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导读:诸天相应 (4/4)]《杂阿含经》“诸天相应”的内容依次为现今版本的卷三十六第995~1022经、卷二十二、卷四十八、和本卷第1294~1318经,是和诸天众有关的经文。 (一二九四)[0356b18]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天子①容色绝妙,于后夜②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说偈问佛:
“大力自在乐③, 所求无不得,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大力自在乐, 彼则无所求,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 逮⑤得般涅槃, 于是,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注解]① 天子:天人。 ② 后夜:夜晚的最后四分之一,约凌晨三点至六点。古印度将一天分为八时,即昼四时、夜四时。夜四时为初夜、中夜、中夜后、后夜。(案:古印度有两种计时系统,一种是一天八时,一种是一天六时,在此采用一天八时的系统。) ③ 大力自在乐:有大能力且自在快乐。 ④ 一切所欲备:所有想要的事。 ⑤ 逮:达到。 [对应经典]
(一二九五)[0356c04]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说偈问佛:
“车从何处起? 谁能转于车?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车从诸业起, 心识转ⓐ于车①,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于是,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转”,大正藏原为“能”,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转”。 [注解]① 心识转于车:“车”是指众生的五阴身。 [对应经典]
(一二九六)[0356c18]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白佛言:“世尊!拘屡陀王女修波罗提沙今日生子。” 佛告天子:“此则不善,非是善。” 时ⓐ,彼天子即说偈言:
“人生子为乐, 世间有子欢,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当知恒无常, 纯空阴①非子,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于是,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时”,圣本作“时时”。 ⓑ “像”,宋本作“象”。[*] [注解]① 纯空阴:不实五阴所组成。 ② 非善为善像,念像不可念:把不好的当作好的,喜爱不应该喜爱的。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这里天子讲了生孩子的乐,而世尊却说这不是乐,而是苦。因为如同世事的变化无常,这也都是因缘的和合而成。
(一二九七)[0357a09]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说偈问佛:
“云何数所数①? 云何数不隐②?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佛法ⓐ难测量, 二流④不显现,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于时ⓒ,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法”,明本作“说”。 ⓑ “教”,大正藏原为“数”,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教”。 ⓒ “时”,明、圣二本作“是”。[*] [注解]① 云何数所数:什么是思虑所应思虑的事? ② 云何数不隐:为什么轮回之数不再隐覆? ③ 云何数中数:什么是思虑中最好的思虑? ④ 二流:或作“二漏”,指“名、色”。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大毘婆沙论第二十六卷:“譬喻者说二漏。谓无明漏。有爱漏。所以者何。以此二结是根本使故。无明是过去缘起因故。有爱是未来缘起因。” (一二九八)[0357a25]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说偈问佛:
“何物重于地? 何物高于空?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戒德①重于地, 慢高于虚空,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于是,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注解]① 戒德:戒律之功德。 [对应经典]
(一二九九)[0357b10]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说偈问佛:
“何戒何威仪①? 何得何为业?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于时[*],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与取”,圣本作“取与”。 ⓑ “无”,大正藏原为“不”,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无”。 ⓒ “空地”,圣本作“虚空”。 ⓓ “种”,大正藏原为“称”,今依据高丽藏改作“种”。 [注解]① 威仪:行为的规矩、仪态。 ② 生天:生于天界之意。 ③ 不行他所受:义译不明,《别译杂阿含经》作“不奸他妇女”,不邪淫(不正当的性关系)的意思。 ④ 两舌:挑拨离间。 ⑤ 诚:真实无妄、忠实不欺。 ⑥ 无义不饶益:不了解义理、缺乏真义,是无法令人受益的。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离邪见。 (一三〇〇)[0357c15]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释提桓因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释提桓因说偈问佛:
“何法命不知? 何法命不觉?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色者命不知, 诸行命不觉②, 释提桓因复说偈言:
