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阿含经 卷十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LearnNew.bbs@bbs.ccu.edu.tw (LN),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长阿含经 卷十 发信站: 中正大学寂寞芳心小站 (Fri Jul 5 07:46:17 1996)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csie.nctu!news.cc.nctu!suncc.ccu!Feeling 来 源: LearnNew.bbs@bbs.ccu.edu.tw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其竺佛念译 (十二)第二分三聚经第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 诸比丘。我与汝等说微妙法。义味清净梵 行具足。谓三聚法。汝等谛听思惟念之。当 为汝说。时诸比丘受教而听。佛告比丘。三 法聚者。一法趣恶趣。一法趣善趣。一法 趣涅盘。云何一法趣于恶趣。谓无仁慈怀 毒害心。是谓一法将向恶趣。云何一法趣 于善趣。谓不以恶心加於众生。是为一 法将向善趣。云何一法趣于涅盘谓能精勤 修身念处。是为一法将向涅盘。复有二法 趣向恶趣。复有二法趣向善趣。复有二法 趣向涅盘。云何二法趣向恶趣。一谓毁戒。 二谓破见。云何二法趣向善趣。一谓戒具。二 谓见具。云何二法趣向涅盘。一谓为止。二 谓为观。复有三法趣向恶趣。三法向善趣。 1-59下 法向涅盘。云何三法向恶趣。谓三不善 根。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云何三 法向善趣。谓三善根。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 善根。云何三法趣向涅盘。谓三三味。空三昧 无相三昧无作三昧。又有四法趣向恶趣四 法向善趣。四法向涅盘。云何四法向恶趣。 谓爱语恚语怖语痴语。云何四法向善趣。谓 不爱语不恚语不怖语不痴语。云何四法向 涅盘。谓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意念处法念 处。复有五法向恶趣。五法向善趣。五法向 涅盘。云何五法向恶趣。谓破五戒。杀盗□ 逸妄语饮酒。云何五法向善趣。谓持五戒。 不杀不盗不□不欺不饮酒。云何五法趣向 涅盘。谓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又 有六法向恶趣。六法向善趣。六法向涅盘。 云何六法向恶趣。谓六不敬。不敬佛不敬 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云 何六法向善趣。谓六敬法。敬佛敬法敬僧 敬戒敬定敬父母。云何六法向涅盘。谓六 思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又有七 法向恶趣。七法向善趣。七法向涅盘。云何七 法向恶趣。谓杀生不与取□逸妄语两舌 恶口绮语。云何七法向善趣谓不杀生不盗 不□不欺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云何七法 向涅盘。谓七觉意。念觉意择法觉意精进 觉意猗觉意定觉意喜觉意舍觉意。又有八 法向恶趣。八法向善趣。八法向涅盘。云何 八法向恶趣。谓八邪行。邪见邪志邪语邪业 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云何八法向善趣。谓 1-60上 世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 定。云何八法向涅盘。谓八贤圣道。正见正志 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又有九法 向恶趣。九法向善趣。九法向涅盘。云何九 法向恶趣。谓九恼。有人已侵恼我。今侵恼 我。当侵恼我。我所爱者。已侵恼今侵恼当 侵恼。我所憎者。已爱敬今爱敬当爱敬。云 何九法向善趣。谓九无恼。彼已侵我我恼何 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我所 爱者。彼已侵恼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 生恼当不生恼。