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rson Chang:

在翻译 SN 47.67-72 时:

“比丘们!犹如在任何香树心中,紫檀被视为其中最上。

树心的白话可能是心材,推测是树干中间有较高工艺价值的一段。

47.63-72注解:
⑤ 心材:请自行将本经中的“所有的众生中……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最上”以“所有树心材的香中,紫檀为最上”置换,而得出一经。

那譬喻的主体到底是心材(的使用价值)还是心材散发出的香呢?

似乎这两种在经中都有用到。

sāragandha
: [m.] odour of the heart of a tree.。

sāra
:① m. [〃] 坚実, 真実, 真髄, 核, 核心, 树心, 心材, 坚材. sāraṃ sārato ñatvā真実を真実より(真実として)知りて. -ādāyin 真髄を取る. -gandha 树心香. -gavesin 坚材を求むる. -mati 坚実と思う人. pl. nom. sāramatino, sāramatayo. ② m. [<sārati sṛ] 流出.。

gandha
:① m. [〃] 香, 芳香, 薫香, 香料. -kuṭī 香室, 香房, 佛的居室. -odaka香水. -gandha 香香. -jāta 香种, 香的种类. -tthena 香盗人(盗香者). -pañcaṅgulika 五指香印. -bhoga 香乐. ② [= gantha ②] 典籍,书籍. -dhura 圣典研究. -vaṃsa 书史.。

庄居士网站:
您所查询的“心材”相关内容: (共有10个经有)
47.13
“阿难!以前这不是被我说过吗?与一切所爱的、合意的分离、别离、异离。阿难!在这里,那如何可得:‘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为的、败坏之法都不要被破坏。’这是不可能的!阿难!犹如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最大的枝干会断落。同样的,阿难!有心材住立的大比丘僧团,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阿难!在这里,那如何可得:‘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为的、败坏之法都不要被破坏。’这是不可能的!

22.95
比丘们!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如果拿着锐利的斧头走进树林,在那里,他看到笔直、新长的、未抽芽结果实的大芭蕉树干,他会切断其根部,切断根部后切断顶部,切断顶部后剥开芭蕉叶鞘[层层包卷]的[假]茎。剥开时,他连肤材都得不到,哪有心材呢!有眼的男子如果检视、静观、如理审察;当检视、静观、如理审察时,对他来说,它看起来只是空无的、空虚的、无实心的。比丘们!在芭蕉树干中,有什么实心呢?同样的,比丘们!凡任何行,不论过去、未来、现在……(中略)或远、或近,比丘检视、静观、如理审察;当检视、静观、如理审察时,对他来说,它看起来只是空无的、空虚的、无实心的。比丘们!在诸行中,有什么实心呢?
“Seyyathāpi, bhikkhave, puriso sāratthiko sāragavesī sārapariyesanaṃ caramāno tiṇhaṃ kuṭhāriṃ ādāya vanaṃ paviseyya. So tattha passeyya mahantaṃ kadalikkhandhaṃ ujuṃ navaṃ akukkukajātaṃ. Tamenaṃ mūle chindeyya; mūle chetvā agge chindeyya, agge chetvā pattavaṭṭiṃ vinibbhujeyya. So tassa pattavaṭṭiṃ vinibbhujanto pheggumpi nādhigaccheyya, kuto sāraṃ! Tamenaṃ cakkhumā puriso passeyya nijjhāyeyya yoniso upaparikkheyya. Tassa taṃ passato nijjhāyato yoniso upaparikkhato rittakaññeva khāyeyya, tucchakaññeva khāyeyya, asārakaññeva khāyeyya. Kiñhi siyā, bhikkhave, kadalikkhandhe sāro? Evameva kho, bhikkhave, ye kecisaṅkhārā

35.116
“学友们!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根,越过树干后,想在枝叶中遍求心材,尊者们就像这样,在大师面前略过世尊后,你们想应该在我这里问这个义理。
“Seyyathāpi, āvuso, puriso sāratthiko sāragavesī sārapariyesanaṃ caramāno mahato rukkhassa tiṭṭhato sāravato atikkammeva, mūlaṃ atikkammeva, khandhaṃ sākhāpalāse sāraṃ pariyesitabbaṃ maññeyya; evaṃ sampadamidaṃ āyasmantānaṃ satthari sammukhībhūte taṃ bhagavantaṃ atisitvā amhe etamatthaṃ paṭipucchitabbaṃ maññatha.

