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命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iuo@Feeling (晓逸) on board 'Buddhism'
标  题: 三十七道品讲义--正命
发信站: 中正大学寂寞芳心小站 (Fri Dec 15 12:22:40 1995)



             □□□□□□□□□□□□□□□□□□□□□□
             □                                        □
             □        三  十  七  道  品  讲  义      □
             □                                        □
             □                        释  证  严  著  □
             □□□□□□□□□□□□□□□□□□□□□□


             □□□□□□□□□□□□□□□□□□□□□□
             □                                        □
             □       第    五、     正       命       □
             □                                        □
             □□□□□□□□□□□□□□□□□□□□□□



       业的成就是因为众生有活命(生活的命根),有生命就有动作,有动作就会产生

   业。福业与恶业,无论是幸福或罪恶,都是由於众生有命的存在,才会造就这些善恶

   的业,我们若能正确的利用生命,则生命力可累积福分。

       蠢动含灵皆是命,有知觉的众生都称为命,有气习的出入就是有命的存在。气即

   呼吸,呼吸存在则众生还活在世间,当一气不来时,命就断了。一期的寿命称为「分

   段生死」,如幻的命根也有变异生死;断了变异生死,就是四圣生命的慧根。学佛就

   是希望能去掉如幻的变异生死,进而延续四圣的慧命。

       四圣的慧命就是出家修行,这□所谓的出家不是形式上的出家。出家有所谓身与

   心俱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身出家心不出家的形式。当然,因缘具足时,身心出家

   则能延续佛的慧命,假若因缘不具足,宁可心出家而身没出家,如此尚有功德。以出

   世的精神入世、发挥生命的功能,成为正信的在家居士,这也是功德。假使身出家而

   心没出家,不但在修行的道路上无法自立,反而破坏了佛法,这就是一种邪命。所谓

   出家,有上述的不同形式,我们都是身心俱出家者,心出家而身没出家的人,也是修

   行者;总之,发心修行的人,就是真正学佛的修行者。


           『 正  命 ———

              谓  出  家  之  人 , 当  离  五  种  邪  命  利  养 ,

              常  以  乞  食  自  活  其  命 。 』


       真正要学佛修行的人,应该远离五种邪命。五种邪命是指一些人为了自我的利益

   而不择手段,争取世人对自己的供养,以求不劳而获。

       佛在世时制定弟子日中一食,托钵活命。佛本是一位王子,他可以享尽人生荣华

   富贵的生活,但是为了清净心地,先割舍利养的思想,然後辞亲割爱,离开了利诱的

   环境,外出修行。经过五年的参学,六年的苦行,终於完成道业,彻悟宇宙奥妙的真

   理。

