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TACHIBANA.bbs@csie.nctu.edu.tw (五丈大元帅武南公狼刃(男性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再谈荆州人口和兵力2 发信站: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Mon Jul 6 02:59:36 1998)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phoenix 来 源: ind.ntou.edu.tw ※ 引述《id01247@netvigator.com (Colin)》之原文: 其实,我一直都坚持一点,取荆州是正确,但问题是取荆州的方法 是否太死板呢?孙子兵法说:「伐谋,伐交」,近代战略家,提出 「间接路线」。由此可见,古今中外都对战争有一个看法,除了战 场交锋外,利用谋略和外交手段,也可完成战略目的!那麽,当时 的吕蒙有没有想过除了赤裸裸的暴力外,还有否其他方法可得到荆 州呢?老实点讲,吴国来取荆州,对於和蜀汉的关系,必然大打折 扣,若用军事力量的方法,情形就更恶劣了,所以吴国取荆州的第 一方案应是用谋略和外交手段达成目的。 ※ 引述《chungyan.bbs@bbs.mgt.ncu.edu.tw (平行线)》之原文: 此见我非常赞成,在关羽北攻震动华夏之际,孙吴或许和曹魏取得 相当默契,变成魏吴联合攻关羽,吴国有了魏不袭其後的保证後, 才放心袭取荆州,这是出於精密的计划,此计划包括军事及外交。 ※ 引述《id01247@netvigator.com (Colin)》之原文: 而次等此的方案才是军事手段,而且用得愈少,和伤害蜀汉愈少为 妙。但实际上,孙吴不只袭取江陵,而且更斩杀关羽。由此,刘备 为关羽报仇和取回荆州这两个因素下,贸然发动夷陵之战!并造成 蜀吴两败俱伤,无力争夺中原的恶果!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蜀军失去了两万部队於夷陵。由於对夷陵之战的资料,主要是来自 孙吴方面,我们虽然看到在吴方将领的记载上都有杀敌的记录,但 当中有些资料,是容易令人有错觉,是蜀汉的「损失很大」。 因为记录,分别出现是在几个将领的传记。他们当中,可能都是在 描写「同一现场」的环境。 首先我假设刘备的进军部队的人数为八万。在初期的战争,没有多 少损伤;来到秭归的蜀军,也已经不足八万人,应该有一小部分, 是留在途中,做为警备,和保护补给线,和情报线。 然後,是刘备从秭归向夷陵进军的布置:前锋的张南部,应不足一 万;由於先锋远离孙吴主力,前进到比较南方的夷道,面对孙吴主 力的,变成是大督的冯习。从蜀军的阵列来看,冯习部是中军的前 列,张南在右,黄权在左。黄权的可能位置不会是防上庸的魏军, 根据张大可教授的说法,是防卫襄阳方面的魏军。虽然他有说到从 巫山到秭归的重点是北方,但黄权所防的,是蜀军的侧翼,屯兵地 点,是在马鞍山的东北,秭归方向的东北偏东,在夷陵的北方,我 觉得这个地点,也是有理;参考《先主传》的「镇北将军黄权,督 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这个方向,是属防备性质,兵 力不会太多,四五千人已属过多;假如孙吴也能从这个方向进攻, 就会比较合理。我是从《三国小通史》的作战地图加上「夷陵道」 这个地名,所得出的结论。张教授的《小通史》,在台湾应该也有 出版,在「总序」中,有提及这套《小通史》的前几册,在台湾有 先期出版,但没有说到整套的会不会出版。地图是简单的示意图。 从左、右两军来说,这两支部队,已经占了近一万五人的兵力;冯 习部,也应有近万人;秭归方面的留守部队,也需要近万人,这是 才是防上庸方面的主力。冯习部的北方,会是刘备的中军,应该有 兵力是万多人。在中军附近的是陈式与吴班的水军,他们的兵力, 也应有万五人以上,是指两个人的总兵力,应有一万五千人或者以 上,因为入蜀的先头部队,有四万人,当中的主要将领,是吴班与 冯习;如果,张南与陈式,也是这支部队的一员,这样他们的计算 下,才用至少一万五千人的说法。用於护卫中军的侧翼,也因为留 在比较後方,提供足够的时间能上船备战,这样才能提防孙吴出动 水军深入。 从这简化的布置,已经至少花掉了六七万的兵力,已经符合蜀军的 总兵力。 然後,是战争的过程:我认为陆逊先是督韩当与潘璋全军攻击冯习 部,朱然带领五千部众,乘机切断张南部的後路。