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 Kao:

今天读经班进度:增壹阿含善恶品第四十七,第二经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47.html#%E4%BA%8C

[...]由两舌报故,土地生荆ⓖ棘;由恶口报故,语有若干种;由嫉妒故,以致谷不丰熟 [...]

请问大家“由恶口报故,语有若干种”的“语有若干种”是什么意思?


David Chiou:

目前能想到的解读为:“有各种不同的语言”。

有同学提问:为什么“由恶口报故,语有若干种”?

这在经中没有多加说明,一个可能的解读为:恶口是向对方发出恨意、希望对方痛苦,这样的心态自然会造成群体的不团结,在语言上的显现为无法互相沟通的不同语言。

古代一些民族有人们离开天上后,语言由一变多的故事,例如旧约圣经表示因为人们建造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上帝就把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不能再明白彼此,并把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本经提到“语有若干种”也反映类似的现象,不过造成不同语言的主因是人们所造的业力,而不是上帝。

[以上想法由 Chen Jian, Russ Wang 提供]


Tom Yo:

由恶口报故,语有若干种。

这句让我联想到年轻时的一些经历,高中时念的学校刚好在客家庄,有时候在讲某些事,会刻意用对方听不懂的方言,这个恶习带到职场上,对着大陆人在谈事,偶尔会用台语跟伙伴说几句,上海人也马上会用上海话讲两句,于是语言成为同一族的象征,而听不懂的对方,则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心里不太舒服,而这样真的很容易种下恶因。

真是很讽刺:语言本来是要沟通用的,结果变成阻碍沟通的大山。

以上纯粹个人经验的联想分享,对经文真正指涉并不懂,希望各位大德不吝分享经义。感恩~~~


DL:

“语有若干种”我有些疑惑,刚好那时我再看业报迷踪,就想尝试从其他经文找看看能不能找出这句话的意思。以下是我的尝试,请你指正。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
云何为十?
所谓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斗乱彼此、嫉妒、恚害、心怀邪见。

身:
由杀生报故,众生寿命极短;
由不与取故,众生生便贫贱;
由淫泆报故,众生门不贞良;
(三种外物衰耗)

口:
由妄语故,众生口气丑弊,致不鲜洁:
由绮语故,致土地不平整;
由两舌报故,土地生荆棘;
由恶口报故,语有若干种①;

意:
由嫉妒故,以致谷不丰熟;
由恚害报故,多诸秽恶之物;
由邪见报故,自然生八大地狱。

因此十恶报故,使诸外物衰秏,何况内物。
是谓,比丘!当念舍离十恶之法,修行十善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

从业报迷踪里我看到一段经文如下: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复有十业得外恶[*]报: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身三)
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
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
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

(口四)
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
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崄谷株杌槎菜;
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麁涩恶物不可触近;
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

(意三)
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
九者,以瞋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
十者,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鲜少。
以是十业得外恶报。”(CBETA, T01, no. 80, p. 894, b14-27)

在这一经就明确说明了十恶所感外报,很接近第二品的经文,只有两句话不大合:
由恶口报故,语有若干种
由邪见报故,自然生八大地狱

因为这两句话的外报似乎是指其他的恶报,有没有可能是传抄时,关于恶口报和邪见报的外报遗漏了,所以将这两个恶业所感的报应从世尊在其他经文讲的拿来放在后面?

后来我又从业报迷踪看到:“恶语业”这个用词,于是用恶语去找:
《大集法门经》卷1:“复次,四恶语言,是佛所说。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CBETA, T01, no. 12, p. 229, c25-26)
《大方等大集经》卷8:““云何菩萨口业随智?所谓远离六十四种恶口之业:麁语、浊语、非时语、妄语、漏语、大语、高语、轻语、破语、不了语、散语、低语、仰语、错语、恶语、畏语、吃语、诤语、[5]讇语、[6]调语、诳语、恼语、怯语、邪语、罪语、哑语、入语、烧语、地狱语、虚语、慢语、轻语、不爱语、说罪咎语、失语别、离语、利恶语、两舌语、无义语、无护语、喜语、狂语、杀语、害语、系语、闭语、缚语、打语、歌语、非法语、自赞叹语、说他过语、谤三宝语,是名六十四[7](丹本云:少十一种,无处访本)。”(CBETA, T13, no. 397, p. 51b13-22)

《佛说施灯功德经》:““舍利弗!云何口业清净?是人世世常不妄语,若不见闻终不妄说,若见若闻,合时咨问,然后乃语,为利自他,不作异说。设若有人教令妄语,为护实语,终不妄言,不以此语向彼人说,不持彼事向此人道。二朋先坏,不令增长,有所发言,能善和诤。若痛心语,若麁语,若苦恶语、不喜语、不乐语、不爱语、不入心语、恼他语、结怨语,悉皆远离。有所发言,润语、[5]软语、意乐语、不麁语、悦耳语、美妙语、入心语、多人爱语、多人乐语、可爱语、可乐语、能除怨语,恒作如是种种美妙语。复离绮语,不作异想异语,不作异印异期,覆障实事,不烦广[6]说,不非时语,恒究竟语。舍利弗!如是远离不清净口业,成就清净口业。舍利弗!是名口业清净。”(CBETA, T16, no. 702, p. 806c10-24)

于是我大胆猜想,第二品的“语有若干种”,所指的“语”,是“‘恶’语有若干种”?

如正法念处经说恶口的三种果报:
1.若生人中,处处皆畏,一切人所皆得衰恼;无人安慰,
2.于自妻子不得爱语,犹如野鹿畏一切人;
3.远善知识、近恶知识

《正法念处经》卷1〈十善业道品 1〉:“如是恶口乐行多作,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处处皆畏,一切人所皆得衰恼;无人安慰,于自妻子不得爱语,犹如野鹿畏一切人;远善知识、近恶知识。是名恶口三种果报。”(CBETA, T17, no. 721, p. 4, a3-7)

虽说从经文看来,“恶口”有3234笔,“恶语”有1704笔,两者有时看起来是同一个意思,但有时看起来又有一点点的差异,单只有口不能作用,由意所发而出各种“语”,而这一点点的差异也正是我大胆猜想:“语有若干种”的“语”,或许是“(恶)语有若干种”。


David Chiou:

以这经来比对是不错的点子。根据你的点子,我也查了《正法念处经》也有一些相关的段落,可惜也无助于比对出该句的意思。

在这一经就明确说明了十恶所感外报,很接近第二品的经文,只有两句话不大合:

由恶口报故,语有若干种
由邪见报故,自然生八大地狱

这两项中,“语有若干种”的确比较奇怪,至于“自然生八大地狱”则符合各经一致的道理,毕竟地狱的原料是“众业行感”,是因为有人的恶业而有地狱的,而其他经中也有提到邪见是地狱业。

如果解为“恶语有若干种”也蛮奇怪的,若是说恶口报应导致常被人骂,似乎不须要用这样奇怪的文字描述,这解释也无法对应到《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的解释 :Q

 
agama1/研討_由惡口報故_語有若干種.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4:14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998391151428