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三)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TACHIBANA.bbs@csie.nctu.edu.tw (五丈大元帅武南公狼刃(男性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诸葛亮的用人谈5:廖立(三) 发信站: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Sun Jul 5 04:20:25 1998)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phoenix 来 源: ind.ntou.edu.tw ※ 引述《Augustu (天地四方任我游)》之原文: 另外,侍中一般不只为一员,而是很多个:魏,就置四人;蜀,就 有郭攸之和费□。个人以为,亮是希望把立用在北伐,所以调职, 而把有内政才能的郭和费,放来督导後主吧。 问题是,实权现在并不在皇帝,就是让他当侍中,也无用武之地, 不是吗?那不如改做别事,还比较有用。这是丞相开始政权转移问 题,调立,是在後主时,所以我不觉得其心可议。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曹操与曹丕的侍中有四个,刘家的侍中一个起两个止,同时期的侍 中不会超过两位,通常只有一位。 曹魏的侍中同一时间共有四位,这情况与蜀汉的政情是不同的,在 只有一个侍中的情况下,这个侍中的影响可以很大。 ※ 引述《derhow.bbs@bbs.nia.edu.tw (浩浩)》之原文: 同时期的侍中不会超过两位,不知语出何典? 据我所知,侍中不会只有一位。史书无载,并不表示就没有人当侍 中。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在君主无权的时候,建立自己权威的首要是先有自己的班底,然後 有自己的武力。侍中是很有可能的首先吸收对象,也可以是侍中借 皇权来抬高自己。 侍中自有以来一直是很有影响力的职务,这个职位最近皇帝,往往 可以直接影响皇帝的决定,这个职位也几乎是任用皇帝的亲信,另 外侍中办公的地方是宫内,除了尚书外,其他大臣都是在宫外,所 以有中朝和外朝的区分。侍中不如尚书的地方是没有属员,所依靠 的只是个人的能力,在东汉消灭了宦官的力量後,宦官的影响力已 经被侍中所取代,侍中也开始有属员,发挥的影响力也更大,当皇 帝的身边需要有人办公,就没有办法防止他们揽权。 ※ 引述《derhow.bbs@bbs.nia.edu.tw (浩浩)》之原文: 侍中在当时的角色应该不像暴民兄讲的那麽重要。 侍中对皇帝仅有「潜在的影响可能性」,而没有「必然可期的影响 力」。 在三国时代侍中在朝的功能主要是备皇帝谘询政事,它并没有固定 要向皇帝「报告」什麽的责任,也不是「必须」对皇帝在每件事上 提出他的看法。 看侍中的组织演变就知道: 「侍中,比两千石。本注曰:无员。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 对。」 《汉书.百官三》 「……秦汉俱无定员,以功高者一人为仆射。魏晋以来置四人,别 加官者非数。掌傧赞威仪,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负 玺陪乘,不带剑。御登殿,与散骑常侍对扶……备切问近对,拾 遗补阙。及江左哀帝兴宁四年,桓温奏省二人,後复旧。」 《晋书.职官》 由以上可以看出,侍中不是什麽样的重要官职,主要是备皇上问事 用的,定员没有一定(如果负有重要职责,就不可能在人数上可以 随意变化),到了东晋桓温时期,都还可以去掉一半,由此可知。 再者,与侍中差不多的职务,还有散骑常侍、侍郎、黄门侍郎等。 同这类性质职务的官那麽多,可知其重要性并非不可或缺。散骑常 侍一流的官,都是「不典事」,跟在皇帝左右尔。 在《三国会要》中还有一些相关记载,看了就多少可知道这类「侍 从官」的角色: 「御(上)殿与散骑常侍对挟,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备问对。」 「(散骑常侍)入侍左右,出则待事於廊庑之下。」 「延康元年初置散骑之官,皆选亲旧文武之才以为宾宴之臣。」 在曹魏,侍中是三品官,有与尚书一样奏事的权力,加上在皇帝身 旁,「以近侍以为荣贵」,算是一种殊荣。但本身,并无啥重要职 务,所以「旧禁中, 主者自令亲近人作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连 夏侯□那种人都可以当侍中,不难想见。 ※ 引述《Augustu (天地四方任我游)》之原文: 因为无从羁考,只有武侯要後主「远小人」。而後主平常见的人, 多是内侍,我想,这也是为何他要安排自己人当侍中的原因。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费□和董允同是诸葛亮所培养的人物,说他们是他的人马没有错。 ※ 引述《Augustu (天地四方任我游)》之原文: 那所谓自己人定义又太复杂了,但是说照自己的希望排人可能还比 较恰当。不过,我是觉得,用自己熟识之人,无可厚非。因为,一 个不了解的人,教人如何放心交事给他。 主要,在其居心无不良下,就无可批评。 会不会结党蔽上听,由百姓就可知。如亮真的结党营私,我想,就 不会令蜀民如此爱载他,千载之下,也不会留传这麽久,不是吗? 如要举诸葛之评,历代不乏其语,在历经代代的史学家研究下,为 何不采此说,是否有其道理。而且,以常理来看,如何得到广大民 众、史家赞扬,都没马脚露出来,也似乎太难了些。其论证,也还 不够有力。 而後主时期权力在相府,留在主上旁的侍中,反而没多大的作用。 给刘禅身旁放智囊,你觉得有意义吗?在诸葛思想中,反而觉得给 他一个指导立身处事的人来得好。所以我个人认为,你的说法,立 意不太好。 在我理解,是诸葛当时,在後主身旁的人,重视要自身品德很好, 可做为後主指导的人。因为,由《出师表》知,他希望後主多近贤 臣。你应该知道,费□是颇严谨之人,孙权都赞他「淑德」。郭攸 之无传,不知他是怎样的人,所以至少不是像廖立那样,「放言无 忌」之人,在中国帝王教育,颇忌讳这种人,至少在儒家思想上, 是不合格人物。我想,这也是诸葛认为,立不如费、郭的原因吧。 也不是说不让廖立影响後主,而是廖有才,可做别的发展,另一方 面,也知廖好批评,对後主来说,是不好典□,所以把他调离。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出言不逊,可能与失权也有关系,逆境中的表现也可能不同。 ※ 引述《Augustu (天地四方任我游)》之原文: 否则依丞相当时之权大,可不必管廖对主上说什麽。因为,後主无 真正影响政事的大能力。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登位已经年十七的刘禅,在那个年代已经非幼弱。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