我所憎者。彼已爱敬我恼 何益。已不生恼当不生恼今不生恼。云 何九法向涅盘。谓九善法。一喜二爱三悦四 乐五定六实知七除舍八无欲九解脱。又有十 法向恶趣。十法向善趣。十法向涅盘。云何 十法向恶趣。谓十不善。身杀盗□。口两舌 恶骂妄言绮语。意贪取嫉邪见。云何十法 向善趣。谓十善行。身不杀盗□。口不两舌 恶骂妄言绮语。意不贪取嫉邪见。云何十 法向涅盘。谓十直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 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解脱正智。诸比丘。如 是十法得至涅盘。是名三聚微妙正法。我 为如来为众弟子。所应作者无不周备。 忧念汝等故演经道。汝等亦宜自忧其身。 当处闲居树下思惟勿为懈怠。今不勉力 後悔无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十三)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大缘方便经第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流沙国劫摩沙住 处。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阿难 1-60上 在闲静处作是念言。甚奇甚特。世尊所说 十二因缘法之光明甚深难解。如我意观。 犹如目前。以何为深。於是阿难即从静室 起。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世尊 言。我向於静室默自思念。甚奇甚特。世尊 所说十二因缘法之光明甚深难解。如我意 观。如在目前。以何为深。尔时世尊告阿 难曰。止止勿作此言。十二因缘法之光明。 甚深难解。阿难此十二因缘难见难知。诸 天魔梵沙门婆罗门。未见缘者。若欲思量 观察分别其义者。则皆荒迷无能见者。阿 难。我今语汝老死有缘。若有问言。何等是 老死缘。应答彼言。生是老死缘。若复问 言。谁是生缘。应答彼言。有是生缘。若复问 言。谁是有缘。应答彼言。取是有缘。若复问 言。谁是取缘。应答彼言爱是取缘。若复 问言。谁是爱缘。应答彼言。受是爱缘。若 复问言。谁是受缘。应答彼言触是受缘。若 复问言。谁为触缘。应答彼言。六入是触缘。 若复问言。谁为六入缘。应答彼言名色是 六入缘。若复问言。谁为名色缘。应答彼言 识是名色缘。若复问言。谁为识缘。应答彼 言。行是识缘。若复问言。谁为行缘。应答 彼言痴是行缘。阿难。如是缘痴有行。缘行 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 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 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 苦恼大患所集。是为此大苦阴缘。佛告阿 难。缘生有老死。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 1-60下 无有生者。宁有老死不。阿难答曰无也。 是故阿难。以此缘知。老死由生。缘生有 老死。我所说者义在於此。又告阿难。缘有 有生。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有 色无色有者。宁有生不。答曰无也。阿难。我 以此缘知。生由有。缘有有生。我所说者义 在於此。又告阿难。缘取有有。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取见取戒取我取者。 宁有有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有 由取缘取有有。我所说者义在於此。又告 阿难。缘爱有取。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 无有欲爱有爱无有爱者。宁有取不。答曰 无有。阿难。我以此缘知。取由爱。缘爱有 取。我所说者义在於此。又告阿难。缘受有 爱。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乐受苦 受不苦不乐受者。宁有爱不。答曰无也。阿 难。我以此缘知。爱由受。缘受有爱。我所 说者义在於此。阿难当知因爱有求。因求 有利。因利有用。因用有欲。因欲有著。因 著有嫉。因嫉有守。因守有护。阿难。由有 护故。有刀杖诤讼作无数恶。我所说者义 在於此。阿难。