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5}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littlec@Lion (最没有价值学弟),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5}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at Aug 17 20:36:07 1996) 转信站: Lion 5 页 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11) 从以上所举《般若经》的菩萨戒内容来看,实已具备了 三聚净戒的架构, 那就是 1. 利益诸众生、2. 具足无相戒 、 3. 修习众善法。因为大乘菩萨戒的基本精神是求无上菩 提,□围极广,而以利益众生为重,故於《大般若经》第五 八四卷第十二会〈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说:「若诸菩萨, 舍本 ( 发无上菩提心 ) 誓愿, 应知是为菩萨犯戒。 」 (12) 又说: 「若诸菩萨虽处居家而受三归,深信三宝, 回 向无上正等菩提,是诸菩萨,虽复受用五欲乐具,而於菩萨 所行净戒波罗蜜多,常不远离,亦名真实持净戒者。」又说 :「若诸菩萨虽复出家受持净戒而不回向无上菩提,是诸菩 萨定不成就菩萨净戒。」 (13) 从这三段话可以明白,菩萨 舍无上菩提心者,便是犯戒,虽持一切别解脱戒,而不回向 无上菩提心者,皆不名为受持菩萨净戒。 到了《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说,佛为教化成就 菩萨,开示《法华经》;如来灭後,欲为四众广说这部《法 华经》,应当告诉他们:「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 如来衣,坐如来座。」接著解释:「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 ,大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 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 是法华经。」 (14) 如来室、如来衣、如来座,即是大悲心 、柔和忍辱心、一切法是空。此被後人称为「三轨戒」,这 三条律则之中, 是以 1. 无相的空观为基础,2. 无上菩提 的大悲心为原则,3. 柔忍修善法为根本。 也可以说,这是 《法华经》的《三聚净戒》,□是著重於菩萨化世精神,故 未列入律法中的七众律仪戒。可是,菩萨行者若无身口二业 的行为准则,也是不妥当的,故在《法华经》卷五《安乐行 品》便说到,菩萨除了住忍辱地,不暴不惊,观诸法实相而 不分别之外,也不宜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不亲近 外道梵志、不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不蓄猪羊鸡狗,若入他 人家中,不与小女、处女、寡女共语。 (15) 其实这些规定 是为出家菩萨而说,其中若干规定,即是比丘戒的内容。《 法华经》为了不使出家菩萨矫枉过正,仅重视大乘的空观及 菩提心,故以身、口、意、誓的四安乐行来匡正,以示不得 废弃出家律仪。 另对在家菩萨,亦不得仅仅重视内在的发菩提心及空观 的体验,而忽略了僧俗之间的伦理关系,此如《仁王般若经 》卷下〈嘱累品〉,即有明文要求:凡为国主者,不得制作 法律,令出家弟子,不许出家修行正道,不准造佛塔像,也 不得白衣高座而比丘 —————————————— (11) 大正藏八,391 页上。 (12) 大正藏七,1019 页下。 (13) 大正藏七,1020 页上。 (14) 大正藏九,31 页下。 (15) 大正藏九,37 页上~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font>□/font>□/font>□ □ 仁者不杀生 义者不偷盗 礼者不邪淫 □ ( ) □/font>□/font>□/font>□□ 智者不饮酒 信者不妄语 □ (__) □/font>□/font>□/fo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nt>□/font>□/font>□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