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9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婆耆舍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疾病困笃①,尊者富邻尼为看病人,供给供养。
时,尊者婆耆舍语尊者富邻尼言:“汝往诣世尊所,持我语白世尊言:‘尊者婆耆舍稽首世尊足,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得自安乐住不?’复作是言:‘尊者婆耆舍住东园鹿子母讲堂,疾病困笃,欲求见世尊,无力方便堪诣世尊。善哉,世尊!愿往至东园鹿子母讲堂尊者婆耆舍所,哀愍故。’”
时,尊者富邻尼即受其语,往诣世尊。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作是言:“尊者婆耆舍住东园鹿子母讲堂,疾病困笃,愿见世尊,无力方便堪能奉见。善哉,世尊!愿往东园鹿子母讲堂尊者婆耆舍所,为哀愍故。”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
时,尊者富邻尼知佛许已,即从坐起,礼佛足而去。
世尊晡时从禅起,往诣尊者婆耆舍。尊者婆耆舍遥见世尊,凭床欲起。
尔时,世尊见尊者婆耆舍凭床欲起,语言:“婆耆舍!莫自轻动。”世尊即坐,问尊者婆耆舍:“汝所患苦,为平和可堪忍不?身诸苦痛为增为损?……”
如前焰摩迦修多罗②广说,乃至“我所苦患,转觉其增,不觉其损。”
佛告婆耆舍:“我今问汝,随意答我。汝得心不染、不着、不污、解脱、离诸颠倒不?”
婆耆舍白佛言:“我心不染、不着、不污、解脱、离诸颠倒。”
佛告婆耆舍:“汝云何得心不染、不着、不污、解脱、离诸颠倒?”
婆耆舍白佛言ⓐ:“我过去眼识于色,心不顾念③,于未来色不欣想,于现在色不着。我过去、未来、现在眼识于色,贪欲爱乐念于彼得尽,无欲、灭、没、息、离、解脱④;心解脱已,是故不染、不着、不污、离诸颠倒,正受而住。如是耳、鼻、舌、身、意识,过去于法,心不顾念,未来不欣,现在不着。过去、未来、现在法中,念欲爱ⓑ尽,无欲、灭、没、息、离、解脱;心解脱已,是故不染、不着、不污、解脱、离诸颠倒,正受而住。唯愿世尊今日最后饶益于我,听我说偈。”
佛告婆耆舍:“宜知是时。”
“我今住佛前, 稽首恭敬礼,
于一切诸法, 悉皆得解脱。
善解诸法相, 深信乐正法,
世尊等正觉, 世尊为大师。
世尊降魔怨, 世尊大牟尼,
灭除一切使⑦, 自度群生类。
世尊于世间, 诸法悉觉知,
世间悉无有, 知法过佛者。
于诸天人中, 亦无与佛等,
是故我今日, 稽首大精进。
稽首士之上, 拔诸爱欲刺,
我今是最后, 得见于世尊。
稽首日种⑧尊, 暮当般涅槃,
正智ⓒ系正念, 于此朽坏身。
余势之所起, 从今夜永灭⑨,
三界不复染, 入无余涅槃。
苦受及乐受, 亦不苦不乐,
从触因缘生, 于今悉永断。
苦受及乐受, 亦不苦不乐,
从触因缘生, 于今悉已知。
若内及与外, 苦乐等诸受,
于受无所著, 正智正系心。
于初中最后, 诸聚无障碍ⓓ,
诸聚既已断, 了知受ⓔ无余⑩。
明见真实者, 说九十一劫,
三劫中不空, 有大仙人尊。
余空无洲依, 唯畏恐怖劫,
当知大仙人, 乃复出于世⑪。
安慰诸天人, 开眼离尘冥,
示悟诸众生, 令觉一切苦。
苦苦及苦集, 越ⓕ苦之寂灭,
贤圣八正道, 安隐趣涅槃。
世间难得者, 现前悉皆得,
生世得人身, 演说于正法。
随己之所欲, 离垢求清净,
专修其己利, 勿令空无果。
空过ⓖ则生忧, 邻ⓗ于地狱苦⑫,
于所说正法, 不乐不欲受。
当久处生死, 轮回息无期,
长夜怀忧恼ⓘ, 如商人失财。
我今众庆集, 无复生老死,
轮回悉已断, 不复重受生。
爱识河水流, 于今悉枯竭,
已拔阴根本, 连锁不相续。
供养大师毕, 所作者已作,
重担悉已舍, 有流⑬悉已断。
不复乐受生, 亦无死可恶,
正智正系念, 唯待终时至。
念空野龙象, 六十雄猛狩ⓙ,
一旦免枷锁, 逸乐山林中⑭。
婆耆舍亦然, 大师口生子⑮,
厌舍于徒众, 正念待时至。
今告于汝等, 诸来集会者,
听我最后偈, 其义所饶益。
生者悉归灭, 诸行无有常,
速生速死法, 何可久依怙⑯?
