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6}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littlec@Lion (最没有价值学弟),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6}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at Aug 17 20:37:13 1996)
转信站: Lion
6 页
地立。嘱咐国王及诸王子百官,护持三宝,否则王者信佛,
而反毁三宝,便如狮子身中□,自食狮子肉,灾祸即会降临
了。(16)
在《华严经》系统的《十住经》卷十《离垢地第二》,
则具体地主张修十善道。当时金刚藏菩萨对解脱月菩萨说:
菩萨欲住第二离垢地者, 1. 当离一切杀生,常起慈悲心;
2. 离诸劫盗,常自满足;3. 离於邪淫,自足妻室; 4. 离
於妄语,常真实语;5. 离於两舌,无破坏心;6. 离於恶口
,和柔具足;7. 离於绮语,常知时语实语;8. 不贪他物,
不作是念我当取之; 9. 离於□害心、嫌恨心、迫热心等,
常於众生求好事心、爱润心、利益心、慈悲心;10. 离於占
相,习行正见,决定深信罪□因缘。离於谄曲,诚信三宝。
(17)
十善道法又名十善戒,是通於大小乘的别解脱戒,一般
说,五戒十善是人天果报的善法,然於大乘菩萨的立场看十
善戒,不独是消极的不作十恶,更当要修十善。例如不杀众
生,且当常於众生起慈悲心,便是菩萨戒的精神了。在《十
住经》中所举十善戒的每一戒,都赋有积极利生的意义。考
察此处十善戒的内容,身三口四的前七条戒目与通常的相同
;八、九、十的三条,属於心意行为也相同,只是其内容更
为繁富。足见菩萨十善,固重於身口的行为,尤重於心意的
行为,并且特别标明行十善者,当「习行正见」和「诚信三
宝」。故此又回到阿含经所示四不坏净的原点上去了。那就
是菩萨首应具足正见,归敬三宝,成就圣戒。
从在家菩萨的立场看十善戒,实已涵盖了菩萨三聚净戒
的内容,因其十条戒目之中,有的每条皆具三聚功能,有的
具一或二,所以若能十善具足,律仪、善法、利生的三聚净
戒,也同时具足。无怪乎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四六说
,十善是总相戒,其馀无量戒为别相戒。(18)
十善戒是为在家菩萨而设,若与杀、盗、邪淫、妄语、
饮酒五戒比较,少了一条饮酒戒而多了三条心意戒。饮酒本
身不是罪恶,只是为了防止由於饮酒而可能促成前面四戒的
犯行,所以在家佛子不许饮酒。可是在《未曾有因缘经》卷
下,记载了一桩趣事:□陀太子先受五戒,後闻十善,便向
释尊要求,准许他舍去先受的五戒,改受十善。原因是五戒
中的饮酒戒难持,他有许多豪客,常常带著酒食,与他共相
娱乐,不过他未因饮酒造恶,相反地「得酒念戒」,所以虽
有欢乐未放逸。释尊听了,不仅未予呵责,反而称道:「善
哉善哉,□陀! 汝今已得智慧方便,若世间人,能如汝者,
——————————
(16) 大正藏八,844 页中。
(17) 大正藏十,504 页中~下。
(18) 《大智度论》卷四十六〈释摩诃衍品〉有云:「
十善为总相戒,别相有无量戒。」又说:「说十
善道,则摄一切戒。」 ( 大正藏二十五,395页
中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font>□/font>□/font>□
□ 仁者不杀生 义者不偷盗 礼者不邪淫 □ ( ) □/font>□/font>□/font>□□ 智者不饮酒 信者不妄语 □ (__) □/font>□/font>□/fo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nt>□/font>□/font>□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