       佛自觉自悟之後,便开始教化众生,引度众生。既然要度化众生,就必须先以身

   作则,虽然它他已成佛,在迦毗罗卫国时,父亲贵为一国之王,富甲天下,但是他仍

   然以身作则,守持身心、远离名利,他延门托钵,也领导弟子延门托钵,没有师突之

   别。他的弟子群中,甚至包括他的姨母、妻子、堂弟及儿子。当出印度的社会背景包

   括四种阶级,划分得非常清楚,地位高低悬殊,若身为奴隶则永远都是奴隶。但是若

   走入佛的教团,则众人一律平等,没有谁该侍奉谁,或高低贵贱之分,为了生存,就

   得亲自出门延路托钵,那怕是贵为王子、王亲贵族,皆与庶民同等。

       譬如佛的弟弟是王子的身分,佛的堂弟也是王族,身分地位非常高贵。而地位低

   者,尚有在皇宫打扫、剃头的奴隶;这些奴隶是当时印度地位最低下、最令人瞧不起

   的人。但是无论何人走入佛门,就完全平等看待,无高下之别,所以佛陀特别制定乞

   食的生活。

       若僧团中自设灶炉,就会有人做事、有人不工作的情形,这就是不平等。佛制定

   乞食的生活是为了领导僧团,为了调伏弟子们贡高我慢心,使那些皇亲王族的出家人

   ,去除骄傲自大的心理,也使本来具有慈悲善心者能提高自信心。佛陀为此制戒:「

   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各自托钵以活己命。」

       这就是所谓的「当以乞食自活其命」,这是原始佛教僧团生活的形式。佛陀领导

   一千多人的僧伽团体,而能人人相安无事、和睦相处,就是给予每个人平等的待遇,

   才能人人和平相待;这是佛在世时教团的制度。



              § 比  丘  托  钵  不  得  超  过  七  家§


       佛法传至中国,背景形态与印度不同。因为佛教尚未传至中国时,中国已有道教

   ,道教是修仙道,也是修行的一种,修道者通常选择安静之处去修仙□道。中国人的

   思想比较保守,名山胜地奇多,这些人就在风光明媚、山明水秀之地建造道观。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印度不同,印度僧团多远离人群聚落而居;而中国则山明水秀

   ,修行人就选择山水优美之处安居,自耕自食,自谋生活,不须要离开居处到人烟较

   多之聚落乞食,所以中国的修行者多於深山各立丛林,於是寺院道场渐渐增加。有了

   丛林,便自己种菜、种稻、五谷杂粮....,生产食粮供养自己。当然,他们并没

   有将佛陀的托钵制度废除,只是变成「化缘」的形式,所以人们都认为出家者沿门化

   缘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

       但问题就是出在这□,佛制定的托钵只是一碗饭而已,以今天吃得下多少饭,能

   填饱肚子为限,故称为应量器。现在人称碗为钵,在佛教中亦可名做应量器。佛陀制

   定出门托钵只能乞讨七户人家,第一户若出外工作,无人在家,则托空钵,到第二户

   时,他们刚下工还未煮饭,则又是空钵,再至第三户人家,他们连本身都养不活,所

   以没有剩馀的饭菜分给僧人,便又是空钵。

       总之,佛制定规则,沿门托钵不可超过七家。七家都托空钵时,就要好好自我反

   省;今天自己欠缺德养,没有受福的份,所以回去要善加修行。若出门只托一家就满

   钵时,要为自己祝福,并感谢众生的恩德,要为众生祝福,为自己庆幸。托满钵时,

   虽只经一家,也要知足而回。这是佛的制戒,只以一碗饭为满足。

       而中国将托钵演化为化缘,化缘则不限食量,多多益善。这就叫做邪命,已非以

   应量器为限,变成毫无限量;不是什麽功德无量,而是贪求无量啊!

       过去的祖师,把中国修行者容易犯的过为分成五种,称做「五种邪命」:

       一 、 诈  现  异  相 。

       二 、 自  说  功  能 。

       三 、 占  相  吉  凶 。

       四 、 高  声  现  威 。

       五 、 说  所  得  利 , 以  动  人  心 。




            § 第  一  种  邪  命 ——— 诈  现  异  相 §


       「诈」是不实、虚伪,例如「未得谓得」———自己尚未得道,一点功德也没有

   ,但是为了使众生供养自己、尊重自己,便告诉他人说自己已得道放光、惊天动地,

   说法时天龙八部都会现前!众人所以没看见,因为是凡夫、是肉眼。有的人听了这些

   话,就会认为对方很了不起,他说的法虽然平凡人听不懂,而天龙八部却都很欢喜地

   来听;为了怕丢脸,就乾脆说自己也听得懂、也很感动,这叫做「诈现异相」。

       有的人甚至说:「我处於深山之中,人烟隔绝,不食米、不饮水、不吃果,却能

   存活,这是我得到了神通的缘故。我坐禅时,得到宿命通,知道你过去生是如何、如

   何...。因为我能告诉你过去生是什麽,所以你应该相信我所知道的。」

       总而言之,诈的意思是不实,是奸诈、狡骗,诈骗众生、对自己不忠实。这是佛

   陀教诫中最严重的罪业,在法华经中佛说:「未得谓得,是大妄语业。」尚未到达某

   种境界,却告诉他人我已得到什麽、什麽....,这是大妄语业,也是大邪命。

       佛陀严厉地教导我们,不可显异惑众。纵然有德,明白道理,有种种内涵,也不

   可宣称自己能知过去、预测未来,应该隐己之光明,现凡而不可现异。因为佛设教是

   为了人间众生,所以讲法时必定要讲他们日常生活能了解的教法,不可说些高深莫测

   之事,如此反而扰乱众生心,而且迷乱颠倒。

       看看现在有多少说要热心修行的人,精神错乱、是非颠倒,那就是因为他所接触

   的宗教太过於高深莫测;脱离现实的人生,而追求「诈现异相」的境界,使得初学者

   不解道理,道未得而神先乱。所以,纵然已得到宿命通或其他神通,还是要隐藏这种

   凡人无法理解的境界,也不可有诈现异相的邪命。

       所谓修行者,不只是指出家弟子,在家的佛弟子也包括在内;佛弟子要远离五种

   邪密命,不可以邪求、邪思以利养,应以乞食自活其命。

       学佛是希望能回我本性,人之本性是纯真、单纯的,纯则不杂、真则不诈;修行

   是要回归本性、彻见十相。法华经的经义是教导我们去除小乘的无明,回归一乘的实

   相,亦即返妄归真。凡夫皆有污染、妄念,要归返真如本性,就要远离诈现异相,远

   离不实与虚妄,不可为了争取人们的供养与尊重,而造下妄语业———「未得谓得」

   。尚未得道、尚未彻见真理,却说自己已得道、见道,说自己已经开悟了,这就是妄

   语;尚未证果,心性尚未与理会合(性与理互相会合才是真正的开悟),而说自己已

   证果、已得果,这都称为「诈」。

       「异」是指神通变化,凡夫所言是神通莫测的异相,我们必须自我警惕、远离异

   相,不可犯了这种毛病。世俗之人也是一样,要小心谨慎,日常生活中莫贡高我慢,

   以为自己怀才不遇,这就是「未证谓证」。

       慧能祖师慧性本具,闻一理即能通彻人之本性,尽管他未曾受过教育、未曾读过

   说,连一个大字都不认得,却能一闻道理即悟人之本性。他初入僧团时,就在僧侣们

   的石磨坊中工作,一进去就是八个月,连师父五祖的面都没有见过,只在工作房中默

   默地劈柴、舂米。八个月後,他在前庭遇见五祖,五祖问他来多久了,他答说八个月

