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本愿念佛集8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bodhi.bbs@bbs.nchu.edu.tw (必堕无间),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选择本愿念佛集8
发信站: 兴大天枢资讯网 (Wed Mar 13 09:28:51 1996)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csie.nctu!news.cc.nctu!ccnews.nchu!news.nchu!Pivo
来  源: bodhi.bbs@bbs.nchu.edu.tw (必堕无间)

第八章  三  心  章

    □□□念佛行者必可具足三心

    《观无量寿经》云: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

    同经《疏》云:《经》云:

    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
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
贪真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
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
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
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
,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
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

    言自利真实者复有二种:

    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住坐卧想同一切菩萨
制舍诸恶,我亦如是也。

    二者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真实心中,口业赞赞彼阿弥
陀佛,及依正二报。

    又真实心中,口业毁厌三界六道,自他依正二报苦恶之事;亦赞
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若非善业者,敬而远之,亦不随喜也。

    又真实心中,身业合掌礼敬,四事等供养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
报。

    又真实心中,身业轻慢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

    又真实心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如现
目前。

    又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

    不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又若起善三业者,必须真实心中作
。不简内外明□,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
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又决定深信: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
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

    又决定深信:《弥陀经》中十方□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
得生。

    又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
行。佛遗舍者即舍,佛遗行者即行,佛遗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
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

    又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何以故
?佛是满足大悲人故,实语故;除佛已还,智行未满,在其学地,由
有正习二障未除,果愿未圆,此等凡圣,纵使测量诸佛教意,未能决
了;虽有平章,要须请诸佛为定也。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若不
可佛意,即言: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不印者即同无记、无利、无
益之语。佛印可者,即随顺佛之正教。若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
、正行、正解、正智。若多若少,众不问菩萨人天等定其是非也。若
佛所说即是了教,菩萨等说尽名不了教也。应知。

    是故今时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不
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感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

    又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不为一切别解
、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问曰:凡夫智浅,惑障处深,若逢解行不同之人,多引经论来相
妨难证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对治彼难,成就信心,
决定直进,不生怯退也?

    答曰: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行者即报云:仁者虽将经论
来证导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
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
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备机,时亦不
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
是佛灭後,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
,依此佛教,决定奉行。纵使汝等百千万亿导不生者,唯增长成就我
往生信心也。

    又行者更向言说,仁者善听,我今为汝更说决定信相,纵使地前
菩萨、罗汉、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皆引经论证言不生者
,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何以故?由佛语决定
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

    又行者善听,纵使初地以上十地以来,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
异口同声,皆云释迦佛指赞弥陀,毁□三界六道,劝励众生专心念佛
及修馀善,毕此一身,後必定生彼国者此必虚妄,不可依信也。我虽
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决定上上信心。何以故
?乃由佛语真实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
心中语故。又不为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以破坏,若实是菩萨者,
众不违佛教也。

    又置此事,行者当知,纵使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
各各辉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说言,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
,专心念佛,又修馀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虚妄定无此事也。我
虽闻此等诸佛所说,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国也。何以
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
别,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如似前佛制断杀生十恶等罪,毕
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随顺六度之义,若有後佛出世,岂
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恶也!以此道理推验明知,诸佛言行不相违失,纵
令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以後定生彼国者,
即十方诸佛悉同赞、同劝、同证。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一佛所化,
即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一佛所化,即《弥陀经》中说:释迦赞叹极
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
往生。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於五浊,恶时
、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
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即是其证也。

    又十方佛等,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即共同心同时,各
出舌相,遍满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
、所赞、所证,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
,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是故
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诚其事也。

    此名就人立信也,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
杂行(云云如前二行之中所引,恐繁不载,见人得意。)

    三者回向发愿心:言「回向发愿心」者,过去及今生,身口意业
,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
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土,故名回向
发愿心也。又回向发愿愿生者,必须决定真实心中,回向愿作得生想
;此心深信,由若金刚,不为一切异见、别解、别行人等之所动乱破
坏。唯是决定一心,投正直进,不得闻彼人语,即有进退,心生怯弱
,回顾落道,即失往生之大益也。

    问曰:若有解行不同,邪杂人等来相惑乱,或说种种疑难导不得
往生,或云汝等众生,旷劫已来,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於一切凡圣
身上,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谤法、阐提、破戒、破见等罪,未能
除尽,然此等之罪,系属三界恶道,云何一生修福念佛,即入彼无漏
无生之国,永得证悟不退位也。

    答曰:诸佛教行,数越尘沙,禀识机缘,随情非一;譬如世间人
,眼可见可信者,如明能破□,空能含有,地能载养,水能生润,火
能成坏。如此等事,悉名待对之法,即目可见,千差万别,何况佛法
不思议之力,岂无种种益也。随出一门者,即出一烦恼门也,随入一
门者,即入一解脱门智慧门也。为此随缘起行,各求解脱,汝何以乃
将非有缘之要行,障惑於我,然我之所爱,即是我有缘之行,即非汝
所求;汝之所爱,即是汝有缘之行,亦非我所求。是故,各随所乐而
修其行者,必疾得解脱也。行者当知,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乃至佛果
,一切无碍皆得学也;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
也。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
异见之难。何者是也: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
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
火中间,有一白道,河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
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此人
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
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
定死不疑。」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正欲南北避走,恶兽
毒□,竞来向我;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当时惶
恐,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
免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作此念时,
东岸忽有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又西岸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生不畏堕於水火
之难。」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
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恶
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
,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
无已。此是喻也。

    次合喻者,言「东岸」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言「西岸」者,即
喻极乐宝国也。言「群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
尘、五阴、四大。言「无人空迥泽」,即喻常随恶友,不值善知识也
。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憎如火也。中间「白道
」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
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
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嫌之心能烧功德
之法财也。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
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
释迦已灭,後人不见,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言或行一分二
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
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
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沉生死,旷劫轮回,迷
倒自缠,无由解脱,仰蒙释迦发遗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
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已後
,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又一切行者,行住坐卧,三业所修,无间昼夜时节,常作此解,
常作此想,故名回向发愿心。

    又言回向者,生彼国已,还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众生,亦名
回向也。

    三心即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
--
   遍知一切苦,永断生死流.......
                  i am no bodhi  □ bodhi
Ξ Origin: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FROM: 140.119.191.233]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