“色者非为命, 诸佛之所说,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歌罗逻ⓑⓒ④为初, 歌罗逻[*]生胞, 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爱”,大正藏原为“受”,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爱”。 ⓑ “歌罗逻”,大正藏原为“迦罗逻”,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歌罗逻”。[*] ⓒ “歌罗逻”,巴利本作 Kalala。 ⓓ “肢”,宋、圣二本作“枝”。 ⓔ “饮”,圣本作“饭”。 [注解]① 何法命不知?何法命不觉?何法鏁于命?何法为命缚:如何是对生命的不知?如何是对生命的不觉?何者是生命的伽锁?何者是生命的束缚? ② 色者命不知,诸行命不觉:执着色身为我是对生命的不知,执著诸行(受想行识)为我是对生命的不觉。 ③ 色者非为命,诸佛之所说,云何而得熟?于彼甚深藏,云何段肉住?云何知命身:色身并非就是生命,这是诸佛之所说的,那么这个色身如何从深藏之处生长成熟的?如何长成为血肉的胞胎?怎样形成这个有觉知的命身? ④ 迦罗逻:受精卵。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天帝释问佛陀:“如何是对生命的不知?如何是对生命的不觉?何者是生命的伽锁?何者是生命的束缚?” 佛陀回答:“执着色身为我是对生命的不知,执著诸行(受想行识)为我,是对生命的不觉,色身是生命的伽锁,贪爱是生命的束缚。” 天帝释进一步问道:“色身并非就是生命,这是诸佛之所说的,那么这个色身如何从深藏之处生长成熟的?如何长成为血肉的胞胎?怎样形成这个有觉知的命身?” 佛陀解释道:“这个色身是从受精卵(歌罗逻)开始形成的。受精卵由单一的细胞形成多细胞团,它的内层变成呼吸与消化器官,中间层变成骨骼、肌肉、循环系统、肾脏,外层成为神经系统、皮肤和毛发,然后各种情识根身渐次地长成形成,再借由母体的饮食,长养著那个胎身。” 显然佛陀也是胚胎学专家。 (一三〇一)[0358a07]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长胜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长胜天子而说偈言:
“善学ⓐ微妙说, 习近诸沙门,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善学[*]微妙说, 习近诸沙门, 时,长胜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学”,圣本作“觉”。[*] [注解]① 等侣:同类之人。 ② 正思惟:正确地思惟;如理地思惟。 ③ 寂默静诸根:借由善护根门,使心安定祥和不向外驰骋,住于寂定。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独一无侣正行已立。名已亲近无上丈夫具足成就六恒住法。” (一三〇二)[0358a19]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尸毘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尸毘天子说偈问佛:
“何人应同止ⓑ? 何等人共事?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与正士同止, 正士共其事, 时,彼尸毘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尸毘天子”,巴利本作 Siva devaputta。 ⓑ “止”,圣本作“心”。 [注解][对应经典][读经拾得]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五卷:“云何名为闻思正法。谓正法者。若佛世尊若佛弟子。正士正至正善丈夫。宣说开显分别照了。此复云何。所谓契经应颂记别广说如前。十二分教是名正法。” (一三〇三)[0358b02]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月自在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月自在天子而说偈言:
“彼当至究竟①, 如蚊依从草,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彼当到彼岸③, 如鱼决其网, 时,彼月自在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月自在天子”,巴利本作 Candimasa-devaputta。 [注解]① 究竟:梵语 uttara,巴利语同。音译郁多罗。形容至高无上之境界,或对事物彻底极尽之意。 ② 正受:字面的意思是“正确地获得”,指正确地到达定境。又译为“等至”,音译为“三摩钵底”。 ③ 彼岸:涅槃。 [对应经典]
(一三〇四)[0358b14]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毘瘦纽ⓐ①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毘瘦纽天子而说偈言:
“供养于如来, 欢喜常增长,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善ⓑ如是说法, 防护不放逸, 于是,毘瘦纽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毘瘦纽”,巴利本作 Veṇḍu。 ⓑ “善”,大正藏原为“若”,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善”。 [注解]① 毘瘦纽:那罗延天的别名,又为自在天的别名。 ② 随学:效法;模仿。 [对应经典]
(一三〇五)[0358b26]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般阇罗揵ⓐⓑ椎ⓒ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般阇罗揵椎ⓓ天子而说偈言:
“愦乱之处所①, 黠慧者能觉,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了知愦乱法, 正觉④得涅槃, 时,般阇罗揵椎ⓔ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般阇罗揵”,大正藏原为“般阇罗健”,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为“般阇罗揵”。 ⓑ “般阇罗揵”,巴利本作 Pañcālacaṇḍa。 ⓒ “椎”,大正藏原无此字,圣本作“推”,今依据碛砂藏补上。 ⓓ “椎”,大正藏原无此字,圣本作“推”,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揵椎”,大正藏原为“健”,圣本无此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揵椎”。 [注解]① 愦乱之处所:昏乱不安的地方。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在家缠众务”,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障碍中”。 ② 禅思:禅定。 ③ 牟尼:寂默的意思,指寂默修道的圣贤,在这里特指释迦牟尼佛。 ④ 正觉:真正地觉悟、证悟。音译为“三菩提”,另译为“等觉”。