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25}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littlec@Lion (最没有价值学弟),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25}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at Aug 17 20:55:46 1996)
转信站: Lion
26 页
摄三聚戒者有二义:「一若从胜为论,此十戒总是律仪
摄;二若通辨,皆其三聚。」「谓於此十中,一一不犯,律
仪戒摄; 修彼对治十罪之行,摄善法摄。谓一慈悲行、二少
欲行、三净梵行、四谛语行、五施明慧行、六护法行、七息
恶推善行、八财法俱施行、九忍辱行、十赞三宝行。以此二
戒教他众生,令如自己所作,即为摄众生戒。是故十戒,一
一皆具三聚。馀义可知。(123)
这是十重戒的自行化他,以律仪及善法自行,再转将律
仪及善法劝化他人照著实践,便是利益众生。十重戒的戒目
是杀、盗、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
、谤三宝。能不作这十项便是律仪戒; 法藏提出了逐项对治
此十罪的修行法,便是摄善法戒; 以此不应作及应当作的反
正两面共二十项教令他人如同自己照著修行,便是摄众生戒
。至於其馀四十八条轻戒,也可准此而知,条条都是三聚具
足。
《梵网经》菩萨戒的最大特色是标明为「新学菩萨」所
设,而且不仅在家出家的一切人类,不论贵贱贫富、正常不
正常,都应受此菩萨戒,纵然是梵天欲天的天子、八部鬼神
、金刚神,乃至畜生,也就是除了地狱之外的一切五趣众生
,「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皆名第一清净者。 」 (124)
这在其他诸戒经中是从未见过的,若跟《优婆塞戒经》相比
较,正好是极端的相反,两者的收放之间,差异犹若天壤。
无怪乎《梵网经》能够受到中、韩、日三国历代高僧的推崇
和推广了。
唯其时至今日,客观的社会及思潮都已变了又变,《梵
网经》虽是为了适应君主时代的东方社会而出现,未必也能
一成不变地完全适应於每一个时代的不同环境。尤其《梵网
经》菩萨戒也像其他大乘经典所示那样,是以出家菩萨戒为
标准,虽说允许五趣众生能解法师语者,皆受得戒,可是,
在十重四十八轻的条文中,未能逐一明示何者唯是出家新学
菩萨应持,何者乃是出家在家新学菩萨共受。例如十条重戒
乃凡发心者,必须全受,而其第三条重戒是「不得故淫。」
(125) 此为出家的梵行,对在家的新学菩萨而盲,就有困难
了。又如轻戒第十五条,只许教授大乘经律而不准教人二乘
声闻经律,并将之与外道邪见论等相提并论,(126) 不仅与
《胜□经》 (127),《瑜伽论》,《地持经》等的观点相违
,跟今後的佛教包容性、整体观、以及佛法次第论,也不相
应。
————————————————
(123) 法藏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一(大正藏四十,
609页下)。
(124) 《梵网经》卷下有两处记载:
a.大正藏二十四,1004 页中;
b.大正藏二十四,1008 页中。
(125) 大正藏二十四,1004页中一下。
(126) 大正藏二十四,1006页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font>□/font>□/font>□
□ 仁者不杀生 义者不偷盗 礼者不邪淫 □ ( ) □/font>□/font>□/font>□□ 智者不饮酒 信者不妄语 □ (__) □/font>□/font>□/fo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nt>□/font>□/font>□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