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读经班共笔]杂阿含卷二十一经文610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线上读经班共笔]杂阿含卷二十二经文610 作者: jeroci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 时间: 2008年 4月22日 23:30:03 星期二 导读: root 记录: donut T02n0099_p0171b14(00)□ (六一○) 如是我闻。 一时。 T02n0099_p0171b15(08)□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T02n0099_p0171b16(05)□我当说修四念处。谛听。善思。云何修四念处。 T02n0099_p0171b17(05)□谓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忧悲。 T02n0099_p0171b18(00)□外身.内外身观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 T02n0099_p0171b19(01)□调伏世间忧悲。如是受.心.法。内法.外法. T02n0099_p0171b20(03)□内外法观念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 T02n0099_p0171b21(05)□调伏世间忧悲。是名比丘修四念处。 佛说此经已。 T02n0099_p0171b22(02)□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T02n0099_p0171b23(00)□过去.未来修四念处亦如是说。H/W: 身…受.心.法。 内外:以自身为准,自身内在的称「内」,自身外在的称「外」 内外空:(术语)观内六根,外六尘,无我我所也。 根(内法)、尘(外法) 六入:(名数)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 六尘:(名数)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也,此六境有眼等六根入身以坌污净心者。 内在的六根跟外在的六尘相对应所产生的执著. 四念处: 观身、受、心、法 法:所有的事物 。包含内在身心及外在的事物 观法无我:一切的事物以因缘观去观察它,一切世间的事物皆随著因缘而不断的在变化, 没有事物可以离开因缘而独立存在. 如此观察它心中的执著就会放下,因为事情没有永远不变的… 8.10 Heaven:可否举例一下受、心、法三者的内外? 8.21 cbs_root:内外空::观内六根(眼根。耳.鼻.舌.身.意根),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之 六境也)。根(内法)、尘(外法)无我我所也。 11.00 Jeroci: 13.10 DavidChiou:616经有说『取自心相。莫令外散。』自心相定了才会取外相,都是 从自己开始观察再取外相,要不然外面可以看的太多了,所以说先是内才是外. 如root所说的先举身为例,再受想行识,这是佛经缩写的方法,先举眼为例子,耳鼻舌身 意就依照一样的逻辑,但是举例来说,杂阿含经或是其他经文没有这样缩写的话,就会发 现一整页在色之後,一模一样的句子用在身、香、味、触、法。一整页篇幅就花掉了,这 就只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14.34 针对刚刚Heaven提到的,关於内、外身比较容易观,但在受、心、法的部份来说, 刚没看到比较明确的回覆,所以我插花一下,当然也不代表说我真能回答这方面的问题, 因为这比较趋向於实证境界,举例,在身来说的话,观四大地、水、火、风,自身的四大 观测清楚後自然就有办法扩到外界的四大。身体内有风,外界有风,所以就会把整个世界 的地水火风,如同观自身的地水火风一样,观测清楚,自然就没有内外的差别,观察到他 们的特性 … 15.00 再受来说,如果纯粹用思想来说, 实际上,在四念处修行到後来的话,自然也会知道别人的受,甚至别人的心诸如此类的。 这自然也就会形成神通的现象,为什麽会有他心通其他不同的神通,跟这些也都会有些关 系。不过这些也都是实证境界,目前只能用语言来加以猜测。 16.30 HEAVEN:外受是本身对外境的感受或是别人的感受? 17.14 ROOT:有些烦恼是接触外境而产生的,有些烦恼是不用接触外境自己坐在那边就 产生的。内受是自己本身的习性。外受是接触外境所产生的。 17.47 DAVID:将受心法的内外列为功课。大家回去查一下。 举例一下,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观察。观东边全部的人我对他们都有慈心,对最恨的人也 有慈心,这和受有有关系。有点像将心比心,但不确定这是不是个标准的作法,建议大家 将这列为回家功课查一下。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