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关于思惟力可以参照增壹阿含经火灭品第十六卷第八经: T02n0125_p0580b26(00)║ (八) 闻如是。 一时。 T02n0125_p0580b27(10)║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力。 T02n0125_p0580b28(03)║云何为二力。所谓忍力.思惟力。设吾无此二力者。 T02n0125_p0580b29(00)║终不成无上正真等正觉。又无此二力者。 T02n0125_p0580c01(00)║终不于优留毘处六年苦行。 T02n0125_p0580c02(05)║亦复不能降伏魔怨。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 T02n0125_p0580c03(02)║以我有忍力.思惟力故。便能降伏魔众。 T02n0125_p0580c04(03)║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是故。诸比丘! T02n0125_p0580c05(03)║当求方便。修此二力。忍力.思惟力。便成须陀洹道. T02n0125_p0580c06(01)║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 T02n0125_p0580c07(06)║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 T02n0125_p0580c08(01)║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三〇六)[0358c09]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须深天子与五百眷属,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汝阿ⓐ难于尊者舍利弗善说法,心喜乐不?”阿难白佛:“如是,世尊!何等人不愚、不痴、有智慧,于尊者舍利弗善说法中,心不欣乐。所以者何?彼尊者舍利弗持戒多闻,少欲知足,精勤远离①,正念②坚住,智慧正受,捷疾智慧、利智慧③、出离④智慧、决定⑤智慧、大智慧、广智慧⑥、深智慧、无等智慧⑦,智宝成就,善能教化,示、教、照、喜⑧,亦常赞叹示、教、照、喜,常为四众说法不倦ⓑ。”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如汝所说。阿难!为何等人不愚、不痴、有智慧,闻尊者舍利弗善说诸法而不欢喜?所以者何?舍利弗比丘持戒多闻,少欲知足,精勤正念,智慧正受,超智、捷智、利智、出智、决定智、大智、广智、深智、无等智,智ⓒ宝成就,善能教化,示、教、照、喜,亦常赞叹示、教、照、喜,常为四众说法不倦[*]。” 世尊如是、如是向尊者阿难,如是、如是称叹舍利弗所说,如是、如是须深天子眷属内心欢喜,身光增明,清净照耀。 尔时,须深天子内怀欢喜,发身净光照耀已,而说偈言:
“舍利弗多闻, 明智平等⑨慧, 时,彼须深天子及五百眷属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阿”,大正藏原为“何”,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阿”。 ⓑ “倦”,大正藏原为“惓”,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倦”。[*] ⓒ “智”,圣本作“三”。 [注解]① 远离:远离对于世间的贪欲和忧恼。 ② 正念:清澈觉知(现前的对象)。 ③ 利智慧:“利”是“犀利、锐利”,即“犀利之慧”,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利慧者”,其注解书解说为这是“能在一坐间迅速断除所有的杂染而证果者”,《杂阿含276经》以利刀屠牛为譬喻说是“以智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 ④ 出离:解脱束缚。 ⑤ 决定:心中确定;不犹豫。 ⑥ 广智慧:以智慧照了一切,虽处五浊之尘境,然道心坚固不失,灭绝三界妄想而证涅槃。 ⑦ 无等智慧:相当于“无等智、无等慧、普游智”,即“无与伦比之慧;没有与之相等的慧”。 ⑧ 示、教、照、喜:佛陀教化众生的四种方式,又称为“示、教、利、喜”,即开示(示)、教导(教)、鼓励(利)、使欢喜(喜)。与“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同义。 ⑨ 平等:同“舍”,宁静不执著。 ⑩ 后边身:生死轮回中最后一生。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在杂阿含经第一二一二经佛陀也同样这样称赞舍利弗: 佛告舍利弗:“我不见汝有见闻疑身、口、心可嫌责事。所以者何? 汝舍利弗持戒多闻,少欲知足,修行远离,精勤方便,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明利智慧、 出要智慧、厌离智慧、大智慧、广智慧、深智慧、无比智慧,智ⓑ宝成就, 示、教、照、喜,亦常赞叹示、教、照、喜,为众说法,未曾疲倦。 舍利弗的捷智、利智、出智、决定智、大智、广智、深智、无等智、智宝成就可以参照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三: T30n1579_p0761a13(00)║复次能得慧者。 T30n1579_p0761a14(11)║谓总摄一切能引义利所有善慧。生长增益广大慧者。 T30n1579_p0761a15(06)║谓软中上品增进差别。清净慧者。 T30n1579_p0761a16(09)║谓宿世串习经历多时其慧成熟。成办慧者。 T30n1579_p0761a17(08)║谓于诸烦恼遍知永断。圆满慧者。谓即此善慧已到究竟。 T30n1579_p0761a18(02)║无退慧者。谓即此善慧成无退法。究竟出离。 T30n1579_p0761a19(01)║言捷慧者。速疾了知故。言速慧者。 T30n1579_p0761a20(04)║慧无滞碍故。言利慧者。 T30n1579_p0761a21(11)║尽其所有如其所有皆善了知故。言出慧者。 T30n1579_p0761a22(10)║于出离法世间离欲能善了知故。决择慧者。 T30n1579_p0761a23(10)║于出世间诸离欲法能了知故。甚深慧者。 T30n1579_p0761a24(11)║于甚深空相应缘起随顺诸法能了知故。又于一切甚深义句。 T30n1579_p0761a25(03)║皆能如实善通达故。此中如来慧。 T30n1579_p0761a26(06)║能制立声闻等慧。于所制立能随觉了。又大慧者。 T30n1579_p0761a27(03)║谓即此慧。长时串习故。其广慧者。 T30n1579_p0761a28(06)║谓即此慧无量无边所行境故。无等慧者。 T30n1579_p0761a29(07)║其余诸慧无与等故。言慧宝者。于诸根中慧最胜故。 T30n1579_p0761b01(02)║如末尼珠显发轮王毘琉璃宝令光净故。 T30n1579_p0761b02(02)║与彼相应故名慧宝。皆得成就。 (一三〇七)[0359a10]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赤马ⓐ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赤马天子白佛言:“世尊!