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比丘访谈一(四念处)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感谢Ken Su居士的引介,在『长阿含经国际研讨会』後,今天有幸得以拜见无著比丘。

 无著比丘日中一食,不持银钱,不蓄积长物。虽然他风骨清?,双眼炯炯有神,似乎相当严
肃,然而在互动过程中,可见到无著比丘很自在,不会一脸凝重,也不会高不可攀,而是很
生动风趣地和Ken及我互动。

Ken及我分别准备了几个问题请教,记录如下:

============ 四念住 =============

Ken: 请问念住(Satipatth?na)的修行次序为何?何时要从「身念住」转修「受念住」,
是否必需依照次序修「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

 无著比丘:我长久以来也很关心四念住实修次第及时机等细节。

 大约二、三个月後我会出版一本关於「念住」的新书(Perspectives on Satipatth?na)
,我在禅修上的理解受到北传《阿含经》很大的启发。在2003年出版「念住□通往证悟的直
接之道」这一本书时,我不会中文,对於北传《阿含经》的内容只能依据 Thich Minh Cha
u(释明珠法师)的书(The Chinese Madhyama ?gama and the P?li Majjhima Nik?ya),
因此「念住」此书的第一版只有少数和北传《阿含经》相关的注脚。但这些年来在进行了《
阿含经》的比较研究之後,,出版社想对我出版了十年的书修订後再版,我则想:「何必出
修订版?根据比对北传《阿含经》而来的启发,可以再出一本书。」

 如果根据巴利《中部尼柯耶》、汉译《中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其共通的关於「念
住」的部份,应是佛陀最早关於「念住」 的教导。这当中包含了不净观、四界分别观、安
那般那念以及腐□观,在法念处时观五盖,以及七觉支。基於这种学术上的了解,而发展出
我现在在美国教授的禅修练习法,能将这些念住的教导一起修习。依此方式实修起来进展很
好,而且也很多人喜欢。我明年将在Pali and IMS (International Meditation Society)
的禅修课再次教该练习法。这个练习法的重点,简化来说:

1. 先观身体的不同部位。我将之简化为皮肤、血肉(flesh)、及骨头(完整的不净观要观
察「三十一身分」)。观全身的皮肤、血肉、及骨头,同时要觉知这是「不净」的。这是「
不净观」的修习。

2. 随後可进入四界分别观的修习。首先修习的是「地」(坚固性),这在骨头最明显。接
著修习「水」(湿性),这在血肉最明显;「火」(温度性)在皮肤最明显;「风」即以呼
吸为代表。

3. 进入、出这种练习後,对全身的觉知会很清晰,然後可观呼吸。

4. 接著可观「死无常」,了解任何时间都可能死亡,经中也有「人命在呼吸间」的教导,
在下一口气就有可能死亡。因此吸气,了解这有可能是最後一口气;呼气,放下 (let go
)。

 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将身念住的核心方法都在一个练习体系内完成。

 而藉由身念住带来的觉知,就能进行受念住,觉知任何的感受。

 之後则可觉知心的状态,而为心念住。

 而後进行法念住。修习法念住时,可先观察五盖,没有五盖的话,则可进行七觉支的培育
。

 之前我还没遇过将各念住接在一起的禅修练习法,这是我个人实修的练习法,而任何人也
能达成。我习惯慢慢地、仔细地进行各阶段的禅修,但你也可以很快地进行:皮肤、血肉、
骨头;地、水、火、风……继续到心念住等。这样是连续修习四念住的过程。

 这是对於一个简单问题的冗长的回覆,但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也是我长久关心的问题,
因此给予这样的回覆。

David: 所以说是经过身、受、心、法这样的次第,只是不一定每次都要在每一阶段花很久
的时间?

