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9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婆耆舍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疾病困笃,尊者富邻尼为看病人,供给供养。

时,尊者婆耆舍语尊者富邻尼言:“汝往诣世尊所,持我语白世尊言:‘尊者婆耆舍稽首世尊足,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得自安乐住不?’复作是言:‘尊者婆耆舍住东园鹿子母讲堂,疾病困笃,欲求见世尊,无力方便堪诣世尊。善哉,世尊!愿往至东园鹿子母讲堂尊者婆耆舍所,哀愍故。’”

时,尊者富邻尼即受其语,往诣世尊。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作是言:“尊者婆耆舍住东园鹿子母讲堂,疾病困笃,愿见世尊,无力方便堪能奉见。善哉,世尊!愿往东园鹿子母讲堂尊者婆耆舍所,为哀愍故。”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

时,尊者富邻尼知佛许已,即从坐起,礼佛足而去。

世尊晡时从禅起,往诣尊者婆耆舍。尊者婆耆舍遥见世尊,凭床欲起。

尔时,世尊见尊者婆耆舍凭床欲起,语言:“婆耆舍!莫自轻动。”世尊即坐,问尊者婆耆舍:“汝所患苦,为平和可堪忍不?身诸苦痛为增为损?……”

如前焰摩迦修多罗广说,乃至“我所苦患,转觉其增,不觉其损。”

佛告婆耆舍:“我今问汝,随意答我。汝得心不染、不着、不污、解脱、离诸颠倒不?”

婆耆舍白佛言:“我心不染、不着、不污、解脱、离诸颠倒。”

佛告婆耆舍:“汝云何得心不染、不着、不污、解脱、离诸颠倒?”

婆耆舍白佛言:“我过去眼识于色,心不顾念,于未来色不欣想,于现在色不着。我过去、未来、现在眼识于色,贪欲爱乐念于彼得尽,无欲、灭、没、息、离、解脱;心解脱已,是故不染、不着、不污、离诸颠倒,正受而住。如是耳、鼻、舌、身、意识,过去于法,心不顾念,未来不欣,现在不着。过去、未来、现在法中,念欲爱尽,无欲、灭、没、息、离、解脱;心解脱已,是故不染、不着、不污、解脱、离诸颠倒,正受而住。唯愿世尊今日最后饶益于我,听我说偈。”

佛告婆耆舍:“宜知是时。”

尊者婆耆舍起,正身端坐系念在前,而说偈言:

“我今住佛前,  稽首恭敬礼,
 于一切诸法,  悉皆得解脱。
 善解诸法相,  深信乐正法,
 世尊等正觉,  世尊为大师。
 世尊降魔怨,  世尊大牟尼
 灭除一切使,  自度群生类。
 世尊于世间,  诸法悉觉知,
 世间悉无有,  知法过佛者。
 于诸天人中,  亦无与佛等,
 是故我今日,  稽首大精进。
 稽首士之上,  拔诸爱欲刺,
 我今是最后,  得见于世尊。
 稽首日种尊,  暮当般涅槃,
 正智系正念,  于此朽坏身。
 余势之所起,  从今夜永灭
 三界不复染,  入无余涅槃。
 苦受及乐受,  亦不苦不乐,
 从触因缘生,  于今悉永断。
 苦受及乐受,  亦不苦不乐,
 从触因缘生,  于今悉已知。
 若内及与外,  苦乐等诸受,
 于受无所著,  正智正系心。
 于初中最后,  诸聚无障碍
 诸聚既已断,  了知受无余

 明见真实者,  说九十一劫,
 三劫中不空,  有大仙人尊。
 余空无洲依,  唯畏恐怖劫,
 当知大仙人,  乃复出于世

 安慰诸天人,  开眼离尘冥,
 示悟诸众生,  令觉一切苦。
 苦苦及苦集,  越苦之寂灭,
 贤圣八正道,  安隐趣涅槃。
 世间难得者,  现前悉皆得,
 生世得人身,  演说于正法。
 随己之所欲,  离垢求清净,
 专修其己利,  勿令空无果。
 空过则生忧,  邻于地狱苦
 于所说正法,  不乐不欲受。
 当久处生死,  轮回息无期,
 长夜怀忧恼,  如商人失财。
 我今众庆集,  无复生老死,
 轮回悉已断,  不复重受生。
 爱识河水流,  于今悉枯竭,
 已拔阴根本,  连锁不相续。
 供养大师毕,  所作者已作,
 重担悉已舍,  有流悉已断。
 不复乐受生,  亦无死可恶,
 正智正系念,  唯待终时至。
 念空野龙象,  六十雄猛狩
 一旦免枷锁,  逸乐山林中

 婆耆舍亦然,  大师口生子
 厌舍于徒众,  正念待时至。
 今告于汝等,  诸来集会者,
 听我最后偈,  其义所饶益。
 生者悉归灭,  诸行无有常,
 速生速死法,  何可久依怙?
 是故强其志,  精勤方便求,
 观察有恐怖,  随顺牟尼道,
 速尽此苦阴,  勿复增轮转。”

