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知足的画家——奚淞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Bodhi@Lion (星月菩提) on board 'art'
标  题: 恬淡知足的画家——奚淞 - 211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Nov 22 10:34:47 2001)

[ 本文转载自狮子吼站 Buda-humanity 版 ]
[ 本文原作者为: bachida ]

                     人生杂志211期

                                                            秦就

     奚淞,这位以画白描观音的著名画家,始终恬淡知足地过自己的日子,
其生活哲学归功於佛陀的启示——唯有对现代文明做深度的反省,才能觉
照内心深邃的不足之感。

      一般人大都认为一旦景气差,收入变少,就无法好好过日子,然而一个
懂得知足常乐的人并不会如此认为,其中,画家奚淞就是一个最好的例
子。 同时也是文学家与资深编辑人,近年来僻居於新店中央新村旁的幽
静巷子里,鲜少与外界来往,却始终恬淡知足地过自己的日子。日子对
他,可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就像他从前在法国留学时,一只童子军
露营用的瓦斯罐、一个小锅子,就可以煮饭吃。所以,奚淞一直都能适应
简单的生活,也喜欢过简单的生活。

       分享与放下的哲学 画室中有几幅他所画的油画连作,不过几棵树,
却描绘出佛陀的一生,因为这些树是佛陀诞生时的阿输迦树、成道时的菩
提树、涅盘时的娑罗双树。这些油画,似在诉说奚淞对佛陀的信仰。 奚
淞说,佛陀的故事令他感动。他提到佛教所谓的「八苦」之中的「求不得
苦」,就是因为有不足之感这个久远、深邃的驱动力,就像无始以来我们
身体的DNA一样,一直追随著我们。佛法针对这一点,有著深沈的反省,
也提出具体而实际的解决之道。 

        其实,古代中国人也有知足的智慧,方法是和别人「分享」。奚淞忆
起年轻时,深爱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文中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
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
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感性地说:「原来这世界是物各有主的,如
果能和别人分享,这世界像无尽藏,这种想法和知足常乐的精神是相应
的。」 此外,「放下」也是一个方法,他举南洋人捕猴子的故事为例,
就是在椰子壳上挖一个小洞,把里面的椰肉淘空,再放进各种猴子爱吃的
食物,等猴子伸手进去抓取,手因抓取食物而无法拿出来,终於不愿「放
下」而被捕猴人活捉。 

      在此,他特别推崇圣严法师的处事四态度: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
放下它,是面对不足时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不足之感所创造的文明 奚淞
对於文明有深度的反省,他觉得人不需随著宣传广告而随波逐流,因为一
个知足的人,随时都可以过得很快乐,不需追著流行跑。因为他清楚地觉
知,什麽是需要的,什麽只是想要的。 「试看满街的人为什麽在跑?因为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一些东西,而所有人的不足之感合起来创造了人类文
明,但这个文明本身是绝对颠仆不破的吗?」奚淞认为,其实这个文明潜
藏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不足之感,小则牺牲自己、别人,大则甚至破坏
地球、掀起战争。 

       他接著举一部德国电影中的情节,说明现代文明失控的情形:有人隐
居在深山野地里,人们问他为什麽要离群索居?他说这个世界的文明像一
部失控的火车,连躲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往後火车厢去,因为眼见火车要
开向悬崖。 「我们整个生活环境处在这样的一个急流之中,就是我们要更
多、更好、更成长……,」他的眼光停留在书架上黑白影片时期的明星
说。所以,我们若回去看二、三十年前的老电影,可能会觉得怎麽步调会
这麽慢?怎麽如此温和?恐怖片都演了半个小时了,却一点也不感觉恐
怖。这是因为整个官能世界在升高,甚至推到一种失控的状态。到今天,
没有沾染暴力或色情的电影,便几乎难以成为商业电影。 

       现在艺术家被认为是一群感情强烈的人,但奚淞认为,希望艺术更强
烈是近代的观念,因为艺术家被赋予需要更刺激、更感动的使命。问题
是:感动过後又会感到不足,艺术家只好一直往这个方向飞奔,艺术成了
不足之感的反映。 知道这些後,为什麽奚淞仍然作画不倦?因为他把作
画当作一种修行,藉著这个驱动力,逐渐地放下,这就像用一根刺去挑掉
肉里的另一根刺一样,把刺挑掉後,手里的刺就可以放下。「我只能借用
这种生命的驱动力,继续往前学习,在学习的路上分辨出什麽是执著、不
足等。」 

       他说自己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主要归功於佛陀的启发,为我们指出
一条「中道」之路。佛陀教导我们如何去了解、观照内在的不足之感,以
及生命中必须面对的苦恼,如果我们能一一如实地去观照,就能调御不足
之感这种生命的趋动力,和它和平共处,并使它和自己达到一种平衡。奚
淞以他的修行经验和我们如此分享。

--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教X档案 - 用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死角                          BudaXfile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