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读经班共笔]杂阿含卷二十一经文642~647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作者: yishou (yishou)
时间: 2008年 5月27日 19:36:41 星期二

※ 引述《dave5 (在人间行走 -- 观察人类)》之铭言:
> 【前言】
> 学佛需要具备四正勤与四神足,才能让五根、五力、七觉知、八正道做得扎实。
> 今天(2008-05-11)要讨论的主轴就是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 (六四二)三根:未知当知根.知根.无知根。
> 【补充】:无知根不是什麽都不知道,而是像阿罗汉一样的「无漏智」。

末学之前读到此,对「无知根」有疑惑,感谢诸位师兄的解释。这样就很清楚了。

> T02n0099_p0182a18(00)□ 觉知学地时  随顺直道进
> T02n0099_p0182a19(00)□ 精进勤方便  善自护其心
> T02n0099_p0182a20(00)□ 如自知生尽  无碍道已知
> 【补充】:『精进勤方便』的功能功用:知道我生已尽,我已经到了涅盘的境界。
> (六四四)、(六四五):於五根如实善观察,可以断三结、证须陀洹(初果)
                          ^^^^^^^^^^^^^^^^
>                         甚至到阿罗汉(四果)。

末学对於「五根」如实观察有疑惑。
在此的「五根」应该是指信、精进、念、定、慧。如实观察五根,对我们来说,是否
同时包括两个步骤?
一来得努力修「信」,但是在修「信」的过程,又还得观察「信」的变化?

> (六四六)五根的说明:
> 信根--四不坏净;精进根--四正断;念根--四念处;
> 定根--初禅到四禅;慧根--四圣谛。
> 【补充】:四不坏净--於佛不坏净、於法不坏净、於僧不坏净、於戒不坏净
> (六四七)
> 信根的解释:於如来所教导的法起净信心、根本坚固。
>             不会被馀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馀世间所影响。
>       (一如我们读经班,也是增加信根的方法之一;信根也是一种生灭法)
                                                      ^^^^^^^^^^^^^^^^^^^
後面几经也有提到「信」的生灭:

(杂650)
>>>>>>>>>>>>>>>>>>>>>>>>>>>>>>>>>>>>>>>>>>>>>>>>>>>>>>>>>>>>
诸比丘。若我於此信根.信根集.信根灭.信根灭道迹不如实知者。
                      ^^^^^^^^^^^^^^^^^^^^^^^^^^
我终不得於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中。为出为离。
<<<<<<<<<<<<<<<<<<<<<<<<<<<<<<<<<<<<<<<<<<<<<<<<<<<<<<<<<<<<

(杂651)
>>>>>>>>>>>>>>>>>>>>>>>>>>>>>>>>>>>>>>>>>>>>>>>>>>>>>>>>>>>>
诸比丘。我此信根集.信根没.信根味.信根患.信根离不如实知者。
        ^^^^^^^^^^^^^^^^^^^^^^^^^^^^^^^^^^^^^^^^^^
我不得於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中。为解脱。
<<<<<<<<<<<<<<<<<<<<<<<<<<<<<<<<<<<<<<<<<<<<<<<<<<<<<<<<<<<<<

从此两则经文来看,修信似乎同时也在修慧(两者并行)。不过,末学不懂
为什麽信根会有「味、患、离」?是否有师兄可以举例?

麻烦了,感恩。


(下略)
------------------------------------

作者: belleyyc (需要超人的体力!)
时间: Sat May 31 17:03:10 2008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yishou (yishou)》之铭言:
> > > T02n0099_p0182a18(00)□ 觉知学地时  随顺直道进
> > > T02n0099_p0182a19(00)□ 精进勤方便  善自护其心
> > > T02n0099_p0182a20(00)□ 如自知生尽  无碍道已知
> > > 【补充】:『精进勤方便』的功能功用:知道我生已尽,我已经到了涅盘的境界。
> > > (六四四)、(六四五):於五根如实善观察,可以断三结、证须陀洹(初果)
> >                           ^^^^^^^^^^^^^^^^
> > >                         甚至到阿罗汉(四果)。
> > 末学对於「五根」如实观察有疑惑。
> > 在此的「五根」应该是指信、精进、念、定、慧。如实观察五根,对我们来说,是否
> > 同时包括两个步骤?
> > 一来得努力修「信」,但是在修「信」的过程,又还得观察「信」的变化?
> 我个人认为, 如实观察是指观察 "信" 乃至 "五根" 的本质,
> 而不是你在修习五根的过程.
> 若你观察你对信的变化, 例如某些东西你觉得你很相信佛说,
  ^^^^^^^^^^^^^^^^^^^^^^^^^^^^^^^^^^^^^^^^^^^^^^^^^^^^^
> 有些事情你有些许怀疑, 或许这是属於 "四念住" 的修习□围.
  ^^^^^^^^^^^^^^^^^^^^^^^^^^^^^^^^^^^^^^^^^^^^^^^^^^^^^^^
 heaven师兄,谢谢你提供的解释,因为我也有这些问题。
 不过,划线的部份,为什麽会是「四念住」的□围?
 ( 虽然修四念处,也是达到信根的方式之一)
 你指的是不是还无法真正肯定那些依法修习後的成果,而必须实证证明的部份吗?

 再想想,你说得有理。如果修习五根的同时,还要观察五根的变化,
 似乎是高难度的task!

