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目錄

《相应部尼柯耶》根相应(节录)

[导读:根相应 (1/2)]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包含“根相应”的下半,可惜“根相应”的上半已佚失,因此以南传《相应部尼柯耶》“根相应”中译补足如下。

《相应部尼柯耶》“根相应”有一百多篇经文,在此仅翻译《杂阿含经》没有相对应经文的小经,也就是可能为《杂阿含经》“根相应”佚失的上半的对应内容,至于和《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的小经有对应关系者,即不另行刊出。

二、较次品

(SN 48.11 获得经)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比丘们!有这五根

“比丘们!什么是信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具足净信,相信如来的觉悟:‘世尊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比丘们!这叫做信根。

“比丘们!什么是精进根?精勤于四正勤。比丘们!这叫做精进根。

“比丘们!什么是念根?正念于四念处。比丘们!这叫做念根。

“比丘们!什么是定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依于弃舍,获得定、获得心一境性。比丘们!这叫做定根。

“比丘们!什么是慧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具足生起与灭去的智慧;(这样的智慧)是贤圣、抉择的,导向苦的完全灭尽。比丘们!这叫做慧根。

“比丘们!这些叫做五根。”

[校勘]

精进根……有这五根:自“精进根”开始至“有这五根”,在原经文中省略为“…慧根。……”,今依 SN 48.1 经文补足,以方便阅读。

[注解]

四正勤:正确地勤奋于四个层面:(1)已生恶令断灭、(2)未生恶令不生、(3)未生善令生起、(4)已生善令增长。又译为“四正断”。

依于弃舍:指修定时要放下让人分心的事物、甚至执著的一切事物,而能渐次得到更高的定境。又译为“弃舍所缘”。

心一境性: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是“定”的别名之一。又译为“一心”。

 

[进阶辨正]

研讨:SN 48.9 放下所缘

(SN 48.19 具足经)

那时,某一位比丘来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位比丘跟世尊说:

“大德!有所谓‘根具足者,根具足者’,大德!什么样是根具足者呢?”

“比丘!这里,比丘修习信根而导向寂灭、导向正觉;修习精进根而导向寂灭、导向正觉;修习念根而导向寂灭、导向正觉;修习定根而导向寂灭、导向正觉;修习慧根而导向寂灭、导向正觉。比丘!这个情形,比丘是根具足者。”

[校勘]

“根具足者”,巴利本作 Indriyasampanno。

“导向寂灭”,巴利本作 Upasamagāmiṃ。

 

三、六根品

(SN 48.22 命根经)

“比丘们!有这三根,哪三个呢?女根、男根、命根。比丘们!这些是三根。”

[注解]

女根:女性的生殖器官及生殖机能,因为能让女性发展出不同于男性的样貌、声音、性向等等,因此称为女根。属于六根中身根(身体)的一部分。

命根:生命的持续力;寿命。

(SN 48.25 简说经)

“比丘们!有这六根,哪六个呢?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比丘们!这些是六根。”

(SN 48.26 入流者经)

“比丘们!有这六根,哪六个呢?眼根、……(中略)意根。比丘们!当圣弟子如实了知这六根的集起、灭没、快乐的滋味、祸患、出离时,比丘们!这叫做不会堕落恶道、必定归向正觉的入流者圣弟子。”

[注解]

快乐的滋味:因为六根而生起喜乐,能让人回味、爱着。参见《杂阿含经》卷二第41经:“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

[进阶辨正]

研讨:SN 48.26 assādo(味)的翻译

(SN 48.27 阿罗汉经)

“比丘们!有这六根,哪六个呢?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比丘们!当比丘如实了知这六根的集起、灭没、快乐的滋味、祸患、出离后,舍离执取而解脱。比丘们!这叫做诸漏已尽、修行已成、应该作的义务已完成、放下重担、得到自身最大的利益、存在的结缚已灭尽、正智解脱的阿罗汉比丘。”

 

(SN 48.28 正觉经)

“比丘们!有这六根,哪六个呢?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比丘们!只要我不如实证知这六根的集起、灭没、快乐的滋味、祸患、出离。比丘们!我在这包括天、魔、梵的世间,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自称‘已成无上正等正觉’。

“比丘们!但自从我如实证知这六根的集起、灭没、快乐的滋味、祸患、出离。比丘们!我在这包括天、魔、梵的世间,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才自称‘已成无上正等正觉’。再者,我的智与见生起:‘我的解脱不可动摇,这是我最后一生,没有再生了。’”

 

 

(SN 48.29 沙门婆罗门经(一))

“比丘们!有这六根,哪六个呢?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比丘们!凡任何沙门或婆罗门不如实了知这六根的集起、灭没、快乐的滋味、祸患、出离。比丘们!对我来说,他们不是沙门或婆罗门,不是沙门中的沙门或婆罗门中的婆罗门,也没有于这一生就体证沙门的目标、婆罗门的目标。

“比丘们!凡任何沙门或婆罗门如实了知这六根的集起、灭没、快乐的滋味、祸患、出离。比丘们!对我来说,他们是沙门或婆罗门,是沙门中的沙门或婆罗门中的婆罗门,也于这一生就体证沙门的目标、婆罗门的目标。”

 

 

(SN 48.30 沙门婆罗门经(二))

“比丘们!凡任何沙门或婆罗门不了知眼根、不了知眼根的集起、不了知眼根的灭没、不了知眼根的灭没道迹;不了知耳根……(中略)不了知鼻根……(中略)不了知舌根……(中略)不了知身根……(中略)不了知意根、不了知意根的集起、不了知意根的灭没、不了知意根的灭没道迹。比丘们!对我来说,他们不是沙门或婆罗门,不是沙门中的沙门或婆罗门中的婆罗门,也没有于这一生就体证沙门的目标、婆罗门的目标。

