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增壹阿含经》卷6〈利养品 13〉:“修罗陀比丘常受[ 15 ]蒲呼国王供养”(CBETA, T02, no. 125, p. 571, b5-6)
[ 15 ]蒲呼=满呼【宋】【元】【明】。

《增壹阿含经》卷40〈九众生居品 44〉:“是时,[ 25 ]满呼王子[ 26 ]至世尊所”(CBETA, T02, no. 125, p. 767, c7-8)
[ 25 ]满=蒲【圣】*。[ 26 ](往)+至【宋】【元】【明】。

经中所载的这位“满呼王子(蒲呼王子)”,后来登基成为“蒲呼国王(满呼国王)”,是谁?

根据印度民间传说,跋耆国离车族历史上一位知名国王叫做 Manudev (也有称为 Manudeve,不过个人觉得 Manudev 较可能,Manudeva 较大的几率译为“满呼提婆”或“满呼天”而非“满呼” ),很可能就是这一位。参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ajji

Manudeva was a famous king of the Licchavi who desired Amrapali after he saw her dance in Vaishali.

其中 Amrapali 就是绝世美女菴罗女,根据传说(不是佛经记载,可能是耆那教或其他印度传说),毘舍离离车族的国王 Manudev 曾抢菴罗女作宫女,敌国的频婆娑罗王也曾攻占毘舍离城以抢她(后来在她的劝说下撤兵,但菴罗女即为频婆娑罗王妃,也生了儿子,一位叫 Vimal Kondanna 无垢尊者,证阿罗汉,另一位儿子为良医耆婆)。另外,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王篡位后,曾在和跋耆国打仗时兵败,乔装后躲在菴罗女那休养而和菴罗女恋爱,后来阿阇世王康复后回国, Manudev 听说阿阇世王曾躲藏在菴罗女家,气得把菴罗女关进地牢。阿阇世王听说后,就攻打跋耆,并在毘舍离城放火并屠城。因为家园被烧,菴罗女被放出后不肯理会阿阇世王。后来菴罗女是在佛陀入灭前几个月到毘舍离一带时,听到佛陀的说法而皈依了佛陀,并捐出她的庭院菴罗园给三宝,最后听了她儿子无垢尊者的说法而出家,也证得阿罗汉。

以上这段大多是外道的传说,或是印度民间剧曲传说,不是佛经记载,听听就好。只是看来跋耆国在菴罗女的时代(佛陀晚年)应该是有位“满呼王子”、“满呼国王”蛮有名的。

《翻梵语》卷7:“满呼(译曰觉也)”(CBETA, T54, no. 2130, p. 1031, c11)