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 有护者。当有刀杖诤颂起无数恶不。答 曰无也。是故阿难。以此因缘知。刀杖诤讼 由护而起。缘护有刀杖诤讼。阿难。我所说 者义在於此。又告阿难。因守有护。此为 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守者。宁有护不。 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护由守。因守 有护。我所说者义在於此。阿难。因嫉有守。 1-61上 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嫉者。宁有 守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守由 嫉。因嫉有守。我所说者义在於此。阿难。因 著有嫉。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著 者。宁有嫉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 嫉由著。因著有嫉。我所说者义在於此。阿 难。因欲有著。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 有欲者。宁有著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 缘知。著由欲。因欲有著。我所说者义在 於此。阿难。因用有欲。此为何义。若使一 切众生无有用者。宁有欲不。答曰无也。阿 难。我以此义知。欲由用。因用有欲。我所 说者义在於此。阿难。因利有用。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利者。宁有用不。答曰无 也。阿难。我以此义知。用由利。因利有用。 我所说者义在於此。阿难。因求有利。此为 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求者。宁有利不。 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利由求。因求 有利。我所说者义在於此。阿难。因爱有 求。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爱者。宁 有求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求由 爱。因爱有求。我所说者义在於此。又告 阿难。因爱有求至於守护。受亦如是。因受 有求至於守护。佛告阿难。缘触有受。此 为何义。阿难。若使无眼无色无眼识者。 宁有触不。答曰无也。若无耳声耳谶。鼻香 鼻识。舌众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者。宁 有触不。答曰无也。阿难。若使一切众生无 有触者。宁有受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 1-61中 义知。受由触。缘触有受。我所说者义在於 此。阿难。缘名色有触。此为何义。若使一切 众生无有名色者。宁有心触不。答曰无也。 若使一切众生无形色相貌者。搴有身触 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触不。答 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触由名色缘名 色有触。我所说者义在於此。阿难。缘识有 名色。此为何义。若不入母胎者有名色 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 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 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於此。阿难。缘名 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 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 恼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识不。 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识由名色。 缘名色有识。我所说者义在於此。阿难。