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慧见性断烦恼 证严法师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From: kftseng@pivot Subject: 自在红尘 Date: 6 Jan 1994 03:35:46 GMT ~ 2 Apr 1994 14:26:59 GMT Organization: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 自在红尘 开慧见性断烦恼 <<证严上人>> ---------------------------------------------------------------------------- (人本简单) | 人,一如「人」字,原应简单□实, | 莫道人身容易得, 然而,却最复杂难解。 | 电光火石刹那间。 同一个「人」字蕴涵不同的人, | --雪峰禅师 可爱、可悲、乃至可恨, | 爱、悲、恨充满人世, | 给人带来无限烦恼, | 复杂了一切原本简单的事。 | ---------------------------------------------------------------------------- (人生三态) | 难行能行、难解能解、难为能为, | 万籁含虚寂, 此乃可爱的人生。 | 诸缘露本真; 身在此中而无法感染爱的功能, | 从来声色里, 此乃可悲得人生。 | 迷悟许多人。 无爱有怨、言行损人, | --憨山禅师 此乃可恨的人生。 | ---------------------------------------------------------------------------- (步步皆道) | 步行在人生的道路上, | 白牛常在白云中, 若能用心看路, | 人自无心牛亦同; 便知每一步路程皆是「道」。 | 月透白云云影白, 路途中的曲折、景物都值得用心了解, | 白云明月任西东。 用心去学习走的更顺畅、平安。 1.| --普明禅师 ---------------------------------------------------------------------------- (爱自己的心) | 爱心, | 悟心容易息心难, 并不是对别人说的, | 息得心缘到处□。 应该是对自己说; | --雪窦禅师 更要爱好自己的心。 | 守好它、照顾它, | 此乃佛陀所言「净心守志」。 | 不让世间的欲、染, | 污秽了我们的心。 2.| ---------------------------------------------------------------------------- (驯服心猴) | 调服自己的心, | 独自欢, 一如驯养一只顽皮的猴子; | 试取世缘看; 要顺境依势地调服它, | 捉此无常境, 不能一昧地严管强求, | 一理向心观。 也不能完全放肆、任由它去。 | --傅大士 把握这三个要领, | 心境自然会安宁顺服。 3.| ---------------------------------------------------------------------------- (赤子心、清净心) | 婴孩的心最是清净无染, | 太平山上白云泉, 没有世间的爱欲, | 云自无心水自□; 没有人我是非计较之心; | 何必奔冲下山去, 尽是饿求吃、欲睡, | 更添波浪在人间。 此乃人最基本的需求, | --白居易 并无过份的欲念奢求。 | 人的本性,原是如此简单清净。 4.| ---------------------------------------------------------------------------- (心如明镜) | 凡人的心灵, | 世界光如水月, 皆自幼童时的单纯心念, | 身心皎如琉璃; 渐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渲染, | 但见冰消涧底, 宛如一面蒙尘的镜子。 | 不知春上花枝。 若想回归本性的清净, | --永明禅师 只能如偈语所言: | 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 | 勿使惹尘埃。 | 随时提防尘埃染心, | 拂拭那些声色欲念, | 才能让心如明镜一般无尘。 5.| ---------------------------------------------------------------------------- (净心守志) | 拂拭心的尘埃, | 无来无去本湛然, 使其天真本性显现; | 不居内外及中间; 勿生烦恼。 | 一颗水精绝瑕翳, 此即: | 光明透满出人天。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 6.| --拾得禅师 ---------------------------------------------------------------------------- (果报由心受) | 事是从心做, | 心无妄念是禅 念是从心起, | 坐中见性为定 报也是从心得。 | --大珠禅师 人的一切造作, | 都是出自我们的心念。 | 心存恶念, | 身则行恶行。 | 招感了果报, | 仍是「心」要受。 7.| ---------------------------------------------------------------------------- (端正心念) | 我们若能时时照顾好自心, | 菩萨清凉月, 行为必定端正; | 常游毕竟空; 所言所行必能利益人群, | 众生心垢净, 决不至利己害人。 | 菩提月现前。 人人应互相勉励, | --佛经 互相关怀、彼此提醒。 | 那怕举手投足、开口动念, | 都要时时刻刻谨慎。 | 勿让心念偏差, | 导致言行乖缪。 8.| ---------------------------------------------------------------------------- (身轻心安) | 轻安, | 雪来苍松古 意谓心常轻松。 | 僧□水石清 身无病痛、身轻心安, | 坐来忘百虑 此乃生活中最幸福的事, | 眼见一身轻 这样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9.| --永明禅师 ---------------------------------------------------------------------------- (轻安即无碍) | 要求自己身心自由, | 行亦禅,坐亦禅; 先要能身轻心安, | 语默动静体安然。 如此才能过无愁无碍的健康生活。 a.| --永嘉禅师 ---------------------------------------------------------------------------- (生活四情) | 生活,其实不离喜怒哀乐四种情愫; | 云散长空雨过 然而欢喜、愤怒、悲哀、快乐又能保持多久 | 云消寒空春生 人却任此四情轮转不停。 | 但觉身如水洗 | 不知心似冰清 b.| --永明禅师- ---------------------------------------------------------------------------- (极乐人生) | 人心常随事转, | 任运腾腾无所依 或发怒、或悲哀、或痛苦; | □游常坐性怡怡 若能将愠怒、悲苦抛开, | --永明禅师 凡事不加计较, | 保住欢喜和快乐, | 岂非极乐人生。 c.| ---------------------------------------------------------------------------- (患得患失心) | 凡夫之心, 永远患得患失。 | 念有一切有, 『无』时即求『有』, | 念无一切无, 有『求』,即有烦恼, | 有无惟一念, 既得之後,又『患失』。 | 念没有无无。 是故,『无』时烦恼, | --紫柏大师 『得』时亦烦恼, | 此患得患失之心, | 确实是□爱心。 d.| ---------------------------------------------------------------------------- (有无皆挂碍) | 学佛的心态主要是心无挂碍,无有执著。 | 人生何处不从容, 凡人都在患得患失的挂碍中度过, | 睡起依然又日红; 『有』的人患失,『无』的人患得, | 贫富不知□是福, 越是富有,此心念越重, | 几人肯唱大江东。 贫困之人反较无患得患失之心。 e.| --南怀瑾老师 ---------------------------------------------------------------------------- (随缘自在) | 佛曰:『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 但见云忙水亦忙, 若能时时抱著真正的坦然、自在、随缘, | 所忙不在稻梁桑; 即能对外无所求。 | 芸芸更是忙无既, 学佛就在学这份自在, | 彼此争忙梦一场。 凡是不刻意追求, | --石莲禅师 而以随缘心面对一切。 f.| ---------------------------------------------------------------------------- (无所求无所得) | 人若能抱持无所求、无所得之心去- | 吾心似秋月, 处事、待人、接物, | 碧潭清皎洁; 心便能如湖水、明镜般清净明亮, | 无物堪比轮, 洞悉过去、现在及未来。 | 教我如何说。 g.| --寒山禅师 ---------------------------------------------------------------------------- (善解心、欢喜心) | 人与人之间, | 若见他人非, 若能彼此善解,就能互相原谅, | 自非即是左; 心中烦恼即会灭除,无怨无恨, | 他非我不非, 人生道路愈显顺畅无碍,心亦愈见开阔。 | 我非自有过。 人若常存善解心, | 但自却非心, 便可结欢喜缘、生欢喜心, | 打除烦恼破。 此即原来的佛心,亦是明朗的智慧, | --慧能禅师 纵使极复杂的烦恼, | 亦能从善解中断除。 h.| ---------------------------------------------------------------------------- (苦从何处来) | 人的苦从何而来? | 蜗牛角上争何事, 来自人人有不同的见解, | 石火光中寄此身; 乃至於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 随富随贫且随喜, 当其互相违背时, | 不开口笑是痴人。 就有斗和争的心态, | --白居易 彼此互不顺意, | 互相痛苦对待, | 乃觉世间充满了苦。 i.| ---------------------------------------------------------------------------- (理得心安无分别) | 人人都用凡夫心彼此对待, | 明月挂寒空, 乃生分别心, | 光彻寒潭底; 如此所见之境界均为虚幻, | 上下本自同, 若能抱持深广的包容心, | 看来无彼此。 