“比丘们!凡任何沙门或婆罗门了知眼根、了知眼根的集起、了知眼根的灭没、了知眼根的灭没道迹;耳根……(中略)鼻根……(中略)舌根……(中略)身根……(中略)了知意根、了知意根的集起、了知意根的灭没、了知意根的灭没道迹。比丘们!对我来说,他们是沙门或婆罗门,是沙门中的沙门或婆罗门中的婆罗门,也于这一生就体证沙门的目标、婆罗门的目标。”

六根品第三的摄颂:
 再生、命根、完全智、一种子者和简说
 流、阿罗汉、正觉、沙门和婆罗门二经

 

四、乐根品

[导读:五种受]

“受”可区分为“乐受”、“苦受”、“舍受”(即“不苦不乐受”),也可区分为“身受”与“心受”。其中身受为生理的感受,由身体所引起,也就是由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所缘生,心受则为心理的感受,由心理所引起,也就是由意根所缘生。

有的经中则将遇舒适的境界时心的乐受特别称为“喜受”,遇违逆的境界时心的苦受特别称为“忧受”。因此将受区分为五种:(身)乐受、(身)苦受、(心)喜受、(心)忧受、舍受,如下图所示:

乐受 苦受 舍受
喜受 忧受

这五种受能如根生茎叶般引生后续的贪爱执著,因此在经中有时也形容为五根。

凡夫执著于受而造业,修行人则观察受的无常而练习不执著于受,阿罗汉则不因受起贪、瞋、痴,而能不造业。

(SN 48.31 单纯经)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SN 48.32 入流者经)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比丘们!当圣弟子如实了知这五根的集起、灭没、快乐的滋味、祸患、出离时,比丘们!这叫做不会堕落恶道、必定归向正觉的入流者圣弟子。”

 

 

(SN 48.33 阿罗汉经)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比丘们!当比丘如实了知这五根的集起、灭没、快乐的滋味、祸患、出离后,舍离执取而解脱。比丘们!这叫做诸漏已尽、修行已成、应该作的义务已完成、放下重担、得到自身最大的利益、存在的结缚已灭尽、正智解脱的阿罗汉比丘。”

 

 

(SN 48.34 沙门婆罗门经(一))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比丘们!凡任何沙门或婆罗门不如实了知这五根的集起、灭没、快乐的滋味、祸患、出离。比丘们!对我来说,他们不是沙门或婆罗门,不是沙门中的沙门或婆罗门中的婆罗门,也没有于这一生就体证沙门的目标、婆罗门的目标。

“比丘们!凡任何沙门或婆罗门如实了知这五根的集起、灭没、快乐的滋味、祸患、出离。比丘们!对我来说,他们是沙门或婆罗门,是沙门中的沙门或婆罗门中的婆罗门,也于这一生就体证沙门的目标、婆罗门的目标。”

 

 

(SN 48.35 沙门婆罗门经(二))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比丘们!凡任何沙门或婆罗门不了知乐根、不了知乐根的集起、不了知乐根的灭没、不了知乐根的灭没道迹;不了知苦根……(中略)不了知喜根……(中略)不了知忧根……(中略)不了知舍根、不了知舍根的集起、不了知舍根的灭没、不了知舍根的灭没道迹。比丘们!对我来说,他们不是沙门或婆罗门,不是沙门中的沙门或婆罗门中的婆罗门,也没有于这一生就体证沙门的目标、婆罗门的目标。

“比丘们!凡任何沙门或婆罗门了知乐根、了知乐根的集起、了知乐根的灭没、了知乐根的灭没道迹;了知苦根……(中略)了知喜根……(中略)了知忧根……(中略)了知舍根、了知舍根的集起、了知舍根的灭没、了知舍根的灭没道迹。比丘们!对我来说,他们是沙门或婆罗门,是沙门中的沙门或婆罗门中的婆罗门,也于这一生就体证沙门的目标、婆罗门的目标。”

 

 

(SN 48.36 解析经(一))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比丘们!什么是乐根呢?比丘们!身体的乐与合意,身触所生乐与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乐根。

“比丘们!什么是苦根呢?比丘们!身体的苦与不合意,身触所生苦与不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苦根。

“比丘们!什么是喜根呢?比丘们!心理的乐与合意,意触所生乐与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喜根。

“比丘们!什么是忧根呢?比丘们!心理的苦与不合意,意触所生苦与不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忧根。

“比丘们!什么是舍根呢?比丘们!身体或心理的,既非合意也非不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舍根。

“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注解]

身体的:由身体所引起的。

合意:合乎心意而令人愉快的;可爱的。又译为“可意”、“可念”。

心理的:由心理所引起的。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由佛学来看,感受是种心理现象,本经中将感受区分为“身体的”及“心理的”感受,主要是在界定这个感受是由身体引起或是由心理引起的,倒不是说有感受是纯粹身体而没有心理的。

《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70经即说修行人在有苦受时,生了身受但可以不生心受,即指有身体所引起的疼痛时,修行人不执著于受,因此不会自己制造后续心理上的狂乱和苦。

[进阶辨正]

(SN 48.37 解析经(二))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比丘们!什么是乐根呢?比丘们!身体的乐与合意,身触所生乐与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乐根。

“比丘们!什么是苦根呢?比丘们!身体的苦与不合意,身触所生苦与不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苦根。

“比丘们!什么是喜根呢?比丘们!心理的乐与合意,意触所生乐与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喜根。

“比丘们!什么是忧根呢?比丘们!心理的苦与不合意,意触所生苦与不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忧根。

“比丘们!什么是舍根呢?比丘们!身体或心理的,既非合意也非不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舍根。

“比丘们!这里,乐根与喜根应该被看作乐受。

“比丘们!这里,苦根与忧根应该被看作苦受。

“比丘们!这里,舍根应该被看作不苦不乐受。

“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读经拾得]

