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史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寄件人: tjm.bbs@bbs.cis.nctu.edu.tw [=InterNet E-mail=]
标  题: 教会史 -- tjm 整理
发信站: 国际网路信件 (Sun Jun  4 22:25:12 1995)


发信人: lk@cis_nctu (陈小小),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教会史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Apr 12 09:31:22 1995)
转信站: cis_nctu

教会史大纲

    教会历史分为三段:

    (一)初期教会史
          由基督及使徒建立教会开始,直到六世纪末年。
          1.使徒时期
            使徒直接从基督承受使命去见证、传递他的启示。
          2.後使徒时期(主後100-170年)
            因为使徒均已去世,所以教会必须依据另一种信仰生活指标。故
            此时出现教会普遍公认的文献及信条,以作为信仰生活依据。圣
            经正典亦於此时形成。
            教会面临很大的逼迫,却又扩展迅速。
          3.尼西亚前时期(主後175-225年)
            教会受国家逼迫、异教文化哲学冲击、异端挑战。基督教正统神
            学思想的发展和护教运动兴起。社会中上阶层也有人信主,故有
            阶层相处问题产生。
          4.尼西亚时代
            教会不再受国家逼迫,渐渐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但是有世俗化、
            结构化问题。故同时有不少信徒退到荒漠,修道主义兴起。神学
            争论普遍,所以有许多大公会议召开。


    (二)中古教会史
          主後 590年(贵格利一世即位)至主後1517年(马丁路德改教)。
              蛮族入侵,罗马帝国不保西边,罗马大主教渐渐成为罗马帝国
          西边政治、经济及宗教领袖,东边则一直有神学争论。 637年回教
          徒攻入耶城,东罗马帝国沦陷於回教徒之手。罗马帝国文明趋於崩
          溃,又称『黑暗时代』,而教会成为保留文化遗产的使者。教会以
          罗马为基地,向欧洲西边及北边扩展。此时东面的教会萎缩,西边
          的罗马大主教成为大公教会最有影响力的人,也因为宣教之故,而
          成为欧洲所有教会的母会。
              教皇势力高涨,权力斗争及腐败出现,故至主後 900年,教皇
          威望一落千丈。民间的迷信亦渗入信仰。
              神学方面经院学派兴起,神学反省竟在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体系
          下,高抬理性论证,上帝的道成为抽象的逻辑系统。
              这时许多人都觉得教会需要改革,最後马丁路德改革运动迅速
          蔓延至欧洲许多国家。
              (本份报告之讨论□围至此告一段落)

    (三)现代教会史
          从1517年至今
—————————————————————————————————————
宣教

    在网路上,大家都容易有一个观念,就是『基督教文化 =西方文化』。所以一些
对西方文化的口诛笔伐,却加在基督教身上。我想经由『西方宣教史』简略介绍,让
大家明白『基督教文化 ≠ 西方文化』以减轻国人对基督教的误会。
    基督教整体教义是自耶稣降生、三年多的传道内容被门徒记录、最後由使徒保罗
所作完整思想整理。这个整个信仰理念传播之管道,其文化背景是在罗马时代。因罗
马皇帝时期有庞大的交通系统,25万哩的道路散布全境,又有快速的通讯方法,所以
罗马人虽没有先进的文化,但之前的先进的希腊文化便被其充分吸取,而希腊文成为
当时所用的共同语言。

    以下就基督教传教情形,约略分为几个阶段。

一、西元 0-400年  我称之为『希腊罗马基督化时期』
        犹太人保罗信耶稣後,便明白这个的信仰,不是遵守一些犹大文化,就表示
    蒙神悦纳,他仍可保持希腊的语言和习惯,并且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成为基
    督徒。不一定要如犹太人守节期或安息日圣日、受割礼、饮食的礼仪、、、等等
    才算基督徒。保罗的工作基於一个革命性的原则:心中受割礼才是有价值的。所
    以对当时的希腊人来说,犹太律法中的文化细节是不适用的。所以有『外邦人使
    徒』之称的保罗向非犹太人传福音,接受福音的非犹太人信徒很快就发展了适合
    他们的文化,但是也没有因此而弃掉旧约。後来有许多希腊罗马公民成了基督徒
    ,都有自己的一套形式的基督教。虽然在这一阶段的初期基督徒遭受许多迫害,
    但是後来罗马帝国再也没有办法抗拒基督教。罗马帝国长期发展竟结束了个别城
    市的独立权,而引起一种广泛的需要 — 『归属感』,即所谓身份的危机。而基
    督教是一个不源於民族主义的宗教,亦不是一部族的民间宗教,但却有一种不能
    击破的结合性。西元 375年基督教成为罗马的正式宗教。如果它只是一种民族宗
    教,那麽罗马帝国是绝对不可能考虑让它成为国教。

二、西元400-1200年 我称之为『蛮族基督化时期』:
        这一阶段的罗马人没有积极向外传福音。在罗马城中出现两个基督教派别,
    亚流派、亚他拿修派。而克勒特修道院及本笃修道会是福音传到盎格鲁萨克逊人
    和高特人的功臣,他们在欧洲各处建立宣道中心。到北欧威京海盗出现时,欧洲
    早已出现一千多个宣教中心。


