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比丘访谈二(七觉支)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无著比丘访谈记录 (2) ====== 七觉支 (Seven Awakening Factors) ====== Ken: 请问七觉支是否要照著次第修?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 觉支、舍觉支。 无著比丘:必须建立在「念觉支」的基础上。必须要以念觉支为基础,否则是空谈,其它的 会没法成为真的「觉支」。应要在念觉支、正念的情况中择法,择法获得力量(精进),从 精进获得快乐、快乐获得宁静、从宁静而心意集中,因此心得以平衡。 Ken: 能在「念觉支」成就之後不修「择法觉支」、「精进觉支」而先修其他觉支吗?可以 跳著修吗? 无著比丘:如同方才说的,而且经中有说的,这七觉支须一支一支的架构上去,他们之间 的关系是动态的,不能跳过。另一方面,有时可著重在某觉支,例如在修止时,念觉支只是 很快的带过;但在修观时,则会特别重视择法觉支。不过如果要获得真的成就,七觉支都是 须要的。实作上,要在正念的基础上,以定慧均衡等为目标。 David: 记得经中有说若心昏沈,则修能让人振奋的觉支;心若掉举,则修能让人平静的觉 支。 无著比丘:是的,在我关於「正念」的那本新书中也有详细的说明。其实,我在2003年的 书中,七觉支的章节是最短的,因为当时侧重在根据别人曾写的著述。但在2013年的书中, 七觉支的章节是最长的,因为这是根据我实修的经验。这是很重要的修习,但是竟然解说它 的人不多。在此书中,我有大量引用《中阿含经》的内容,解释其意义以及如何实修。 Ken:我们对於止和观是不是应该同时著重?我们能够只著重其一吗?例如乾观?纯止? 无著比丘:我认为要「止」与「观」均衡比较好。 Ken:那如何做到「止」与「观」均衡呢? 无著比丘:应该加强自己弱的那项。例如当观慧强、而定弱时,就应培育止。当定强,观 慧弱时,就应培育观。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定是困难的,不像在禅修营时容易培 育。禅修营时坐著、隔绝外界,要进入定境是较容易的。 (注:另外Ken在此面谈之後补充道,经中常强调定、慧是要平衡的,不是说同时修止观, 但是要在定弱时多修止、慧弱时多修观。至於纯观派所说的近行定,只出现在注释书,而未 出现在尼柯耶。无著比丘所著「念住-通往证悟的直接之道」一书中「第三章:念(Sati) 」有相关的探讨,而「第四章:定」则有分析此问题。) ================================================================ 温宗?: 「至於纯观派所说的刹那定,在南传尼柯耶、南传论、注释书中没有,而是出自『疏钞 ?i ka, anu ?ika』(解释论的书)。」 这应该不正确。kha?ikasam?dhi出现在《相应部注》 、《长老偈注》和其他注释书。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