梵语 Manu 的意思是: thinking, wise, intelligent ,《翻梵语》译为“觉”。

~~~~~~~~~~~~~~~~~~~

另外,律藏中也有位“菩提王子”是信佛的跋耆/毘舍离的王子。“觉”的意思有没有可能辗转流传最后转译成“菩提”?虽然梵文是不同字。

个人的一个猜测是,由于毘舍离是外道耆那教教主的诞生地,耆那教的势力很大(《杂阿含经》卷五第110经中也有记载毘舍离城的耆那教大师来找佛陀辩论要拆台,结果反被佛陀收服),而佛教的“菩提”不被耆那教承认,或许只承认是一种 thinking/wise/intelligence,耆那教的菩提不被佛教承认。或许也只承认为一种 thinking/wise/intelligence。因此这位王子也有可能原来被称为(佛教的?)Bodhideva ,但在耆那教徒口中就称他 Manudev,或是反过来也可能?

时间上,菩提王子/国王和满呼王子/国王存世的时间点都是在佛教僧团壮大之后,接近佛陀的晚年。满呼王子供养修罗陀比丘,修罗陀比丘曾教过提婆达兜,而提婆达兜是在佛陀晚年时叛教、破僧的,提婆达兜在王舍城得到阿阇世王供养时,佛陀正在跋耆国弘化,等佛陀回王舍城时提婆达兜以佛陀太老了为由,要佛陀指派他为继任者,佛陀不同意,就发生了提婆达兜破僧事件;至于菩提王子于毘舍离城北方兴建重阁讲堂供养三宝时,佛教僧团人数也已不少了,也因为僧团扩张,许多素质较差的人加入僧团后作不适当的事,而造成佛陀一再制戒,律藏中对菩提王子的记载即是说菩提王子贡献重阁讲堂后,有比丘作乱敲讲堂等不适当的行为,因此佛陀制戒禁止。这可能已是后期的僧团了。从时间来看,满呼王子要不就是菩提王子,要不就是时间极为相近的人,满都王子为菩提王子的长辈。

律中对菩提王子的记载如下:

《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10:“佛游婆伽国,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到首摩罗山住恐怖林。尔时有菩提王太子于此山新立讲堂,未有沙门、婆罗门入中坐者。”(CBETA, T22, no. 1421, p. 74, b12-14)

《四分律》卷40:“尔时世尊在跋耆国人间游行,往失守摩罗山至恐畏林鹿野苑中住。时有菩提王子,作新殿堂,未有沙门婆罗门一切人坐者。”(CBETA, T22, no. 1428, p. 857, b14-17)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1:“尔时世尊在室收摩罗山住恐畏林鹿园之所。时菩提王子造鸟鸣楼,初成就已为申庆赞,请佛及僧就舍设食。”(CBETA, T24, no. 1451, p. 208, b20-22)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4:“佛在江猪山恐畏之处施鹿林中。菩提王子请佛及僧,于妙花楼盛设供养,于此楼上处处皆敷朝霞上叠。”(CBETA, T24, no. 1451, p. 223, c9-11)

“失守摩罗”是鳄鱼的音译,这个“首摩罗山恐怖林”,就是《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35经所载的:“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之处”

菩提王子所建立的这个精舍,就是有名的“重阁讲堂”,又名“大林精舍”:

重阁讲堂:佛陀的道场之一,在毘舍离城北边一大片天然林中的大讲堂。又译为“大林精舍”、“高楼台观”。

“跋耆国”则是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当时的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北方,当今印度东北部,是由八个种族组成的联邦共和国,首都是毘舍离。也是中印度北部的种族名。又译为拔耆、跋阇。

这个精舍是菩提王子建立的,位于跋耆国,理论上菩提王子很可能是跋耆国的王子。另一方面,跋耆国是联邦制,国王是推选的,因此其国王或王子或许比较不像其他一王专制的大王(波斯匿王、频婆娑罗王等)那么有名。

~~~~~~~~~~~~~~~

《增壹阿含经》卷40〈九众生居品 44〉第9经记载佛陀在罗阅城(王舍城的音译)迦兰陀竹园时,曾接受满呼王子的供养,地点在王舍城。照以下的古印度地图,毘舍离城和王舍城大约距离一百公里,毕竟佛陀是先到王舍城弘法,因此是很有可能满呼王子前往王舍城以听佛说法并供养三宝。

虽然佛陀曾在摩竭罗国的王舍城接受满呼王子供养,但满呼王子不可能是摩竭罗国的王子。佛世时,摩竭罗国的国王先是频婆娑罗王,下一任的摩竭罗国王即他儿子阿阇世王,因此满呼王子不会是摩竭罗国的王子及国王。(后来的阿育王也是频婆娑罗国王,频婆娑罗国这几代国王的族谱记载,可参见《阿育王经》或《杂阿含经》卷二十三。)

如果满呼王子就是菩提王子,他是在王舍城信仰了佛教后,后来于毘舍离城北方建立重阁讲堂,以迎接佛陀多至毗舍离弘法。如果满呼王子不是菩提王子,则是由满呼王子在王舍城信仰了佛教并协助佛教广传毗舍离后,由满呼国王登基后的后辈菩提王子于于毘舍离城北方建立重阁讲堂。

跋耆国(毘舍国)和摩竭罗国(首都王舍城)是邻国,却也是敌国(或许跟菴罗女事件也有关?),如《菩萨本行经》卷2:“毘舍离国与摩竭国素有怨嫌,阿阇世王闻毘舍离国疫鬼流行,大用欢喜。”(CBETA, T03, no. 155, p. 116, c13-14)

或许在满呼王子年轻时两国还没打起来,否则满呼王子潜进邻国的城市见佛、供佛,也是需要一番胆识。另一方面,摩竭罗国的阿阇世王在篡了频婆娑罗王的王位后,最后并吞了跋耆国。

因此对于“满呼国王”的注解为:

满呼:优婆塞名,是跋耆国(首都毘舍离)的国王,离车族人。他可能是曾在毘舍离城北边建立重阁讲堂的菩提王子,或菩提王子的长辈。

 
agama1/研討_滿呼國王.txt · 上一次變更: 2016/12/22 11:15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534690856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