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佛学辞典上通常将“劫贝”或“劫波育”注解为“木棉”,其实此木棉并非当今人们所称的木棉。

当今人们所称的木棉树,是一种高达10至25米的高大乔木,开红色的花,果实中的木棉非常轻,犹如柳絮,会随风吹散,极难采收,因此不会是佛经中可采收制衣的“劫贝”(棉花、棉布)。

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木棉”是指棉花树,这是相对于草本的、经济价值较低的“草棉”,而在古代曾称作“木(本)棉”。这种高约一至二米的灌木才方便采收棉花以制布、制衣。

也可参见: http://seed.agron.ntu.edu.tw/civilisation/Cash/cotton.htm

AD500,起源于印度阿萨姆的锦葵科的木本棉经由缅甸进入中国云南,然后四川,木本棉此时仍旧是多年生的,在四川种植织成棉布后,再卖到印度。梵文称木本棉为karpasa,越南语称为kopaih,转译成汉文就成为吉贝,晋代译为吉贝、劫贝、家贝等或称为木棉 (唐代元稹、李商隐等诗人爱用此名词)。现今所称木棉,木棉科高大乔木,春天开花者,古称为斑枝花,所产棉絮不能织布。然而木棉与吉贝两字所指为何物,在中国古代文献上相当混乱。

《中阿含经》卷十一提到用以采收制作布料的衣树(劫贝树)的叙述为:“卿等见郁单曰洲中,若干种树,净妙严饰,种种彩色,在栏楯里耶?”其中“种种彩色”是因为棉花树或野棉花树有不同的花色,例如粉红色或白色,虽然棉花都是白的;“在栏楯里”则是因为棉花树的蒴果表面具钩刺,极易黏人衣物,因此要区隔好走道,以方便采收。相当的《增壹阿含经》17.7经文说“汝等颇见此土普地平正乎?”也是因为要划分好区域,以方便采收。

 
agama1/研討_劫波育_不是當今的木棉樹_而是棉花樹.txt · 上一次變更: 2017/02/19 17:29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01127862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