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8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释提桓因形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天身威力,光明遍照迦兰陀竹园。

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世尊曾于隔界山石窟中说言:‘若有沙门、婆罗门无上爱尽解脱、心善解脱,彼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梵行毕竟。’云何为比丘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梵行毕竟?”

佛告天帝释:“谓比丘若所有受觉,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彼诸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出如实知;如实知已,观察彼受无常,观生灭、观离欲、观灭尽、观舍;如是观察已,则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梵行毕竟。拘尸迦!是名比丘于正法、律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梵行毕竟。”

乃至天帝释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释提桓因”,巴利本作 Sakka devānaṃ Inda。

宋、元、明三本无“若”字。

“苦”,宋、元、明、圣四本作“苦若”。

[注解]

隔界山石窟:王舍城东边隔界山上的一个石窟,天帝释曾在此问法,是佛陀时代王舍城地区的五个佛教精舍之一。又作“界隔山天帝释石窟”、“毘陀山因陀娑罗窟”、“鞞陀提山因陀罗石室”。

爱尽解脱:灭尽一切的贪爱而获得解脱。

边际:尽头。

毕竟:圆满。

拘尸迦:天帝释过去世身为人时姓“拘尸迦”,清净布施而得到成为天主的果报。又译为“憍尸迦”。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记载佛陀为天帝释讲解爱尽解脱之义:如实知三受的集、灭、味、患、离后,观其无常、无欲、灭、舍离,而得解脱。

从十二因缘的分析来看,觉悟而彻底切断了“受”支的执著,自然不生“爱”支,而得以“爱尽解脱”。

同一个事件,在不同经文有时可看到不同角度的侧写。例如《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05经提到,大目揵连尊者想知道天帝释随喜佛陀解说“爱尽解脱”的背景,就以神通上三十三天请问天帝释。可惜,天帝释已经忘记了。《增壹阿含经》卷十〈劝请品19〉第3经以及南传《中部尼柯耶》〈双大品4〉第37经爱尽小经的记载,则是将佛陀讲解“爱尽解脱”以及大目揵连尊者请问天帝释这两段事件,合在同一经中记录。

《杂阿含经》卷二十第552经则记载诃梨聚落主长者想多了解佛陀所说爱尽解脱的法义,而请教摩诃迦旃延尊者,摩诃迦旃延尊者则表示对于六根、六境、六识等的贪著,尽、无欲、灭、息、没,即为解脱。这回答在字面上和佛陀所说的入手处不太相同,或许是说法者视发问者的情境而以最适合的角度切入,以让发问者受益,然而两经所载的修行法同样都能达到爱尽解脱。

天帝释所提到佛陀曾在界隔山石窟的开示,出自《中阿含经》卷三十三第134经大品释问经、又译为《长阿含经》卷十第14经释提桓因问经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