颇有能行过世界边,至不生、不老、不死处不?” 佛告赤马:“无有能过世界边,至不生、不老、不死处者。” 赤马天子白佛言:“奇哉,世尊!善说斯义。如世尊说言:‘无过世界边,至不生、不老、不死处者ⓑ。’所以者何?世尊!我自忆宿命,名曰赤马,作外道仙人,得神通,离诸爱欲。我时,作是念:‘我有如是捷ⓒ疾神足①,如健士夫②,以利箭横射过多罗树影之顷,能登一须弥③,至一须弥,足蹑东海,超ⓓ至西海。’我时,作是念:‘我今成就如是捷ⓔ疾神力,今日宁可求世界边。’作是念已,即便发行,唯除食息便利,减节睡眠,常行百岁,于彼命终,竟不能得ⓕ过世界边,至不生、不老、不死之处。” 佛告赤马:“我今但以一寻④之身,说于世界、世界集、世界灭、世界灭道迹。赤马天子!何等为世间?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是名世间。何等为色集?谓当来有爱⑤,贪、喜俱⑥,彼彼染著⑦,是名世间集。云何为世间灭?若彼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无余断⑧、舍、离、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世间灭。何等为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世间灭道迹。 “得世界边,度世间爱赤马!了知世间苦ⓖ,断世间苦[*];了知世间集,断世间集;了知世间灭,证世间灭;了知世间灭道迹,修彼灭ⓗ道迹。赤马!若比丘于世间苦若知、若断,世间集若知、若断,世间灭若知、若证,世间灭道迹若知、若修。赤马!是名得世界边,度世间爱。”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未曾远游行, 而得世界边, 是时,赤马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赤马”,巴利本作 Rohitassa。 ⓑ 圣本无“者”字。 ⓒ “捷”,大正藏原为“揵”,今依据高丽藏改作“捷”。 ⓓ “超”,大正藏原为“越”,今依据高丽藏改作“超”。 ⓔ “捷”,大正藏原为“揵”,今依据高丽藏改作“捷”。 ⓕ 圣本无“得”字。 ⓖ 大正藏无“苦”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宋、元、明三本无“灭”字。 ⓘ “度”,圣本作“渡”。 [注解]① 神足:能依意念飞行、前往不论远近的地方、或转变物质的神通。 ② 士夫:人。音译为“补特伽罗”。 ③ 须弥:山名,佛经所载此世界最高的山。 ④ 一寻:古印度之长度单位,伸张两臂之长度为一寻。 ⑤ 当来有爱:对未来存在的渴爱;导致来生的渴爱。其中的“有”即是十二因缘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 ⑥ 贪、喜俱:伴随着贪欲、喜爱。 ⑦ 彼彼染著:到处贪染、执著。 ⑧ 无余断:彻底地断除。又译为“永断无余”。 [对应经典]
●世界的尽头本经提到,世界的尽头,就是于五阴的苦、集、灭、道如实知。可对照到234经,提到世界的尽头,就是于六入处的集、灭、味、患、离如实知。 《杂阿含经》卷9第234经 (尊者阿难告诉诸比丘) 多闻圣弟子于六入处集、灭、味、患、离如实知,是名圣弟子到世界边、 知世间、世间所重、度世间。 ●对于苦、集、灭、道,当知、断、证、修《杂阿含经》卷15第382经(379经更为广说) 于“苦”→ 当知、当解。 于“集”→ 当知、当断。 于“灭”→ 当知、当证。 于“道”→ 当知、当修。 (一三〇八)[0359b22]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毘富罗山①侧。有六天子,本为外道出家,一名阿毘浮、二名增上阿毘浮、三名能求ⓐ、四名毘蓝ⓑ婆ⓒ、五名阿俱吒ⓓ、六名迦蓝[*],来诣佛所。 阿毘浮天子即说偈言:
“比丘专至心, 常修行厌离, 增上阿毘浮天子复说偈言:
“厌离于黑暗④, 心常自摄护⑤, 能求天子复说偈言:
“断截椎ⓔ打杀, 供养施迦叶⑥, 毘蓝[*]婆天子复说偈言:
“我说彼尼干⑦, 外道若提子ⓕ,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死瘦之野狐, 常共师子⑧游, 尔时天魔波旬ⓖ著阿俱吒天子而说偈言:
“精勤弃暗冥, 常守护远离, 尔时,世尊作是念:“若此阿俱吒天子所说偈,此是天魔波旬加其力故,非彼阿俱吒天子自心所说,作是说言:
“‘精勤弃暗冥, 守护于远离,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若诸所有色, 于此及与彼, 时,彼ⓚ天子咸各念言:“今日阿俱吒天子所说偈,沙门瞿昙言是魔所说。何故沙门瞿昙言是魔说?” 尔时,世尊知诸天子心中所念,而告之言:“今阿俱吒天子所说偈,非彼天子自心所说,是ⓛ魔波旬加其力故。”作是说言:
“精勤弃暗冥, 守护于远离,
“‘若诸所有色, 于此及与彼, 时,诸天子复作是念:“奇哉!沙门瞿昙!神力大德,能见天魔波旬,而我等不见,我等当复各各ⓟ说偈赞叹沙门瞿昙。”即说偈言:
“断除于一切, 有身爱贪ⓠ想, 时,诸天子说偈赞佛已,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能求”,巴利本作 Niṃka。 ⓑ “蓝”,圣本作“灆”。[*] ⓒ “毘蓝婆”,巴利本作 Veṭaṃbarin。 ⓓ “阿俱吒”,巴利本作 Ākoṭaka。 ⓔ “椎”,圣本作“捶”。 ⓕ “尼干若提子”,巴利本作 Nigaṇṭha Nātaputta。 ⓖ “天魔波旬”,巴利本作 Mārapāpimant。 ⓗ “染”,大正藏原为“深”,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染”。[*] ⓘ “耀”,圣本作“曜”。[*] ⓙ “钓”,大正藏原为“钩”,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钓”。[*] ⓚ “时彼”,圣本作“彼诸”。 ⓛ “是”,大正藏原为“时”,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是”。 ⓜ “世”,大正藏原为“天”,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世”。[*] ⓝ “得”,圣本作“人”。 ⓞ “偈”,圣本作“法”。 ⓟ 圣本无“各”字。 ⓠ “爱贪”,圣本作“贪爱”。 ⓡ “说”,大正藏原为“欲”,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说”。 ⓢ “毘富罗”,巴利本作 Vipula。 [注解]① 毘富罗山: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周围的五座山中最高的一座山,位于王舍城的西部。又译为“广普山”。 ② 初夜后夜:夜晚的前四分之一,约晚间六点至九点。古印度将一天分为八时,即昼四时、夜四时。夜四时为初夜、中夜、中夜后、后夜。 ③ 自摄:指以戒法专摄身、口、意等三业,使不放逸。 ④ 黑暗:谓黑暗而无智慧之光。 ⑤ 摄护:收摄、守护。相当的《佛说不自守意经》经文作“自守”,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自制”。 ⑥ 迦叶:指六道外师之一的富兰那迦叶。否认善、恶的业报,认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种种恶事不会有罪报;作种种善事,也不会有好报。可说是无因果、无道德论者。又译为“不兰迦叶”。 ⑦ 尼干:指六道外师之一的尼揵陀若提子。耆那教的创始人。主张苦乐、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须以苦行偿还,要脱离轮回,必须修苦行,等苦行成就、旧业消灭,新业不生时,生命就回复清净,舍离肉体、获得解脱。此派与其余五派相比,较类似佛教,但主张命与非命二元论,而不是因缘论,所主张的极端苦行也是佛教所反对的。又译为“尼揵子”、“尼揵连陀阇提弗多罗”。 ⑧ 师子:即“狮子”。 ⑨ 羸劣:衰弱,“羸”读作“雷”,“瘦弱的样子”。 ⑩ 三有爱:对欲有、色有、无色有等三有(三界)的渴爱。“有”是存在的意思。 ⑪ 八方及上下:四方,四维,上下。(四方=四维吧? 这样算还是只有四方??? ywliu) [对应经典]