人们对乐受、喜受执著而生贪、对苦受、忧受执著而生瞋、对不苦不乐受执著而生痴,产生后续的轮回。因此这些受如同根生茎叶般能够引生其他的法,因而也称为“根”。

(SN 48.38 解析经(三))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比丘们!什么是乐根呢?比丘们!身体的乐与合意,身触所生乐与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乐根。

“比丘们!什么是苦根呢?比丘们!身体的苦与不合意,身触所生苦与不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苦根。

“比丘们!什么是喜根呢?比丘们!心理的乐与合意,意触所生乐与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喜根。

“比丘们!什么是忧根呢?比丘们!心理的苦与不合意,意触所生苦与不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忧根。

“比丘们!什么是舍根呢?比丘们!身体或心理的,既非合意也非不合意的感受。比丘们!这叫做舍根。

“比丘们!这里,乐根与喜根应该被看作乐受。

“比丘们!这里,苦根与忧根应该被看作苦受。

“比丘们!这里,舍根应该被看作不苦不乐受。

“比丘们!这里,分类说明这五根:有了五后,成为三;有了三后,成为五。”

[校勘]

“分类说明”,巴利本作pariyāyenā。

[注解]

有了五后,成为三;有了三后,成为五:五根可以归类为三受,三受也可以推演成五根。

 

(SN 48.39 如同木柴经)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比丘们!缘乐触而生起乐根,当乐存在时,他了知:‘我是乐的。’当乐触灭时,他了知:‘对应于受,缘乐触而生起的乐根消散、寂灭。’

“比丘们!缘苦触而生起苦根,当苦存在时,他了知:‘我是苦的。’当苦触灭时,他了知:‘对应于受,缘苦触而生起的苦根消散、寂灭。’

“比丘们!缘喜触而生起喜根,当喜悦存在时,他了知:‘我是喜悦的。’当喜触灭时,他了知:‘对应于受,缘喜触而生起的喜根消散、寂灭。’

“比丘们!缘忧触而生起忧根,当忧存在时,他了知:‘我是忧的。’当忧触灭时,他了知:‘对应于受,缘忧触而生起的忧根消散、寂灭。’

“比丘们!缘舍触而生起舍根,当舍存在时,他了知:‘我是舍的。’当舍触灭时,他了知:‘对应于受,缘舍触而生起的舍根消散、寂灭。’

“比丘们!犹如两木柴互相磨擦,发热生火。当木柴被分离与舍置,则它的热消散、平息。同样的,比丘们!缘乐触而生起乐根,当乐存在时,他了知:‘我是乐的。’当乐触灭时,他了知:‘对应于受:缘乐触而生起的乐根消散、寂灭。’

“比丘们!缘苦触……(中略)比丘们!缘喜触……(中略)比丘们!缘忧触……(中略)比丘们!缘舍触而生起舍根,当舍存在时,他了知:‘我是舍的。’当舍触灭时,他了知:‘对应于受,缘舍触而生起的舍根消散、寂灭。’”

 

[读经拾得]

本经所述为四念处中修习受念处的阶段,修行人如实知受的生起与灭去,进一步而能观察受生起与灭去的因缘。

十二因缘中“触”能缘生“受”,这个过程在经中形容为“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根、境、识三事和合时,才会有触,没有根、境、或识时,就不会有触。

“触”这概念有点抽象,因此都是靠前面的缘起支或是后面的缘起支来形容触:由前面的缘起支来形容触,可将触区分为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也可将触区分为无明触及明触;由后面的缘起支(受)来形容触,则可将触区分为乐触、苦触等,例如产生“乐受”的就叫做“乐触”。

(SN 48.40 非常见次序经)

“比丘们!有五根,哪五个呢?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比丘们!这里,当比丘住于不放逸、热诚、勤奋努力而生起苦根时,他这么了知:‘我的苦根已生起,这是有征相的、有原由的、有造作的、有助缘的;不会是没有征相的、没有原由的、没有造作的、没有助缘的。’他了知苦根、了知苦根集、了知苦根灭、了知已生起的苦根息灭无余之处。已生起的苦根在哪里息灭无余呢?比丘们!这里,比丘离于感官欲乐,离于不善的法后,达到有觉有观,由舍离而生起喜与乐的初禅。在那里,已生起的苦根息灭无余。比丘们!这称为比丘已知灭苦根,他为了这个目的将心集中。

“比丘们!再者,当比丘住于不放逸、热诚、勤奋努力而生起忧根时,他这么了知:‘我的忧根已生起,这是有征相的、有原由的、有造作的、有助缘的;不会是没有征相的、没有原由的、没有造作的、没有助缘的。’他了知忧根、了知忧根集、了知忧根灭、了知已生起的忧根息灭无余之处。已生起的忧根在哪里息灭无余呢?比丘们!这里,比丘离于觉与观,内心澄净,专注,达到无觉无观、由定而生起喜与乐的第二禅。在那里,已生起的忧根息灭无余。比丘们!这称为比丘已知灭忧根,他为了这个目的将心集中。

“比丘们!再者,当比丘住于不放逸、热诚、勤奋努力而生起乐根时,他这么了知:‘我的乐根已生起,这是有征相的、有原由的、有造作的、有助缘的;不会是没有征相的、没有原由的、没有造作的、没有助缘的。’他了知乐根、了知乐根集、了知乐根灭、了知已生起的乐根息灭无余之处。已生起的乐根在哪里息灭无余呢?比丘们!这里,比丘离于喜,安住在舍心,安住在正念、正知中,体验到乐。达到圣者宣说:‘舍、念、住于乐’的第三禅。在那里,已生起的乐根息灭无余。比丘们!这称为比丘已知灭乐根,他为了这个目的将心集中。