是 故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 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 缘生。生缘老死忧苦悲恼大苦阴集。阿难。 齐是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此为 演说。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阿难。诸比 丘於此法中。如实正观无漏心解脱。阿难。此 比丘当名为慧解脱。如是解脱比丘如来终 亦知。如来不终亦知。如来终不终亦知。如来 非终非不终亦知。何以故。阿难。齐是为语。 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是为演说。齐是 为智观。齐是为众生。如是尽知已无漏心 1-61下 解脱比丘不知不见。如是知见。阿离。夫计 我者。齐几名我见。名色与受。俱计以为我。 有人言受非我我是受。或有言受非我我 非受。受法是我。或有言受非我我非受。受 法非我但爱是我。阿难。彼见我者言受 是我。当语彼言。如来说三受。乐受苦受不 苦不乐受。当有乐受时。无有苦受不苦不 乐受。有苦受时。无有乐受不苦不乐受。有 不苦不乐受时。无有苦受乐受。所以然者。 阿难。乐触缘生乐受。苦乐触灭受亦灭。阿 难。苦触缘生苦受。若苦触灭受亦灭。不苦不 乐触缘生不苦不乐受。若不苦不乐触灭受 亦灭。阿难。如两本相攒则有火生。各置 异处则无有火。此亦如是。因乐触缘故 生乐受。若乐触灭受亦俱灭。因苦触缘故 生苦受。若苦触灭受亦俱灭。因不苦不乐触 缘。生不苦不乐受。若不苦不乐触灭受亦俱 灭。阿难。此三受有为无常。从因缘生。尽法 灭法。为朽坏法。彼非我有我非彼有。当 以正智如实观之。阿难。彼见我者以受 为我。彼则为非阿难。彼见我者言。受非我 我是受者。当语彼言。如来说三受。苦受乐 受不苦不乐受。若乐受是我者乐受灭时则 有二我。此则为过。若苦受是我者。苦受灭 时则有二我。此则为过。若不苦不乐受是 我者。不苦不乐受灭时则有二我。此则为 过。阿难。彼见我者言。受非我我是受。彼则 为非。阿难。彼计我者作此说。非我我非 受。受法是我。当语彼言。一切无受。汝云何 言有受法。汝是受法耶。对曰非是。是故阿 难。彼计我者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是我。 彼则为非。阿难。彼计我者作是言。受非我 我非受。受法非我但爱是我者。当语彼言。 一切无受。云何有爱。汝是爱耶。对曰非 也。是故阿难。彼计我者言受非我我非受。 受法非我爱是我者彼则为非。阿难。齐是 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是为演说。 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阿难。诸比丘於 此法中如实正观。於无漏心解脱。阿难。此 比丘当名为慧解脱。如是解脱心比丘。有 我亦知。无我亦知。有我无我亦知。非有我非 无我亦知。何以故。阿难。齐是为语。齐是为 应。齐是为限。齐是为演说。齐是为智观。 齐是为众生。如是尽知已无漏心解脱比丘 不知不见。如是知见。佛语阿难。彼计我者 齐已为定彼计我者。或言少色是我。或言多 色是我。或言少无色是我。或言多无色是我。 阿难。彼言少色是我者。定少色是我。我所 见是。馀者为非。多色是我者。定多色是我。 我所见是。馀者为非。少无色是我者。定言 少无色是我。我所见是馀者为非。多无色是 我者。定多无色是我。我所见是。馀者为非。 佛告阿难。七识住入处。诸有沙门婆罗门 言。此处安隐。为救为护为舍为灯为明为 归。为不虚妄为不烦恼。云何为七。或有众 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天及人。此是初识住 处。诸沙门婆罗门言。此处安隐为救为护 为舍为灯为明为归。为不虚妄为不烦 1-62中 恼。阿难若比丘知初识住。知集知灭知 味知过。知出要如实知者。阿难。彼比丘言。 彼非我我非彼。如实知见。或有众生若干 种身而一想。梵光音天是。或有众生一身若 干种想。光音天是。或有众生一身一想。遍 净天是。或有众生住空处。或有众生住识 处。或有众生住不用处。是为七识住处。或 有沙门婆罗门言。此处安隐。为救为护为 舍为灯为明为归。为不虚妄为不烦恼。阿 难。若比丘知七识住。知集知灭知味知 过。知出要如实知见。彼比丘言。彼非我我 非彼。如实知见。是为七识住。云何二入 处。无想入。非想非无想入。是为阿难此二 入处。或有沙门婆罗门言。此处安隐。为救 为护为舍为灯为明为归。