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27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说言大力者,其唯难陀,此是正说。其有说言最端正者,其唯难陀,是则正说。其有说言爱欲重者,其唯难陀,是则正说。

“诸比丘!而今难陀关闭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精勤修习,正智成就,堪能尽寿纯一满净,梵行清白

关闭根门彼难陀比丘关闭根门故,若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若诸眼根增不律仪无明障、世间贪、忧恶不善法其心,生诸律仪;防护于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诸律仪,是名难陀比丘关闭根门。

饮食知量饮食知量者,难陀比丘于食系数:‘不自高、不放逸、不着色、不着庄严,支身而已。任其所得,为止饥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觉令息灭,未起苦觉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气力安乐、无罪触住故。如人乘车,涂以膏油,不为自高,乃至庄严,为载运故。又如涂疮,不贪其味,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难陀知量而食,乃至无罪触[*]住,是名难陀知量而食。

精勤修业彼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业者,彼难陀昼则经行、坐禅,除去阴障,以净其身。于初夜时,经行、坐禅,除去阴障,以净其身。于中夜时,房外洗足,入于室中,右胁而卧屈膝累足念明相作起觉想。于后夜时,徐觉徐起,经行、坐禅,是名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习

正念、正智成就彼善男子难陀胜念正知者,是善男子难陀观察东方,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观察。如是观者,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彼善男子难陀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是名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

“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关闭根门,如善男子难陀;饮食知量,如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业,如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难陀。’如教授难陀法,亦当持是为其余人说。”

时,有异比丘而说偈言:

“善关闭根门,  正念摄心住,
 饮食知节量,  觉知诸心相,
 善男子难陀,  世尊之所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住”,宋、元、明三本作“在”。

“大”,元、明二本作“有大”。

“正”,大正藏原为“政”,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正”。

“忧”,大正藏原为“爱”,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忧”。

“灭”,宋、元、明三本作“灭故”。

“罪触”,大正藏原为“闻独”,宋、元、明三本作“间独”,今依据卷二十一第564经及《瑜伽师地论》改作“罪触”。[*]

“系”,大正藏原为“系”,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系”。

“相”,大正藏原为“想”,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相”。

“习”,大正藏原为“集”,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习”。

“忧”,大正藏原为“爱”,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忧”。

“而”,大正藏原为“心”,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而”。

[注解]

难陀:比丘名,极为英俊,出家前有位美艳的妻子。初出家时,难忘其妻子,后经佛陀善巧引导,而断除爱欲,证阿罗汉。以“大体端正,与世殊异”第一、“诸根寂静,心不变易”第一闻名。他是佛陀未出家求道前最小的弟弟。

根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是外境进入身心的门户,因此称为根门。

初夜:夜晚的前四分之一,约晚间六点至九点。古印度将一天分为八时,即昼四时、夜四时。夜四时为初夜、中夜、中夜后、后夜。(案:古印度有两种计时系统,一种是一天八时,一种是一天六时,在此采用一天八时的系统。)

后夜:夜晚的最后四分之一,约凌晨三点至六点。

正智:清晰理解(解脱的智慧)。

堪能:有能力。

尽寿纯一满净,梵行清白:终其一生都完全清净地修行。

色相:显而易见的形貌特征。显而易见的表征称为“相”,微细、不易立刻辨识的美好称为“随……好”。例如说佛陀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即指在相法上来看佛陀有“纤长指相”等三十二种显而易见的庄严相貌,“每个指头都妙好”等八十种微细、不易立刻辨识的美好形貌特征。

随形好:微细、不易立刻辨识的美好形貌特征。

律仪:遵守法则;约束举止。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自制”。

无明:无智;不彻底明白佛法。也是“痴”的异名。

暗:即“暗”。

恶不善法:恶的、不善的事情。

漏:烦恼。一般人由眼、耳等感官,时常流漏烦恼而不停止,所以以漏譬喻烦恼。

于食系数:吃饭时如理省察(不自高、不放逸、不着色等)而不贪著,知足、不过量。“数”在此读音同“属”,指省察。

支身:支持身体;维持生命。

梵行:清净的修行。

故起苦觉令息灭,未起苦觉令不起故:已生起的(例如饥饿而造成的)苦受让它消灭,还没生起的(例如吃太饱而造成的)苦受让它不生起。

成其崇向故:成就他崇高的志向。

气力安乐、无罪触住故:为了保持体力安稳喜乐、没有过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健康、无过失,住于安乐”。

善男子:信佛的好男人。

经行:在一定的路径上专心地往返步行,是一种能调剂身心、减少昏沉的修行方法。

除去阴障:除去障碍修行的种种(例如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除去阴盖”,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心从障碍法净化”。

中夜:夜晚四分的第二分,约九点至十二点。

右胁而卧:向右侧躺。“胁”是胸部两侧,由腋下至肋骨尽处的部位。

屈膝累足:膝盖弯曲、将左脚放在右脚上。

系念明相:连续不断地念著光明的相。

作起觉想:作要醒起来的想法,不贪睡。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意念作起身想”。

胜念:最好的念,即“正念”。“正念”指正确的专注;清澈的觉知。

正知:清晰理解(解脱的智慧)。又译为“正智”。

正念:清澈觉知(现前的对象)。

觉:念头。

摄心:收摄心念而不外散。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杂阿含经》卷三十八第1067经记载难陀刚出家时喜欢衣着光鲜亮丽、嬉戏调笑,经过佛陀告诫后才一改态度,用心修行。《增一阿含经》卷九〈惭愧品18〉第7经也记载,难陀修行一阵子后还是无法忘怀他美艳的妻子,甚至想要还俗,因此佛陀善巧引导,让他上天看天女、下地看油锅,他了解了因果,也就调伏了心念,好好修行。

借由如下的修行,难陀尊者由一爱欲深重的男子汉,成为梵行清白的大丈夫:

  • 关闭根门
  • 饮食知量
  • 精勤修习
  • 正念正智

本经中的“关闭根门”,经中举例为“若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眼睛视物但不执取,而不是说永远闭上眼睛。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守护根门”,也是一样的意旨。

《增一阿含经》卷七〈火灭品16〉第1经记载难陀证阿罗汉后自然不受魔扰,佛陀称赞他:“端正比丘者,无有胜难陀比丘;诸根澹泊,亦是难陀比丘;无有欲心,亦是难陀比丘;无有瞋恚,亦是难陀比丘;无有愚痴,亦是难陀比丘;成阿罗汉,亦是难陀比丘。所以然者,难陀比丘端正,诸根寂静。”(CBETA, T02, no. 125, p. 579, a3-8)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