    当蛮族渐渐信主以後,就愈来愈成为罗马的威胁。
  1.亚流派:阿拉利率领西哥德的军队於410 年抢掠罗马城後,大批的部落即涌入欧
            洲。这些异族相信亚流派,後来因为哥德人的使徒乌斐拉为他们创造字
            母,亦将圣经翻译成他们的语言,於是许多哥德人相信亚流派基督教。
            最後所有的条顿部落都归信基督教。
  2.克洛维归主:蛮族信主,都是以"集体归主"为主,一个民族到另一民族。由西哥
            德族,传到东哥德人、汪达尔人、以及伦巴底人。
            最引人注目的归主事件是,法兰克王克洛维(Clovis)的归信。由其皇
            后高莲娣是大公教会的信徒力劝他归主,於490A.D接受洗礼,且强迫整
            队军队受洗,後来推翻了亚流派西哥德王。全欧的君王都效仿克洛维的
            榜样,归信基督,他影响整个蛮族的归信极大,後来使大公教会成为国
            教。
  3.波尼法修宣教:在罗马被教皇贵格利二世指派,去与德国异族接触。他把现有教
            会联络成一个教会的整体。他被人认为是继保罗之後最伟大的宣教士。
            不过後来在弗里西亚被一群匪徒杀死。
  4.斯堪的那维亚的宣教:安斯加被称为『北方的使徒』。在瑞典建立第一所教堂。
            在丹麦成功压制奴隶买卖。基督教此时从英国传到挪威,在挪威王查伟
            信与哈华信努力下,挪威成为基督教的国家。

  5.斯拉夫民族(Slaria)的宣教:
    区利罗(Cvril)及麦托丢(Methodius)被称为「斯拉夫的使徒」。主後862 年
    被差到现在的摩利维亚作宣教士,区利罗为当地人民创造字母,於是成为斯拉夫
    文学的创始人。几年後欧利罗在罗马逝世,麦托丢继之而起。


——————————————————————————————————
政教关系

    戴克理先对基督徒的逼迫反而造成民间转而对基督徒的保护及对政府的
野蛮逼迫批评。终於在西元311年加利流(Galerius) 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合
法宗教。而基督教成为国教是西元391年。
    戴克理先於西元 305年退休。他订出一个计画防止内战。首先分散中央
政府权力,将政府分为东西两大区域。每一区域最高权力为奥古斯都,下有
该撒协助。奥古斯都有任期,退休後由该撒继承。


  ┌————————————┬—————————————┐
  │      西      面        │       东       面        │
  ├————————————┼—————————————┤
  │       马克西勉         │        戴克理先          │
  │    (马克森狄的父亲)  │                          │
  │                        │                          │
  │   君士坦丢.克罗如     │          加利流          │
  │   (君士坦丁的父亲)   │                          │
  │                        │                          │
  │        瑟佛留          │         马斯米斯         │
  │                        │                          │
  └————————————┴—————————————┘

但是反而造成易内战,因为:
    一、君士坦丢的军队尊其子『君士坦丁』为新的奥古斯都。
    二、加利流只好承认『君士坦丁』继承西面的奥古斯都。
    三、马克森狄杀了瑟佛留,欲继承西面的奥古斯都。
    四、加利流因马克森狄之事,派理吉纽接任瑟佛留之位。
    五、马克西勉复出,自称是奥古斯都。

最後因十字架记号,君士坦丁在内战中获胜,所以西元 312年君士坦丁成为西面
的主。西元 313年『米兰谕旨』再次确认加利流 311年对基督教的宽大政策。第
一位基督徒皇帝是『君士坦丁』。此时基督教开始成为受政府欢迎的宗教,『君
士坦丁』鼓励人民信奉基督教。因为他觉得基督教有助於国家的团结和平。但是
当基督教免除逼迫之後,反而有三个令君士坦丁头痛的问题出现。就是修道主义
、多纳徒主义、亚流主义。

    一、修道主义
        (另辟章节详细讨论)
        君士坦丁悔改後,造成数以万计的人涌入教会,此种情况使得教会被世
        俗化,修士再次离去教会。但令君士坦丁不安,因为这些修道者与他建
        立的文化、社会制度背道而驰。但最後他接纳这些修道运动,认为其性
        质像英国在野党『忠心的反对档』,不会造成国家分裂。且修道主义的
        人虽反对教会世俗化,但其承认教会是基督在世上的正统身体。

    二、多纳徒主义
        其为当时戴克理先逼迫的遗物。当时有很多基督徒受不了逼迫而屈服,
        而现在有一群激烈者认为当时的软弱者现今不准再进入教会。并坚持当
        时的洗礼与按立礼无效。他们自行另立主教与当时主教抗衡,所以君士
        坦丁反对多纳徒,但马上爆发暴力事件,最後君士坦丁勉强容忍他们的
        存在。

    三、亚流主义
        亚流否认耶稣的神性,认为他只是受造物,因其有义行,所以圣父赋予
        其神性,而圣灵比耶稣更小一点。亚历山大与亚流辩论。君士坦丁对此
        纷争觉得反感便责备双方,但後来他知道这事所隐含的重大影响为何时
        ,便召开第一次大公会议。西元 325年召开尼西亚会议,辩论耶稣基督
        的本质。亚他那修获胜、亚流派被放逐,但之後陆续仍有争议。


--
       —————————————————————————
             lk 就是 陈小小 , 陈小小就是 lk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