   ,五祖对他的应答很满意。

       他虽然不识字,却非常有忍性、耐性,就这样在工作房待了六年的时间。诸位,

   六祖慧能大师劈柴舂米,前後经过六年,无人教他,无人鼓励他,他却能专心一意地

   做好本分事,将耐性放在他修养的功夫上。一般凡夫,能找到几个具有这种耐性、耐

   心的人?他每样道理都懂,假设他不懂得道理,就无法以一偈来透彻禅宗原来的本性

   、真理,这就是圣人。圣人与凡夫之别在此,凡夫所犯的毛病是诈现异相,圣人之所

   以为圣人,就是透彻实相。




            § 第  二  种  邪  命 ——— 自  说  功  能 §



       何谓「功」?即内能自谦。谦虚是内在修行的功夫,一个愈有修行的人就愈是谦

   虚,愈有学问的人愈觉得不足。因为世间的学问浩翰如大海,何况出世的教育,更是

   无量无边。了解道理後,才知道自己离真理尚远;与道差一大截,才自觉渺小;愈觉

   自己渺小,才会愈向前精进。

       所以,人最怕的事就是自大。以为自己很伟大、功能很充足,这样容易贡高我慢

   。学佛就是要缩小自我,扩大心胸、求取学问。缩小自我就是我们的内在功能———

   谦虚,扩大心胸就是求取学问。佛陀的三藏十二部经,若以图书馆收藏而言,总有所

   极限,假设能放在心性的藏经橱中,则无有限量。人人都有一个广大无边的藏经橱,

   那就是自己的本性。

       若能以自己的内心来吸收佛的教育,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发挥效用,则「一理通

   ,万理彻」。只要能体会一理的真相,就能像一个无量广大的藏经橱一样,日常生活

   中的人与事,无不是三藏经典中的文章。

       过去有位祖师说了一个譬喻,他说:「苍蝇在纸窗前一直飞钻,再怎麽飞钻,也

   无法飞过那层薄薄的纸。」所以,一个人若只在纸上的文字中转来转去,再怎麽钻也

   没办法钻出道理来。因此我们应该心胸开阔,包容宇宙的一切教化,这就是我们所拥

   有的宽大藏经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事、每一人,无不是我们应该容纳接受的教育,

   我们应透彻实相,这样才是真正广大的心胸;不可稍微了解事理就自满自大,必须善

   加警惕,学佛不可自夸功能广大。



            § 第  三  种  邪  命 ——— 占  相  吉  凶 §



       学佛不可动不动就求看命、相命,须知道我们原是依善恶业而来的人,「凡夫被

   命转,圣人能转命」,因为凡夫一切都是因命运来安排———所谓命运,在佛法中称

   做「业力」,而世俗人则称做「运气」。

       「业力」是说我们这辈子所受的果,是由过去生中的因而来。现在有许多人前途

   茫茫,不知所从,是因为业力无形也无影,既看不到也摸不著。这种无形无踪、无影

   无相之物,称为「业力」。世俗人说「运气」,气与力是同样的意思,是无法看见,

   人的心理与形态在无形中会被运气所转变。



                  § 「 相 」  随  业  而  转 §


       凡夫非常关心自己的命运,但自己无法知道,所以必须找人算命。过去的算命先

   生大多是盲人,他们由於眼睛看不见才去学算命,而许多眼明的人却拿自己的命给瞎

   子算,这不是很矛盾吗?既看不见东西还要帮人看命,命不是他的,要如何看呢?这

   就值得深思啊!

