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9}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littlec@Lion (最没有价值学弟),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9}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at Aug 17 20:39:08 1996)
转信站: Lion
9 页
坚固持守。 (32) 如此严格的要求,正好又回复到佛陀入灭
不久结集律藏之时,摩诃迦叶所持的观点。从此而再引伸出
几种菩萨戒经,经过长时间的取舍斟酌,分别条列出了孰重
孰轻的菩萨戒相。
类此的轨迹,在中国的禅宗,也相当接近。初期的禅宗
□师们,依据《般若经》的空义及《维摩经》的「一切众生
心相无垢」义 (33),但求此心无相,无著, 便与至道相应
相合,不须另设戒相律仪。例如菩提达摩说:「达解三空,
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後能
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 (34) 在《六□大师法宝坛经
》的〈忏悔章〉中,说到关於戒的有三点:
1. 诸来善知识, 此事须从自事 ( 宜为「性」 ) 中起
,於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
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35)
2. 戒香, 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无贪□、无
劫害,名戒香。(36)
3.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 …今
发四弘誓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
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37)
以上三点之中的前二点,很明显地指出,自心清净即是
持戒。第三点是无相戒授戒法,於忏悔发愿後,接著受三归
依,称为觉、正、净,跟一般以佛、法、僧为三宝的用字也
不相同,而且明言是「自归依」,「归依自性三宝」。(38)
可见此与律法中的
——————————————
(32) 六卷本的《大般泥洹经》卷四 ( 大正藏十二,
881 页下~882 页上 )。 策勉出家菩萨,当持比
丘律仪,从四堕、十三僧残、三十舍法、九十一
堕法、众多学法、四悔过法、二不定法、七灭诤
法、均当严密受持。若有比丘作如是说:「如来
在世,亦有比丘,受习五欲、得生天上,亦得解
脱,古今有是,非我独造。犯四堕法,乃至五戒
,及诸一切不净律仪,受非法物,皆得解脱。若
作是说,越□尼罪。如仞利天日月岁数,八万四
千岁堕泥犁中。」又说:「越□尼罪,最为微细。
若比丘,犯此一一微细律仪,知而覆藏,如龟藏
六,当知是辈,不可习近。」
(33) 同上注 27。
(34)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 大正藏四十八,370 页
上。
(35) 大正藏四十八,353 页下。
(36) 同注 35。
(37) 大正藏四十八,354 页上。
(38) 大正藏四十八,354 页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font>□/font>□/font>□
□ 仁者不杀生 义者不偷盗 礼者不邪淫 □ ( ) □/font>□/font>□/font>□□ 智者不饮酒 信者不妄语 □ (__) □/font>□/font>□/fo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nt>□/font>□/font>□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