“比丘们!再者,当比丘住于不放逸、热诚、勤奋努力而生起喜根时,他这么了知:‘我的喜根已生起,这是有征相的、有原由的、有造作的、有助缘的;不会是没有征相的、没有原由的、没有造作的、没有助缘的。’他了知喜根、了知喜根集、了知喜根灭、了知已生起的喜根息灭无余之处。已生起的喜根在哪里息灭无余呢?比丘们!这里,比丘离于苦、乐,先前忧、喜已断,达到不苦不乐,只有因舍而生的清净之念,心专注纯一的第四禅。在那里,已生起的喜根息灭无余。比丘们!这称为比丘已知灭喜根,他为了这个目的将心集中。

“比丘们!再者,当比丘住于不放逸、热诚、勤奋努力而生起舍根时,他这么了知:‘我的舍根已生起,这是有征相的、有原由的、有造作的、有助缘的;不会是没有征相的、没有原由的、没有造作的、没有助缘的。’他了知舍根、了知舍根集、了知舍根灭、了知已生起的舍根息灭无余之处。已生起的舍根在哪里息灭无余呢?比丘们!这里,比丘超越一切非想非非想入处后,达到了想受灭。在那里,已生起的舍根息灭无余。比丘们!这称为比丘已知灭舍根,他为了这个目的将心集中。”

乐根品第四的摄颂:
 单纯、流、阿罗汉,沙门婆罗门二经
 分别三说,木柴,非一般顺序次第的

[注解]

有造作的:有行为(所造成)的;有造作(所造成)的。又译为“有行”。

想受灭:灭了想阴、受阴的禅定境界。是解脱的圣者才能证得的定。又译为“灭尽定”、“灭受想定”。

[读经拾得]

本经表示初禅断苦根、二禅断忧根、三禅断乐根、四禅断喜根。说一切有部传诵的对应经典(《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阿毘达磨俱舍论》中引用的经文)以及瑜伽学派的论典《瑜伽师地论》则都和南传本经次序不同,表示初禅断忧根、二禅断苦根、三禅断喜根、四禅断乐根。

本经经名为“非常见次序经”,可见南传经典整理者也觉得本经所载不是常见的次序。

[进阶辨正]

研讨:SN 48.40的争议

五、老品

(SN 48.41 老法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舍卫东园鹿母讲堂

当时,世尊在傍晚时,从禅思中出来,在最后的阳光中背晒著太阳而坐。

那时,阿难尊者来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阿难尊者跟世尊说:

“不可思议啊,大德!不可思议啊,大德!世尊现在的肤色不再那么清净皎洁,肢体松弛皱折,身体向前方倾下,看得见诸根的变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正是这样,阿难!随时会老病死在年青时有老法;在健康时有病法;在活命时有死法,肤色不再那么清净皎洁,肢体松弛皱折,身体向前方倾下,看得见诸根的变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这就是世尊所说,说了这些后,善逝、大师又更进一步说:

  “唉!令人成为卑微的老,造作丑陋的老,
   (色身)仅是令人愉悦的影子,被衰老击碎。
   即使能活百岁,最终还是死亡,
   (死)不回避任何东西,粉碎一切。”

 

[对应经典]

 

(SN 48.42 乌南巴婆罗门经)

缘起于舍卫城。

那时,乌南巴婆罗门来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互相致意。欢迎慰劳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乌南巴婆罗门跟世尊说:

“乔达摩先生!有这各自境界、各自行处的五根,它们不经验互相的行处与境界,哪五个呢?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乔达摩先生!当这各自境界、各自行处的五根,它们不经验互相的行处与境界时,什么是庇护所呢?什么是它们体验的行处与境界呢?”

“婆罗门!有这各自境界、各自行处的五根,它们不经验互相的行处与境界,哪五个呢?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婆罗门!当这各自境界、各自行处的五根,它们不经验互相的行处与境界时,意是庇护所,意体验它们的行处与境界。”

“乔达摩先生!又,什么是意的庇护所呢?”

“婆罗门!念是意的庇护所。”

“乔达摩先生!又,什么是念的庇护所呢?”

“婆罗门!解脱是念的庇护所。”

“乔达摩先生!又,什么是解脱的庇护所呢?”

“婆罗门!涅槃是解脱的庇护所。”

“乔达摩先生!又,什么是涅槃的庇护所呢?”

“婆罗门!你已超越了问题(的边界),不能把握问题的限制,婆罗门!因为梵行以涅槃为安固处、以涅槃为彼岸、以涅槃为完结。”

那时,乌南巴婆罗门欢喜、随喜世尊所说后,起座向世尊问讯、右绕,接着离开。

那时,在乌南巴婆罗门离开不久,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犹如重阁或重阁讲堂,在东边有窗户,当太阳昇起时,光线从窗户进入后,将照射在何处?”

“大德!在西边的墙壁。”

“比丘们!同样地,乌南巴婆罗门对如来的信已住立、已生根、已确立、坚固而不能被沙门、婆罗门、天、魔、梵、世间中的任何者动摇。比丘们!如果这个时候乌南巴婆罗门死去,没有将乌南巴婆罗门与这个世间系缚的结缚。”

[注解]

境界:指感官所应对的外境,例如眼根对应色境、耳根对应声境。又译为“尘”。

行处:指感官的所缘(对象),例如眼根缘色、耳根缘声。

庇护所:可依靠的地方。又译为“归依所”、“所依”。

[读经拾得]

五根提供讯息给意根,所谓“缘意、法,生意识”,这个“法”就是感官传来的“讯息”。佛教的论中一般认为前一刹那的意识,成为下一刹那的意根,接收了前一个刹那的法境,这样相续下去。也就是说,五根缘生的感官经验会经由意根,最后成为法境,缘生后续更多的心理造作。如果没有意根,五根缘生的感官经验就没后续了,因此意根是其所依、也可比喻为庇护所。

