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根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iuo.bbs@bbs.nchu.edu.tw (晓逸),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三十七道品讲义--念根(1)
发信站: 中兴大学计中 BBS 站 (Tue Sep  5 12:16:50 1995)
转信站: Feeling!news.nchu!nchu


□□□□□□□□□□□□□□□□□□□□□□□□□□□□□□□□□
□                                                              □
□                三十七道品讲义 -- 五根(念根)                □
□                                                              □
□                                               证严上人  讲   □
□                                                              □
□□□□□□□□□□□□□□□□□□□□□□□□□□□□□□□□□

    『谓仁念正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我们一切的举动都是出自於内心的一「念」,对於喜欢做的事,心中一
念就能推动身体去行动,我们若能常常培养一份仁德之心,我们的念就能时
时在正道中。大家要专心一意,好好地观想:仁者人也,身为一个真真正正
的人,与禽兽之间的差别便是在此「仁」字。佛陀示现人间是为了救济众生
,「众生」不只是指人而已,其他的畜生类也是众生之一,我们人类是各种
蠢动含灵中的一种,所以孟子说:「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他认为人异
於禽兽的没有多少;说句更坦白的话,就是说人与禽兽实在很类似,差不了
多少,能异於禽兽的没有几人。

    而佛陀来世间教育人们,就是希望人们能够远离禽兽之心,返回原来的
人性。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时,本性都是
非常善良的,善性就是仁心——仁爱的心;有善的性,就有仁爱的心。只可
惜我们从小生长在人世间,受到种种杂念、物欲的引诱,使心中的仁念逐渐
地淡泊了;欲心侵占仁心,欲念代替了仁念;欲心逐渐增强,因此仁念就慢
慢薄弱了。

    所以,我们现在学佛,最主要的是希望我们能「反观自性」。平时我们
的心都是向外追逐,在社会上追逐人我是非及五欲,人性一直散放在外界,
无形中与禽兽之性混在一起。佛陀来人间就是要教育我,返回「人之初,性
本善」的这份良知和灵性,希望我们心存仁念(仁爱的意念),时时走在正
道上,常常一心观想,这就是「反观自性」。

    我们若能时时刻刻反省自我,好好来「反观自性」,邪妄的念头自然不
会侵入自性。这□所谓邪妄的念就是欲念、无明的念、人我是非的念,我们
若能一心观自性,自然会看开人我是非,心无私念。无私念就不会分别人我
,就不会生出是非,所以说「不令邪妄得入」。若能如此,就能时时保持观
照仁念之心,此即称为「念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治心守意於未萌                        □
~~~~~~~~~~~~~~~~~~~~~~~~~~~~~~~~~~~~~~~~~~~~~~~~~~~~~~~~~~~~~~~~~~

    过去的圣人非常谨慎注意自己的心志,所以能治心於未萌——在恶念还
未生起之前,就要善加治心,保护心念,并且防情於未乱———好好预防情
绪的动乱。若能如此,就可以称为「觉有情」————「菩萨」了。

    所以,贤哲「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古圣先贤有一辈子的忧虑
,却没有一日的错误;这□所谓的忧虑,是说贤哲之人非常谨慎,不敢稍微
放松心志,时时战战兢兢,保护自己的心念。所以说,古之圣贤有终身之忧
,这个「忧」是「忧道不忧贫」———只忧虑自己是否终身都能行於仁道之
上,而不烦恼自己今日是贫穷或是富有。人如果忧虑自己失去正道,自然会
谨慎小心,而不致发生错误。

    总之,请要多多小心,专心一意,要有这份仁心正道,一心观想,不令
邪妄得入,此即是「念根」监固。万法皆出於一念,所以我们必须时时注意
自己的心念,先贤治心之道,是在於未生恶之前令其不生;对於感情,也是
在情绪未乱之前防患未然。总而言之,学佛也是一样,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
惕,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慈青悲智行             联谊起慧根                □
□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