(一三〇九)[0360b03]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摩伽ⓐ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杀何得安眠?杀何得善乐?时,有摩ⓑ伽天子说偈问佛:
“杀何得安眠? 杀何得喜ⓒ乐?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若杀于瞋恚, 而得安隐眠, 尔ⓕ时,摩伽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摩伽”,巴利本作 Māgha。 ⓑ “摩”,大正藏原为“靡”,今依据经文改作“摩”。 ⓒ “喜”,大正藏原为“善”,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喜”。 ⓓ “杀何”,圣本作“何杀”。 ⓔ “人”,大正藏原为“入”,今依据高丽藏、圣本二本改作“人”。 ⓕ “尔”,大正藏原为“于”,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尔”。 [注解][对应经典][读经拾得]杂阿含经第四十二卷第一一五八经也有婆罗门问过同样的问题,佛陀的回答也是一样的。 该经经文为: 时,婆罗门即往诣ⓛ佛,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为杀于何等, 而得安隐眠? 为杀于何等, 令心得无忧? 为杀于何等, 瞿昙所称叹?” 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之所念,而说偈言: “杀于瞋恨者, 而得安隐眠, 杀于瞋恚者, 而心得无忧。 瞋恚为毒本, 能害甘种子, 能害于彼者, 贤圣所称叹。 若能害彼者, 其心得无忧。” (一三一〇)[0360b17]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弥耆迦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弥耆迦ⓑ天子说偈问佛:
“明ⓒ照有几种, 能照明世间ⓓ,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有三种光明, 能照耀世间, 佛说此经已,弥耆迦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圣本无“尔”字。 ⓑ 圣本无“迦”字。 ⓒ “明”,明本作“有”。 ⓓ “间”,宋、元、明三本作“界”。 [注解][对应经典][读经拾得]本经说明有三种光明: 核融合产生的光 (如太阳), 反射光 (如月亮), 物质燃烧产生的光 (如烛光). 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 都会发射电磁波, 而可见光是电磁波 (包含可见光及不可见光) 的一种. 因此从广义的光 (电磁波) 而言, 所有的物体都会发光. 而佛所散发的光明是最至高无上的. 引伸的含意是, 佛以最究竟的智慧之光, 照亮世间的无明.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 T30n1579_p0330a25(01)║多所修习。以为非食。明有三种。 T30n1579_p0330a26(04)║一治暗光明。二法光明。三依身光明。治暗光明。 T30n1579_p0330a27(02)║复有三种。一在夜分。谓星月等。二在昼分。 T30n1579_p0330a28(02)║谓日光明。三在俱分。谓火珠等。法光明者。 T30n1579_p0330a29(02)║谓如有一随其所受所思所触。观察诸法。 T30n1579_p0330b01(01)║或复修习。随念佛等。依身光明者。 T30n1579_p0330b02(05)║谓诸有情自然身光。 (一三一一)[0360c03]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陀摩尼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陀摩尼天子而说偈言:
“为婆罗门事, 学断莫疲惓,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婆罗门无事, 所作事已作, 时,陀摩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注解]① 漏尽:断尽烦恼。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本经说明, 对于烦恼已灭尽的修行者, 该做的都已做了, 没有余事该做了, 他已经达到彼岸, 无所求了. (一三一二)[0360c19]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多罗揵陀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说偈问佛:
“断几舍几法? 几法上增修?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断五舍于五①, 五法上增修②, 时,彼多罗揵陀ⓐ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多罗揵陀”,大正藏原为“陀摩尼”,今依据经文改作“多罗揵陀”。 [注解][对应经典][读经拾得](一三一三)[0361a01]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迦摩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迦摩天子白佛言:“甚难!世尊!甚难!善逝!”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所学为甚难, 具足戒三昧①, 迦摩天子白佛言:“世尊!静默甚难得!”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得所难得学, 具足戒三昧, 迦摩天子白佛言:“世尊!正受心难得!”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难住正受住, 诸根心决定②, 迦摩天子复白佛言:“世尊!崄道④甚难行!”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难涉之崄道, 当行安乐进, 佛说此经已,迦摩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魔”,圣本作“摩”。 [注解]① 戒三昧:戒﹑定。 ② 难住正受住,诸根心决定:心安住于难以安住的定;六根寂静,心不贪爱染著于六根。 ③ 死魔縻:死亡的系缚。縻是牵牛的绳子。 ④ 崄道: ⑤ 贤圣乘正直,崄路自然平:圣者以正确的方法前行,因此在超脱生死的路上能够平顺地前进。 [对应经典]