凡夫的“意”不一定具备“念”,“念”更不一定导向“解脱”。“念”可防护烦恼,有“念”的话意才能提升,所以“念”可比喻为“意”的庇护所。具备“念”之后,修习四念处则能提升为正念,证阿罗汉得解脱时则可永不失正念,因此“解脱”可说是“念”最后的庇护所。

“涅槃”是无为法,永远不会动摇、退失,因此可比喻为“解脱”的庇护所、安固处。

[进阶辨正]

研讨:庇护所

(SN 48.43 娑鸡帝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娑鸡帝城青黑林的鹿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有法门,从五根成为五力,五力成为五根吗?”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以世尊为法眼,以世尊为归依。大德!如果世尊能说明这义理,那就太好了!听闻世尊教说后,比丘们将会记忆受持的。”

“比丘们!有法门,从五根成为五力,五力成为五根。比丘们!什么法门,由此法门从五根成为五力,五力成为五根呢?

“比丘们!信根者,可谓信力;信力者,可谓信根。精进根者,可谓精进力;精进力者,可谓精进根。念根者,可谓念力;念力者,可谓念根。定根者,可谓定力;定力者,可谓定根。慧根者,可谓慧力;慧力者,可谓慧根。

“比丘们!犹如河川向东倾注、向东汇流、向东导向,在中央有沙洲。比丘们!有法门,由此法门该河可算作一条水流。又,比丘们!有法门,由此法门该河亦可算作二条水流。

“比丘们!什么法门,由此法门该河算作一条水流呢?比丘们!沙洲之前的水流与沙洲之后的水流。比丘们!这是法门,由此法门该河算作一条水流。

“比丘们!什么法门,由此法门该河算作二条水流呢?比丘们!沙洲北边的水流与沙洲南边的水流。比丘们!这是法门,由此法门该河算作二条水流。

“比丘们!同样地,信根者,可谓信力;信力者,可谓信根。精进根者,可谓精进力;精进力者,可谓精进根。念根者,可谓念力;念力者,可谓念根。定根者,可谓定力;定力者,可谓定根。慧根者,可谓慧力;慧力者,可谓慧根。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五根时,比丘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

[注解]

娑鸡帝: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是拘萨罗国的旧都城,位于当时的中印度,舍卫城的南方,和拘萨罗国以南的阿逾阇城隔河相望。又译为“娑祇”。

[读经拾得]

五根是说信、精进、念、定、慧如同植物的根生茎叶般能“增上”其他善法;五力是说信、精进、念、定、慧增长而产生能断烦恼的“力量”。经论中讲说五根增长而产生的力量称为五力,例如《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二:“五根行已足,是为五力。”(CBETA, T01, no. 13, p. 238, c15)

本经是在这样的基本定义上解说,表示五根、五力并不是泾渭分明、完全不同,而是有共同的源流(信、精进、念、定、慧),只是上下游或视角的差别。

五根、五力,修的都是信、精进、念、定、慧,只是五根讲修这五者能增上其他善法,五力讲修这五者能产生断烦恼的力量。所以从修的内容来讲是一样的,只是应用的层面来讲有所不同。

[进阶辨正]

(SN 48.44 东库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的东库。

在那里,世尊召唤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你相信修习、多修习信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中略)修习、多修习慧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吗?”

“大德!在这里,我不是出于对世尊的信心:修习、多修习信根……(中略)修习、多修习慧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

“大德!那些不了悟、未见到、未发现、未作证、未以慧体会达到的人,在那里,他们出于对其他人的信心:修习、多修习信根……(中略)修习、多修习慧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

“但,大德!那些已了悟、已见到、已发现、已作证、以慧体会达到的人,在那里,他们是自信、没有疑惑的:修习、多修习信根……(中略)修习、多修习慧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

“大德!我已了悟、已见到、已发现、已作证、以慧体会达到,在那里,我是自信、没有疑惑的:修习、多修习信根……(中略)修习、多修习慧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

“真是太好了!舍利弗!那些不了悟、未见到、未发现、未作证、未以慧体会达到的人,在那里,他们出于对其他人的信心:修习、多修习信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中略)修习、多修习慧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

“但,舍利弗!那些已了悟、已见到、已发现、已作证、以慧体会达到的人,在那里,他们是自信、没有疑惑的:修习、多修习信根……(中略)修习、多修习慧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

 

 

(SN 48.45 东园经(一))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几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中略)。”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一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哪一根呢?慧根。比丘们!对有慧的圣弟子来说,接着信确立;接着精进确立;接着念确立;接着定确立。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这一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SN 48.46 东园经(二))

背景如同前一经。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几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中略)。”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二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哪二根呢?圣慧和圣解脱。比丘们!因为圣慧是其慧根,比丘们!因为圣解脱是其定根。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二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SN 48.47 东园经(三))

背景如同前一经。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几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中略)。”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四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哪四根呢?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这四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SN 48.48 东园经(四))

背景如同前一经。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几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中略)。”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五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哪五根呢?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这五根时,漏尽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SN 48.49 宾头卢颇罗堕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

当时,宾头卢颇罗堕尊者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那时,众多比丘来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跟世尊说:

“大德!宾头卢颇罗堕尊者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大德!究竟正观到什么,宾头卢颇罗堕尊者记说:‘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三根时,宾头卢颇罗堕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哪三根呢?念根、定根、慧根。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三根时,宾头卢颇罗堕比丘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比丘们!这三根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是灭尽。什么的灭尽呢?生、老、死。

“比丘们!当宾头卢颇罗堕比丘正观到‘生、老、死的灭尽’时,记说究竟的智慧:‘我了知生已经灭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经完成,自知没有下一生。’”

 

 

六、野猪洞品

(SN 48.51 萨罗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拘萨罗国的萨罗婆罗门村落。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犹如在任何畜生类中,兽王狮子被视为其中最上,即:力量、速度、勇气。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比丘们!哪些是菩提分法呢?比丘们!信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精进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念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定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慧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

“比丘们!犹如在任何畜生类中,兽王狮子被视为其中最上,即:力量、速度、勇气。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注解]

菩提分法:成就菩提(觉悟)的各分支方法,通常指“三十七道品”(三十七类成就菩提的方法),在本经中则特举五根为例。

 

(SN 48.53 有学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有法门让住于有学地的有学比丘了知:‘我是有学。’住于无学地的无学比丘了知:‘我是无学。’吗?”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中略)。”

“比丘们!有法门让住于有学地的有学比丘了知:‘我是有学。’住于无学地的无学比丘了知:‘我是无学。’

“比丘们!什么法门让住于有学地的有学比丘了知:‘我是有学。’呢?