 无著比丘:没错。这可视每个人的性向而加以调整,某些阶段花较久的时间修习。举例来
说,如果你一整天在外面忙、心念分散後,晚上打坐时,要直接到「心念住」恐怕不容易,
会太过散乱。这时就要专注在身念住,例如先注意在皮肤,这样让心能够先定在一项事情上
,从整天的散乱当中收摄回来。打坐时不能只是放松,而是要有「所缘」境,专心做一件事
。等到心念收摄、觉知清晰後,才进入较细腻的所缘中,最後到单纯觉知(如实知)的状况
。

David: 实务上来说,在禅修营的情况下,各阶段通常您给学员多少的时间修习每一阶段?

 无著比丘:每天提供一个练习,然後让学员练习一整天。

 最基本的是要了解什麽是正念(mindfulness)?我的了解是正念是很开阔的、现前的心。
依据一部经文,讲述在谷物收成前, 牧牛人要小心不要让牛跑进田地内乱吃、乱撞。但在
谷物收成後,田地一片乾净,牧牛人就可以在树下轻松的坐著。这正像是正念的状态:放松
、现前存在、开阔、放下(let go)。

 在离群打坐时,这很容易,但在平日生活上怎麽做?在忙碌的工作下,如何还能放松、开
阔及放下(let go)?答案是「身念住」,正念於身、全身。

 佛陀在经中给这一个比喻:有个人头顶 上顶了满满的一碗油,要穿过一群人,这群人当中
有美女在唱歌等等,而头顶有碗油的人,必须安全的穿过这群人,如果溅漏了一滴油就要被
砍头。根据这经所给予的意象,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练习身念住时,要很专心,但又不能完
全只顾自己,否则有人来推挤时就难以反应,因此要觉知整个情况,但又不能被外境给吸引
走、牵著走,例如想说「这美女真漂亮,她在唱什麽歌?」那就被牵走了。必须要这样的走
过人群,透过身念住、观身,而平衡,并且广阔地注意到较大□围的状况。

 经中有另一个比喻:有六只不同的动物狗、鸟、猴、蛇、鳄鱼、狼绑在一起,各自想要往
不同的方向,狗想要跑, 鸟想要飞,猴子想上树。这六种动物就像「六根」,各自往不同
的方向。要怎麽让这六种动物不乱跑?把它们绑在一根固定的柱子上!这根柱子就是身念住
。因此在每次的禅修指导,我都从这最基本的开始:觉知身、觉知全身。接著才能进展到不
同的阶段如内观、观受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开车时、打电脑时、和人沟通时,身念住就像我们可随时靠著的椅背,可
让我们维持在该情境的中心。

David: 所以说,当觉知清晰时,可进修受、心等念住;但当心念涣散时,则可随时回归到
身念住。

 无著比丘:是的。例如清晨起床後,神清气爽,心念澄静,这时只须要短暂的在身念住查
核一下,即可进行更深入的念住。也就是根据情况而调整四念住。

 (接著和无著比丘聊到他主持的禅修营,明年主要有二次,一次是在加州约一百人的禅修
营,一次是在波士顿的三十人的禅修营。前者就是禅修,後者则是早晨先读经、然後禁语、
禅修。前者几乎满了而後者已满,後者下一次在2015年3月最後一周的禅修营还有名额。)
==============================================================================

David: 有人问「不净观、四界分别观、安那般那念」这些都必须要修吗?

提供一下背景,像无著比丘在斯里兰卡带禅修时,是连续三十天以上的禅修,这些情况下要
带学员打坐,自然会将佛世时常用的法门都带过一遍。因此将这些法门串在一起,而可以一
个接著一个修,是在禅修营时很顺的教法。

至於大家自己在家用功,就看各自著重的法门了,可以这几个法门都走过一遍,也可以采单
一法门作对治。例如传统上安般对治杂念,不净观对治贪爱等等,每个人的重点可以不一样
,主要还是看自己学打坐的老师如何带的,以及自己修何法门较上手。

「不净观、四界分别观、安那般那念」这些都是身念住可以入门的方法,任何一个都能引入
身念住。至於「身、受、心、法」四念住的次第才是一般说来不会跳过的。

这是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