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30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勤修佛法不怕于狂地命终尔时,释氏摩诃男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此迦毘罗卫国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我每出入时,众多,狂象、狂人、狂乘常与是俱。我自恐与此诸狂俱生俱死,忘于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我自思惟,命终之时,当生何处?”

佛告摩诃男:“莫恐,莫怖,命终之后,不生恶趣,终亦无恶。譬如大树,顺下、顺注、顺输,若截根本,当堕何处?”

摩诃男白佛:“随彼顺下、顺注、顺输。”

佛告摩诃男:“汝亦如是,若命终时,不生恶趣,终亦无恶。所以者何?汝已长夜修习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终时,此身若火烧,若弃冢间,风漂日曝,久成尘末,而心意识久远长夜正信所熏,戒、施、闻、慧所熏,神识上升,向安乐处,未来生天。

时,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翼”,大正藏原为“羽”,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翼”。

宋、元、明、圣四本无“之”字。

“漂”,大正藏原为“飘”,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漂”。

“曝”,宋、元、明三本作“暴”。

“末”,圣本作“沫”。

[注解]

翼从:随从。

顺下、顺注、顺输:顺势向下、顺势倾注、顺势传输。南传作“向东弯下、向东倾斜、向东偏斜”。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随业受报

本经提到摩诃男因为长夜修习念佛、念法、念僧,长夜正信所熏,戒、施、闻、慧所熏,所以命终纵使狂暴而死、忘了念佛、念法、念僧,也会往生善处。

对于凡夫的命终往生去处,《阿含经》中强调业力是根本,例如本经所说:“久远长夜正信所熏,戒、施、闻、慧所熏,神识上升,向安乐处”(CBETA, T02, no. 99, p. 237, c5-7),《中阿含经》卷三〈业相应品2〉则以重石沈水比喻恶贯满盈的人:“十种不善业道,黑有黑报,自然趣下,必至恶处。”(CBETA, T01, no. 26, p. 440, b1-2)

凡夫命终在随业受报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其余因素影响,例如《中阿含经》卷四十四〈根本分别品2〉:“或复死时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见相应,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CBETA, T01, no. 26, p. 708, b20-22) 相当于“随念”的影响,尤其是六念以及对三宝的敬信有助于往生善处,如《增壹阿含经》卷三十二〈力品38〉:“众生身、口、意行恶,彼若命终,忆如来功德,离三恶趣,得生天上;正使极恶之人,得生天上,是谓第六如来功德。”(CBETA, T02, no. 125, p. 725, a29-b2)

不过临终的念头如何,是凡夫难以掌握的,平日持久地修习佛法,才是往生善处的根本。

  • 释氏摩诃男舍身救人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34〉第2经《出曜经》卷三〈无常品1〉下《五分律》卷二十一等经律记载,琉璃王挥兵入释迦族的城中时,摩诃男请求琉璃王在他潜入水中的这段时间让释迦族人逃生,浮起后才继续杀戮。琉璃王答应后,摩诃男潜到水底,将头发绑在树根上而溺毙,不再浮起,帮许多释迦族人争取到逃命的时间。

或许,佛陀在本经曾经作的这番开示,让摩诃男对死亡较无畏惧,而能从容舍己救人。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