查看诸经后,个人认为譬喻主体应为树心的香,故选译为“树心材的香”:

“比丘们!犹如任何树心材的香中,紫檀被视为其中最上。同样地,比丘们!任何觉分法中,慧根被视为其中最上,即:觉悟。


David Chiou:

这经原文有gandha,因此自然要译出“香”来。

不过有点奇怪的是,现代人所称的紫檀木,几乎没有香气,而是看重木材的材质。紫檀是种成长非常慢的树种,因此材质密度也非常高,是很坚硬扎实的材质,可作名贵家俱。长得快的树木,木材就松软得多。

简单讲,紫檀和檀香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树种,紫檀的香气就是一般木头的香气,和檀香完全无法比。

所以这边是否真得为“紫檀”,看有没有办法查询一下。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现代人称的紫檀已经不是古代人称的紫檀了,名称有“檀”的植物,因为檀香名贵,常被商人乱取名。


David Chiou:

我查了下CBETA,古籍中曾有一种香料叫作“紫檀”,因此翻成紫檀OK,只是与今人称的紫檀可能已是不同的树了。

巴利语辞典译为 red sandalwood, 不过这是商品名称,背后有不同的树种可称为 red sandalwood(就像“汽水”可以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芬达甚至苹果西打等等不同的原料),如果南传有定义出该树种的学名,才比较容易查出是何植物。

不过既然古籍有以紫檀为香料,那么这么翻也没问题。


Satipatthana Shi:

阿含经中的“赤栴檀” = 巴利lohitacandana 庄居士译为“紫檀”

《杂阿含882经》卷31:“譬如坚固之香,赤栴檀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一切皆不放逸为根本。”

北传:中阿含144经 南传:中部107经
瞿昙!犹诸根香,沈香为第一,所以者何?瞿昙!彼沈香者,于诸根香为最上故。瞿昙!犹诸娑罗树香,赤栴檀为第一,所以者何?瞿昙!赤栴檀者于诸娑罗树香为最上故。

南传:中部107经
乔达摩先生!犹如凡任何根香,黑鸢尾草被说为其中之第一;凡任何木香,紫檀被说为其中之第一;凡任何花香,茉莉花被说为其中之第一,同样的,乔达摩尊师的教诫在今日的教法中是最上的。

看了David 对于现代“紫檀”的叙述,以及中英文辞典的描述后,觉得将 lohitacandana 译为“紫檀”,似乎不是恰当的译词。不知你们认为如何?

Concise P-E Dict
lohitacandana
: [nt.] red sandal-wood.。

赤栴檀
Basic Meaning: red sandalwood
Senses:
• T 262.9.45c6. (Skt. lohita-candana-); T 263.9.117a23 [Seishi Karashima]

牛头栴檀
Basic Meaning: ox-head sandalwood
Senses:
• (Skt. gośīrṣa-candana) Also styled 赤栴檀 red sandal-wood; said to come from the Ox-head mountains, and if rubbed on the body to make one impervious to fire, also generally protective against fire, curative of wounds and generally medicinal. “The first image of Śākyamuni was made of this wood. (Eitel) 西域记 10.” Also rendered 牛檀栴檀 and 牛檀香. 〔五分律 T 1421.22.170a12〕 [Charles Muller; source(s): Nakamura,Soothill]