“比丘们!这里,有学比丘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苦集。’如实了知:‘这是苦灭。’如实了知:‘这是苦灭道迹。’比丘们!这是法门,让住于有学地的有学比丘了知:‘我是有学。’

“再者,有学比丘这样细思:‘这里之外,有其他的沙门或婆罗门教导像世尊如此真实、真正的法吗?’他这么了知:‘除了这里之外,没有其他的沙门或婆罗门教导像世尊如此真实、真正的法。’比丘们!这是法门,让住于有学地的有学比丘了知:‘我是有学。’

“再者,有学比丘了知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的去向、最胜、成果、究竟。他没有亲身达到、安住,但以慧洞察看见。比丘们!这是法门,让住于有学地的有学比丘了知:‘我是有学。’

“比丘们!什么法门让住于无学地的无学比丘了知:‘我是无学。’呢?

“比丘们!这里,无学比丘了知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的去向、最胜、成果、究竟。他亲身达到、安住,也以慧洞察看见。比丘们!这是法门,让住于无学地的无学比丘了知:‘我是无学。’

“再者,比丘们!无学比丘了知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他了知:‘它们将完全、彻底地息灭无余,将无其他六根在其他地方以任何方式生起。’这是法门,让住于无学地的无学比丘了知:‘我是无学。’”

[注解]

亲身达到:即灭尽烦恼、完整体验涅槃。又译为“身触”。

 

(SN 48.54 足迹经)

“比丘们!犹如任何丛林生物的足迹,一切都容纳在象的足迹里,象的足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广大。同样地,比丘们!凡任何导致觉悟的足迹,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比丘们!哪些是导致觉悟的足迹呢?比丘们!信根是导致觉悟的足迹,它导致觉悟;精进根是导致觉悟的足迹,它导致觉悟;念根是导致觉悟的足迹,它导致觉悟;定根是导致觉悟的足迹,它导致觉悟;慧根是导致觉悟的足迹,它导致觉悟。

“比丘们!犹如任何丛林生物的足迹,一切都容纳在象的足迹里,象的足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广大。同样地,比丘们!凡任何导致觉悟的足迹,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SN 48.55 树心材经)

“比丘们!犹如任何树心材的香中,赤旃檀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比丘们!哪些是菩提分法呢?比丘们!信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精进根……(中略)念根……(中略)定根……(中略)慧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

“比丘们!犹如任何树心材的香中,赤旃檀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注解]

旃檀:檀香。

 

[进阶辨正]

研讨:树心材香

(SN 48.56 安立经)

“比丘们!当安立了一法时,比丘修习、善修习五根。哪一法呢?不放逸。什么是不放逸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于心防护漏与有漏法,当他的心防护漏与有漏法时,信根修习圆满;精进根修习圆满;念根修习圆满;定根修习圆满;慧根修习圆满。

“比丘们!当这样安立了一法时,比丘修习、善修习五根。”

[注解]

有漏法:由烦恼而生,或生烦恼的事物。参见《杂阿含经》卷二第56经:“若色有漏、是取,彼色能生爱、恚;如是受、想、行、识,有漏、是取,彼识能生爱、恚,是名有漏法。”

 

(SN 48.57 大梵天王经)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郁毘罗尼连禅河阿阇惒罗孟加拉榕树下,初成正觉。

那时,世尊到偏僻安静处独坐,生起这样的深思:

“修习、多修习五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哪五根呢?

“修习、多修习信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精进根……(中略)念根……(中略)定根……(中略)修习、多修习慧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

“修习、多修习五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

那时,大梵天王考量世尊心中的深思后,犹如有力气的男子伸直弯曲的手臂,或把伸直的手臂弯曲那样快地在梵天世界消失,出现在世尊面前。把上衣披到一边肩膀,合掌向世尊行礼后,跟世尊说:

“正是如此,世尊!正是如此,善逝!修习、多修习五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哪五根呢?修习、多修习信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中略)修习、多修习慧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修习、多修习五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

“大德!过去我跟随迦叶等正觉者修行梵行。在那时我叫做沙哈葛比丘。大德!当已修习、多修习五根,我在感官之欲上离染,身坏命终后投生梵天世界的善趣,在那里我是大梵天王。

“正是如此,世尊!正是如此,善逝!我知、我见,修习、多修习五根,有甘露的安固处、甘露的彼岸、甘露的究竟。”

[注解]

郁毘逻:摩揭提国的村名,佛陀曾苦行六年的地方,今日印度比哈尔邦的 Urel 村,义译为“苦行林”,又译为“郁鞞罗”、“优楼频螺”。

尼连禅河:恒河支流。位于中印度摩竭提国伽耶城的东方,相当于今日印度比哈尔邦的帕尔古河。又译为“尼连然河”。

阿阇惒罗:古印度尼连禅河旁的一株树名,佛陀悟道不久后曾在这株树下打坐,之后并在这株树下接受梵天劝请而说法。“惒”读音同“河”。

孟加拉榕:桑科榕属的常绿大乔木,原产于印度,株高可达十八米以上,叶大片,长十至二十公分,宽六至十公分,卵形或椭圆形。枝叶繁茂,向四方蔓生,气根常自侧枝发生,深入地下,致成支柱,用以支持树体,因此一树可以成林,被称为独木林。又译为尼拘树、尼拘陀树、尼拘留他树、尼拘律树。

大梵天王:色界初禅天当中最高层大梵天的天主,是第一位在梵天出生的天众,被后来往生梵天的天众尊为天主。此天离欲界的淫欲,寂静清净。又译为“大梵王”、“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SN 48.58 野猪洞经)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王舍城耆阇崛山的野猪洞中。

在那里,世尊召唤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一位漏尽比丘究竟正观到什么,对于如来或如来的教说,礼敬时作出最上的头面接足礼呢?”

