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根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iuo.bbs@bbs.nchu.edu.tw (晓逸),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三十七道品讲义--精进根(1) 发信站: 中兴大学计中 BBS 站 (Tue Sep 5 12:12:41 1995) 转信站: Feeling!news.nchu!nchu □□□□□□□□□□□□□□□□□□□□□□□□□□□□□□□□□ □ □ □ 三十七道品讲义 -- 五根(精进根) □ □ □ □ 证严上人 讲 □ □ □ □□□□□□□□□□□□□□□□□□□□□□□□□□□□□□□□□ 『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 「精进」,所谓「精」即精粹而不杂,「进」乃前进不退;专心一意前 进就是精进,「专」是心无杂念。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道路,而修行即修道 ,也就是走路的意思。佛陀讲经便是讲「道」,道就是路啊!我们既然在这 条道路上修行,就是跟走路一样。一个人的双脚若很健壮,则可以行走长远 的道路,而且可以走的非常安稳。 走路,必须在前脚落地时,放开後脚,否则无法前进一步。一个人在日 常生活□必定要「行兹在兹」——作任何事都要专心一意於正在进行的事上 ,无论是说话、走路.....都必须专一心思,贯注精神。总而言之,言 谈语默、举手投足,一定要专心。「前脚走、後脚放」的意思就是说:昨天 的事就让它过去,要把心神专注於今天该作的事上。如果还不断地回顾或怀 念昨日之事,就叫作杂乱心,也可称为烦恼心。若能将心念放在今日此时此 刻,则称为专心正念,如此就可以进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食数宝奈饿何 □ ~~~~~~~~~~~~~~~~~~~~~~~~~~~~~~~~~~~~~~~~~~~~~~~~~~~~~~~~~~~~~~~~~~ 修行最主要的目的,无非是要修得我们这一念心能专一不散乱,所以想 要更加精进进步,就必须先修专心之念。做事业的人,定要专心做事业,积 极发展才能成功;求学者更要专心念书,学业才会进步;而道业要想有成就 也是一样,能然必须靠专心,绝对不可能有你修我得的道业。 佛陀在世时阿难陀尊者有一天问佛陀说:『佛啊!我是您的弟弟,也是 您的弟子、您的侍者,我每天跟随在佛陀的身边,我什麽时候才能够智慧开 窍?什麽时候才能与佛一样呢?』佛陀手捧著钵,沿路托钵得了一些饭,就 和阿难坐在一棵大树下,一面拿起钵,一面叫阿难看,便开始吃饭了。佛从 阿难问话开始,到佛陀吃饱饭为止,都没有回答任何话。吃饱饭後,他就跟 阿难说:『阿难啊!我现在吃饱了,而你饱了吗?』 阿难回答:『佛陀!我还没吃饭,怎麽会饱呢?』佛陀就说:『阿难! 与此同理啊!我修行是我所得,你用心是你所得,天下间没有我修你得的事 。所以,你要赶紧用心啊!好好地用这专一的心念去精进。』 这是佛陀与他弟子平时的说法,由此可知佛陀教导弟子修行的方法。佛 陀的责任只是教导,而实践的道路,还是必须自己去走。因此,我们一定要 专心求道,这样才能够精进,这就是所谓的「精进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修行必须有道路 □ ~~~~~~~~~~~~~~~~~~~~~~~~~~~~~~~~~~~~~~~~~~~~~~~~~~~~~~~~~~~~~~~~~~ 『既信四念处正观,及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 「四处正观」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 」也是用心的意思。除了四念处外,还有四如意足、四正勤.....等等 ,是帮助我们成就道业的「助善道法」,我们必须每一项都专心思考,不只 听听法就好了,一定要身体力行去体验善巧,如此便可以倍策精进,事半功 倍。 总而言之,修行必须懂得纲领。佛法如大海,究竟要选择那一个法们呢 ?实在说,这是相当困难的事,佛陀的三藏十二部经,到底那一门才是初机 呢?根本毫无头绪。但是若能了解四圣谛的「道谛」,也就是说从「三十七 助道品」著手,那麽将可以事半功倍,倍策精进。所以,只要认清佛法的纲 领去精进,用功就不会白白浪费了,而且更可以鞭策我们精进的道心,勤求 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善行原自涓滴起 □ ~~~~~~~~~~~~~~~~~~~~~~~~~~~~~~~~~~~~~~~~~~~~~~~~~~~~~~~~~~~~~~~~~~ 就如我们慈济的工作一样,许多尚未了解慈济的人,对慈济总是抱以敷 衍、应付了事的心理,认为委员向他劝募善款是件好事,而且每个月乐捐五 十元、一百元,对他的生活不会有什麽影响,於是看在委员的面子上,以及 做善事的缘故参加。 但是,只要亲自来到这□的人,就会了解自己每个月所捐献的一百、五 十,甚至三百、五百元,原来是在做这麽多救人的好事情。了解之後,不但 本身加入长期会员,还将慈济精神宣扬传布,让亲友及更多人知道。若是再 多接近、多接触我们的工作,就会更进一步了解慈济,主动去探望贫病、孤 苦无依的阿公、阿婆们,看看他们生活如何艰难与困苦。身历其境的感动是 笔墨难以形容的,许多会员便是这样发心投入委员阵容。 只要亲身去做、去体会,自然对慈济这项事业能勤求不息,能真正□勤 地去付出、长期劝募善款,从事救贫教富的工作,而且愈做愈觉得有意义, 这是因为已经了解慈济全部的精神。就像我们二十多年来,委员们只要一踏 入慈济之门,就终身不懈怠、不退转,这便是因为他们身心皆已经投入慈济 之中,并体会到□中的意义,所以能精进不息。 修行就是要这样,先坚固信心後,才能稳定精进。什麽叫做菩萨道?若 只在文字上论菩萨,根本无法体会到菩萨那份付出的快乐与法喜。例如处在 慈济的世界□,日常的工作无比辛苦,我相信每个人虽然身躯疲劳,但是心 中一定不会厌烦,而且越忙越高兴、越快乐。看看我们的委员,在医院做了 整天的义工,已经非常辛苦了,回到精舍,一看精舍的工作还这麽多、做不 完,也不顾身体的劳累,一样发心继续帮忙赶夜工,这是他们的一份喜悦与 欢喜心,这种欢喜心能够消除身心的疲劳。 通常我们做事做累了就要休息,对我来说,休息的意义,应该是换另一 种方式工作,这样才是最适当的休息,并非静静地坐著不动。当我们做一件 事或固定一种姿势的时间太久,容易使身心产生疲劳现象,若感觉疲惫时, 可以站一站或换个姿势,更可以做做其他的工作,这才是消除疲劳的最加方 法。 我们要多多利用人生,你若能体会人生真正的意义,自然不忍心浪费生 命与时间;多一份活动,就能多成就一份工作。我们修行时也是如此,能体 会人生真正的道谛,自然就不会常常抱怨身体疲累,心神疲乏。所以说「倍 策精进,勤求不息」,真正地□勤不停息、不懈怠,则称为『精进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慈青悲智行 联谊起慧根 □ □ □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