> > > (六四七)
> > > 信根的解释:於如来所教导的法起净信心、根本坚固。
> > >             不会被馀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馀世间所影响。
> > >       (一如我们读经班,也是增加信根的方法之一;信根也是一种生灭法)
> > 诸比丘。我此信根集.信根没.信根味.信根患.信根离不如实知者。
> >         ^^^^^^^^^^^^^^^^^^^^^^^^^^^^^^^^^^^^^^^^^^
> > 我不得於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中。为解脱。
> > <<<<<<<<<<<<<<<<<<<<<<<<<<<<<<<<<<<<<<<<<<<<<<<<<<<<<<<<<<<<<
> > 从此两则经文来看,修信似乎同时也在修慧(两者并行)。不过,末学不懂
> > 为什麽信根会有「味、患、离」?是否有师兄可以举例?
> > 麻烦了,感恩。
> 我个人也不太明白这部份, 在读经班时, 大刚师兄有提醒我们,
> 五根的本质也是 "生灭法" , 或许是由这个角度来思考
> 例如信佛是好事, 可以增长法喜, 可以学到许多事.
> 但也可能养成依赖, 甚至不加思惟分辨, 流於 "盲信" 就不好了.

  恩,这的确可以说明信可能会有「味、患、离」。感谢~~

> 因为 "信" 也是生灭法, 正如度海之舟, 只靠信不能达到解脱,
> 还要依教而行, 因此在到达目的後, 工具也是要舍弃, 不过这可能是阿罗汉的程度,
> 甚至是入涅盘才是真正的舍弃信 (因为经中常看到阿罗汉也是信佛所说)
> 所以最终我们还是要朝著於有为法向舍、向灭,包括五根,以达无馀涅盘的境界。
>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解释,供参考了。

  谢谢师兄~~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刚)
时间: Sun Jun  1 10:03:59 2008

※ 引述《Chosen (修融)》之铭言:
> <<<<<<<<<<<<<<<<<<<<<<<<<<<<<<<<<<<<<<<<
> 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有七觉分。何等为七。
> 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
> 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此七觉分决定而得。
> 不勤而得。我随所欲。觉分正受。若晨朝时.
> 日中时.日暮时。若欲正受。随其所欲。多入
> 正受。譬如王大臣。有种种衣服。置箱簏中。
> 随其所须。日中所须.日暮所须。随欲自在。
> 如是。比丘。此七觉分。决定而得。不勤而得
> 。随意正受。我此念觉分。清净纯白。起时知
> 起。灭时知灭。没时知没。已起知已起。已灭
> 知已灭。如是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
> 分亦如是说。尊者舍利弗说此经已。诸比丘闻
> 其所说。欢喜奉行。

    这篇的标题好像可以有更好的标题,此篇
好像不算是讲「正欲」?

Have a nice day!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线上读经班共笔]杂阿含卷第二十六642-647
时间: Mon Jun  9 10:44:13 2008

※ 引述《belleyyc (需要超人的体力!)》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   因此,在在修学五根的同时,似乎也需要观察这五根的变化?!
> > 我想还是有一点的差异可以分析一下.
> > 以修定为例, 修定主要的专注在 "业处" (例如呼吸),
> > 在这过程中, 的确有可能察觉到定力的改变. 但这时还是要继续专注在 "业处".
> > 若此时把重心放在观察 "定力的变化" , 那样对定力的修习会不好.
>   我以为是因为察觉到定力的变化,才能再把自己抓回来、再专注?
>   否则就随它去了...

是这样没错, 我的意思是这并不是好的方式.
这种观察是被动的, 不得已的, 因为专注力跑掉了, 靠著 "念" 的工夫而察觉,
才有办法拉回来, 但这种 "观察定的变化" 不是修定的目的.

这情况很像初禅五支中的 "寻" , 依理在二禅以上, 这种不稳定就会完全舍去了.

>   另外,不知道师兄们对於「慧根」的增减、味、患、生灭变化等如何理解?
>   五根的生灭、味、患,除了「信」外,我也不懂「慧」这部份的情况是怎样....
>   (精进、定、念都可以大致了解)
>   为什麽「慧根」也会有味、患与生灭? 增减是可以理解,因为了解、学会,
>   就有增,减的一种情况可以说是了解又忘记(不但忘记也就无法实践)吧?
>   但是味、患要如何了解?
>   我想到一种情况,但不确定是否正确? 就是慧根的进展慧导致「慢」;
>   因为「慢」,所以会有「味」、「患」?
>   虽然师兄们已提供五根不是究竟,但是还是想了解。麻烦各位师兄了!
>   多谢。

这部份我也不是很能理解. 先引一段和 "论" 有关的资料:

在培育五根时必须平衡信与慧,以避免轻易盲信与机智狡诈两端;
以及平衡精进与定,以避免心散乱烦躁与软弱无力。
然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具备极强的念根,因为念能够看管其馀诸根的提升,
以及确保它们平衡。

在上述的说法中, 显然指出 "信" 的缺失有包括 "盲信" ,
而 "慧" 的缺失则含有 "狡诈".

以究竟来看, 真正有智慧的人当然不会行狡诈之术,
不过 "狡诈" 的确是慧的不当应用. 另外也有 "狂慧" 一词,
显然也是不好的慧.

若以慧与信为两端, 另一种情况我是想到 "不信" ,
例如不轻易相信善知识的告诫, 只相信自己体会到的 "慧",
这也类似你说的 "慢" 吧.

既然这种慧有患, 自然当离. 至於 "味" 是指其特点,
这就不用多说了. 以上浅见供参考了.

   heaven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