牛头栴檀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植物)又称赤栴檀。栴檀为香树名,出自牛头山,故曰牛头栴檀。名义集三曰:“正法会经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栴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于此峰中生栴檀树,故名牛头。华严云:摩罗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大论云:除摩梨山无出栴檀香。”智度论十八曰:“除摩黎山一切无出栴檀木。”西域记十曰:“国南海滨有秣刺耶山,崇崖峻岭洞谷深涧,其中则有白檀树。栴檀儞婆树,树类白檀,不可以别。唯于盛夏登高远瞻,其有大蛇萦者,于是知之。犹其木性凉冷,故蛇盘也。既见已射箭为记,冬蛰之后,方乃采伐。”观佛三昧海经一谓:“牛头栴檀,生伊兰丛中,牙茎枝叶,如阎浮提竹笋。仲秋月满,卒从地生,成栴檀树。众人皆闻牛头栴檀上妙之香。”梵Gośīrṣaka-candana。

[佛光阿含藏]
牛头栴檀(gosīsa-candana)(巴),赤铜色,栴檀中最香,香气持久,古来多以此树造佛像、殿堂、器具等,其粉末可做医药,油可做香水原料。此树或谓产于南印度摩罗耶山,或谓产于高聚山之第二银峰,此山峰状似牛头,故名之。

[佛光大辞典]
檀像
栴檀像之略称。栴檀为一种香木,赤色者称牛头栴檀、赤栴檀;黑色者称为紫檀;白色者称为白檀。其木质致密,适于雕刻,然巨材不易得,故作品多为精巧之小佛像。其质地与香味均属上乘。我国多出产白檀。日本法隆寺所收藏之九面观音即为我国唐代檀像杰作。 p6444


Anderson Chang:

同意,娑罗树香其实就等同树心材香,字面音译上是对得起来的。

sāragandha

sāra
:① m. [〃] 坚実, 真実, 真髄, 核, 核心, 树心, 心材, 坚材. sāraṃ sārato ñatvā真実を真実より(真実として)知りて. -ādāyin 真髄を取る. -gandha 树心香. -gavesin 坚材を求むる. -mati 坚実と思う人. pl. nom. sāramatino, sāramatayo. ② m. [<sārati sṛ] 流出.。

gandha
:① m. [〃] 香, 芳香, 薫香, 香料. -kuṭī 香室, 香房, 佛的居室. -odaka香水. -gandha 香香. -jāta 香种, 香的种类. -tthena 香盗人(盗香者). -pañcaṅgulika 五指香印. -bhoga 香乐. ② [= gantha ②] 典籍,书籍. -dhura 圣典研究. -vaṃsa 书史.。

(八八二)[0221c23]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种种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黑沈水香是众香之上,如是种种善法,不放逸最为其上。
“譬如坚固之香,赤栴檀①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一切皆依ⓐ不放逸为根本。如是,乃至涅槃。

杂阿含882经则取意译,sāra译为坚固,原来是树心坚材之意,
这样就串起来了!


佛经植物学:

我查了佛教植物辞典,赤白栴檀都对应到 Santalum album Linn., (印度白檀) 查一下维基百科,亚洲原生的Santalum 就只有Santalum album 一种, 就树的结构来看, 有树皮, 边材和心材, 印度白檀的边材是白色的(种小名可能这样来的), 心材就是红色(有些可能红的发紫), 而心材是精油含量最高的, 所以最香.所以我猜白檀和赤檀的分别只是在边材和心材比例不同,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0049158.2012.10676406


David Chiou:

有道理。今早想到一种解读:“树名”是栴檀树(檀香树),“香名”则有较年轻树或接近树皮部位白色的白旃檀、树心材部位红色的赤旃檀(紫旃檀),依印度的“产地名”来描述则称为牛头旃檀。

SN 47.67-72 的“树心材的香”,这是讲香名而不是树名,是檀香树心红色部位的檀香,简称为赤旃檀香,因为心材精油含量最高,因此是檀香香料中最香的。若心材红得发紫,则也称为紫檀。