为不虚妄为 不烦恼。阿难。若比丘知二入处。知集知灭 知味知过。知出要如实知见。彼比丘言。彼 非我我非彼。如实知见。是为二入。阿难。复 有八解脱。云何八。色观色。初解脱。内色想 观外色。二解脱。净解脱三解脱。度色想灭 有对想不念杂想住空处。四解脱。度空 处住识处。五解脱。度识处住不用处。六解 脱。度不用处住有想无想处。七解脱。灭尽 定。八解脱。阿难。诸比丘於此八解脱。逆顺 游行人出自在。如是比丘得俱解脱。尔时阿 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十四)佛说长阿含第二分释提桓因问经第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国□婆罗村 北。□陀山因陀婆罗窟中尔时释提桓 1-62下 因发微妙善心欲来见佛。今我当往至世 尊所。时诸忉利天。闻释提桓因发妙善 心欲诣佛所。即寻诣帝释白言。善哉帝 释。发妙善心欲诣如来。我等亦乐侍从诣 世尊所。时释提桓因即告执乐神般遮翼 曰。我今欲诣世尊所。汝可俱行。此忉利诸 天亦当与我俱诣佛所。对曰唯然。时般遮 冀持琉璃琴。於帝释前忉利天众中鼓琴 供养。时释提桓因忉利诸天及般遮翼。於法 堂上忽然不现。譬如力士屈伸臂顷。至 摩竭国北□陀山中。尔时世尊入火焰三昧。 彼□陀山同一火色。时国人见自相谓言。此 □陀山同一火色。将是如来诸天之力。时释 提桓因告般遮翼曰。如来至真甚难得睹。 而能乘降此闲静处。寂默无声禽兽为侣。此 处常有诸大神天侍卫世尊。汝可於前鼓 琉璃琴娱乐世尊。吾与诸天寻於後往。对 曰唯然。即受教已。持琉璃琴於先诣佛。 去佛不远鼓琉璃琴。以偈歌曰 跋陀禅汝父 汝父甚端严 生汝时吉祥 我心甚爱乐 本以小因缘 欲心於中生 展转置增广 如供养罗汉 释子专四禅 常乐於闲居 正意求甘露 我专念亦尔 能仁发道心 必欲成正觉 我今求彼女 必欲会亦尔 我心生染著 爱好不舍离 欲舍不能去 如象为钩制 1-63上 如热遇凉风 如渴得冷泉 如取涅盘者 如水灭於火 如病得良医 饥者得美食 充足生快乐 如罗汉游法 如象被深钩 面犹不肯伏 奔突难禁制 放逸不自止 犹如清凉池 众花覆水上 疲热象沐浴 举身得清凉 我前後所施 供养诸罗汉 世有福报者 尽当与彼供 汝死当共死 汝无我活为 宁使我身死 不能无汝存 忉利天之主 释今与我愿 称汝礼节具 汝善思察之 尔时世尊从三昧起告般遮翼言。善哉善 哉。般遮翼。汝能以清净音和琉璃琴称赞 如来。琴声汝音不长不短。悲和哀婉感动人 心。汝琴所奏众义备有。亦说欲缚亦说梵 行。亦说沙门亦说涅盘。尔时般遮翼白佛 言。我念。世尊昔郁□罗尼连禅水边。阿 游波陀尼俱律树下初成佛道时。有尸汉 陀天大将子及执乐天王女。共於一处但 设欲乐。我於尔时见其心尔。即为作颂。 颂说欲缚。亦说梵行。亦说沙门。亦说涅盘。 时彼天女闻我偈已。举目而笑语我言。般 遮翼。我未见如来。我会於忉利天法讲堂 上。闻彼诸天称赞如来。有如是德有如 是力。汝常怀信亲近如来。我今意欲与汝 共为知识。世尊。我时与一言之後不复与 1-63中 语。时释提桓因作是念。此般遮翼。已娱乐 如来讫。我今宁可念於彼人。时天帝释即 念彼人。时般遮翼复生念言。今天帝释乃能 念我。即持琉璃琴诣帝释所。帝释告曰。汝 以我名并称忉利天意。问讯世尊起居轻 利游步强耶。时般遮翼承帝释教。即诣世尊 所头面礼足於一面住。白世尊言。释提桓 因及忉利诸天。故遣我来问讯世尊。起居轻 利游步强耶。世尊报曰。使汝帝释及忉利天。 寿命延长快乐无患。所以然者。诸天世人及 阿须轮诸众生等。皆贪寿命安乐无患。尔 时帝释复自念言。我等宜往礼觐世尊。即 与忉利诸天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 面。时帝释白佛言。不审我今去世尊远。近 可坐。佛告帝释曰。汝天众多但近我坐。时 世尊所止因陀罗窟。自然广博无所障碍。 尔时帝释与忉利诸天及般遮翼。皆礼佛足 於一面坐。帝释白佛言。一时佛在舍卫国 婆罗门舍。尔时世尊入火焰三昧。我时以 少因缘。乘千辐宝车诣□楼敕天王所。於 空中过见一天女叉手在世尊前立。我寻 语彼女言。若世尊三昧起者。汝当称我名 字问讯世尊起居轻利游步强耶。不审彼 女。後竟为我达此心不。世尊。宁能忆此事 不。佛言忆耳。彼女寻以汝声致问於我。吾 从定起犹闻汝车声。帝释白佛言。昔者我 以少缘。与忉利诸天集在法堂。彼诸旧天 皆作是言。若如来出世。增益诸天众。减损 阿须轮众。今我躬见世尊。躬见自知躬自作 1-63下 证。如来至真出现於世。增益诸天众。减 损阿须轮众。此有瞿夷释女。於世尊所净 修梵行。身坏命终生忉利天宫。即为我子。 忉利诸天皆称言。瞿夷大天子。有大功德 有大威力。复有馀三比丘。於世尊所净修 梵行。身坏命终生於卑下执乐神中。