佛口所生子,叹说此偈已,长辞于大众,婆耆舍涅槃,彼以慈悲故,说此无上偈。尊者婆耆舍,如来法生子,垂心哀愍故,说此无上偈,然后般涅槃,一切当敬礼。

[校勘]

大正藏无“言”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爱”,宋、元、明、圣四本作“爱念”。

“智”,圣本作“知”。

“碍”,圣本作“阂”。

“受”,宋、元、明、圣四本作“爱”。

“越”,大正藏原为“超”,今依宋、元、明、圣四本改作“越”。

“过”,宋本作“遇”。

“邻”,圣本作“怜”。

“恼”,宋、元、明三本作“悔”。

“狩”,大正藏原为“兽”,今依宋、圣二本改作“狩”。

[注解]

疾病困笃:病势沉重。又作“病笃”。

焰摩迦修多罗:疑为“叉摩修多罗”的讹误。叉摩修多罗为《杂阿含经》卷五第103经,当中譬喻差摩比丘得重病时,比以下情况还痛苦 1) 头被绳索网住大力绞杀时的头痛 2) 牛被屠夫剖腹割取内脏时的腹痛 3) 两手被从两边捉住以将身体悬挂在火上烧烤时两脚的焚烧痛苦。

顾念:爱顾、眷念。

贪欲爱乐念于彼得尽,无欲、灭、没、息、离、解脱:终止了对于色的贪、欲、爱、乐、惦记,而无欲、熄灭、终了、止息、舍离、解脱。

正身端坐:端正身体而坐。

系念在前:专注于当下。

使:烦恼。烦恼能驱使人,因此又称“使”。

日种:佛陀俗家古代的族姓。印度神话传说释迦族的远祖,是由甘蔗中孕育,之后甘蔗经过日晒裂开而出生,因此称为“日种”、“甘蔗种”。音译为“瞿昙”。

余势之所起,从今夜永灭:剩余的轮回势力,从今晚就永远灭除了。意指入无余涅槃。

于初中最后,诸聚无障碍,诸聚既已断,了知受无余:对于开始、中间、结束的(受)蕴都没有障碍、没有执著,所有(受)蕴的执著既然断除了,也就完全彻底地了知受了。按:婆耆舍尊者受到极重的病苦,前几句及这句是描述他对于包含苦受在内的各种受,都已不执著,舍断而彻底地了知。

明见真实者,说九十一劫,三劫中不空,有大仙人尊。余空无洲依,唯畏恐怖劫,当知大仙人,乃复出于世:过去九十一劫中,只有过去第九十一劫、过去第三十一劫、现在贤劫这三劫中有佛出世,其余都无佛,而成为众生沉沦生死没有依靠、让人只觉得恐怖的劫,还好现在佛陀已出世了。

空过则生忧,邻于地狱苦:虚度光阴的话则会有忧悲苦恼,和地狱之苦也不远了。

有流:生命存在的相续。“有”即十二因缘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

念空野龙象,六十雄猛狩,一旦免枷锁,逸乐山林中:惦记着空旷山野的大象,虽然被六十位雄壮的猎人合力狩猎围捕上了枷锁,只要有朝一日逃脱了枷锁,就会回到山林中过着闲适快乐的生活。其中“龙象”是梵文及巴利文Nāga为龙及象的合称,水中龙的力量最大,陆上象的力量最大,因此经中常以龙象比喻佛或阿罗汉。

大师口生子:依佛陀口说的法修行,而出生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佛弟子。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过去七佛只出现在过去九十一劫的其中三劫,其他劫并无佛出世

本经提到过去九十一劫中,只有过去第九十一劫、过去第三十一劫、现在贤劫这三劫中有佛出世,其余都无佛。

这和其他各经所述是一致的,例如《长阿含经》卷一第1经大本经:“过九十一劫,有毘婆尸佛。次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即于彼劫中,毘舍如来出。今此贤劫中,无数那维岁,有四大仙人,愍众生故出:拘楼孙、那含、迦叶、释迦文”,《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4经:“我忆九十一劫以来,不见一人施一比丘,有尽有减。”

  • 真正的供养

本经提到:“供养大师毕,所作者已作。”呼应了《长阿含经》卷三第2经游行经所说:“佛在双树间,偃卧心不乱;树神心清净,以花散佛上。阿难白佛言:‘云何名供养?’‘受法而能行,觉华而为供。紫金华如轮,散佛未为供;阴、界、入无我,乃名第一供。’”

真正的供养如来,不是比供的花有多大朵,而是能听闻信受并修行佛法。

所有供养中的第一名,则是能于“阴界入无我”:于五“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十二“入”(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如实知无我,乃至证得涅槃。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