是故强其志, 精勤方便求,
观察有恐怖, 随顺牟尼道,
速尽此苦阴, 勿复增轮转。”
佛口所生子,叹说此偈已,长辞于大众,婆耆舍涅槃,彼以慈悲故,说此无上偈。尊者婆耆舍,如来法生子,垂心哀愍故,说此无上偈,然后般涅槃,一切当敬礼。
[校勘]
ⓐ 大正藏无“言”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爱”,宋、元、明、圣四本作“爱念”。
ⓒ “智”,圣本作“知”。
ⓓ “碍”,圣本作“阂”。
ⓔ “受”,宋、元、明、圣四本作“爱”。
ⓕ “越”,大正藏原为“超”,今依宋、元、明、圣四本改作“越”。
ⓖ “过”,宋本作“遇”。
ⓗ “邻”,圣本作“怜”。
ⓘ “恼”,宋、元、明三本作“悔”。
ⓙ “狩”,大正藏原为“兽”,今依宋、圣二本改作“狩”。
[注解]
① 疾病困笃:病势沉重。又作“病笃”。
② 焰摩迦修多罗:即《杂阿含经》卷五第104经,然而这里应该是其前一经《差摩修多罗》的讹误。《差摩修多罗》为《杂阿含经》卷五第103经,当中譬喻差摩比丘得重病时,比以下情况还痛苦:1) 头被绳索网住大力绞杀时的头痛 2) 牛被屠夫剖腹割取内脏时的腹痛 3) 两手被从两边捉住以将身体悬挂在火上烧烤时两脚的焚烧痛苦。
③ 顾念:爱顾、眷念。
④ 贪欲爱乐念于彼得尽,无欲、灭、没、息、离、解脱:终止了对于色的贪、欲、爱、乐、惦记,而无欲、熄灭、终了、止息、舍离、解脱。
⑤ 正身端坐:端正身体而坐。
⑥ 系念在前:专注于当下。
⑦ 使:烦恼。烦恼能驱使人,因此又称“使”。
⑧ 日种:佛陀俗家古代的族姓。印度神话传说释迦族的远祖,是由甘蔗中孕育,之后甘蔗经过日晒裂开而出生,因此称为“日种”、“甘蔗种”。音译为“瞿昙”。
⑨ 余势之所起,从今夜永灭:剩余的轮回势力,从今晚就永远灭除了。意指入无余涅槃。
⑩ 于初中最后,诸聚无障碍,诸聚既已断,了知受无余:对于开始、中间、结束的(受)蕴都没有障碍、没有执著,所有(受)蕴的执著既然断除了,也就完全彻底地了知受了。按:婆耆舍尊者受到极重的病苦,前几句及这句是描述他对于包含苦受在内的各种受,都已不执著,舍断而彻底地了知。
⑪ 明见真实者,说九十一劫,三劫中不空,有大仙人尊。余空无洲依,唯畏恐怖劫,当知大仙人,乃复出于世:过去九十一劫中,只有过去第九十一劫、过去第三十一劫、现在贤劫这三劫中有佛出世,其余都无佛,而成为众生沉沦生死没有依靠、让人只觉得恐怖的劫,还好现在佛陀已出世了。
⑫ 空过则生忧,邻于地狱苦:虚度光阴的话则会有忧悲苦恼,和地狱之苦也不远了。
⑬ 有流:生命存在的相续。“有”即十二因缘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
⑭ 念空野龙象,六十雄猛狩,一旦免枷锁,逸乐山林中:惦记着空旷山野的大象,虽然被六十位雄壮的猎人合力狩猎围捕上了枷锁,只要有朝一日逃脱了枷锁,就会回到山林中过着闲适快乐的生活。其中“龙象”是梵文及巴利文Nāga为龙及象的合称,水中龙的力量最大,陆上象的力量最大,因此经中常以龙象比喻佛或阿罗汉。
⑮ 大师口生子:依佛陀口说的法修行,而出生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佛弟子。
⑯ 依怙:依靠。
[对应经典]
-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三第257经。
- Mahāvastu, I, p.165。
[读经拾得]
- 过去七佛只出现在过去九十一劫的其中三劫,其他劫并无佛出世
本经提到过去九十一劫中,只有过去第九十一劫、过去第三十一劫、现在贤劫这三劫中有佛出世,其余都无佛。
这和其他各经所述是一致的,例如《长阿含经》卷一第1经大本经:“过九十一劫,有毘婆尸佛。次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即于彼劫中,毘舍如来出。今此贤劫中,无数那维岁,有四大仙人,愍众生故出:拘楼孙、那含、迦叶、释迦文”,《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4经:“我忆九十一劫以来,不见一人施一比丘,有尽有减。”
- 真正的供养
本经提到:“供养大师毕,所作者已作。”呼应了《长阿含经》卷三第2经游行经所说:“佛在双树间,偃卧心不乱;树神心清净,以花散佛上。阿难白佛言:‘云何名供养?’‘受法而能行,觉华而为供。紫金华如轮,散佛未为供;阴、界、入无我,乃名第一供。’”
真正的供养如来,不是比供的花有多大朵,而是能听闻信受并修行佛法。
所有供养中的第一名,则是能于“阴界入无我”:于五“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十二“入”(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如实知无我,乃至证得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