刚查找CBETA经藏,以上的解读符合大多数文义,除了少数后期的翻译或许译者也不清楚当中的区分而较不清楚。

檀香树部位颜色及精油含量的不同,除了被称为不同的“香”外,也被称为不同的“药”,药性不大相同,例如宋代的《翻译名义集》卷3:“牛头旃檀。或云。此方无故不翻。或云义翻与药。能除病故。慈恩传云树类白杨。其质凉冷。蛇多附之。华严云。摩罗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正法念经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峯。多有牛头旃檀。若诸天与修罗战时。为刀所伤。以牛头旃檀。涂之即愈。以此山峯状如牛头。于此峯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大论云。除摩梨山。无出旃檀。白檀治热病。赤檀去风肿。摩梨山此云离垢。在南天竺国。”(CBETA, T54, no. 2131, p. 1104, b10-19)

这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收录成为“木部第三十四卷 木之一:檀香”一节中的:“白檀辛温,气分药也;紫檀咸寒,血分药也。白檀,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李时珍也明白将白檀、紫檀都归类为“檀香”药材中,因此同在“檀香”一节。c.f. http://zhongyiguji.21tcm.com/14/bencaogangmu/index.shtml?8114

要特别注意的是佛经中所说的白、黄、红、紫檀香,经论中都清楚表明有浓郁香味,跟后代人称的紫檀木、红檀木等几乎没香味的坚硬木材树种,根本没有关系。

但现代在速食文化张冠李戴下,大陆文章农场一大抄的网页,竟然将现代人称的紫檀木视为《本草纲目》的“紫檀”,把紫檀木削剩的木屑当中药上淘宝卖,恐怕会害人吃错药了。

当然,就我们翻译来说不必写那么多,就写“赤旃檀”即可,注释“旃檀”为“檀香”简明扼要。

Ps. “沉香”则是另外一树种(非檀香树)受真菌感染后结的油脂与木材结合的产物,也跟檀香没有关系。旃檀是天生有香气,沉香要靠真菌感染才有香气,经中也将旃檀香、沉香视为不同的香。


Huiyi Lin

栴檀和沈香同样是古代中土人士极少见,也不甚清楚的域外植物。栴檀这两个字的译名本身问题不大,让现代人混乱的是各种栴檀颜色和对应的植物关系。 由于生活在中土的古人不了解栴檀这种植物,无论历代药典或佛经注疏,要不是含混不清,就是讹误,而且这些条目、注解都互相参考引用,最后再被现代佛学辞典引用,以致不论查哪一部辞典都没能明确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况且栴檀的情况,还有现代人把紫檀的名称拿来美称其他植物,让人更加混乱。
佛经中提到的植物,不论是天界的还是人间的,都与印度古代传统息息相关,且常常俱备药用。
最早将印度古植物名进行分类并对应现代植物学名的是印度传统医学的阿育吠陀。现代植物学或梵文、巴利文佛教辞典中的现代植物对应名称也都是参照自这些资料,因此在讨论印度植物时,与其参考李时珍《本草纲目》那种抄了好几手,只能”仅供参考”,留给后人勘误用的资料,不如回到印度文化和接近原始资料的阿育吠陀会更清楚。(李时珍并不十分了解栴檀等外国植物。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态度是,即使自己不了解或当时被认为不合理的资料也会抄录下来,这是为了留给万一有需要的人参考。)

“栴檀”是音译,梵文是Candana(Chandana),英文为Sandalwood。如同“沈香”的英文Agarwood不是单一植物名称。Sandalwood也不是指单一一种植物,而是檀香属乔木的总称(注意不包含檀香科),目前约有十多种。这类植物生长缓慢、木质坚硬,木材和油会散发独特香味。不过现代植物学的分类不一定跟古代印度人的Candana概念一致。现代植物学并无法完全套用到佛经中的植物。

以下要看的是古代印度人认知的Candana(以下称栴檀),因此不使用英文Sandalwood一词及其定义。
在印度,栴檀可对应的现代植物有两种,即学名为Santalum album Linn. (以下简称S. album)和Pterocarpus Santalinus(以下简称P. santalinus)这两种乔木。也就是佛经中的白栴檀、赤栴檀、坚黑栴檀、牛头栴檀等名称,充其量只有两种植物。此外,佛经中还有一种称为“紫檀”的木材,虽然都有”檀”字,但并不属于栴檀。“紫檀”是随着密教类经典在隋唐传入中土之后才出现的译名,且最初的译者明显知道“紫檀”这种植物不属于Candana(栴檀),因此没译为”紫栴檀”,而译为“紫檀”,这是一种梵文为Khadira,音译为“佉陀罗”的植物,其对应的现代植物学名为Acacia catechu (L. f.) Willd.。