常 日日来为我给使。瞿夷见已。以偈触娆 曰 汝为佛弟子 我本在家时 以衣食供养 礼拜致恭恪 汝等名何人 躬受佛教诫 净眼之所说 汝不观察之 我本礼敬汝 从佛闻上法 生三十三天 为帝释作子 汝等何不观 我所有功德 本为女人身 今为帝释子 汝等本俱共 同修於梵行 今独处卑贱 为吾等给使 本为弊恶行 今故受此报 独处於卑贱 为吾等给使 生此处不净 为他所触娆 闻已当患厌 此处可厌患 从今当精勤 勿复为人使 二人勤精进 思惟如来法 舍彼所恋著 观欲不净行 欲缚不真实 诳惑於世间 如象离羁绊 超越忉利天 释及忉利天 集法讲堂上 彼已勇猛力 超越忉利天 释叹未曾有 诸天亦见过 此是释迦子 超越忉利天 1-64上 患厌於欲缚 瞿夷说此言 摩竭国有佛 名曰释迦文 彼子大失意 其後还得念 三人中一人 故为执乐神 二人见道谛 超越忉利天 世尊所说法 弟子不怀疑 俱共同闻法 二人胜彼一 自见殊胜已 皆生光音天 我观见彼已 故来至佛所 帝释白佛言。愿开闲暇一决我疑。佛言。随 汝所问。吾当为汝一一演说。尔时帝释即白 佛言。诸天世人乾沓和阿须罗及馀众生 等。尽与何结相应。乃至怨仇刀杖相向。佛 告释言。怨结之生皆由贪嫉。故使诸天世 人阿须罗馀众生等刀杖相加。尔时帝释即 白佛言。实尔。世尊。怨结之生由贪嫉故。使 诸天世人阿须罗馀众生等刀杖相加。我今 闻佛所说疑网悉除无复疑也。但不解此 贪嫉之生何由而起。何因何缘谁为原首。从 谁而有从谁而无。佛告帝释贪嫉之生皆 由爱憎。爱憎为因爱憎为缘爱憎为首。从 此而有。无此则无。尔时帝释即白佛言。实 尔世尊。贪嫉之生皆由爱憎。爱憎为因爱憎 为缘爱憎为首。从此而有无此则无。我今 闻佛所说。迷惑悉除无复疑也。但不解 爱憎复何由而生。何因何缘谁为原首。从 谁而有从谁而无。佛告帝释。爱憎之生皆 1-64中 由於欲。因欲缘欲欲为原首。从此而有无 此则无。尔时帝释白佛言。实尔世尊。爱憎之 生皆由於欲。因欲缘欲欲为原首。从此而 有无此则无。我今闻佛所说。迷惑悉除无 复疑也。但不知此欲复何。由生。何因何 缘谁为原首。从谁而有从谁而无。佛告帝 释。爱由想生。因想缘想想为原首从此而 有无此而无。尔时帝释白佛言。实尔世尊。 爱由想生。因想缘想想为原首。从此而有 无此则无。我今闻佛所说无复疑也。但不 解想复何由而生。何因何缘谁为原首。从 谁而有从谁而无。佛告帝释。想之所生由 於调戏。因调缘调调为原首。从此而有无 此则无。帝释。若无调戏则无想。无想则无 欲。无欲则无爱憎。无爱憎则无贪嫉。若 无贪嫉则一切众生不相伤害。帝释但缘 调为本。因调缘调调为原首。从此有想 从想有欲。从欲有爱憎。从爱憎有贪嫉。 以贪嫉故。使群生等共相伤害。帝释白佛 言。实尔世尊。由调有想因调缘调调为原 首。从此有想。由调而有无调则无。若本无 调者则无想。无想则无欲。无欲则无爱憎。 无爱憎则无贪嫉。无贪嫉则一切群生不 相伤害。但想由调生。因调缘调调为原首。 从调有想从想有欲。从欲有爱憎。从爱 憎有贪嫉。从贪嫉使一切众生共相伤 害。我今闻佛所说。迷惑悉除无复疑也。尔 时帝释复白佛言。一切沙门婆罗门尽除调 戏。在灭迹耶。为不除调戏在灭迹耶。佛 1-64下 告帝释。一切沙门婆罗门。不尽除调戏在 灭迹也。所以然者。帝释世间种种界。众 生各依已界。坚固守持不能舍离。谓己为 实。馀者为虚。是故帝释。一切沙门婆罗门。 不尽除调戏而在灭迹。尔时帝释白佛言。 实尔世尊。世间种种众生各依己界。坚 固守持不能舍离。谓己为是。馀为虚妄。是 故一切沙门婆罗门。不尽除调戏而在灭 迹。我闻佛言。疑惑悉除无复疑也。帝释复 白佛言。齐几调在灭迹耶。佛告帝释。调 戏有三。一者口。二者想。三者求。彼口所言 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言已。如所言不 自害不害他不二俱害。知时比丘。如口所 言专念不乱。想亦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 此想已。如所想不自害不害他二俱不 害。知时比丘。如所想专念不乱。帝释。求亦 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求已。如所求 不自害不害他不二俱害。知时比丘。如 所求专念不乱。尔时释提桓因言。我闻佛 所说无复狐疑。又白佛言。齐几名。贤圣舍 心。佛告帝释。舍心有三。一者喜身。二者忧 身。三者舍身。帝释。彼喜身者。自害害他亦 二俱害舍此喜已。如所喜不自害害他 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 足戒。帝释。彼忧身者。自害害彼亦二俱害。 