       人的命在八字,八字是时辰;时辰八字,何时落地,八字命已被定下来,由不得

   自己。至於算命算得准吗?对於那些迷茫、不知所从、此路不通的凡夫,都能算得准

   。为什麽呢?因为算命先生怎样说,他就怎样做,所以自己的命已经被人掌握、控制

   ,也就是说命被转了。

       譬如有个人想作生意,不知最近自己的命是否通达,就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他上

   半年运不亨通,最好诸事莫做;他信以为真,所以即使有很好的创业机会摆在眼前,

   他也任其白白地丧失。看别人做此事业发财赚钱,他更相信自己的运不通,别人能赚

   钱,而自己就是命不好,没有这种运气好发财。

       其实,他就是因为听信算命先生的话,上半年都不工作;自己不肯去做,而别人

   已经赚大钱了,他仍说算得很准,这就是迷信。

       算命者是个凡夫,因为他无法看自己的命,命若看得准、算得好,我想这些算命

   者都可以当大事业家了。若能算出何时可赚钱?何时可避免灾难?我想,事间的好事

   、大事业、成功之事,都是那些会算命的人做去了。但是这些盲者对自己的命茫然无

   知,他们跑江湖的人,算命多是为了生活,不得已才从事这项工作,所以不值得人们

   迷信盲从。

       出家人若学会这种占相吉凶,就是邪命,不是出家人的本分,也不是佛弟子应该

   学的事。所以我们不可帮人算命卜卦、占相吉凶。人的相会随著业而转,不可由其面

   相说此人是如何坏、何时会遭遇什麽....。虽然他过去面有凶相,但如果他无形

   中做了善业功德,相就会因此改变。若由我们出家人当面立断此人是何种凶相,那会

   使此人的身心受损,也会影响旁人对他的见解,所以我们不应帮人占相,也无须为人

   看住宅吉凶。福人居福地,任何屋子、任何地理,都是此人过去所带来的福业与恶业

   ,由不得人。一间屋子的位置若只凭粗俗的见识来论定其风水,则居住下来一定不会

   平安,因为居住人的心态已经受到影响。

       有一位教育水准很高的人曾来告诉我:「师父!我请一位人士帮我看地理,他说

   我的住宅风水不好,人住进去不会平安;这是不是真的?」我就说:「心安则地灵,

   人心若很平安,地就清灵,住宅也会很吉祥;心若不安,则土地即使有灵也会变成凶

   地,一切唯心造。请问你当初买这房子时,是否非常高兴?」他回答说当然很高兴。

   我又问:「那你搬进去住时,觉得如何?」他说不觉得不妥。我就说:「既然高兴便

   是吉地,便是吉祥;你若能抱持当初喜欢这房子的心,那就吉祥!」

       他听了之後对我说:「师父!这可能是真的。当初我买这房子时真的很高兴,但

   是後来我的女儿搬出去住,我便开始怀疑是否房子有问题,否则女儿与女婿为何要搬

   离家?所以我才请人帮我看住宅,结果他看了之後说这房子住了会不安定。」

       我问他的女婿、女儿从事何种行业?他答说女婿当医生。我又问他的居处在何地

   ?他说在天母的一个社区,并且是第八层的公寓房。我问他女婿搬家的目的?结果原

   来是想开诊所。

       我就说:「对啊!你这是八楼的公寓房子,要如何开诊所、看病患?他取妻子是

   要成家立业,不是入赘到你家和你作伴,他搬出去外面发展自己的医学技能,这并没

   有错啊!」他恍然大悟地说:「那我怀疑这房子不好,是不对的罗!」他马上说要抱

   著欢喜心回去住,我就告诉他:「你当然要抱著欢喜心回去,否则你这八百多万的房

   子岂不白白浪费掉了。你一直说这房子不好,要卖人,别人也会觉得你的房子不对劲

   ,所以你当然要抱著欢喜心回去住吉宅。」

       他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经过两个星期後,他又和朋友一道来找我,他说:「师父

   ,我真是心理作祟,过去那位先生说我的房子不好,我就住得很烦、很不安。自从我

   来此听了您所说的话後,回到家□,觉得这两个星期心情非常轻松,这房子怎麽看怎

   麽漂亮。以前别人说它不好时,我一直想卖掉,不过现在即使有人出高价要买,我反

   而不想卖了。」

       抱著欢喜心来守我们的本分,就叫做正命。如果随便为人看地理,有时会造成人

   心灵不安、家宅不祥;所以学佛要尽量避免,这就是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要常

   常自我警惕,不可学那种显异惑众的邪理,而把真正做人的道理都抹煞掉;只一味谈

   鬼论神,说些高深莫测的事,那就错了。请大家多多用心於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道

   理上,不可脱离做人的道理,而去谈论鬼神;也不要去看命或问地理,这都不是我们

   的本分。

       修学佛法要有正命,生活的态度要正确、待人接物不能偏差。命,是生活形态、

   是动作根源,一切的行动举止、思想观念都必须正确。

       正命的相反是邪命,邪命的第三项———占相吉凶,看命、卜卦、看风水、地理

   ,都属於占相吉凶。学佛必定要有正思正念,今生的一切果报都是随著众生业力动作

   而感应的,人的命是一种奥秘不可言说、也不可理解的事情。因为命随著人的动作而

   不断地在改变,命也是定业不断地延续;命既是定业的延续,又不断地在改变,那真

   正的道理何在?