S. album,现代中文名称为白檀、檀香。原产于印度南部和东南亚,是檀香科檀香属,半寄生性热带小乔木,这种植物木质坚硬、纹理细密,适合制作家具及雕刻使用。其分泌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称为檀香油(sandalwood oil),分布于心材及根部,因此这两处的木材会散发香气;边材几乎无香气。心材呈黄色或棕色,质地坚硬,含油量丰富,香气浓郁,是利用价值最高的部分。在药性方面,味辛、甘、苦,凉而极香。可解热,发汗、祛痰;治疗口腔疾病、感冒、发烧、细菌感染、支气管炎等。

P. santalinus,现代中文名称为小叶紫檀、檀香紫檀,即一般商业界所称的紫檀。属于豆科紫檀属乔木,是印度东高止山脉(Eastern Ghats )南部特有的植物,生长速度缓慢,木质坚实厚重,硬度为木材之冠,纹理细密且稳定度佳、不易变形开裂,是家具、乐器、雕刻用材中最名贵的木材品种。树皮深褐色,心材在刚开采时呈鲜红色,放置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暗,呈现偏紫或黑的色调。此外,切开树皮时会渗出红色汁液,可用来染色;或将木料放入水中蒸煮,也可制作红色染料。心材磨成粉末可加入食物中当食用色素,但心材不具芳香性。其味辛、甘、苦,具有降血糖、抗菌、利尿、消水肿;治疗腹泻、湿疹、除疤、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等药效。

看到这里,不用急着将学名套用到佛经中的各类栴檀,也最好把现代中文名称放一边,以免混淆。
以上两种植物的共同点是,被利用的部分都是心材。而最大的相异处是,S. album的心材会散发香气,P. santalinus的心材不具香气。虽然两者均属材质坚硬,适合家俱、建筑、雕刻的木材,但栴檀在古印度最常被利用的状态却是粉末。栴檀粉末是古印度人祭祀供养、葬礼、婚礼、生活保健的一项重要物品。佛世之前,栴檀粉末制成的sandal paste(sandalwood paste)就已经是婆罗门祭仪中不可或缺的神圣物品,除了奉献神灵、涂抹神像,也发给信徒涂抹在额、颈、胸等部位。日用方面,在炎热的夏天,古印度人会在身上涂抹sandal paste让身体降温,不过当然,这是经济力不错或受供养的人才有的享受,毕竟栴檀在古印度就是价格不斐的奢侈品。佛经中也提到不少上述这些栴檀粉末的用法,例如:
“或有众生以栴檀,涂菩萨身为供养。”(《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彼时长者子栴檀涂塔者,今此辟支佛是。”(《撰集百缘经》卷三.授记辟支佛品第三(二一))
“磨牛头栴檀及黑沈水用散佛上。”(《悲华经》卷二)
“栴檀涂身,能除热恼。”(《达摩多罗禅经》卷下)

接着看佛经中的各种栴檀:
一、白栴檀、赤栴檀
佛经中的栴檀,无论是“栴檀”前面冠以何种颜色,例如白栴檀、赤栴檀,主要是指S. album。
这是因为栴檀被利用的部分是心材,而S. album的心材有的呈黄色,有的呈棕色(但不是指同一棵树的心材有两种颜色,可能日照、土壤、水分等等因素不同,有些心材是黄色,有些心材呈棕色),黄色心材被称为白栴檀,棕色心材被称为赤栴檀,即佛经中会散发香气的“赤栴檀”。例如:
“譬如坚固之香,赤栴檀为第一。”(《杂阿含经》卷三十一(八八二))
“犹诸树香,赤栴檀为第一。”(《中阿含经》卷三十四(一四一))

