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国的华文教育概况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lct (木子), 信区: Education 标 题: [转载] [言论]寮国的华文教育概况 发信站: 大红花的国度 (Fri Dec 5 15:37:48 1997),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anYang 讨论区 】 【 原文由 tcb 所发表 】 董总教育中心:朱玉凤整理 目前寮国的华人仅有一万多人,华文学校自 然也比较少。早在明代永乐年间就有华侨住在寮国, 清代以后,人数逐渐增加。不过,由于寮国大部分疆 土是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有 数千人。随著战后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改善,不少华 人从云南或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转徙到寮国,华 人人口因而一度增加到五万。70年代后期,由于政局 变化,当局采取一系列排华措施,使华人人数锐减, 至1978年已降至1.5万人,目前华人也仅有一万多人 。 由于以上原因,近代寮国华校的创办也比其 他东南亚国家迟得多。在华校出现前,寮国也存在华 侨举办的华文私塾,直到1929年,巴色的客籍华人才 首创办了华侨学校。1932年,川圹华侨学校创办。1 933年,巴色潮州籍华侨创办了崇德学校。1936年, 永珍(万象)潮侨陈柳芳创办了初级小学,次年定校 名为寮都公学。1939年他曲寮东学校成立。1940年素 旺崇德学校开办。1943年,銮巴拉邦海南、潮州二帮 分设华侨学校各一所。 1943年,永珍寮都公 学增办初中。1944年,该校又增设了幼稚园。进入5 0年代,因越南战乱,有些华侨由越南到了寮国。还 有些泰国华人因泰国华校每周只能教授五节华文,而 且只教到小学四年级,为了子女多学点华文,有人将 子女送到寮国华校。华人人数的增加,外来力量的刺 激,寮国华人的努力,使寮国的华文教育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50年代末,共有华文学校九所,即万象的寮 都公学、巴色的华侨公学、沙湾拿吉的崇德学校、他 曲的寮东学校、琅勃拉邦的中正学校、川圹的华侨学 校、康埠的华侨学校、廊杏的崇德分校和北汕的华侨 学校,学生共有约3,500人。寮都公学和华侨公学兼 设初中部和幼稚园,崇德学校附设幼稚园,其他都为 普通小学。学生人数最多的是寮都公学,有1,400余 人,教职员有73人,中文教师有41人,寮文教师有1 9人。学生的国籍;华籍占学生人数26.7%,寮籍人 数占学生人数72%(包括华裔儿女),另有泰国、加 拿大、越南、柬埔寨、澳大利亚、比利时、日本等国 籍。最少人数的学校为廊杏崇德分校和北汕华侨学校 ,各有30多人。守都公学在50年代开始,学校组织才 趋完善,成立各部门以方便校务运作,系统性的编排课 程,并采用学年制,增加录取新生人数入学,更开始 在外地聘请教师,当时学生也拥有校服(白衣、黑裤 、裙)。到了60年代初,华人决心购地扩建寮都公学 ,当地华人纷纷自愿捐款兴学。寮都公学在华人社会 的支持下走过50个年头。时至今日,二十年来历任校 长是无薪义务为华文教育服务,他们是心怀饮水思源 的感恩的心情,继承了华人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东 南亚各地华人学习的好榜样。 另据台湾方面统计,1970年,寮国的华人学 校已发展到14所,除了原来的小学、初中、幼稚园外 ,还办了一所实用初级职业学校。70年代后期,由于 政局的变化,当局采取排华政策,华人人数减少,华 文教育也随之衰落。 目前寮国大部分华校所面对的问题有:一、 教材陈旧:版本(有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不统一 ,课文深浅不一,加上繁简体字的困扰,造成教师备 课困难,学生学习效果不彰。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80年代有些学校的教师只是初中毕业生,有传授华 文知识与文化上有困难。三、语言学习环境:寮国华 校学生是学习三语,即华文、寮文和英文;在校大多 师生以寮语交谈,再加上校内没有完善的视听教室, 学生在听、读、写都表现不理想。四、学校经费:由 于各地华社人士热心捐助和学费收取以维持学校的运 作。 -- ☆ 来源:.大红花的国度 MSIA.pine.ncu.edu.tw.[FROM: newsman@CHS.Dorm10.NCTU.e] -- ※ 转载:.大红花的国度 MSIA.pine.ncu.edu.tw.[FROM: 140.120.149.53] -- ※ 转寄:.大红花的国度 MSIA.pine.ncu.edu.tw.[FROM: a002p46.dialup.ccu.e]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