由於事出突然, 蜀军难以抵挡,只有向後撤退,退守马鞍山一带;一方面,重新部 署,也需要等候黄权部後退,和收集散兵,也可以减少接触面,紧 缩防线。这时候,是已经没有办法可以援救前锋的张南部,因为, 孙吴的兵多,就算是派遣水军南下,也没有把握可以解救张南;水 军能够活动的前提,是两岸有张南与冯习部把守,因为,孙吴的水 军比较厉害,如果没有两岸的部队协助,蜀汉水军应难以抵挡孙吴 的水军。 然後,是吴军攻击马鞍山守军:很快就击败守军,令蜀军与黄权部 失去联络。刘备退还秭归,在没有办法再进军夷陵的情况下,只有 退回蜀境;就是留在秭归,也容易被吴军围困,夷陵的平地已经被 吴军所占,吴军在水陆两军,都比蜀军强大。 这两万的损失,主要是:张南部,一万;黄权部,四、五千;冯习 部,及马鞍山守军,五六千人。 夷陵之战,没有直接做成吴蜀「无力争夺中原」的恶果。「诸葛亮 北伐无功」,「孙吴无力夺寿春」,才有决定性的影响。蜀汉,亡 於文人参军事;孙吴,亡於暴政和内斗。夷陵之战,刘备的损失是 比较大,但应没有全军覆灭,丢失的兵力,只应在两万左右。 刘备的兵力,比较分散,没有陆逊来得集中,在中路的部队,是只 有三四万人。相反陆逊领兵五万,除孙桓领有一军外,其他的,都 在陆逊手中,兵力应有五万或者接近五万。因为,孙桓只是官居安 东中郎将,他的兵力,不会太多。孙吴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忘记了说明,孙桓应只有一千以上、三千以下;三国的校尉,有千 人左右的兵力,後来的孙氏诸王的兵力,有三千人。同在现场的昭 武将军、西安乡侯朱然,也只有五千兵力,看来,三千人的上限, 也非常安全。所以他才会被张南部所围,锺会也只是用一万人,就 围住了五千守军的城。 ※ 引述《chungyan.bbs@bbs.mgt.ncu.edu.tw (平行线)》之原文: 同时若荆州为蜀汉所据很可能发展成曹魏与蜀汉两强对峙,此情况 下最弱的孙吴相当不利,如不能全据长江,孙吴等於对蜀汉毫无天 险可恃,我不相信蜀汉不会打孙吴的主意。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从守备来看,单单占有荆州,还不能成事,需要连益州也占有,才 算是「全据长江」。曹魏不能够南下,是部队不能有足够的水路运 兵南下,对同样拥有长江的刘备来说,孙吴并没有天险,曹操不急 於东进的话,他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动用强大的舰队东进,怎样 强大的孙吴水军,也不能抵挡。 白白放了大军於荆州,不能调动,得荆州後的孙权,需要单独对抗 来自曹魏襄樊,和寿春的威胁。 ※ 引述《id01247@netvigator.com (Colin)》之原文: 其实,我觉得吴国能得到荆州控制权的利益是大於「曹魏襄樊和寿 春的威胁」。 因为荆州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重地。鲁肃曾言此地是「帝王之资」, 诸葛亮称为「用武之国」。武将甘宁也向孙权提出取荆州的西进政 策。而荆州的战略价值,更进一步得到《读史方舆纪要》的引证: 「江陵的得失,南北之分合判焉,东西之强弱系焉,此有识者所必 争也。」可见,若孙权真是有雄图的人,有一统天下的宏愿,取战 略重地荆州必然是第一步。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但有没有想到,孙权的「下一步」是什麽? 这样的行动,等於先需打败刘备,然後,才和曹魏争中原。 鲁肃、诸葛亮、周瑜、甘宁等人所说的时机,已经消失了,要争, 也需在刘备刚立足荆州时开始争。 等刘备也占领了益州的时候,这种做法,已经不明智。 ※ 引述《id01247@netvigator.com (Colin)》之原文: 要解释为何吴国不攻徐州,必须要从吴国的战略计划制定说起,吴 国有识之士,都提出西进政策,认为必须取荆州,入两川,并北上 定汉中。如此才能有力抗衡北方大国。其实大家若留意一下,整条 路线都尽量避与曹魏争锋,因曹魏自灭袁绍後,已成北方大国,所 以诸葛亮和鲁肃都要求自己君主,暂时避开与曹魏争锋。所以吴国 不攻徐州,可谓吴国战略计划的第一原则!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问题是,「时间」不同了,「环境」也不同了,这吴国战略计划的 「第一原则」,是否也需要修正。在荆州的,已经不是「刘表」, 在益州,也不是「刘璋」。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