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11}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littlec@Lion (最没有价值学弟),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11}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at Aug 17 20:40:23 1996) 转信站: Lion 11 页 稍後, 当日本的道元禅师( 1200 ~ 1253 )於 1223 年来华,在天童如净座下,传承了曹洞宗的禅法东归之後, 虽然中国禅林对於戒律观念并未改变,道元则自创其新的《 正法眼藏受戒》仪,简化其内容,仅为:三归、三聚净戒、 十重禁戒的十六条。从其「教授戒文」的说明来看,道元的 三归是取自《坛经》的精神,他用了三聚净戒及《梵网经》 的十重戒, 但也另有他自己的解释,(45) 摆脱了原有的沉 重感,可能因为道元入宋,距离《禅苑清规》的撰成,已有 一百二十年,便道元发现当时的中国禅林,根本未能照著比 丘戒的七篇及《梵网经》的十重四十八轻那样的要求做到, 与其做不到,不如不要受。但是,学佛修禅而不依佛戒,也 会有大问题,因此而自行建立了共计仅有十六条的菩萨戒。 这种由约而繁,由繁而约的菩萨戒演变情况,也曾发生 於西藏系的佛教史上。西纪六百三十年代玄奘三藏留学印度 时, 有一位中观学派的大师月称 (chandrakriti),正好在 那烂陀寺担任教席,他有一部名著《入中论颂》(`Madhyama -kavatara`)(46),论说菩萨的十地行果,於第二离垢地项 下,介绍持戒、护戒、犯戒,仅说十善业道而未及其他戒相 条文,尤其著重於破除我执及二边见。□录其颂文两则如左: 身语意行成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如是十种善业 道,此地增胜最清净。若彼净戒执有我,则彼尸罗 不清净,故彼□於三轮中,二边心行皆远离。(47) 另有一位大约活动於西元第七世纪末叶,对印度佛教中 观及瑜伽均有深入研究的学者寂天(`Santideva`)著有一 部《入菩萨行》( Bodhisattvacaryavatara ),在其第五 品〈护正知〉的第三项,名为「以正知正念护心」,它的内 容是三聚净戒:(一)学律仪戒,(二)学摄善法戒,(三 )学饶益有情戒。律仪戒的内容是观察身口及心的三门清净 。如何持戒清净? 并未列具戒相条目,但云:「若身欲移动 ,或口欲言,应先观己心,安稳如理行。」又说:「吾意正 生贪,或欲□恨时,言行应暂住,如树安稳住。」 (48) 其 中倒是也有护戒及开遮的训示,对於开例,则说:「危难喜 庆时,心散亦应安,经说 ————————————— (45) 参考佐藤达玄氏著《中国佛教□□□□戒律□研 究》 558 ~ 568 页。 (46) 《入中论颂》(`Madhyamakavatara`)月称造, 法尊由藏译汉,有宗喀巴的《疏释》(亦由法尊 汉译)及近人演培的《入中论颂讲记》(1962年 □严学舍出版)。 (47) 参考演培《入中论颂讲记》70 页。 (48) 陈玉蛟汉译《入菩萨行译注》 58 ~ 61 页(台 湾藏海出版社 1992 年 1 月出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font>□/font>□/font>□ □ 仁者不杀生 义者不偷盗 礼者不邪淫 □ ( ) □/font>□/font>□/font>□□ 智者不饮酒 信者不妄语 □ (__) □/font>□/font>□/fo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nt>□/font>□/font>□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