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校与社区双蒙其利的互动关系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Vanessa.bbs@bbs.cis.nctu.edu.tw (西风), 信区: education
标  题: 创造学校与社区双蒙其利的互动关系 《转载自 教育资料与研究15》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Fri Jun  6 13:37:05 1997)
转信站: niabbs!news.nia!netnews.ntu!news.mcu!news.cs.nthu!MathNet.math.nthu!new
Origin: cc.ntnu.edu.tw

                  创造学校与社区双蒙其利的互动关系
                                吴永裕
                    台北县鹭江国民小学辅导主任

  最近几年,台湾在政治、经济相继创造傲人成就之後,教育与文化活动亦逐
渐受到国人重视,特别是这两年来,教育改革的热潮更是受到关注。综观此波教
育改革,不管体制内或体制外,其主要焦点大致可以三者涵盖之:一为强调学生
之学习权;二为维护教育专业人员之自主权;三为促进家长之参与权,其中第三
者与本讨论主题关系为密切。因此,本文拟从学校的立场出发,首先□清学校与
社区之关系;继之探讨两者间合作的现况与困难;最後就实务工作者之立场,提
出学校强化与社区关系之具体作法,就教於诸教育先进。以下分述之:

壹、学校与社区之依存关系
  学校作为一个儿童社会化的场所,应该提供学生在走出亲密的家庭之後,和
进入复杂的社会之前,一个可以过渡的学习机会;然而,在普遍偏重智育的教育
环境下,学校仍被认为只是一个教学的专门机构,其服务的对象一般也被限定在
学龄儿童。但是,就系统理论的观点言,学校是一个与环境互动的开放系统,不
断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以寻求稳定平衡的状态,社区就是学校的外在环境,随时
输入资讯和需求,以形成压力并促使学校不断成长。因此,学校与社区应有相互
依存的关系,其理有三:

一、学校与社区有共同的教育功能
  儿童的教育情境必须在现实环境中获得,学校虽然在教育过程中努力提供良
好的学习环境给儿童,但是,如果社区的文化素质低落、家长的价值观念偏差、
自然景观残破,那麽学校教育的功能也必定大打折扣。因此,提升教育效果,必
须从学校与社区两方面著手,使儿童生活的环境能与学习的情境相配合,才能促
进儿童和谐的发展。

二、学校与社区处於相近的地缘
  我国的国民教育采学区制,学校的分布相当普遍,且深入偏远地区。学童在
附近的学校就读,社区中的组成分子除了一般居民之外,大部分是学生家长,学
校对社区民众的教育活动,不但是社教活动,也是亲职教育,因此,在国民中小
学,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益显密切。

三、学校与社区有相互为用的资源
  学校是公共财的大投资,因此应由大众使用(Brown, 1990),这是社区本位
(Community-based)运作模式的基本观点。其主张学校的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的社
区生活,学校资源亦取自社区,由社区「输入」并向社区「输出」,学校与社区
的资源共有且互享,这是由社区的立场看学校。反之,就学校的立场而言,社区
也需要学校的协助,在民国八十年修订的「社区发展工作纲要」中所列办理事项
,有许多是必须学校配合才能成功的,其中最具体的如:教师的人力资源和学校
的硬体设备支扰。
  综上可知,学校与社区有其密不可分的关系。站在教育的立场而言,学校教
育与社区教育两者合则相互增强,分则相互抵消。因之,两者不但要把对方视为
可运用的资源,更要将对方视为共同工作的夥伴和服务的对象,如此才能摒弃本
位主义,结合学校与社区成为一个血脉相连的生命共同体。

贰、学校与社区合作之现况与困难
  因为在传统上,学校被认为是社区中孤立的专门教育机构,不但服务的对象
只限於学龄学童,而且为了安全起见,往往藩离高□,久之即与社区形成隔离的
状态。目前虽因「学校社区化」与「社区学校化」的提倡,情况略有改善,但仍
有下述困难有待克服:

一、观念上:
 1.一般人仍认为学校是社区的楷模,民众没有能力参与教育事务。
 2.社会大众认为教育所指只是学校教育,学校也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对社会行
动无多大兴趣。
 3.学校深怕家长太了解校务而涉入过深,教师也担心外力的干预造成困扰。
 4.家长认为办学是政府的事,孩子交给学校就没事了,对公共事务无心参与。

二、作法上:
 1.社区民众或家长参与校务,仍以服务性工作为主,学校并不愿意引导家长参
与校务决策和规画。
 2.部分学校开放校园,造成安全维护上的实质威胁,社区无法组织义工配合改
善。

三、组织上:
 1.学校无专责推动社会教育之社工师,社区之社工人员编制也太少,以致两者
之间缺乏联系。
 2.学校校长或兼职行政人员与社区理事会或地方机关之间,并无职务上之相互
参与,缺少了彼此沟通了解的机会。
 3.学校虽然比社区拥有较为坚实的组织结构,但学校终究只是社区下的一个次
级系统,在整合其他次系统上有其困难。
  总而言之,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观念上必须更开放,在作法上必
须更务实,在组织上必须更健全,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整合与提升。

参、强化学校与社区关系之具体作法
  虽然强化学校与社区间的关系,必须克服许多学校之外的因素,如:调整组
织结构、增加人员编制、宽筹活动经费等,但个人仅基於实务工作者的立场,对
於学校可单方面努力的部份,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强化校内家长组织功能
 1.家 长 会:赋予家长会决策功能,协助学校规划教育活动、解决问题、筹募
建设经费、评□活动成效。
 2.亲师协会:鼓励级任导师妥善经营班级亲师协会,引进家长担任助理教师、
处理班级庶务、从事家庭联络。
 3.家长义工:建立家长人力档案,依其能力与意愿,分组协助学校做交通安全
维护、校外生活指导、图书与教具出纳、补救教学、认辅行为偏差儿童、美化校
园、水电及课桌椅修缮、资源回收等工作。

二、善用社区各项资源
 1.社团活动:鼓励地方专业人士或团体认养本校社团,或指导技艺团队。
 2.乡土教学:邀请民俗艺人协助教学,参观地方古迹、寺庙,访问社区老人,
与临近机关学校共设乡土教材资源中心。
 3.校园建□:充分利用本地特产建材,本地特有饰物,营造本土建□特色。

三、拓展学校公共关系
 1.讯息交流:提供学校出版之各种刊物、行事历给社区,使之了解学校动态。
 2.合办活动:与社区机关团体共同办理各项节庆活动、社会服务、乡土活动、
员工自强活动等。
 3.促进沟通:邀请社区人士参与学校活动,使其了解学校的办学成效与所面临
的挑战,增进校内外人际间的互动。

四、充实家长参与能力
 1.亲职教育:规画有系统且适合成人学习的亲职课程,利用假日或夜间,以多
元活泼的方式进行亲职教育。
 2.补习教育:争取开设夜间补习教育,带动社区学习风气。
 3.谘询服务:辅导室应设立心理辅导谘询专线,提供专业性谘询服务。
  归结而言,学校与社区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虽有赖两者均本著生命共同体的
理念携手共进,方能有成。然因长久以来,公共事务之处理,太过於依赖公权力
之介入,以致民众在面对社区事务时,失去自发的动力。在此情况下,学校仍应
扮演较积极的角色,从鼓励教师热心投入社区公共事务开始,继而带动家长参与
学校服务和决策,提升社区民众的参与意愿及能力,才能落实学校社区一体的理
想。
参考文献:
中华民国社区教育会主编(民84),学校社区化。台北:师大书苑。
梁茂森(民79),学校与社区关系之探研。教育文粹,19,69-81页。
陈奎熹(民84),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教师天地,76,18-21页。
Brown, D. (1990). USA: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Community Education. In
C. Poster & A. Kruger (Eds.)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Western World.
N. Y.: Routledge.
--
                    在教育中,
                    我们需要的是辽阔的视野与乐观的展望,
                    不仅要察觉生命的美与奥妙,
                    更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


--
 * Origin: ★ 交通大学资讯科学系 BBS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