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相声艺术漫谈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作者: Vernie ("απορια″) 看板: Art 标题: 马季:相声艺术漫谈(转载) 时间: Sat Jan 24 01:10:48 1998 Posted By: yslin (大头宝宝) on board 'CrossTalk' Title: Re: 马季:相声艺术漫谈 Date: Tue Jul 30 14:38:57 1996 <<相声的源流>> 相声的起源, 一说为明末清初遗老会聚时, 命仆役演出其编撰之 政治嘲讽短剧, 以舒众人之怀. 其後演变脱离政治□围, 而及於文学、 民生. 随文人落拓而渐普及於民间. 另一说为源於唐朝之「参军戏」, 又称「参军弄」、「打参军」. 表演由两角色进行: 一为智者, 主演, 称「苍鹘」;另一为愚者, 辅演, 称「参军」。但其内容有悲有喜, 与现今相声以逗趣为主不同。 至宋朝时, 「参军戏」融入百戏中, 成为「副净」与「副末」的演出型态。 (「末」於现今平剧已不存在。 「末」, 副角也。 如今平剧中, 「末」科 已被融入「生」「旦」「净」「丑」各科。 平剧中常见「丑」与其他角色 的逗趣演出, 可能就是较接近「参军戏」原本的演出型态。 ) 至清朝同治、光绪年间, 有一汉军旗人 朱绍文 (一说为 朱少文), 本欲进京考取功名, 後未中举, 而改学京戏, 演出「末」科角色, 机智逗趣, 後因皇室有丧 (跟「大改行」段子里的说的一样), 在北平天桥撂地唱 "太平 歌词"(十字令)、说故事逗笑(单口相声)。 由於曾向学求举, 朱绍文创作了 许多著名的文学趣味段子。 如: "煤炭"、"矮射"、"重出" 之字误; 「八大吉祥 」, 及其他字谜、对子... 等等。 後来朱绍文收了四个徒弟, 於是开创了「对口」与「群口」的表演型态。 传袭至今, 已有八代。 大陆著名的相声艺术家 侯宝林 为第五代之代表人物; [注] 苍「鹘」 居然念 "姑"二声?! 字典明明写是 "骨"三声: 1. 「鹘□」: 像山雀而小的鸟, 尾短, 青黑色, 喜欢叫。 2. 「鹘鸠」: 就是班鸠。 或 "胡"二声: 1. 鹰类的鸟, 也叫「隼」。 2. [文言] 「鹘突」同「糊涂」。 3. 「回鹘」同「回纥」, 我国古时西北方的部落名。 == *Origin: Romance of DaDuSan BBS (140.128.99.114), [From: smoltz.EE.NCTU.] -- Te se mper amo □ □ □ □ □ □ □ □ Vernie -- ☆ [Origin:椰林风情] [From: ccsun27.cc.ntu.edu.tw ] [Login: **] [Post: -17]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