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本愿念佛集12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bodhi.bbs@bbs.nchu.edu.tw (必堕无间),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选择本愿念佛集12
发信站: 兴大天枢资讯网 (Wed Mar 13 09:40:56 1996)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csie.nctu!news.cc.nctu!news.nchu!Pivot
来  源: bodhi.bbs@bbs.nchu.edu.tw (必堕无间)

第十二章  付嘱念佛章

       □□□释尊不付嘱定散诸行,唯以念佛付嘱阿难。

    《观无量寿经》云: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
无量寿佛名。

    同经《疏》云: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付嘱弥陀名
号,流通於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
向专称,弥陀佛名。

    私云:案疏文有二行,一定散,二念佛。初言定散者,又分为二
:一定善,二散善。

    初就「定善」有其十三:一者日想观,二者水想观,三者地想观
,四者宝树观,五者宝池观,六者宝楼阁观,七者华座观,八者像想
观,九者阿弥陀佛观,十者观音观,十一者势至观,十二者普往生观
,十三者杂想观。具如经说,纵令无馀行,或一或多,随其所堪,修
十三观,可得往生。其旨见经,敢莫疑虑。

    次就「散善」有二:一者三福,二者九品。

    初「三福」者:《经》曰:「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
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
,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孝养父母」者,就此有二:
一世间孝养,二出世孝养也。世间孝养者如《孝经》等说,出世孝养
者如律中生缘奉仕法。「奉事师长」者,就此又有二:一世间师长,
二出世师长也。「世间师」者,教仁义礼智信等师也,「出世师」者
,教圣道净土二门等师也。纵令无馀行,以孝养奉事为往生业也。「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者」,就此有二义:一者初「慈心不杀」者,是
四无量心中初慈无量也,即举初一摄後三也。纵令无馀行,以四无量
心为往生业也。次「修十善业」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
不邪见也。二者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句而为一句。谓初慈心不杀者
,此非四无量之中慈心无量,是指十善之初不杀,故知正是十善一句
也。纵令无馀行,以十善业为往生业也。「受持三归」者,归依佛法
僧也,就此有二:一者大乘三归,二者小乘三归也。「具足众戎」者
,此亦有二:一者大乘戒,二者小乘戒也。「不犯威仪」者,此亦有二
:一者大乘,谓有八万;二者小乘,谓有三千。「发菩提心」者,诸
师意不同也。天台即有四教菩提心,谓藏通别圆是也,具如止观说。
真言即有三种菩提心,谓行愿、胜义、三摩地是也,且如菩提心论说
。华严亦有菩提心,如彼菩提心义及《游心安乐道》等说。三论、法
相,各有菩提心,具如彼宗章疏等说,又有善导所释菩提心,具如疏
述。发菩提心,其言虽一,各随其宗,其义不同。然则菩提心之一句
,广亘诸经,遍该显密,意气博远,诠测冲邈,愿诸行者,莫执一遮
万,诸求往生之人,各须发自宗菩提心。纵令无馀行,以菩提心为往
生业也。「深信因果」者,就此有二:一者世间因果,二者出世因果
。「世间因果」者,即六道因果也;如《正法念经》说。「出世因果
」者,即四圣因果也:如诸大小乘经说。若以此因果二法;阿含者说
声闻缘觉,二乘因果;方等诸经者,说四乘因果也。然则深信因果之
言,遍普该罗於一代矣!诸求往生之人,纵令无馀行,以深信因果,
为往生业也。「读诵大乘」者,分而为二:一者读诵,二者大乘。「
读诵」者即是五种法师之中,举转读、讽诵二师,显受持等三师。若
约十种法行者,即是举披读、讽诵二种法行,显书写、供养等八种法
行也。「大乘」者,简小乘之言也,非别指一经,通於一切诸大乘经
;谓一切者,佛意广指一代所说诸大乘经,而於一代所说,有已结集
经,有未结集经。又於已结集经,或有隐龙宫不流布人间之经,或有
留天竺未到汉地之经。而今就翻译将来之经而论之者,《贞元入藏录
》中,始自大般若经六百卷,终于法常住经显密大乘经,总六百三十
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也。皆须摄读诵大乘之一句。显西方行者,各
随其意乐,或读诵法华以为往生业;或读诵华严以为往生业;或受持
读诵遮那教王及以诸尊法等以为往生业;或解说书写般若方等及以涅
盘经等以为往生业。是则净土宗《观无量寿经》意也。

    问曰:显密旨异,何显中摄密乎?

    答曰:此非云摄显密之旨,《贞元入藏录》中同编之,尽入大乘
经限,故摄读诵大乘一句也 。

    问曰:尔前经中何摄法华乎?

