坚固的耐心,要有毅力,要有恒心,我们才能够 修得成功。世出世间法,事业要想有成就,都得要有耐心。金刚经上说: 「一切法得成於忍」,所以这个「忍」非常的重要。 第四个科目是精进。精进就是日新又新,我们天天要求进步。不进步, 你就会退步。天天要求进步,天天要努力。佛法的修学,从正觉到正等正 觉,到无上正等正觉,要往上进步才行。不进步,不能成就。菩萨的等级 一共有五十一个等级,好像念书一样,五十一个年级。一年级升到二年级, 升到三年级,这叫做进步,精进。 第五是禅定。禅定,六祖大师在坛经□面讲的很清楚。实在讲,六祖 所说的是根据金刚经上所讲的,六祖是从金刚经上开悟的,所以他许多原 理、原则,都离不开金刚经。金刚经上有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这个就是六祖所说的禅定。根据金刚经:「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外不 著相就叫做「禅」,内不动心就叫做「定」。这个禅定跟般若—般若就是 智慧,禅定跟般若是联在一起的。因为你有定,就有智慧。有智慧就一定 有定,这个要双修。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心□头有定有慧,你的生 活一定非常愉快、快乐。你没有定,心就乱了。没有慧,心就迷了。你心 乱迷惑颠倒,你的日子怎麽会快乐呢?那不可能的事。 定慧也不能细讲, 我举一个例子。 --------------------------------------- 取自「净空法师专集」http://www.amtb.org.tw/c-bud/c-bud.htm (由於版面太长,故转录之分篇与原网页不同) -- □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苏轼.和董传留别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健康饮食版 - 进入21世纪的饮食革命! BudaFood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