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Part 4)--陈子昂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参话硕法门,乃见性成佛之顿悟妙法。 以上属事修。正如六即佛偈,含生仍须历经观行即佛的阶次,以达四住脱落。再更 上层楼,直至究竟即佛,大事毕已。所以顿悟不碍渐修,渐修不碍顿悟。不假渐修,初 悟之人,力未纯熟,无始习气,怎能转化?尘沙无明之惑,怎能尽消?智□大师,为使 修行众生,免於角入不佑生佛迥异之邪见,才明示六即佛。应当知即且六,渐次用功。 楞严会上,佛於大众了悟净妙圆心之後,仍以种种律仪,安立道场,放光说咒,示五十 五位,五阴魔事,殷勤劝嘱,使悟後起修,不落於障难,亦是此意。只不过是渐修不住 渐修,行一切善而无一善曾行。 在渐修之中,法门不同,犹有粗细,顿渐之分。禅宗门下,有参话头之微妙法门, 是细中又细。何谓话头?话头即是念头未生之前,不生不灭之处。藉参究话头之法,以 起疑情。则疑情一起,便是一念抵万念,以毒攻毒。如一坝以万顷之波涛,将所有妄想 抵除。此处有如避风港一般,在此用功,不落旁杂□岔。因缘时节一到,顿断疑根,虚 空粉碎,大地平,方见本来面目,始信与佛不二。既已契入话头,更须时时照顾,以使 功夫成片。如达摩二入四行观云:「凝住壁观。」圆觉经云:「圆照清净觉相。」在话 头上绵绵密密,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契入话头,就寻到了安住之处。此外,藉著 参话头一法,可将过去无始劫以来的种子大泻一番,旧路回家,使心水得以澄清,转识 成智。所以参话头法门,实为见性成佛的顿悟妙法。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 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就真心常住来论,若常,则真何需复,妄从何起;就 性净明体来论,若净,则何须销矿去尘;若明,则本不可蔽。所以起复圆明之心亦妄。 佛性天然,历历明明。当下即是,不假渐次方便。华严经云:「不起凡夫染污心,即是 无上菩提道。」坛经亦云:「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 念著境即烦恼,後念离境即菩提。」无明好比梦中诸相,梦时非无,醒时却了不可得。 无明本来虚妄,惟生於无生中,妄见生灭。一切诸法为幻,不过众生未尽灭贪著幻有之 心,所以於妄功用中,显出种种修行差别。好比钻木生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 湮灭。 ●修行必以不生灭因,方能不生灭果菩提涅盘。 倘若了知所有阶位修行不过是妄功用,当下离妄而无所离,则迷情不复,那有渐次 。譬如梦中有疾,若知是梦,怎会痛不能堪,又何必遑遑寻医?既是本性圆明,则如水 不洗水,尘不染熊,何来加行,头上安头?昔者,四□接吊牛头法融,曾言:「夫百千 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 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 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己得,更无阙少,与佛何 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莫怀愁虑,荡荡无碍 ,任意纵棋,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 故名为佛。圆觉经清渠慧菩萨章中,世尊亦是如此宣说:「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於诸 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无了知,不辨真实。」牛头未见四祖,百鸟 衔花供养,但一见四祖,则百鸟寻觅无人。此正是理入,一闻了悟实相,相即入佛知见 。心性本是不生不灭,无念无相。所以修行必以不生灭因,无为法,方能契不生灭果, 菩提涅盘。既然是无为,则必无种种对治之有为心,也无有修有证之境界。正如「狂心 顿歇,歇即菩提。」直契法身,自了成佛。无为法,即是中道实相观——坚住正念,任 心自在,忍心不动。 始终心要云:「中观者,破无明惑,证一切智,成法身德。」又言:「从因至果, 非渐修也,说之次第,理非次第。」中观者,中道实相观;即事即理,事理圆融,不一 不二;正智如如,任运腾腾,不即不离,道尔如是。就是一念到底,自身等佛。修无修 修,行真精进;灵光耀耀,坐寂灭场。一行三昧,不纤毫忘念。扬古道於吃茶吃饼,发 神通於挑柴运米。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其实,一切言说文字,无非是指月 之标。见性成佛,不过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如 是而已。一种平怀,依著平常心,没有机巧造作。放下我法两执,但尽凡情,莫作圣解 。达摩祖师偈云: 亦不睹恶而生嫌 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愚而近贤 亦不抛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 入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缠 超然名之曰祖 如是我闻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