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38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是名比丘断五支成六分守护于一依倚于四舍除诸谛离四衢证诸觉想自身所作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清白,名为上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倚”,大正藏原为“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倚”。

[注解]

断五支:断除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

成六分:成就对六根的守护;当六根对六境时,不喜不忧而安住于舍,有正念、正知。

守护于一:以正念守护心。

依倚于四:依于四种事;《成实论》表示可解读四种事为着粪扫衣、常行乞食、依树下坐、服陈弃药,也可解读为熟思而远离(恶象、恶马等)、熟思而习近(衣服、饮食等)、熟思而除遣(散乱、疲劳等)、熟思而忍受(寒热等)。相当的南传经文解释为后者。相当的《增壹阿含经》经文解释作四神足

舍除诸谛:舍弃外道以为真实的各种邪见。

离四衢:远离种种的希求、执著。“四衢”是十字路口,《杂阿含经》卷十第265经将“识无坚实”比喻为幻师在四衢道头变出各种幻境,其中“四衢”可对应到卷二第39经所说的“四识住”。

证诸觉想:契合真理地了知各种念头;舍断欲贪的念头(欲觉)、生气的念头(恚觉)、加害的念头(害觉)。

自身所作:对应经典作“身行猗息”、“离身行”,指入第四禅。

心善解脱:心彻底地解脱。

慧善解脱:以智慧彻底地断除烦恼而解脱,即断无明。

纯一清白:完全清净的修行。又译为“纯一满净,梵行清白”。

[读经拾得]

本经、《杂阿含经》卷三第71经、《长阿含经》卷九第10经十上经、《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二〈结禁品46〉第2经、南传《增支部尼柯耶》集10〈救护品2〉第20经、南传《长部尼柯耶》第33经,都有“断五支、成六支……”这十项比喻。这几经的主题以及比喻项目,整理如下:

《杂阿含经》卷三第71经:知有身,断有身集,证有身灭,修断有身道
断五枝成六枝守护一依四种弃舍诸谛离诸求净诸觉身行息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立梵行,无上士
《杂阿含经》卷十五第388经: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
断五支成六分守护于一依倚于四舍除诸谛离四衢证诸觉想自身所作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清白,名为上士
《长阿含经》卷九第10经十上经:十难解法;十贤圣居
除灭五枝成就六枝舍一依四灭异谛胜妙求无浊想身行已立心解脱慧解脱
《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二〈结禁品46〉第2经:圣贤所居之处有十事,三世诸圣常处其中
五事已除成就六事恒护一事将护四部众观诸劣弱平等亲近正向无漏依倚身行心善解脱智慧解脱
南传《增支部尼柯耶》集10〈救护品2〉第20经:十个过去、现在、未来圣者的住所
五支已舍断六支已具备有一个守护有四个倚靠各自真理已除去寻求已舍并彻底衰灭无混浊意向身行已宁静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南传《长部尼柯耶》第33经:十个圣者的住所
五支已舍断六支已具备有一个守护有四个倚靠各自真理已除去寻求已舍并彻底衰灭无混浊意向身行已宁静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这十项比喻的佛法解说,已白话解释于“注解”中,若有兴趣探究各经、论中对这十项比喻的解说异同,可参考线上的“进阶辨正”。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