寻得理得心安而彼此圆融, | --中峰禅师 便能互相对待而无障碍。 j.| ---------------------------------------------------------------------------- (烦恼障) | 人,平时很容易将欢喜的情绪显现在脸上, | 南台静坐一炉香, 但与人相处时, | 终日凝然万虑忘; 反而很难对一个人微笑, | 不是息心除妄想, 对某一个人善解。 | 都缘无事可思量。 是实上,人与人相处, | --守安禅师 原就无任何事会严重到不能化解, | 吾人却难以做到, | 一言以蔽之,乃「烦恼障」是也。 k.| ---------------------------------------------------------------------------- (无处不自在) | 烦恼乃自『有』起, | 无来无去, 『有』, 即生烦恼, | 没什麽事。 『无』, 则烦恼较轻。 | --广钦上人 学佛就是要学得对一切待之自然, | 无论身处何境, | 均能『内无所得, 外无所求』, | 常存坦然自在。 l.| ---------------------------------------------------------------------------- (随缘自在) | 佛曰:『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 芸芸更是忙无既, 若能时时抱著真正的 | 彼此争忙梦一场。 坦然、自在、随缘, | --石莲禅师 即能对外无所求。 | 学佛就在学这份自在, | 凡是不刻意追求, | 而以随缘心面对一切。 | 但见云忙水亦忙, | 所忙不在稻梁桑; m.| ---------------------------------------------------------------------------- (打开心门) | 烦恼由心而生。 | 道人一样平怀处, 有时,仅是一个笑容或一句良语, | 日日是好日; 即能化解冲突, 避免彼此的烦恼。 | 不断浇沃般若水, 但是有些人却做不到, | 处处开莲花。 这就是未将心门打开。 | --云门禅师 若能心无障碍, | 就不会心生烦恼。 n.| ---------------------------------------------------------------------------- (开智慧断烦恼) | 学佛之人常云:『开智慧,断烦恼。』 | 竞利奔名何足夸, 开智慧前必先断烦恼。 | 清□独许野僧家; 日常生活中累积的烦恼, | 心田不长无明草, 有期待的烦恼, | 觉苑长开智慧华。 也有面对现实的烦恼。 | --石屋禅师 事发之前先存希望, | 或面对现实而起心动念, | 皆是烦恼也。 o.| ---------------------------------------------------------------------------- (断欲去爱觉有情) | 有情就有爱, | 来鸟非昨鸟, 有爱便生烦恼, | 今花岂昔花; 爱怨不休,烦恼亦不断。 | 岫云无定相, 是故,若要开智慧, | 风雨总交加。 必要能断烦恼, | --弘一大师 不陷於私情私爱, | 而发挥同体大悲之爱, | 也就是觉有情。 p.| ---------------------------------------------------------------------------- (虚境不生心一) | 有云:『远离烦恼,心求解脱。』 | 鸟声风声雨声, 然而,远离烦恼,只是排开而非断绝, | 画情诗情道情; 真正的智慧在断除烦恼,用心转境, | 若断若续似梦, 身处俗境而不为所动, | 是真是幻无明。 亦即处境而不生心。 q.| --晓云导师 ---------------------------------------------------------------------------- (烦恼业种) | 远离烦恼、仅是消极地将烦恼压在心中、 | 尘劳回脱事非常, 曰久便成为一分业种, | 紧把绳头做一场; 且心中仍存欲念、障碍, | 不是一翻寒彻骨, 若滋生此烦恼的境界再现, | 那得梅花扑鼻香。 则隐藏心底的业种便易显现,无法断除, | --黄檗希运禅师 心也水远无法自烦恼中解脱。 r.| ---------------------------------------------------------------------------- (心清境自静) | 心能转境, | 心随万境转, 心清,境则静, | 转处实能幽; 故应在烦恼中断除烦恼, | 随流认得性, 亦即用心来转境。 | 无喜亦无忧。 s.| --方会 ---------------------------------------------------------------------------- (时时勤拂拭) | 吾心倘如水波□漾不静止, | 流水不是声, 则无法映照出真实境界, | 明月元非色; 一如蒙尘之镜沾满尘埃, | 声色不相关, 无法显现吾人的真面目。 | 此境谁会得。 顾心则若擦拭镜子, | --中峰禅师 心欲就如污垢,无欲就是无垢, | 唯有时时不存欲念, | 才能不动心念, | 如镜一样明,似水一般清。 t.| ---------------------------------------------------------------------------- 自在红尘 开慧见性断烦恼 至此告一断落 有缘再说 清心自在觉有情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