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er:
杂阿含(三八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是名比丘断五支①,成六分②,守护于一,依猗ⓐ于四,舍除诸谛,离四衢③,证诸觉想,自身所作,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清白,名为上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其中的断五支,成六分,守护于一,依猗于四,舍除诸谛,各作何解? (根据哪一段经文作为依据)
Satipatthana Shi:
这经文应该是与圣者十住处有关,如《长阿含 .十上经》所列:“云何十难解法?谓十贤圣居:一者比丘除灭五枝,二者成就六枝,三者舍一,四者依四,五者灭异谛,六者胜妙求,七者无浊想,八者身行已立,九者心解脱,十者慧解脱。”(CBETA, T01, no. 1, p. 57, a28-b3)
北传详细解说可见于《增壹阿含经》卷42〈46 结禁品〉:
圣所居之处有十事,三世诸圣常处其中。云何为十?于是,比丘!五事已除,成就六事,恒护一事,将护四部众,观诸劣弱,平等亲近,正向无漏,依倚身行,心善解脱,智慧解脱。
“云何比丘五事已除?于是,比丘五结已断。如是五事已除。
“云何比丘成就六事?于是,比丘承六重之法。如是比丘成就六事。
“云何比丘恒护一事?于是,比丘恒护于心,有漏、无漏、有为、无为,至涅槃门。如是比丘恒护一事。
“云何比丘将护四部之众?于是,比丘成就四神足。如是便为将护四部之众。
“云何比丘观于劣弱?于是,比丘生死众行已尽。如是比丘,平等亲近,于是,比丘三结已尽,是谓比丘平等亲近。
“云何比丘正向无漏?于是,比丘除去憍慢。如是比丘正向无漏。
“云何比丘依倚身行?于是,比丘无明已除。如是比丘依倚身行。
“云何比丘心善得解脱?于是,比丘爱已除尽。如是比丘心善得解脱。
“云何比丘智慧解脱?于是,比丘观苦谛,习、尽、道谛,如实知之。如是比丘智慧解脱。”
(CBETA, T02, no. 125, p. 775, c20-p. 776, a12)
南传解说在《增支部.圣者的住所经第二》10集20经:
比丘们!有这十个圣者们过去居住、现在居住、未来居住之圣者的住所,哪十个呢?比丘们!这里,比丘是五支已舍断者、六支已具备者,有一个守护、四个倚靠,是各自真理已除去者、寻求已舍并彻底衰灭者、无混浊意向者、身行已宁静者、心善解脱者、慧善解脱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是五支已舍断者呢?比丘们!这里,比丘的欲的意欲已被舍断,恶意已被舍断,惛沈睡眠已被舍断,掉举后悔已被舍断,疑惑已被舍断,比丘们!这样,比丘是五支已舍断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是六支已具备者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以眼见色后,既不快乐也不难过而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耳听声音后,……以鼻闻气味后,……以舌尝味道后,……以身触所触后,……以意识法后,既不快乐也不难过而住于平静,正念、正知,比丘们!这样,比丘是六支已具备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有一个守护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具备以正念守护的心,比丘们!这样,比丘有一个守护。
比丘们!比丘如何有四个倚靠呢?比丘们!这里,比丘考量后受用一事,考量后忍受一事,考量后避开一事,考量后除去一事,比丘们!这样,比丘有四个倚靠。
比丘们!比丘如何是各自真理已除去者呢?比丘们!这里,比丘的所有个个沙门、婆罗门的个个各自真理,即:‘世界是常恒的’或‘世界是非常恒的’或‘世界是有边的’或‘世界是无边的’或‘命即是身体’或‘命是一身体是另一’或‘死后如来存在’或‘死后如来不存在’或‘死后如来存在且不存在’或‘死后如来存在且不存在’全部都被破除、被除去、被舍、被吐、被释放、被舍断、被断念,比丘们!这样,比丘是各自真理已除去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是寻求已舍并彻底衰灭者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之欲的寻求已被舍断、有的寻求已被舍断、梵行的寻求已被安息,比丘们!这样,比丘是寻求已舍并彻底衰灭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是无混浊意向者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之欲的意向已被舍断、恶意的意向已被舍断、加害的意向已被舍断,比丘们!这样,比丘是无混浊意向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是身行已宁静者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比丘们!这样,比丘是身行已宁静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是心善解脱者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之贪的心被解脱、瞋的心被解脱、痴的心被解脱,比丘们!这样,比丘是心善解脱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是慧善解脱者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了知:‘我的贪已被舍断,根已被切断,就像无根的棕榈树,成为非有,为未来不生之物。’了知:‘我的瞋被舍断,……(中略)’了知:‘我的痴已被舍断,根已被切断,就像无根的棕榈树,成为非有,为未来不生之物。’比丘们!这样,比丘是慧善解脱者。
guest:
另外在《舍利弗阿毘昙论》卷八以及《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七也有较详细的说明。
David Chiou:
《杂阿含经》卷三第71经、《杂阿含经》卷五第388经、《长阿含经》卷九第10经十上经、《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二〈结禁品46〉第2经、南传《增支部尼柯耶》集10〈救护品2〉第20经、南传《长部尼柯耶》第33经,都有“断五支、成六支……”这十项比喻。这几经的主题以及比喻项目,整理如下:
《杂阿含经》卷三第71经:知有身,断有身集,证有身灭,修断有身道 | |||||||||
---|---|---|---|---|---|---|---|---|---|
断五枝 | 成六枝 | 守护一 | 依四种 | 弃舍诸谛 | 离诸求 | 净诸觉 | 身行息 | 心善解脱 | 慧善解脱,纯一立梵行,无上士 |
《杂阿含经》卷十五第388经: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 | |||||||||
断五支 | 成六分 | 守护于一 | 依倚于四 | 舍除诸谛 | 离四衢 | 证诸觉想 | 自身所作 | 心善解脱 | 慧善解脱,纯一清白,名为上士 |
《长阿含经》卷九第10经十上经:十难解法;十贤圣居 | |||||||||
除灭五枝 | 成就六枝 | 舍一 | 依四 | 灭异谛 | 胜妙求 | 无浊想 | 身行已立 | 心解脱 | 慧解脱 |
《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二〈结禁品46〉第2经:圣贤所居之处有十事,三世诸圣常处其中 | |||||||||
五事已除 | 成就六事 | 恒护一事 | 将护四部众 | 观诸劣弱 | 平等亲近 | 正向无漏 | 依倚身行 | 心善解脱 | 智慧解脱 |
南传《增支部尼柯耶》集10〈救护品2〉第20经:十个过去、现在、未来圣者的住所 | |||||||||
五支已舍断 | 六支已具备 | 有一个守护 | 有四个倚靠 | 各自真理已除去 | 寻求已舍并彻底衰灭 | 无混浊意向 | 身行已宁静 | 心善解脱 | 慧善解脱 |
南传《长部尼柯耶》第33经:十个圣者的住所 | |||||||||
五支已舍断 | 六支已具备 | 有一个守护 | 有四个倚靠 | 各自真理已除去 | 寻求已舍并彻底衰灭 | 无混浊意向 | 身行已宁静 | 心善解脱 | 慧善解脱 |
这十项比喻的佛法解说,白话解释于“注解”中。
详细的分析则可参考研讨:“十贤圣居”的相当经文异同这则进阶辨正。相关的进阶辨正还有研讨:“离四衢”所指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