这种被誉为香气第一的赤栴檀,不会是心材无香气的P. santalinus,而是S. album。当然,佛经中也有属于P. santalinus的赤栴檀,前面已提到P. santalinus的硬度是木材之冠,且能当染料,因此当建材或当染料的赤栴檀,大多属于P. santalinus。例如:
“吉义如来般泥曰已后,即为造起赤栴檀塔寺”(《佛说德光太子经》)
“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妙法莲华经》卷五)

不过,用在建筑的赤栴檀也有可能是S. album的棕色心材。但作为染料、颜料装饰用的赤栴檀就会是P. santalinus。例如:
“手臂皆赤,犹如世间贵赤栴檀汁所染污。”(《佛说立世阿毘昙论》卷一)
“有法涌菩萨所营七宝大般若台,以赤栴檀而为涂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九)

所以,白栴檀和赤栴檀只是颜色的区分,不一定各自对应不同种植物,因此白栴檀是S. album。但赤栴檀可以是S. album的棕色心材,也可以是P. santalinus的心材,并非一种特定植物。

二、牛头栴檀
佛世之前,印度已有栴檀树起源于南印度摩罗耶山的传说,古印度人认为从摩罗耶山吹来的微风是凉爽和芬芳的,而生长于摩罗耶山的栴檀被称为“牛头栴檀”。 这在佛经也有提到,如“摩罗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头。”(《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七)

因此Candana 的梵文同义词中有Gośīrṣa (牛头)、Malayaja (摩罗耶产)这两个字。其中Malayaja是由Malaya(摩罗耶)和ja(生产)组合而成。
很显然的,这种生长于摩罗耶山、会散发芬芳、被称为“牛头”的栴檀,其品种应该是S. album。前面提到S. album的药性能解热,佛经中也可以看到以牛头栴檀解热的句子,如:
“时身体清凉,犹如牛头栴檀涂其身体。”(《大宝积经》卷七十六)
“王之所患伤于内热,即用牛头旃檀涂其身上。”(《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

所以,牛头栴檀属于S. album是没有问题的。不过S. album可以是白栴檀,也可以是赤栴檀,因此我们会发现从古到今,由于不熟悉印度植物,而使牛头栴檀的解释出现歧异,例如:
“旃檀者,赤谓牛头栴檀,黑谓紫檀之类,白谓白檀之属。”(《法华玄赞》卷二)
“旃檀,(旃檀那,谓牛头旃檀等,赤即紫檀之类,白谓白檀之属。古作旃丹,切韵作[杵-十+丮],非也)。”(《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七)
“摩罗耶山(亦云摩罗延,摩罗,此云垢也,耶云除也。山在南天竺境,因国为名,其山多白旃檀香,入者香洁,故云除垢也)。”(《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六)

上列的《法华玄赞》认为赤栴檀是牛头栴檀。这是现代中外佛学辞典解释牛头栴檀为赤栴檀的来源之一。另外《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七则把赤栴檀和紫檀混为一谈,但卷二十六在“摩罗耶山”的注解又把此山所产的栴檀解释为白栴檀,等于是在说牛头栴檀是白栴檀。类似这种同一印度植物的不同注解,在《一切经音义》或古人对佛经植物名词的注疏中屡见不鲜。 总之,牛头栴檀是S. album,是白栴檀,也可能是赤栴檀。

三、紫檀
“紫檀”的梵文是Khadira,音译写法众多,有轲梨罗、佉陀罗、朅地罗、朅达洛迦、朅地洛迦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佉陀罗”。对应的现代植物学名为Acacia catechu (L. f.) Willd.,英文称为Catechu,现代中文名为儿茶,属于豆科相思属的落叶小乔木。在印度也是一种药物,性寒,具有收敛和助消化的作用,能净化血液、坚固牙齿、降低肥胖症,治疗咳嗽、腹泻、皮肤溃疡等功效。木材本身不具香气、木质坚硬,但较少用在家俱、建筑。在密法中常用来作护摩木、橛钉和金刚杵。
此外,Khadira与S. album同样具有心材颜色不同的两个品种,心材呈红色的称为Black Catechu,此种红色心材能提取染色物质,但并非如P. santalinus的树汁能直接当染色剂,而是必须将Black Catechu的心材切碎放入水中蒸煮,过滤木屑后再将液体倒入铁锅中熬煮成膏状(为了与铁发生作用),待冷却结成块状,经干燥后才能使用。
下面是Black Catechu的心材照片
https://www.indiamart.com/proddetail/black-catechu-acacia-catechu-heart-wood-10150701012.html