    答曰:今所言摄者,非论权实偏圆等义,读诵大乘之言,普通前
後大乘诸经,前者《观经》以前诸大乘经是也,後者王宫以後诸大乘
经是也。唯云大乘而无选权实,然则正当华严、方等、般若、法华、
涅盘等诸大乘经也。「劝进行者」谓劝进定散诸善及念佛三昧等也。

    次「九品」者,开前三福为九品业,谓:

    「上品上生」中:言慈心不杀者,即当上世中第三句。次具诸戒
行者,即当上戒福中第二句具足众戒。次读诵大乘者,即当上行福中
第三句读诵大乘。次修行六念者,即上第三福中第三句之意也。

    「上品中生」中:言善解义趣等者,即是上第三福中第二第三意
也。

    「上品下生」中:言深信因果发道心等者,即上第二福第二句意
也。

    「中品上生」中:言受持五戒等者,即上第二福中第二句意也。

    「中品中生」中:言或一日一夜,受持八戒斋等,又同上第二福
之意也。

    「中品下生」中:言孝养父母,行世仁慈等者,即上初福第一第
二句意也。

    「下品上生」者:是十恶罪人也,临终一念,罪灭得生。

    「下品中生」者:是破戒罪人也,临终闻佛依正功德,罪灭得生
。

    「下品下生」者:是五逆罪人也,临终十念,罪灭得生。此之三
品,寻常之时,唯造恶业,虽不求往生,临终之时始遇善知识,即得
往生。若准上三福者,第三福大乘意也。

    定善散善,大概如此文,即云「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是也
。

    次「念佛」者,「专称弥陀佛名」是也,念佛义如常。而今言「
正明付嘱弥陀名号流通於遐代」者,凡此经中,既虽广说,定散诸行
,即不令以定散付嘱阿难流通後世;唯以念佛三昧一行,即使付嘱阿
难流通遐代也。

    问曰:何故以定散诸行,而不付嘱流通乎?若夫依业浅深,嫌不
付嘱,三福业中,有浅有深,其浅业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也:其
深业者,具足众戒,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也。须舍浅业,
付嘱深业。若依观浅深,嫌不付嘱,十三观中,有浅有深,其浅观者
,日想水想是也;其深观者,始自地观,终于杂想观,总十一观是也
。须舍浅观,付嘱深观。就中第九观是阿弥陀佛观也,即是观佛三昧
也,须舍十二观,付嘱观佛三昧也。就中同《疏》「玄义分」中云:
「此经观佛三昧为宗,亦念佛三昧为宗。既以二行为一经宗。何废观
佛三昧,而付嘱念佛三昧哉?

    答曰:既云:「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定散诸行非本愿,故不付嘱。亦於其中观佛三昧虽殊胜行,非佛本愿
,故以付嘱。言「望佛本愿」者,指《双卷经》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
也。言「一向专称」者,指同经三辈之中「一向专念」也。本愿之义
,具如前辨。

    问曰:若尔者何故不直说本愿念佛行,烦说非本愿定散诸善乎?

    答曰:本愿念佛行《双卷经》中委既说之,故不重说耳。又说定
散,为显念佛超过馀善,若无定散,何显念佛特秀。例如法华秀三说
上,若无三说,何显法华第一。故今定散为废而说,念佛三昧为立而
说。但定散诸善,皆以难测,凡定善者,夫依正之观,悬镜而照临;
往生之愿,指掌而速疾。或一观之力,能□多劫之罪愆;具忆之功,
终得三昧之胜利。然则求往生之人,宜修行定观,就中第九真身观,
是观佛三昧之法也。行若成就者,即见弥陀身,见弥陀故得见诸佛;
见诸佛故现前授记,此观利益最深也。

    然今至观经流通分,释迦如来告命阿难,使付嘱流通往生要法,
嫌观佛法而不付嘱阿难,而选念佛法即以付嘱阿难,观佛三昧之法尚
以不付嘱,何况於日想水想等观乎!然则十三定观,皆是所不付嘱之
行也,然世人若乐观佛等,不修念佛,此非唯远乖弥陀本愿,亦是近
违释尊付嘱,行者宜商量。

    次散善中有大小「持戒」行,世皆以为持戒行者是入真要也;破
戒之者不可往生。

    又有「菩提心」行,人皆以为菩提心是净土纲要,若无菩提心者
即不可往生。

    又有「解第一义」行,此是理观也,人亦以为理是佛源,不可离
理求佛土,若无理观者不可往生。

    又有「读诵大乘」行,人皆以为读颂大乘经即可往生,若无读诵
行者不可往生。就此有二。一者持经,二者持咒。持经者持《般若》
《法华》等诸大乘经也,持咒者持随求、尊胜、光明、阿弥陀佛等诸
神咒也。

    凡散善十一,人皆虽贵,而於其中,此「四□行」,当世之人,
殊所欲之行也。以此等行,殆抑念佛。倩寻经意者,不以此诸行付嘱
流通,唯以念佛一行,即使付嘱流通後世,应知。释尊所以不付嘱诸
行者,即是非弥陀本愿之故也。亦所以付嘱念佛者,即是弥陀本愿之
故也。今又善导和尚所以废诸行归念佛者,非啻为弥陀本愿之行,亦
是释尊付嘱之行也。故知诸行非机失时,念佛往生当机得时,感应岂
唐捐哉!当知随他之前,虽暂开定散门,随自之後,还闭定散门;一
开以後永不闭者,唯是念佛一门。弥陀本愿,释尊付嘱,意在此矣,
行者应知。亦此中「遐代」者,依《双卷经》意,远指末法万年後之
百岁之时也,是则「举遐摄迩」也。然则法灭之後犹以然也,何况末
法哉!末法已然,何况正法像法哉!故知念佛往生,道通正像末之三
时,及法灭百岁之时焉。
--
   遍知一切苦,永断生死流.......
                  i am no bodhi  □ bodhi
Ξ Origin: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FROM: 140.119.191.233]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