(一三一四)[0361a23]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迦摩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迦摩天子说偈问佛:
“贪恚何所因, 不乐身毛竖,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爱生自身长②, 如尼拘律ⓒ树③, 时,迦摩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犹”,宋本作“独”。 ⓑ “鸠摩罗”,巴利本作 Kumārakā。 ⓒ “尼拘律”,巴利本作 Nigrodha。 ⓓ “复更”,圣本作“更复”。 [注解]① 犹如鸠摩罗,依倚于乳母:如同小男孩依附母亲而成长茁壮。鸠摩罗意为“小男孩”。 ② 爱生自身长:爱从自己本身所生长。 ③ 尼拘律树:桑科榕属的常绿大乔木孟加拉榕,原产于印度,株高可达十八米以上,叶大片,长十至二十公分,宽六至十公分,卵形或椭圆形。枝叶繁茂,向四方蔓生,气根常自侧枝发生,深入地下,致成支柱,用以支持树体,因此一树可以成林,被称为独木林。又译为尼拘树、尼拘陀树、尼拘留他树、尼拘律树。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本经说明贪恚﹑恐怖由爱而生,若能了知贪爱染著的因缘,便能开悟而度脱生死之流,达到涅槃。 参照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 T30n1579_p0376c11(00)║ 贪恚何因缘 由何故欣戚 T30n1579_p0376c12(00)║ 毛竖意寻思 如孩依乳母 T30n1579_p0376c13(00)║ 润所生自生 如诺瞿陀树 T30n1579_p0376c14(00)║ 别缚于诸欲 犹摩迦处林 T30n1579_p0376c15(00)║ 是贪恚因缘 由斯故欣戚 T30n1579_p0376c16(00)║ 毛竖意寻思 如孩依乳母 T30n1579_p0376c17(00)║ 知彼彼因缘 生已寻除灭 T30n1579_p0376c18(00)║ 超昔未超海 暴流无后有 (一三一五)[0361b09]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栴檀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何所住何学,不遭他世恶?时,彼栴檀天子说偈问佛:
“闻瞿昙大智, 无障碍知见,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摄持身口意, 不造三恶法①, 佛说是经已,栴檀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所住何”,圣本作“住何所”。 ⓑ “曰”,明本作“言”。 ⓒ “惠”,圣本作“慧”。 [注解]① 三恶法:指造作身、口、意的恶业。 ② 信惠财法施:相信财法施会有恩惠。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本经说明不造身恶业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造口恶业 (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造意恶业 (不贪、不瞋、正见),常行布施 (财施﹑法施),如此不用担心往生后会堕于三恶道 (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请参照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 T30n1579_p0374c16(00)║ 谁奖胜类生 及开出离道 T30n1579_p0374c17(00)║ 于何住何学 不惧后世死 T30n1579_p0374c18(00)║ 戒慧自薰修 具定念正直 T30n1579_p0374c19(00)║ 断诸愁炽燃 正念心解脱 T30n1579_p0374c20(00)║ 能奖胜类生 及开出离道 T30n1579_p0374c21(00)║ 住此于此学 不惧后世死 (一三一六)[0361b23]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栴檀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说偈问佛:
“谁度于诸流①, 昼夜勤不懈,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一切戒具足, 智慧善正受, 时,彼栴檀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处”,圣本作“住”。 ⓑ “难”,大正藏原为“离”,今依据《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第315经改作“难”。 [注解]① 诸流:贪爱之流、生死的流转。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之系缚”。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本经说明修习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定 (置心于一处而不动)﹑慧 (正确地认知这个世界, 因缘生, 因缘灭, 我们所见到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现象, 而不是本质), 思维正念 (随时觉察自己的心念), 能够度脱生死之流. 对于欲想不染著, 超越对于色 (物理世界里的一切人事物) 的系缚, 贪喜以灭尽, 则能够处于生死洪流的深处而不沉没. 关于本经中的譬喻,可类比《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74经:“此大树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沈水底,不阂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当随水流,顺趣、流注、浚输大海不?”(CBETA, T02, no. 99, p. 314, c16-23) (一三一七)[0361c07]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迦叶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迦叶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今当说比丘及比丘功德。” 佛告天子:“随汝所说。” 时,迦叶天子而说偈言:
“比丘修正念, 其心ⓐ善解脱, “世尊!是名比丘,是名比丘功德。”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如汝所说。” 迦叶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心”,大正藏原为“身”,今依据圣本改作“心”。 ⓑ “怀”,大正藏原为“坏”,今依据圣本改作“怀”。 [注解]① 灭除一切有:舍离因缘生因缘灭的一切人﹑事﹑物。 [对应经典]
(一三一八)[0361c20]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迦叶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迦叶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今ⓐ当说比丘及比丘所说。” 佛告迦叶天子:“随所乐说。” 时,彼迦叶天子而说偈言:
“比丘守正念, 其心善解脱, “世尊!是名比丘,是名比丘所说。”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迦叶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圣本无“今”字。 [注解]① 尘垢:指烦恼。 [对应经典]
[导读:夜叉相应 (1/2)]《杂阿含经》“夜叉相应”的内容为本卷第1319~1324经和卷50第1325~1330经,是和夜叉众有关的经文。 (一三一九)[0362a05]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人间游行,日暮与五百比丘于屈摩夜叉鬼住处宿。时,屈摩夜叉鬼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 时,屈摩夜叉鬼白佛言:“世尊!今请世尊与诸大众于此夜宿。”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是时,屈摩夜叉鬼知世尊默然受请已,化作五百重阁房舍,卧床、坐床、踞床,俱摄ⓑ①褥枕,各五百具,悉皆化成。化作五百灯明,无诸烟炎。悉化现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劝请世尊令入其舍,令诸比丘次受房舍及诸卧具。周遍受已,还至ⓒ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贤德有正念, 贤德常正念, 尔时,世尊告屈ⓔ摩夜叉鬼:“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时,屈[*]摩夜叉鬼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还自所住处。 [校勘]ⓐ “住”,明本作“坐”。 ⓑ “摄”,大正藏原为“襵”,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摄”。 ⓒ “至”,圣本作“到”。 ⓓ “教杀”,圣本作“杀教”。 ⓔ “屈”,圣本作“崛”。[*] [注解]① 俱摄:注:最新 CBETA 校订又改回“俱襵”。俱襵指毯子。 ① 舍降伏他军:舍弃一切恶法,降伏魔军。
[对应经典]
(一三二〇)[0362a29]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摩鸠罗山,尊者那伽波罗①为亲侍者。 尔时,世尊于夜暗时,天小微雨,电光睒现,出于房外,露地经行②。 是时,天帝释作是念:“今日世尊住摩鸠罗山,尊者那伽波罗亲侍供养,其夜暗冥,天时微雨,电光睒ⓐ现,世尊出房,露地经行,我当化作毘琉ⓑ璃ⓒ重阁,执持重阁,随佛经行。”作是念已,即便化作鞞琉ⓓ璃重阁③,持诣佛所,稽首佛足,随佛经行。 尔时,摩竭提国人若男若女,夜啼之时,以摩鸠罗鬼④恐之即止,亲侍供养弟子之法,侍ⓔ师禅觉,然后乃眠。尔时,世尊为天帝释夜经行久。 尔时,尊者那伽波罗作是念:“世尊今夜经行至久,我今当作摩鸠罗鬼形而恐怖之。”时,那伽波罗比丘即反被俱执ⓕ,长毛在外,往住ⓖ世尊经行道头,白佛言:“摩鸠罗鬼来!摩鸠罗鬼来!” 尔时,世尊告那伽波罗比丘:“汝那伽波罗愚痴人,以摩鸠罗鬼神像恐怖佛耶?不能动如来、应、等正觉一毛发也,如来、应、等正觉久离恐怖。”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世尊正法、律中亦复有此人耶?” 佛言:“憍尸迦!瞿昙家中极大广阔,斯等于未来世亦当使得清净之法。”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复婆罗门, 于自所得法, 佛说此经已,释提桓因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睒”,大正藏原为“映”,今依据高丽藏改作“睒”。 ⓑ “琉”,宋、元、明、圣四本作“瑠”。[*] ⓒ “璃”,大正藏原为“瑠”,今依据经文改作“璃”。 ⓓ “鞞琉”,宋、元、圣三本作“鞞瑠”,明本作“毗瑠”。 ⓔ “侍”,大正藏原为“待”,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侍”。 ⓕ “执”,宋、圣二本作“摄”。 ⓖ “住”,大正藏原为“在”,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住”。 ⓗ “毘舍遮”,巴利本作 Pisāca。 ⓘ “与”,明本作“于”。 ⓙ “摩鸠罗”,巴利本作 Bakkula。 ⓚ “我”,圣本作“今”。 [注解]① 那伽波罗:比丘名,佛陀称赞他“晓了星宿,预知吉凶”第一。 ② 露地经行:“露地”指“在室外”,“经行”为“在一定的直线距离缓慢专心地往返步行”。 ③ 鞞琉璃重阁:以琉璃打造的宽广的平台。 ④ 摩鸠罗鬼:能发出恐怖声音的鬼。 ⑤ 毘舍遮:食人精气或血肉之恶鬼。 [对应经典]
(一三二一)[0362c07]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尊者阿那律陀ⓐ于摩竭提国人间游行,到毕陵伽鬼子母住处宿。时,尊者阿那律陀夜后分时,端身正坐,诵优ⓑ陀那①、波罗延那②、见真谛③、诸上座所说偈④、比丘尼所说偈⑤、尸路偈⑥、义品⑦、牟尼偈⑧、修多罗⑨,悉皆广诵。 尔时,毕陵伽ⓒ鬼子夜啼,毕陵伽鬼子母为其子说偈呵止言:
“毕陵伽鬼子, 汝今莫复ⓓ啼, 毕陵伽鬼子母说是偈时,毕陵伽鬼子啼声即止。 [校勘]ⓐ “阿那律陀”,巴利本作 Anuruddha。 ⓑ “优”,大正藏原为“忧”,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优”。 ⓒ “毕陵伽”,巴利本作 Piyaṅkara。 ⓓ “复”,大正藏原为“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复”。 ⓔ “法句”,巴利本作 Dhammapada。 ⓕ “鬼神道”,巴利本作 Pisāca-yoni。 [注解]① 优陀那:自说。十二部经中之无问自说经。无人问,佛自说法者。or 《杂藏》的部类之一,与南传《小部尼柯耶.优陀那》相当。 ② 波罗延那:pārāyan的音译,另音译为“波罗延耶、波罗延经、波罗延”,义译为“彼岸之道;到彼岸”,为流传于南方边地的佛法偈颂集。or 《杂藏》的部类之一,与南传《小部尼柯耶.经集》〈彼岸道品5〉相当。 ③ 见真谛:音译为“萨耆陀舍”,《十诵律》注为“谛见”,《杂藏》内的一部经。?? ④ 诸上座所说偈:《杂藏》的部类之一,与南传《小部尼柯耶.长老偈》相当。 ⑤ 比丘尼所说偈:《杂藏》的部类之一,与南传《小部尼柯耶.长老尼偈》相当。 ⑥ 尸路偈:《杂藏》内的一部经,与南传《小部尼柯耶.经集》〈大品3〉第33经谢勒经相当,“偈”读作“记”,押韵的文体。 ⑦ 义品:《杂藏》的部类之一,与南传《小部尼柯耶.经集》〈义品4〉相当。 ⑧ 牟尼偈:《杂藏》内的一部经,与南传《小部尼柯耶.经集》〈蛇品1〉第12经牟尼经相当。 ⑨ 修多罗:契经;佛经。“修多罗”是音译,原义为“线”,比喻佛经能贯穿法义、使法义不散失。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本经说明,诵经时,周遭的鬼道众生若听闻正法,了解其中的内容,并身体力行,能够帮助它们解脱于鬼道。 (一三二二)[0362c22]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人间游行,与大众俱,到富那婆薮ⓐ鬼子母住处宿。 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四圣谛相应法,所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尔时,富那婆薮鬼母,儿富那婆薮及鬼女郁多罗,二鬼小儿夜啼。时,富那婆薮ⓑ鬼母教其男女故,而说偈言:
“汝ⓒ富那婆薮, 郁多罗ⓓ莫啼, 时,富那婆薮鬼母即说偈言:
“奇哉智慧子, 善能随我心, 时,富那婆薮鬼母说偈是ⓖ时,鬼子男女随喜默然。 [校勘]ⓐ “富那婆薮”,巴利本作 Punabbasu。 ⓑ “薮”,宋、元、明三本作“薮及”。 ⓒ “汝”,圣本作“婆”。 ⓓ “郁多罗”,巴利本作 Uttarika。 ⓔ “胜”,大正藏原为“脱”,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胜”。 ⓕ “汝”,圣本作“女”。 ⓖ “偈是”,大正藏原为“是偈”,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偈是”。 [注解][对应经典][读经拾得]本经说明,宣说佛法时,周遭的鬼道众生若听闻正法,了解其中的内容,并身体力行,能够帮助它们解脱于鬼道。 (一三二三)[0363a22]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人间游行,与诸大众至摩尼遮罗鬼住处夜宿。 尔时,摩尼遮罗鬼会诸鬼神,集在一处。 时,有一女人,持香花鬘①饰、饮食,至彼摩尼遮罗鬼神住处。彼女人遥见世尊在摩尼遮罗鬼神住处坐,见已,作是念:“我今现见ⓐ摩尼遮罗鬼神。”即说偈言:
“善哉摩尼遮, 住摩伽陀国,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莫放逸慢恣, 用摩尼鬼为②, 时,彼女人作是念:“此非摩尼遮罗鬼,是沙门瞿昙。”如是知已,即以香花饰鬘ⓑ供养世尊,稽首礼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何道趣安乐? 当修何等行,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布施善调心, 乐执护诸根, 时,彼女人闻世尊说法,示、教、照、喜。如佛常法,谓布施、持戒、生天之福,欲味欲患烦恼,清净、出要、远离、功德福利,次第演说清净佛法。譬如鲜净白㲲ⓒ,易染其色。时,彼女人亦复如是。即于坐上,于四圣谛得平等观苦、集、灭、道。 时,彼女人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疑惑,不由于他,于正法、律得无所畏。即从座起,整衣服,合掌白佛:“已度,世尊!已度,善逝!我从今日,尽寿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 时,彼女人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而去。 [校勘]ⓐ 圣本无“见”字。 ⓑ “饰鬘”,大正藏原为“鬘饰”,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饰鬘”。 ⓒ “㲲”,圣本作“叠”。[*] [注解]① 鬘:(植物)末利之译语。又璎珞也。 ② 用摩尼鬼为:祈求摩尼鬼何用。 ③ 三十三:三十三天,欲界六天的第二天,位于须弥山顶上,中央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三天。又称为“忉利天”。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本经中,一女人持香花、饮食供养鬼神,祈求现世安乐﹑来世生天享福。 世尊说明,求人不如求己,若要现世安乐﹑来世生天享福,具体的作法为布施、调心、守护六根门、正见、行善业、亲近善知识,如此能够现世安乐﹑来世生天享福。 若进一步断除贪爱染著,则能够究竟解脱于烦恼。 (一三二四)[0363b29]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人间游行,到针毛鬼住处夜宿。尔时,针毛鬼会诸鬼神,集在一处。 时,有炎鬼ⓐⓑ见世尊在针毛鬼住处夜宿。见已,往诣针毛鬼所,语针毛鬼言:“聚落主!汝今大得善利,今如来、应、等正觉于汝室宿。” 针毛鬼言:“今当试看,为是如来、为非?” 时,针毛鬼与诸鬼神集会已,还归自舍,束身冲ⓒ佛。尔时,世尊却身避之。如是再三,束身冲佛,佛亦再三却身避之ⓓ。 尔时,针毛鬼言:“沙门怖耶?” 佛言:“聚落主!我不怖也,但汝触恶。” 针毛鬼言:“今有所问,当为我说,能令我喜者善,不能令我喜者,当坏汝心,裂汝胸,令汝热血从其面出,捉汝两手掷著ⓔ恒水彼岸。” 佛告针毛鬼:“聚落主!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能坏如来、应、等正觉心者,能裂其胸者,能令热血从面出者,执其两臂掷著恒水彼岸者。汝今但问,当为汝说。令汝欢喜。” 时,针毛鬼说偈问佛:
“一切贪恚心, 以何为其因,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爱生自身长, 如尼拘律树, 尔时,针毛鬼闻世尊说偈,心得欢喜,向佛悔过,受持三归。 佛说此经已,针毛鬼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炎鬼”,宋本作“炙鬼”。 ⓑ “炎鬼”,巴利本作 Khara-yakka。 ⓒ “冲”,宋、元、明、圣四本作“钟”。[*] ⓓ 圣本无“之”字。 ⓔ 大正藏无“著”字,今依据圣本补上。 ⓕ “是自何缘生”,大正藏原为“恐怖从何起”,宋、元、明三本作“是自何缘生”,圣本无此句,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是自何缘生”。 ⓖ “藤”,大正藏原为“藤”,宋、元、明作“藤”,圣本作“搸”,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藤”。 ⓗ 圣本在“行”字之后有光明皇后愿文。 [注解][对应经典][读经拾得]呼应第一三一四经。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