       所谓不断的延续,是指我们这迷茫的凡夫心懵懵懂懂,随著这颗种子来种因,然

   後发芽、生根,最後开花结果,这就称为不断的延续。

       例如有两种人,其中一种是社会上的一般人,他什麽都懂,学识很高,忙碌於自

   己的事业;他的家庭背景良好,智识丰富,求学过程步步顺心如意,自小学、中学、

   大学,....顺利地往前推展,然後成家立业。家庭、事业与名利根随著他,他很

   容易就被这些事物所转,根本没有多馀的时间去深思熟虑,了解人自何处来?往何处

   去?他一点都不去用心体会,所以糊□糊涂地随著过去的福来延续现在的缘。他的生

   活如意、事业顺利,可以说是迷迷茫茫地随著过去的因而成就现在的果。

       另一种人是种下过去的因,而得到现在的果报。他一出生就在贫穷的家庭,然後

   在逆境中成长,一切不如意的事都在他生活环境的周围;随著坎坷、不如意的环境,

   他渐渐成长,既无家庭温暖的爱,又缺少社会、学校的教育,就此堕落於黑道。这也

   是同样随著业而显现现在的果,就是业上加因、因上加果,也是一样糊□糊涂地生因

   结果。

       这就叫做延续业力,这就是糊涂的人生;不知何处来也不知将往何处去,不肯用

   心探讨人生的来源与去向,一生随著定业不断地延续。

       也有一种是业不断地在改变。意思是说,我们虽然在业的生活中常常身不由己,

   但是有了「缘」,无论环境如何,他都能有所感触而去追求真理。

       看看释迦牟尼佛,他虽然处在顺境中,无忧无虑,但他却能运用智慧,观察人世

   间的苦———生是苦,病更是苦,老则非常无可奈何,死也牵肠挂肚。这是他亲自见

   到的世间人生过程,因此也想像自己将来也有这样的境界。这些景象使他内心有很多

   的感触,也启发了他的意念,一心想探讨人生的真理、宇宙的真义,再进一步思考人

   生的不平等问题;他觉得自己应该启发人性,调和人生的不平等。

       释迦牟尼佛若是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承受过去的福,而糊□糊涂地接受了福业的

   因缘,则三千年前,印度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只是一个小国国王的继承人而已

   。但因为他对人生的智慧有所感触,所以舍离俗缘,而投入宇宙间真理殊胜的因缘;

   这是他自己断了目前的俗因,延续未来的圣缘,因此,「命」也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也是一样,普通的凡夫,有些对「生」有所感触的人,就想探讨生的来源,

