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磨法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kftseng.bbs@bbs.ccu.edu.tw (罗云),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Re: 羯磨法
发信站: 中正大学寂寞芳心小站 (Wed Oct 23 13:51:28 1996)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ee.ntit!spring!news.cc.nctu!suncc.ccu!Feeling
来  源: kftseng.bbs@bbs.ccu.edu.tw

==> 於 思与言 (budapeo@Feeling) 文中述及:
:   故,您说〔台湾乃至於大乘佛教都没有实施羯摩法〕,末学不是很赞同,末学亲眼
: 见过台湾有好几个地方仍施行著这样的作法哩!

        那不是羯摩法. 所谓羯摩, 羯是摈恶, 摩是诘忏. 只有在僧团中有人犯
        戒的时後才会由比丘中挑选出清净比丘召开. (或许我定义要求比较苛)

        在大乘佛教的地方, 只有少数的律师有在做这样的事, 但通常无法足额,
        所以无法进行标准的羯摩. 另外有个问题是, 道场自立门户, 不如以前
        虽在不同的精舍, 却依然可以协助羯摩.

        以前佛陀在世的时後, 最标准的羯摩法是由优波离尊者所主持的, 不知
        道那边有比较详细的文献... 嗯, 我目前看过的资料都不够, 不过可以
        大约提一下, 优波离尊者在进行羯摩前一定会问当事人状况, 以及召集
        证人, 指控人等等, 确定一定是要羯摩的才会开始. 若有不明白的地方,
        宁愿晚点开始也要先回去请示佛陀後才会进行, 因为羯摩不可以乱来,
        由其在佛後, 必须以戒为师的时代, 戒的要求及执行的是否洽当, 是非
        常的重要的..

        不过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後, 一些戒条都被改了, 或是没有执行, 比如说,
        出家众不得贩卖贸易, 不得耕作等, 在百丈禅规之後就差不多不在中国
        地区实行了. 当然为了适应风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但以後有多少人会
        假借这样的理由破坏戒条, 我有点忧虑.

        至少目前为止, 如果律师和法师的见解有歧异的时後, 我个人是偏向律
        师的解说.

        净□师父, 您客气了.

--
悲■□■□■□■悲■□■□■□■□■□■□■□■□■□■□■悲■□■□■□■悲
欣  法本法无法 欣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欣  今付无法时  欣
交 无法法亦法 交  问余何适 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交  法法何曾法  交
集□■□■□■□集□■□■□■□■□■□■□■□■□■□■□集□■□■□■□集
Ξ Origin: 中正大学寂寞芳心小站  [FROM: 140.117.12.113]
发信人: Nice@Lion (Nice to meet you),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谈戒说律..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Jun 10 10:03:09 1999)
转信站: Lion

[ 本文转载自狮子吼站 SunRise 版 ]
[ 本文原作者为: prajna ]

以下是『香光庄严』43期,维持僧伽身份的要件(四)的部分引文。

    佛世时,比丘、比丘尼们乞食常常很困难。《四分律藏》卷一记载:
有一年结夏安居,佛陀带著五百位比丘到□兰若结夏,□兰若有一婆罗门
心想佛陀是难得一遇的圣人,应该赶快迎接、供养,所以他就去顶礼佛陀
,并恳请结夏安居三个月要接受他的供养,佛陀回答:『应该让更多人来
供养。』□兰若波罗门则一直说:『佛陀哀愍我故,接受我的供养,包括
所有的比丘僧。』他不断殷切地祈请,後来佛陀默然接受,结果这位婆罗门
回家就忘记了。(具广率记载是魔王波旬把婆罗门弄昏了头,让他忘记要
供养佛陀。)

    大众因此挨饿,这时刚好有个马贩来到□兰若,比丘就去向他化缘,
马贩说:『我没什麽饮食好供养,我只有养马的饲料□□马麦,就供养你们
马麦好了。』於是他就供养比丘们马麦,佛一斗,比丘五升。阿难把马麦
研成粉末,天天泡给佛陀吃。日子一久,比丘们实在看不下去了,一天,
目犍连尊者就向佛陀说:『佛陀,我想到其他地方找些粗糙的米回来吃。』
『你怎麽去?』 『我显神足通。』 『你有神足通可以去,那些没有神足通
的比丘怎麽办?』 『我一个个接他们去,让他们可以依次得到饮食。』
『不行,如果未来世的比丘、比丘尼没有神足通,也没有神足通的人来接,
怎麽办?』

    由此可知,所有戒律的基础,不是建立在特殊的圣僧身上,也不是在有
神足通的比丘、比丘尼身上,而是在人间的凡夫僧。凡夫僧以凡夫的情况
活在世间,在世间修道持戒。 □□□ 所以要看到当初制戒的本意,佛陀所
照顾的不只是当世的出家众,还远及後世所有的出家众,戒律的精神就在这里。
--
      去者  去者  去彼岸者
      完全到达彼岸者  觉悟者
      唯希有幸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版 - 您的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                        BudaHelp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