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比丘访谈五(喜心的观照)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无著比丘访谈记录 (5)

 ========== 喜心的观照 ===========

David:以前曾学到禅坐开始时可先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一个,来加速进入状况
,例如最常见的是采用舍无量心,但有的人也可运用喜无量心来摄心。请问就安般来说,如
果有阵子平日一放松时就有身体快乐的觉受,是否打坐时直接舍弃它?还是像利用喜无量心
一般感受它? 还是刚打坐时感受它,之後舍弃它?

无著比丘:这可视你修行的系统而定。在开始打坐时可以感受这快乐而帮助摄心。也可以每
吸一口气时感受到快乐,每吐一口气时就舍弃,再吸一口气时感受到快乐,每吐一口气时就
舍弃。简单、轻松的做。

David:但是例如打坐十分钟後、进一步後,依安般法,要继续这样感受吗?

 无著比丘:要看觉知的程度而定,有时如果心中已安稳、清晰了,就没有必要一直继续这
麽做,你不会想要一直这麽做。这时你已觉知了,会有一些觉知在呼吸上,但你也可以全然
地觉知整个呼吸的情形、全部的情况,有时会有声音、有时会有身体觉受、有时会有些杂念
,这时只须要觉知,觉知这些都是在变化的、都是无常的。

 这时是训练自己从对「事物为常、坚固」的认知,「我是这个人」的认知,转而到对事物
无常、事事都是过程的认知。生命的一切只是过程、都是无常的。这样的训练而会生起智慧
,学著知道事物都只是过程、都会变的。例如,噢,他打我,但这是会变的,无常。他这样
说我,这也是会变的,无常。他称赞我,这也是会变的,无常。这是智慧的基础,你亲自的
体会,而在这过程中都处於觉知的状态,很开阔,清晰地觉知无常。有声音来去,噢,我分
心了,但我现在又专心了,这是无常。

 一开始,你做的是喜心、放下、喜心、放下,这是在稳固(build up)。进一步的是开放
(open up),觉知。记得前面说过的牧牛人和牛吗?开阔的玉米田。

David:基於这个觉知,就一直觉知吗?

 无著比丘:就一直觉知,这是活在当下,是愉快的。有任何分心,也会回来,继续觉知观
察无常。

 正念了知,「正念」就是觉知,「了知」就是清晰的了解正在发生什麽。

David:这让我想到,以前求学时,曾有次隔壁MBA学生办party,非常吵,通常我会被干扰
而觉得烦。那时读经读到一半,突然声音就只是声音,船过水无痕了,但事情都很清晰了,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天。但在那样的情况下,我接下来要做什麽呢?

 无著比丘:你在这过程中就了解了原始的「感官」的输入,跟接下来的「心理运作」的差
别。感官的输入只是声音罢了,不包含我们主观的判断和反应,我们没有须要因为声音而有
情绪反应、讨厌、烦燥等等。这正是我们训练自己要做的,我们不须要建立在「心理运作」
之上,想要这样、想要那样,这些都不是必须的。

 根据这样的了解,你可以进一步的体会,每当我有「苦」时,有多少苦是由於心理运作而
产生的?隔壁的声音本来没有苦,这苦不是来自於声音,而是来自於我的反应。这是很重要
的理解,而且我们能将这理解应用在各式各样的情境上。这也就是四圣谛,每当有状况时,
什麽是苦?苦的原因为何?如何苦灭?怎麽灭苦?因为噪音而苦时,是因为自我的判断而苦
,这是苦集。此时可以和他共存,丢掉心中对噪音的评断,正念觉知无常,就没有苦。声音
就只是声音,只是路过。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