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56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菴罗聚落菴罗林精舍,与众多上座比丘俱。

时,有质多罗长者诣诸上座[*]比丘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诸上座[*]比丘为质多罗长者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住。

时,质多罗长者诣尊者那伽达多比丘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尊者那伽达多告质多罗长者:“有无量心三昧无相心三昧无所有心三昧空心三昧。云何?长者!此法为种种义故种种名?为一义有种种名?

质多罗长者问尊者那伽达多:“此诸三昧为世尊所说?为尊者自意说耶?”

尊者那伽达多答言:“此世尊所说。”

质多罗长者语尊者那伽达多:“听我小思惟此义,然后当答。”

须臾思惟已,语尊者那伽达多:“有法种种义、种种句、种种味,有法一义种种味。”

各三昧的各自意义复问长者:“云何有法种种义、种种句、种种味?”

长者答言:“无量三昧无量三昧者,谓圣弟子心与慈俱,无怨、无憎、无恚,宽弘重心,无量修习普缘,一方充满。如是二方、三方、四方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憎、无恚,宽弘重心,无量修习,充满诸方,一切世间普缘住,是名无量三昧。无相三昧云何为无相三昧?谓圣弟子于一切相不念,无相心三昧身作证,是名无相心三昧。无所有心三昧云何无所有心三昧?谓圣弟子度一切无量识入处,无所有,无所有心住,是名无所有心三昧。空三昧云何空三昧?谓圣弟子世间空,世间空如实观察常住不变易非我非我所,是名空心三昧。是名为法种种义、种种句、种种味。”

复问长者:“云何法一义种种味?”

答言:“尊者!谓各三昧的最高境界都是无贪瞋痴贪有量,若无诤者第一无量。谓贪者是有相,恚、痴者是有相,无诤者是无相。贪者是所有,恚、痴者是所有,无诤者是无所有。复次,无诤者空,于贪空,于恚、痴空,常住不变易空,非我、非我所,是名法一义种种味。”

尊者那伽达多问言:“云何?长者!此义汝先所闻耶?”

答言:“尊者!不闻。”

复告长者:“汝得大利,于甚深佛法,现圣慧眼得入。”

质多罗长者闻尊者那伽达多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无量心三昧”,巴利本作 Appamāṇā cetovimutti。

“无相心三昧”,巴利本作 Animittā Cetovimutti。

“无所有心三昧”,巴利本作 Akiñcaññā Cetovimutti。

“空心三昧”,巴利本作 Suññatā Cetovimutti。

圣本无“有”字。

大正藏在“圣”字之前有一“贤”字,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删去。

[注解]

无量心三昧:起慈、悲、喜、舍四种心,广大没有边界,所成就的定。又译为“无量三昧”。

无相心三昧:观色、声、香、味、触、法相断,不念一切相,而成就的定境。又译为“无相三昧”。

无所有心三昧:以无所有为专注对象,而成就的定境。又译为“无所有三昧”。

空心三昧:观五阴无常、本空,而成就的定境。又译为“空三昧”。

此法为种种义故种种名?为一义有种种名?:这些是因为有种种不同的义理,因此而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还是一样的义理,只是有种种不同的名称?

种种义、种种句、种种味:不同的义理、不同的词句、不同的文句。这里“味”的原梵文一字多义,唐代以后新译作“文”。

一义种种味:一样的义理,不同的文句。

世间空如实观察常住不变易:契合真理地观察世间没有实质的自体。“常住不变易”指“本质”,这句是说世间的本质即空,没有实质的自体。

非我:不是“我”。

非我所:不是“我”所拥有的。

贪有量:贪是有限的。这句中的“无量”是以“无量心三昧”中“无量”所指的没有限制、打破我和众生的界限,而加以升华。

无诤:没有烦恼。“诤”通常指诤论,但在这里特指“烦恼”,这样的用法多用在“有诤”(及对应的“无诤”)一词中。

现圣慧眼得入:展现了悟入佛法的超凡的慧眼。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佛教中各三昧的最高境界都是无贪瞋痴

单就定的层次来看,印度当时也有外道修到和本经提到的三昧相近的定力,例如佛陀在成道前的外道仙人老师修无色定,或是婆罗门教修四无量心定。但在佛法中,这些三昧结合了四圣谛的观照,而能启发智慧、获得解脱。

因此在佛法中这些三昧的最高境界都是无贪、无瞋、无痴。

  • “慈无量心”有什么渐进的入门方法?

“慈无量心”的修法要发起慈心(愿给众生安乐的心),让慈心没有限制、没有边际。

首先要发起慈心,可以忆想能激起自己慈心的文句或是画面,例如一个小孩或可爱的动物的画面,接着将这慈贯注身心,充盈满溢。

成为盈满的慈心稳定后,开始散发慈心:就像被帘子遮盖的一盏灯,首先掀开前方的帘子,慈心就如光线般自然映射前方无边无际的空间。

如同太阳光的照耀没有边际,也像大法螺吹起时的宏伟音声瞬间远近皆闻,只要我们不自己设限、不加上边界,自然就没有边界,向无边无际的前方散发慈心。

这样稳定后,以顺时钟方向掀开右方的帘子,即能向右方无边无际的空间散发慈心。接着一一掀开后方、左方、上方、下方的帘子,以无边无际的慈心遍满十方。

之后也可以呼吸为辅助,在无边无际地散发慈心时,吸气时意念稍微着重于“慈”,呼气时意念稍微着重于“无量”(无边无际地散发),持续于慈无量心。

修习慈无量心可以练习到对人事物的第一反应即为慈心,甚至最终可超越人、我的界限,平等没有分别,所以称为“无量”,这样达成的定境即称为“(慈)无量心三昧”。

这个慈无量心的修法,是无著比丘基于四无量心相关经典的研究所整理而成。

慈心对治瞋恚,修习慈无量心能让脾气火爆的人较不易生气,对人更为和善,因而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及善缘。在遇到逆境甚至打坐腿痛时,修习慈心也能让人较不烦躁。

  • “空三昧”有什么渐进的入门方法?

《杂阿含经》卷三第80经提到“空三昧”是观五阴无常、本空,而入的定境,能让修行人印证“诸行无常”,本经则解说空三昧可以“世间空如实观察常住不变易,非我、非我所”来修习。也可参见《中阿含经》卷四十九〈双品 1〉第190经小空经、第191经大空经。

一种浅尝的方法是以空无边处(以无边的空间为所缘而修定)入手:在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礼佛三拜后,观想身体分解成为游离分子,将分子全部释放,然后视角离开地球、进入太空,太空无边无际,只有极远处点点的星光,心念专注于无边无际的空间。

这过程中如果有想到身体、或是心中起杂念,都知道是无常的,一切都会消逝,剩下无边无际的空间。睡前也可作这种观想而入睡。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