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二俱不 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其足戒。复 次帝释。彼舍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 此身已。如所舍。不自害不害他二俱不 1-65上 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是即名为受具足 戒。帝释白佛言。我闻佛所说无复狐疑。又 白佛言。齐几名贤圣律诸根具足。佛告帝 释。眼知色。我说有二。可亲不可亲。耳声鼻 香舌味身触意法。我说有二。可亲不可亲。 尔时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来略说未广分 别。我以具解。眼知色。我说有二。可亲不可 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有二。可亲不 可亲。世尊。如眼观色。善法损减不善法增。 如此眼知色。我说不可亲。耳声鼻香舌味 身触意知法。善法损减不善法增。我说不 可亲。世尊。如眼见色。善法增长不善法减。 如是眼知色。我说可亲。耳声鼻香舌味身 触意知法。善法增长不善法减。我说可亲。 佛告帝释。善哉善哉。是名贤圣律诸根具 足。帝释白佛言。我闻佛所说无复狐疑。复 白佛言。齐几比丘名为究竟。究竟梵行。究 竟安隐。究竟无馀。佛告帝释。为爱所苦身 得减者。是为究竟。究竟梵行。究竟安隐。究 竟无馀。帝释白佛言。我本长夜所怀疑网。 今者如来开发所疑。佛告帝释。汝昔颇曾 诣沙门婆罗门所问此义不。帝释白佛言。 我自忆念。昔者曾诣沙门婆罗门所谘问此 义。昔我一时曾集讲堂。与诸天众共论。如 来为当出世为未出世。时共推求不见如 来出现于世。各自还宫五欲娱乐。世尊。我 复於後时见诸大神天。自恣五欲已渐各 命终。时我。世尊。怀大恐怖衣毛为坚。时 见沙门婆罗门处在闲静去家离欲。我寻 1-65中 至彼所问言。云何名究竟。我问此义。彼不 能报。彼既不知逆问我言。汝为是谁。我寻 报言。我是释提桓因。彼复问言。汝是何释。我 时答言。我是天帝释。心有所疑故来相问 耳。时我与彼如所知见说於释义。彼问 我言。更为我弟子。我今是佛弟子。得须陀 洹道不堕馀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唯愿 世尊。记我为斯陀含。说此语已复作颂 曰 由彼染秽想 故生我狐疑 长夜与诸天 推求於如来 见诸出家人 常在闲静处 谓是佛世尊 故往稽首言 我今故来问 云何为究竟 问已不能报 道迹之所趣 今日无等尊 是我久所求 已观察已行 心已正思惟 唯圣先已知 我心之所行 长夜所修业 愿净眼记之 虽命人中上 三界无极尊 能断思爱刺 今礼日光尊 佛告帝释。汝忆本得喜乐念乐时不。帝释 答曰。如是世尊。忆昔所得喜乐念乐。世尊 我昔曾与阿须轮共战。我时得胜。阿须轮 退。我时则还。得欢喜念乐。计此欢喜念乐。 离有秽恶刀杖喜乐斗讼喜乐。今我於佛 所得喜念乐。无有刀杖诤讼之乐。佛告 帝释。汝今得喜乐念乐。於中欲求何功德 果尔时帝释白佛言。我於乐念乐中。欲 求五功德果。何等五即说偈言 我後若命终 舍於天上寿 处胎不怀患 使我心欢喜 佛度未度者 能说正真道 於三佛法中 我要修梵行 以智慧身居 心自见正谛 得达本所起 於是长解脱 但当勤修行 习佛真实智 设不获道证 功德犹胜天 诸有神妙天 阿迦尼吒等 下至末後身 必当生彼处 我今於此处 受天清净身 复得增寿命 净眼我自知 说此偈已白佛言。我於喜乐念乐中。欲得 如是五功德果。尔时帝释语忉利诸天曰。汝 於忉利天上梵童子前恭敬礼事。今於佛 前复说此敬者。不亦善哉。其语未久。时 梵童子忽然於虚空中天众上立。向天帝 释而说偈曰 天王清净行 多利益众生 摩竭帝释主 能问如来义 时梵童子。说此偈已忽然不现。是时帝释 即从座起。礼世尊足。绕佛三匝却行而退。 忉利诸天及般遮翼。亦礼佛足却行而退。时 天帝释少复前行。顾语般遮翼曰。善哉善 哉。汝能先於佛前鼓琴娱乐。然後我及诸 天於後方到。我今知汝补汝父位。於乾沓 和中最为上首。当以彼拔陀乾沓和王 女与汝为妻。世尊。说此法时八万四千 1-66上 诸天。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时释提桓因忉 利诸天。及般遮翼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方寸之间....展现你的~~~~耐 心~~~~ ~~~~细 心~~~~ Ξ Origin: 中正大学寂寞芳心小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