“大德!当一位漏尽比丘看见无上安稳处时,对于如来或如来的教说,礼敬时作出最上的头面接足礼。”

“真是太好了!舍利弗!一位漏尽比丘看见无上安稳处时,对于如来或如来的教说,礼敬时作出最上的头面接足礼。”

“舍利弗!什么是漏尽比丘对于如来或如来的教说,礼敬时作出最上的头面接足礼,所看见的无上安稳处?”

“大德!这里,漏尽比丘修习信根,导向寂静、导向正觉;修习精进根……(中略)修习念根……(中略)修习定根……(中略)修习慧根,导向寂静、导向正觉。大德!这是一位漏尽比丘对于如来或如来的教说,礼敬时作出最上的头面接足礼,所看见的无上安稳处”

“真是太好了!舍利弗!这是无上安稳处,当一位漏尽比丘看见时,对于如来或如来的教说,礼敬时作出最上的头面接足礼。”

“舍利弗!什么是漏尽比丘对于如来或如来的教说,礼敬时作出最上的头面接足礼呢?”

“大德!这里,漏尽比丘安住于对大师尊敬、顺从,对法尊敬、顺从,对僧团尊敬、顺从,对学尊敬、顺从,对正定尊敬、顺从。大德!这是一位漏尽比丘对于如来或如来的教说,礼敬时作出最上的头面接足礼。”

“真是太好了!舍利弗!这是最上的头面接足之礼,一位漏尽比丘对于如来或如来的教说,礼敬时作出最上的头面接足礼。”

[注解]

头面接足礼:以头碰触受礼者的脚或地面的最高礼法。又作“五体投地”。

 

(SN 48.59 生起经(一))

缘起于舍卫城。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不离如来、应供、等正觉的出现,未生起的生起。

“哪五根呢?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不离如来、应供、等正觉的出现,未生起的生起。”

 

 

(SN 48.60 生起经(二))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不离善逝,未生起的生起。

“哪五根呢?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不离善逝的律,未生起的生起。”

野猪洞品第六的摄颂:
 萨罗、茉莉与有学,足迹、心材、已安立
 梵天、野猪洞,生起二经在后

[注解]

律:佛陀为比丘、比丘尼所制定应遵守的禁戒。音译为毘尼、毘奈耶。

七、觉分品

(SN 48.61 结缚经)

缘起于舍卫城。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导致断结缚。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

“比丘们!这些是五根,修习、多修习时,导致断结缚。”

 

 

(SN 48.62 随眠经)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导致根绝随眠。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

“比丘们!这些是五根,修习、多修习时,导致根绝随眠。”

[注解]

随眠:烦恼或烦恼的根源。烦恼潜伏跟随着人,因缘适合就会生起,因此称为随眠。又译为“使”。

 

(SN 48.63 完全理解经)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导致完全理解(生命)历程。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

“比丘们!这些是五根,修习、多修习时,导致完全理解(生命)历程。”

 

 

(SN 48.64 漏尽经)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导致漏尽。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导致漏尽。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导致断结缚,导致根绝随眠,导致完全理解(生命)历程,导致漏尽。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导致断结缚,导致根绝随眠,导致完全理解(生命)历程,导致漏尽。”

 

 

(SN 48.65 果经(一))

“比丘们!有五根。哪五根呢?

“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是五根。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五根时,可以预期二果其中之一:这一生得到究竟的智慧,或仍有残余存在时,为阿那含。”

 

[对应经典]

 

(SN 48.66 果经(二))

“比丘们!有五根。哪五根呢?

“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是五根。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五根时,可以预期七果、七福利,哪七果、七福利呢?

“在这一生中即达到究竟的智慧。

“如果在这一生中没达到究竟的智慧,则在死时达到究竟的智慧。

“如果在这一生中没达到究竟的智慧,在死时也没达到究竟的智慧,则以灭尽五下分结,达到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五根时,可以预期七果、七福利。”

[注解]

中般涅槃:“阿那含果”的圣人中,从人间命终往生天界的中阴阶段即证得涅槃者。因为在“中”阴阶段“般涅槃”,所以名为“中般涅槃”。

生般涅槃:“阿那含果”的圣人中,往生天界即证得涅槃者。因为出“生”即“般涅槃”,所以名为“生般涅槃”。

有行般涅槃:“阿那含果”的圣人中,往生天界后努力修行而证得涅槃者。因为“有”努力修“行”而“般涅槃”,所以名为“有行般涅槃”。

无行般涅槃:“阿那含果”的圣人中,往生天界后不经努力修行而证得涅槃者。因为“无”努力修“行”而“般涅槃”,所以名为“无行般涅槃”。

上流色究竟:“阿那含果”的圣人中,先往生色界较低层次的天,命终后往生更高层次的天,甚至色界最高天色究竟天而证得涅槃者。因为往更“上”层的天界“流”转甚至到“色究竟”天般涅槃,所以名为“上流色究竟”。又译为“上流般涅槃”。

 

(SN 48.67 树经(一))