Khadira很早就出现在佛教经典,但是音译且是山或山王的名称,如鸠摩罗什译的《十住经》有“轲梨罗山王”。而“紫檀”这个译名是随着密教类经典在隋唐时期传入中土才开始出现的,因此隋以后的佛经才有“紫檀”的译名。唐初的智通明确指出“佉陀罗”是“紫檀”:
“取佉陀罗木(紫檀木是)四枝。”(智通译《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

与智通翻译《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差不多时间,来自印度的阿地瞿多也译出《陀罗尼集经》。而《陀罗尼集经》中的Khadira有三种译法:紫檀、佉陀罗(佉陀啰)、紫橿(紫姜)。
“以紫檀橛钉龙项上,其雨即止。”(卷一)
“供养之处,皆须作结界法,以佉陀啰木(唐云紫姜木也),作橛四枚。”(卷三)
“以紫橿木削作橛子,长横八指。”(卷九)

由这些译名可知翻译是多人分工合作的。但这些译者都知道梵文原文是Khadira,所以不会翻译为” 紫栴檀”。
因为“栴檀” 是因应Candana发音的译名,且” 栴”是为了翻译Candana而创造的新字(有部分佛经译者采用另一个” 旃”字)。而”檀”则是汉代之前已有的古字,诗经的 毛 《传》:“檀,强韧之木。”坛是古代用来制造车轴和弓箭的木材。由此可以理解古人翻译Candana和Khadira这两种坚硬之木为何使用”檀”字。
不过,由于”檀”的字型与”橿”字相近,加上”橿”也是一种用来制造车、船、弓箭的硬木,因此“紫檀”也被写为“紫橿”。

“紫檀”原本是指Khadira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且最初的译者似乎刻意避开与“赤栴檀”混淆而采用了” 紫”字。不过这个细腻的文字翻译不久后还是被搞混了。随着唐代海外贸易较之前代发达,栴檀开始大量进入中国成为上层人士的日用品,但一方面多数人都不熟悉外国香料,毕竟拿到手的香料大多已经过切削或磨粉。另一方面” 紫”色在中土是高贵的颜色,如“紫台”指皇帝居住之地;“紫绶”、“紫袍”是高官才能拥有之物。赤栴檀这种在当时是贵价的木料就被唐人冠上” 紫”字。在阿地瞿多译出《陀罗尼集经》不久后,官方编修的《新修本草》出现一则条目如下:
“紫真檀木,味咸,微寒。主恶毒、风毒。俗人磨以涂风毒、诸肿亦效,然不及青木香。又主金创,止血,亦疗淋用之。”

这里的“真檀”即“栴檀”,因”真”和”栴”的发音接近。以治疗风毒、诸肿来看,应该是指佛经中的“赤栴檀”。
如《一切经音义》有以下描述:
“栴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药,故名与乐也)。”(卷二十一)

且《新修本草》又说“主金创、止血”,这个特点十分接近P. santalinus。也就是《新修本草》很可能把佛经原译为“赤栴檀”的植物写为“紫真檀”。而“紫真檀”又被略称为“紫檀”。佛教界这边也开始出现混淆,在前面引用过的《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七那段:
“旃檀(旃檀那,谓牛头旃檀等,赤即紫檀之类,白谓白檀之属,古作旃丹,切韵作[杵-十+丮],非也)。”