   而走入佛门;有的受外在环境万般的刺激,消极颓废,而深入宗教;也有人因本身受

   到满身的委屈而投入宗教,去发挥爱心与生命功能。平常人都是对环境有所感触,深

   自体会,然後发挥生命的功能,这就是改变命因。

       利根之人,一旦发了愿就能断了因;而钝根之人,就会断断续续———发心後若

   有好的因缘,便可培养一心不退的意念;若遇到逆境,就会因此路不通、受到阻碍而

   回头;回头後,若又有好因缘,他就会再继续走。如此进进退退,便浪费掉许多时间

   了。




                 § 一  切  无  心  命  无  定  论 §


       佛在世时,有一个大生意家,善於经营,既得名又得利,堪称为长者。但是好景

   不常,他的家庭突遭变故,他很消极,跑到佛前求佛:「佛啊!我看破了,我想出家

   !」佛陀就圆了他的愿说:「善来比丘!」他因而得出家之福,在僧团中开始修行。

       他每日听佛说法,出外延门托钵,回来便打坐、静思,经过一段时间,愈来愈觉

   得出家修行者的生活千篇一律,僧人就只是听经、托钵、思考而已。日子一久,他便

   认为索然无味,有天他忍不住对佛说:「我想还俗。」佛问:「你为何要还俗?」他

   答:「我看透了,所以想还俗。」佛也就随其心、顺其意地让他还俗。

       又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他在社会上,体力一天天地消退,年龄一天天的增长,

   事业又是处处不如意;他就回想在佛的座下,每日皆无挂虑接受佛的教育,过著无忧

   无虑的僧团生活,是那麽安定、那麽自在,无有烦恼。这时,他才後悔当初错了。

       这就是凡夫。凡夫一面对圣人就很容易发心,改变自己的俗念,断弃俗缘而出家

   。在僧团中,普通人年久日长便会觉得枯燥无味,想要还俗。如此反覆不定,又再接

   续过去家累的俗缘,佛也没有办法改化他的命。命要自己转化,利根者肯断俗缘,一

   此就会再回头。

       一切唯心,任何事都须要我们用心及用功。命是无定、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却

   可由我们自己的愿心来决定。虽然算命算得很准,但是一个人的愿心若不很坚定,还

   是很容易改变的,所以命也随著业而转变。

       我们既然学佛,就应该培养本身清净的意愿,无须去求人算命。自己都不求人算

   命了,何况是帮人算命?我们并非跑江湖的人,学佛必定要有超然至高的思想,不可

   占相吉凶,应该多启发众生,使他们向善,步步超越,不可以命理控制他们的人生。






            § 第  四  种  邪  命 ——— 高  声  现  威 §



       学佛修行是修养自己。何谓「修养」?我在此向大家解说可做为我们修养的两个

   准则;也谈谈败坏我们形象的两件事,这就是———声与色。

       说话时若粗言恶口、大呼小叫,这代表个人人格的标帜,如此容易破坏别人对己

   身的观感,所以我们对待他人要柔和善顺。佛陀僧团中有「六和敬」,教导佛弟子的

   身形动作要外同他善。即别人在行善、在修行时,身体、行动若配合大家的动作与形

   态,则称为「吉」;也就是不逆他人之意,自己能配合团体、行动一致。

       例如在慈济本会,精舍常住的生活,一日之中,作息时间固定,准时起床、准时

   开版准备上殿。若别人都已上殿,自己却还未就绪,这便是没有和人同修共做,对佛

   与僧众不恭敬。修行是善法,做早晚课也是一种修善的行为,若能与人同修共做早晚

   课,就称做「外同他善谓之吉」。

       做完早课之後,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有的人打扫大殿,有

   的人清理前後院,有的人轮流在厨房工作,分工合作。必须不怕劳动自己的身形,应

   该配合自己的职务、认真工作,职责完成後还要去帮忙他人,这也是「外同他善谓之

   吉」;因为你尊敬对方、敬爱他人,所以要帮助他人。一个团体的生活若能如此,就

   可敬而和之。人人应该常常内自谦卑,自心若能谦卑,即谓之「和」。

       和与敬是修行最重要的事所以身形不可违背了生活动作。对人粗声粗气、妄言、

   绮语、两舌,这都是在声中造业,也就是造了口业。所以我们平时讲话要柔和善顺、

   身形要轻柔、互相帮忙,才能合乎正命。

       这□所谓的「高声现威」,「威」是指「色」的表现,也就是形态。若是自认事

   事比人能干,就会显得耀武扬威,即使别人在辛苦工作,也不会想要帮助别人,因为

   自认为才干过人,怎麽可以去拿扫把、畚箕?像这就不是学佛应有的形态。




      § 第  五  种  邪  命 ——— 说  所  得  利 , 以  动  人  心 §


       这是自赞———常常自我赞叹,说自己修行得到什麽、又看到什麽,以此来打动

   人心。学佛要去妄回真,妄是「未得谓得,未证 谓证」,这是最大的妄语业。此处所

   言的「得利」,是说自己未得谓得,利则是夸称自己利益众生、自己已经做了很多。

       我们应该常常谨守本分,人若说你「功德无量」,我们不只是要在口头上回答,

   而且更要出自内心来回答说:「这是本分事,我应该尽我的本分。」居士有护法的本

   分,只要是佛教利益众生的事,都要不辞劳苦,赶紧付出。

       出家人若也被赞叹说:「功德无量!」这实是我们的本分,我们要「为佛教、为

   众生」,做好本分事。为佛教而守持自己的形态,礼佛念经,念佛、念法及念僧;为

   众生付出我们的身形,「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我们若能把一切的工

   作、一切的付出,都认为是自己的本分事,则任何事都没有特别之处,也不会自觉得

   了不起。

       学佛做人,要做到人格圆满,如此才能成就佛格。以上所说的五种邪命,我们应

   该牢记,并好好自我警惕。若能做到,则正命与慧命自然现前。


--
Ξ Origin: 中正大学寂寞芳心小站  [FROM: 140.120.149.22]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