“比丘们!犹如任何阎浮提的树中,阎浮树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比丘们!哪些是菩提分法呢?比丘们!信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精进根……(中略)念根……(中略)定根……(中略)慧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

“比丘们!犹如任何阎浮提的树中,阎浮树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注解]

阎浮提: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我们居住于此。另译为“南赡部洲”、“阎浮洲”、“阎浮里”。

阎浮树:肯氏蒲桃树,为桃金娘科赤楠属的大乔木,原产于印度,株高可达二十五米,果实成熟时呈紫黑色,近葡萄香味,可供食用及药用,为古代为重要的药材,在糖尿病药物发明前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在这里特指印度最高的一株肯氏蒲桃树,印度古代称地球为“阎浮提”即因此树而命名。

 

(SN 48.68 树经(二))

“比丘们!犹如任何三十三天的树中,昼度树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比丘们!哪些是菩提分法呢?比丘们!信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精进根……(中略)念根……(中略)定根……(中略)慧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

“比丘们!犹如任何三十三天的树中,昼度树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注解]

昼度树:刺桐树,为豆科刺桐属的落叶大乔木。在这里特指三十三天一株知名的树,义译为“香遍树”。

 

(SN 48.69 树经(三))

“比丘们!犹如任何阿修罗的树中,善昼树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比丘们!哪些是菩提分法呢?比丘们!信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精进根……(中略)念根……(中略)定根……(中略)慧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

“比丘们!犹如任何阿修罗的树中,善昼树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注解]

善昼树:阿修罗居住处一株知名的树。过去当阿修罗被三十三天赶出原居住地,撤退到现在的居住地时,见到了善昼树,而知道到了哪里。

 

(SN 48.70 树经(四))

“比丘们!犹如任何金翅鸟的树中,铁叉树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比丘们!哪些是菩提分法呢?比丘们!信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精进根……(中略)念根……(中略)定根……(中略)慧根是菩提分法,它导致觉悟。

“比丘们!犹如任何金翅鸟的树中,铁叉树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菩提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觉分品第七的摄颂:
 结缚、随眠、遍知和漏尽
 二果、四树、此被称为品

[注解]

铁叉树:金翅鸟所栖息的巨树,其性状类似吉贝木棉树。音译为“究罗睒摩罗树”、“居吒奢摩离树”。

 

八、恒河中略品

(SN 48.71~82 向东等十二经)

“比丘们!就像恒河向东倾注、向东汇流、向东导向。同样地,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的比丘,向涅槃倾注、向涅槃汇流、向涅槃导向。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的比丘,如何向涅槃倾注、向涅槃汇流、向涅槃导向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习信根;……(中略)精进根;……念根;……定根;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习慧根。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五根的比丘,向涅槃倾注、向涅槃汇流、向涅槃导向。”

恒河中略品第八的摄颂:
 向东倾注有六经  向海倾注有六经
 六加六成十二经  依此背诵成本品

 

 

九、不放逸品

(SN 48.83~92如来等十经)

不放逸品应该要扩展,彼摄颂:
 如来、足迹、屋顶、根、树心、茉莉花
 王、月亮和太阳、衣服是第十位

 

十、须要力量品

(SN 48.93~104力量等十二经)

须要力量品应该要扩展,彼摄颂:
 力量、种子和龙、树木、瓶子、芒
 虚空和二雨云经、船、旅馆、河

十一、寻求品

(SN 48.105~114寻求等十经)

寻求品应该要扩展,彼摄颂:
 寻求、慢、漏、有以及苦的三种
 碍和垢、恼乱、受、渴爱和渴望

十二、瀑流品

(SN 48.115~124 瀑流等十经)

“比丘们!有五上分结,哪五个呢?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比丘们!这些是五上分结。

“比丘们!应该修习五根,为了证知、遍知、灭尽、舍断这五上分结。比丘们!哪五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习信根;……(中略)比丘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习慧根。

“比丘们!应该修习五根,为了证知、遍知、灭尽、舍断这五上分结。”

(应该如道相应那样使之详细)
瀑流品第十二,彼摄颂:
 瀑流、轭、取、系缚和随眠
 种欲、盖、蕴、以及下上分

 

十三、恒河中略品

(SN 48.125~136 向东等十二经)

“比丘们!就像恒河向东倾注、向东汇流、向东导向。同样地,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的比丘,向涅槃倾注、向涅槃汇流、向涅槃导向。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五根的比丘,如何向涅槃倾注、向涅槃汇流、向涅槃导向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信根,调伏贪到究竟、调伏瞋到究竟、调伏痴到究竟;……(中略)修习慧根,调伏贪到究竟、调伏瞋到究竟、调伏痴到究竟。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五根的比丘,向涅槃倾注、向涅槃汇流、向涅槃导向。”

恒河中略品第十三的摄颂:
 向东倾注有六经  向海倾注有六经
 六加六成十二经  依此背诵成本品

 

 

 

十七、瀑流品

(SN 48.169~178 瀑流等十经)

“比丘们!有五上分结,哪五个呢?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比丘们!这些是五上分结。

“比丘们!应该修习五根,为了证知、遍知、灭尽、舍断这五上分结。比丘们!哪五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信根,调伏贪到究竟、调伏瞋到究竟、调伏痴到究竟;精进根……(中略)念根……定根……修习慧根,调伏贪到究竟、调伏瞋到究竟、调伏痴到究竟。

“比丘们!应该修习五根,为了证知、遍知、灭尽、舍断这五上分结。”

瀑流品第十七的摄颂:
 瀑流、轭、取、系缚和随眠
 种欲、盖、蕴、以及下上分

 

 

根相应第四(节录)

[注解]

根相应第四:“根相应”是南传《相应部尼柯耶》第48相应,也是南传《相应部尼柯耶》五篇当中“大篇”的第四个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