这段是慧琳整理在《一切经音义》中,但原作是窥基。窥基也把佛经中的赤栴檀跟唐代当时民间所谓的“紫檀”混在一起。
这里不考虑窥基以为的“紫檀”是佉陀罗的原因是,从他另一条栴檀注解可以看出他认识的“紫檀”是P. santalinus。在前面引用过的《法华玄赞》卷二的注解:
“旃檀者,赤谓牛头栴檀,黑谓紫檀之类,白谓白檀之属。”

《法华玄赞》的作者也是窥基,这里他说赤栴檀是牛头栴檀而不说是“紫檀”,反而把黑栴檀当成了“紫檀”。但我们从前面的植物学描述可以知道会红到发紫发黑的是P. santalinus,不是Acacia catechu (L. f.) Willd.。所以窥基认识的“紫檀”其实是P. santalinus。
接着“紫檀”被一部分译经人士拿来取代原本应该译为“赤栴檀”的名词。来自印度的宝思惟在神龙元年(705)译出的《佛说浴像功德经》就这样做:
“善男子!若欲沐像,应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䓖、白檀、郁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以如是等种种妙香,随所得者,以为汤水置净器中。”

这段经文列出的檀木明显是做为香料的Candana,而非密法使用的Khadira,所以“牛头栴檀”后面的“紫檀”原文应该会是Lohitacandana (lohita为血、红色之意)或Raktacandana (rakta为红色、染色之意),即一般佛经翻译的“赤栴檀”。
这是东汉以来,汉译佛经首次把“赤栴檀”改为“紫檀”。五年后,在国外停留将近二十年才回到中土的义净也翻译同一部经,且依旧把“赤栴檀”改译为“紫檀”。
“若浴像时,应以牛头栴檀、白檀、紫檀、沈水、熏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陵、藿香等,于净石上磨作香泥,用为香水,置净器中。 ”(义净译《浴佛功德经》)

其实从义净翻译的其他经律来看,并非全面改译,仍可见到许多“赤栴檀”的译名。这种现象可能是译经并非他本人一个字一个字翻译,而是由多位助手分工翻译后给他验收挂名。 把“赤栴檀”改译为“紫檀”的经文,除了上述两部《浴佛功德经》和宝严在开元九年(721)译出的《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这三部属于经集部的经以外,其他都是密教部经典,且集中在“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携带密教部经典来华以后所翻译的经。唐代以后已少有密教部经典的翻译,所以年代也集中在盛唐至中唐。换句话说,其他年代或其他部类的译经都还是遵从“赤栴檀”的原译。

附带一提,唐代进口了大量的P. santalinus,也有冒充的赝品,无论真假,中唐以后,民间已经流行把外国进口的高级红色木料称为“紫檀”。
如张籍的〈宫词其二〉诗中有“黄金捍拨紫檀槽”,直言的〈观元相公花饮〉诗有“琵琶声送紫檀槽”。
”紫檀槽”的”槽”是指琵琶音箱,而P. santalinus正是乐器制作的知名木料。
甚至晚唐之后,”檀”字多了一个”红色”的定义。如晚唐诗人罗隐的〈牡丹〉诗其中一句“红蕊当心一抹檀”就是用” 檀”来当作红色的代名词,且这类作为红色代名词的” 檀”字,常用来形容女子脸上的红色妆容,唐代敦煌曲子〈柳青娘〉有“淡施檀色注歌唇”之句即是其中一例。这是由于P. santalinus不只材色在外观上呈深红色,放进水里即能溶出红色,常被当成红色染料,容易带给人红色的印象。

总结,佛经中的“紫檀”原是学名为Acacia catechu (L. f.) Willd.的植物,无香气,不属于“栴檀”,也不是“赤栴檀”。虽然有部分唐代译经以“紫檀”的译名取代“赤栴檀”,但是大多数的佛经译者依旧维持“赤栴檀”的原译。而民间方面则滥用“紫檀”来称呼外国进口红木,这种现象从盛唐以后一直到现代。

 
agama/研討_樹心材香.txt · 上一次變更: 2022/04/11 15:05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9816088676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